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678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V.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V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V)

注意事项: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卡。

试卷第I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试卷密封线内规定填涂或填写的项目,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并在答题卡上填涂学号、准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等

3.第Ⅰ卷(选择题)部分的答案,务必用2B铅笔正确涂于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如有误者,视为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的答案,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按照题号顺序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认真作答,考试结束,将最后一张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请保持答题卡面和试卷的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30小题每小题1分,3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电视换摄像机、背包换化妆品、闲置的自行车换电风扇……“以物换物”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现在逐渐在大城市的白领群落中开始流行,他们自称“换客”。

据此回答1—2题:

1.“换客”交易的物品()

A.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们是通过交换供他人使用的劳动产品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等价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们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2.“换客”一族享受着交换的乐趣,交换双方常常以“需要决定价值”作为信条。

这表明()

A.网络交易背离了价值规律B.商品的使用价值影响其价值的实现

C.消费需求决定商品的价值D.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3.自古以来人们习惯用货币来衡量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这是因为()

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②货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③货币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④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4.2012年春节期间,我市某单位的杜女士一家要到云南去旅游。

最适合杜女士携带的信用工具是()

A.现金 B.外汇C.信用卡D.支票

5.《人民日报》载文说,寻常的西红柿、豆角、小白菜一装进泡沫塑料盒子再蒙上一层薄薄的保鲜膜,身价顿时翻了几个筋斗,寻常蔬菜“一装”、“一蒙”便身价倍增,其根本原因是()  

A.包装过的蔬菜使用价值增加了B.包装过的蔬菜营养价值增加了  

C.包装过的蔬菜价值增加了D.包装过的蔬菜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6.假如生产一只钢笔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5分钟,售出后收入是5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他用5分钟生产钢笔的总售出收入是()

A.5元B.10元C.2.5元D.1元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C.商品的供求关系受到价格的影响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当供不应求,由销售者一方在市场上起主导作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经济现象,这是我们通常所指的()

A.买方市场B.卖方市场C.服务市场D.消费市场

9.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一些饭店就利用了这一点。

他们推出的饭菜仅收成本价,以借此吸引顾客,将利润的主要来源放在了酒水上。

从经济学上看,饭店巧妙利用了()

①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的特点②价格手段吸引消费者

③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的特点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张先生在元旦前买了一部相机,租了一辆小轿车回家探亲,并用按揭的方式购买了一套房子,下列正确反映张先生的消费过程是()

A.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和钱货两清消费

B.钱货两清消费,租赁消费和贷款消费

C.租赁消费,贷款消费和无形消费

D.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

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件”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

在20世纪50、60年代,“三大件”是指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

以后“三大件”逐渐演变为彩色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电话、空调和计算机;轿车、房子和旅游。

据此回答11—12题:

11.从消费对象来看,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的消费属于()

A.有形商品消费B.发展资料消费C.劳务消费D.享受资料消费

12.决定国家的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对外开放程度B.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C.个人的收入水平D.商品的物价水平

13.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

这主要表明()

A.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C.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合理性

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14.“金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金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学识;金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金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金钱可以买到小人的迎合,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这段话说明:

()

A.金钱不是万能的B.金钱不是财富的象征

C.要通过正当渠道挣钱D.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15.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电脑、没有MP3的出现,大家也不会有购买电脑、购买MP3的渴望,这也就说明了()

A.生产决定消费的需求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16.近年来符合都市人回归自然心态的“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流行起来。

人们利用双休日或长假到山野村庄过农家生活,城市周边农户也适时推出“农家乐”服务项目接待城里人。

这表明()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C.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D.我国城乡差别正在缩小

17.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国家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因为()

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C.非公有制经济拥有比公有制经济更多的数量

D.非公有制经济更具有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18.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因为()

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④称霸世界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是()

A.承包制B.公司制C.合伙制D.租赁制

20.中国的企业管理专家在研究我国许多民营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许多民营企业家辛辛苦苦打下基业以后,热衷于多元化经营,使企业迅速向其他行业扩张,变成上至“原子弹”,下至圆珠笔,无所不生产的企业,结果这些企业很快走向衰退。

这一现象给我们的教训是()

A.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B.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C.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D.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利润

21.下列对企业兼并认识正确的是()

A.企业兼并是指大企业吞并小企业B.企业兼并有利于提高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C.企业兼并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D.兼并的根本目的是扩大企业规模

22.对于我国“90后”出生、如今踏入社会准备就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不得不调整自己先前的诸多就业预期:

“不体面的工作不想做”、“辛苦而收入少的工作不愿做”、“基层工作想都不想”等。

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应该认识到:

在市场竞争中,只有自身实力强和综合素质高才能就业机会多,万万不可眼高手低。

这主要启示我们要树立()

A.自主择业观B.职业平等观C.竞争就业观D.多种方式就业观

23.一位父亲深情地对大学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说:

“世界上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工作。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树立()

A.自主择业观B.竞争就业观C.职业平等观D.自主创业观

24.破解“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家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减少→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引发新一轮就业困难),政府应该:

()

①发展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职业培训

③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④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是()

A.依法签订劳动合同B.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C.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D.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26.面对日益增长的存款储蓄,专家呼吁政府应进一步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引导居民消费。

下列属于居民投资方式的有()

①投资股票②储蓄存款③购买商业保险④购买债券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7.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一般会看到很多银行网点。

在整洁的银行营业大厅中,人们办理着各种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

①存款业务 ②贷款业务 ③办理信用卡 ④为单位职工发放工资 ⑤办理结算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28.从投资者角度考虑,下列投资风险和收益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股票——债券——储蓄B.债券——股票——储蓄

C.储蓄——股票——债券D.储蓄——债券——股票

29.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下列属于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是()

A.购买商业保险B.办理存款储蓄C.购买股票D.购买企业债券

3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一个理智的投资理财者,需要()

①关注投资理财风险性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③注意投资理财多元化④以储蓄为主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与按贡献分配相结合B.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程度分配

C.按资本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2.2010年,谭某高校毕业应聘到国有企业上班,月薪2000元。

2011年2月,谭某从该国有企业辞职后,自己筹资开了一家水果店从事水果经营,月收入可达3000元。

在这期间,谭某用赚来的钱购买了某基金公司的基金,获利5000元。

谭某获得收入的分配方式分别依次属于()

A.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B.按劳分配、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C.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按劳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新华网载文指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解决科技成果与农民的结合问题,大力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有偿服务等形式,与农民群众尤其是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据此回答33-34题:

33.科技人员的资金入股、技术参股属于()

A.按劳分配B.按资本分C.按管理要素分配D.按生产要素分配

34.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

A.有利于让一切知识、技术、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B.是对个体劳动者合法收入的尊重

C.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D.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唯一措施

35.小李是某中学的一位高一学生,不久前他在社区服务站接受了免费乙肝疫苗的接种,政府为学生接种疫苗的支出,从类别看,属于财政支出中的()

A.公共教育支出B.社会保障支出C.社会救助支出D.公共卫生支出

36.“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

”这一比喻说明()

A.财政收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C.分配政策制约着财政收入的规模D.价格水平对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37.在财政收入形式中占主导地位,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是()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 D.罚没收入

38.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

A.税收是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征收的.B.税收是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征收的.

C.税收以保证国家的正常活动为目的.D.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

39.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

A.计划的调节作用实现的B.行政命令实现的

C.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D.法律的约束实现的

40.某高校毕业班生共52名,在求职简历中,却出现了38位“班长”,17名“学生会主席”,引起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质疑。

对此正确看法是()

A.毕业生制作简历不诚信不足为奇,因为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

B.简历掺水并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属于个人的正当行为

C.诚信是公民的起码道德,缺乏诚信将导致社会陷入信任危机

D.社会竞争环境存在某些不公平现象,部分学生简历掺水值得同情

4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实现共同富裕D.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42.我国号称“羊绒衫出口第一大国”,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4只公山羊一年绒毛产量加在一起,才能织成一件羊绒衫。

这意味着,中国要付出草场年年超负担、植被逐年退化的代价。

这说明了()

A.我国应该停止羊绒衫出口,以保护自然环境

B.我国应该让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

C.我国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养殖公山羊

D.我国应该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43.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它造成了: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B.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上停滞不前

C.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D.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大倒退

44.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

A.互惠原则B.市场准入原则C.公平原则D.非歧视原则

45.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关专家甚至指出:

“21世纪的经济,将没有国界。

”该段材料给我国的启示是()

①提高关税,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③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④抓住机遇,吸收世界各国的一切成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座位号

二、简答题(23分)

46.2011年,面对复杂局面,我国的财政政策在保持“积极”这一主基调不变的基础上,财政支出大幅向民生倾斜,出台了一系列惠民的政策与措施。

展望2012年,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新的一年,要把改善民生摆在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请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

财政发挥着哪些作用?

(6分)

 

47.“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进入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其中阜阳伪劣奶粉事件、龙口毒粉丝事件、广东假酒案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由此还引发了人们对各类食品的信任危机,影响了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2011年年末又爆出某知名乳业奶制品含致癌物质,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

(1)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8分)

 

(2)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主要运用什么手段?

(5分)

 

4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请回答: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分别是什么?

(4分)

三、论述题(17分)

49.材料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

”这表明党中央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这也正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材料二:

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差距: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5(0.4为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警戒线);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一9%,农村为4%一5%;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事业、企业等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入(占城市居民的10%)占全部城市财富的45%,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全部城市财富的1.4%。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

(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7分)

 

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11—2012一1期末考试卷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1-30小题每小题1分,3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答题(共23分)

46.(共6分)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分)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分)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分)

三、论述题(17分)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2分)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这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2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分)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