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110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docx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标准

(执笔人:

雷菁审阅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

0810313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toInformationTheoryandCoding

预修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通信原理、信号处理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

学时安排:

50学时,其中讲授44学时,实践4学时,考核2学时。

学分:

2.5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本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集中了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

信息论基础、信源压缩编码理论与信道编码理论。

其理论对信息传输及处理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能对信息的概念、信息传输的本质、获得通信有效性与可靠性的原理与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基本掌握信息的测度,信道容量的计算、信源编码原理和常用方法、纠错编码原理与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工程应用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为通信与信息专业学生开设,主要研究信息高速可靠传输的可实现性。

课程教学应贯彻“立足工程应用,强调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的原则,既考虑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更重视信息理论对工程应用的指导。

以近代Shannon信息论为出发点,将通信与信息工程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与相关专业课作理论上的概括,以信息与通信系统的优化为主线,以数学推导为工具,从数学模型出发分析工程实践,强调对通信一般规律的描述,突出信息论的应用指导。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由三部分构成,信息论基础、信源压缩编码理论与信道编码理论。

整个课程以Shannon信息理论为指导,讲述为提高通信有效性和可靠性,如何利用编码的方法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因此信息理论的概念与原理是贯穿本课程的主线,以此向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两个分支辐射。

同时考虑到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是实际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因此课程第一部分以概念性介绍为主,突出理论对实际的启迪性指导;后两部分以介绍实际中常用的编码技术为主,突出实用性,注意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同时结合实验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提高实际编程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Shannon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数据压缩编码和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及典型方法,并使学生能对信息的概念、信息传输的本质以及通信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进而能运用信息理论解释通信工程的规律,掌握基本的编码技术及性能分析方法。

同时结合实验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际设计与编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实验及课外作业,使学生在对信息论的初步认识基础上,熟练掌握基本的压缩编码与纠错编码方法。

2、课堂讲授时,简化数学推导,引入信息理论实用历程和通信系统中相应编码实例,强调基本概念在工程上的理解,注意用信息论的观点统一通信过程的内容,解释通信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和现象。

3、结合实践软、硬件平台,增强学生对编码模型及电路的直观认识,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使教学更加生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信息论相当于通信工程专业领域的哲学,学好该课程将能够较好地从认识层次指导通信实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尽的。

而社会的需求则是推进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地为改进军队的技术现状出点子、想办法。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信息的定义

主要内容:

1.信息的概念及其内涵

2.香农信息定义

教学重难点:

信息概念和定义的理解

教学要求:

掌握信息概念和香农的信息定义

第二节信息测度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1.自信息

2.联合自信息和条件自信息

教学重难点:

自信息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教学要求:

掌握自信息、联合自信息、条件自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第三节信息论发展概况

主要内容:

1.信息论的发展

2.信息论的研究内容

3.信息论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信息论的研究内容及其发展应用

教学要求:

熟悉信息论的研究内容,了解信息论的发展及应用,

作为知识拓展,适当介绍信息理论发展的新动态和新思想,如物理层安全、协同通信以及量子通信等相关概念及思想

第二章离散信源

第一节离散信源的信息熵

主要内容:

1.信源的数学模型及分类

2.信息熵

3.信源的信息熵(基本熵、联合熵、条件熵)

教学重难点:

1.信息熵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

2.联合熵、条件熵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

教学要求:

掌握熵基本概念,理解其物理意义

第二节熵的基本性质

主要内容:

1.熵的非负性、确定性、对称性、可加性和极值等特性

2.熵的链式法则

教学重难点:

1.熵的极值性及其应用价值

2.熵的链式法则及其物理意义

教学要求:

掌握熵的性质的内涵,并熟练应用

第三节信源的相关性与剩余度

主要内容:

信源的相关性和剩余度

教学重点难点:

信源剩余度的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

掌握剩余度的基本概念,熟悉信源压缩的基本途径

第三章离散信道

第一节信道模型

主要内容:

1.信道模型三要素

2.信道模型表述方式

教学重难点:

信道模型的三个要素,信道模型的表述

教学要求:

掌握信道模型的表述方式

第二节平均互信息

主要内容:

1.信道疑义度

2.平均互信息

3.平均互信息性质

教学重难点:

平均互信息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性质

教学要求:

掌握信道疑义度、平均互信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物理意义,熟悉平均互信息的性质

第二节信道容量

主要内容:

1.信道容量的定义

2.对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信道容量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信道容量定义、信道容量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信道容量的基本定义及物理意义,熟悉信道容量的一般计算方法

以专题讲座、技术研讨或报告等形式,开展关于新型通信系统下信道及容量研究与分析,加深概念的理解及原理的应用

第四章波形信源与波形信道

第一节连续性信源的熵

主要内容:

1.连续信源的熵

2.波形信源的熵

3.连续信源熵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连续信源的熵及其性质

教学要求:

掌握连续信源熵的基本概念,熟悉连续信源熵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Shannon公式

主要内容:

1.波形信道中的平均互信息

2.波形信道中的信道容量

3.Shannon公式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

Shannon公式及其指导意义

教学要求:

掌握Shannon公式的推导过程,熟悉Shannon公式对通信工程领域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信源压缩编码基本理论

第一节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1.信源编码的定义

2.信源编码器分类

教学重难点:

信源编码的定义

教学要求:

掌握信源编码的定义,了解信源编码器的分类

第二节无失真可变长信源编码

主要内容:

1.Shannon信息论对压缩编码的指导意义

2.Shannon第一定理

教学重难点:

Shannon第一定理

教学要求:

掌握Shannon第一定理基本描述及其指导意义

第六章压缩编码方法

第一节单符号变长编码

主要内容:

1.Morse码

2.Shannon码

3.Fano码

4.Huffman码

5.简要讨论

6.规范码

教学重难点:

单符号变长编码的一般特点,Huffman编码

教学要求:

掌握Huffman编码的基本方法,熟悉单符号变长编码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算术编码

主要内容:

1.编码

2.解码

3.讨论

教学重难点:

算术编码的编码、解码过程

教学要求:

掌握算术编码的编解码规则

第三节PPM编码

主要内容:

1.原理

2.讨论

教学重难点:

PPM编码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

掌握PPM编码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BWT编码

主要内容:

1.编码和解码

2.讨论

教学重难点:

BWT编码的编、解码

教学要求:

掌握BWT编码的编、解码过程

第五节LZ编码

主要内容:

1.引入

2.编解码

教学重难点:

LZ编码的编、解码

教学要求:

掌握LZ编码的编、解码过程

第六节预测与变换

主要内容:

1.预测

2.变换

教学重难点:

预测与变换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

掌握预测与变换的基本原理

第七节小结

主要内容:

1.从信息论角度看压缩编码

2.无损压缩编码方法的实际性能比对

3.有损压缩编码方法的实际性能比对

教学重难点:

从信息论角度分析压缩编码

教学要求:

掌握如何从信息论角度分析压缩编码

第七章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第一节噪声信道中的编码

主要内容:

1.信道编码的任务

2.信道编码概念

教学重难点:

信道编码概念

教学要求:

掌握信道编码基本概念

第二节信道编码分类

主要内容:

检错码、纠错码、纠删码,分组码与卷积码

教学重难点:

分组码与卷积码的各自特点

教学要求:

掌握信道编码的分类方法

第三节信道译码及译码规则

主要内容:

1.信道传输模式

2.译码规则

教学重难点:

信道编码的译码规则

教学要求:

掌握信道编码的译码规则

第四节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主要内容:

香农第二定理

教学重难点:

香农第二定理的理解

教学要求:

掌握香农第二定理的基本描述及其指导意义

第八章线性分组码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线性分组码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1.线性分组码定义

2.生成矩阵

3.一致校验矩阵

教学重难点:

线性分组码定义、生成矩阵及一致校验矩阵

教学要求:

掌握线性分组码的基本定义,生成矩阵、一致校验矩阵的构建方法

第二节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方法

主要内容:

1.线性分组码的编码

2.标准阵列译码

3.伴随式译码

教学重难点:

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线性分组码标准阵列译码的基本思想,伴随式译码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线性分组码的纠错性能

主要内容:

1.码的纠检错能力与最小距离

2.一致检验矩阵与伴随式

3.线性分组码的纠错性能

4.基本码限

教学重难点:

线性分组码的纠错性能

教学要求:

掌握线性分组码的纠错性能分析方法

第四节Hamming码

主要内容:

1.Hamming码定义

2.Hamming码编码

3.Hamming码译码

4.扩展Hamming码

教学重难点:

Hamming码定义,编译码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Hamming码及其扩展码的基本定义

第九章循环码基本原理

第一节循环码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1.循环码的定义

2.循环码的多项式描述

3.生成多项式

教学重难点:

循环码的定义,生成多项式

教学要求:

掌握循环码的定义及其多项式描述方法

第二节循环码的编码

主要内容

1.多项式除法运算电路

2.循环码编码器

教学重难点:

循环码编码器

教学要求:

掌握循环码编码器的构建方法

第三节循环码的一般译码方法

主要内容

1.伴随式计算及错误检测

2.伴随式计算电路性质及一般译码器

教学重难点:

伴随式计算电路性质及一般译码器

教学要求:

掌握循环码译码器的构建方法

第十章卷积码基础

第一节卷积码的定义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

1.卷积码的基本概念

2.卷积码的描述

3.卷积码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卷积码的基本概念及其描述

教学要求:

掌握卷积码的基本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第二节卷积码的译码

主要内容

1.概述

2.卷积码最大似然译码的一般原理

3.Viterbi译码算法

教学重难点:

卷积码的Viterbi译码算法

教学要求:

掌握卷积码的Viterbi译码算法

实验教学部分

教学目的:

1.巩固压缩编码、纠错编码基本方法的原理

2.提高学员编码实现及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DCT变换

2.Huffman编译码

3.汉明码编译码

教学要求:

1.采用c或matlab,以及EDA硬件工具实现

2.对实验进行过程中问题进行分析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施

1.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讲授学时

实践学时

考核学时

小计

讲解

研讨

讲座

其他

实验

上机

室外

野外

其他

第一章

2

1

第二章

4

2

第三章

5

3

第四章

2

第五章

1

第六章

8

1

2

第七章

2

第八章

4

2

第九章

3

第十章

2

4

小计

3

4

4

4

2

50

2.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多媒体教学学时约占课程学时的90%。

研讨式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研讨,分析讨论相关问题

专题讲座:

基于教师学术研究,扩展学生知识面

案例教学:

在部分重要概念中引入案例,加强学生理解

网络教学:

学校网上教学平台->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信息论与纠错编码

(二)考核评价

考核方式:

考试

组织方式:

笔试,闭卷

成绩评定:

百分制

记分标准:

课程考试占70%,实验占20%,平时表现占10%。

(三)教材选用

1.教材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唐朝京、雷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1

《THETHEORYOFINFORMATIONANDCODING》SecondEdition,RobertJ.McEliece,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3次印刷

2.参考书

(1)《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王育民,李晖梁传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2)《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傅祖芸,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1

(3)《信息论与编码》,姜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01

(4)《信息论与编码》,沈连丰叶芝慧编著,杨千里主审,科学出版社,2004.09

(5)《信息论与编码》,仇佩亮,高等教育出版社

(6)《信息论基础》,王海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7)《信息论基础及应用》,曲炜、朱诗兵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1

(8)《工程信息论》,田宝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08

(9)《信息论——基础与应用》,沈世镒、吴忠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

(10)《信息论、推理与学习算法》,[英]DAVIDJ.C.MACKAY著,肖明波席斌许芳王建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7

(11)《信息论基础》,[美]ThomasM.Cover.JoyA.Thomas著,阮吉寿张华译,沈世镒审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5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执笔人:

雷菁审阅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

0810313

课程名称: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

总学时:

50学时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地点:

通信工程实验室

一、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实验主要针对信源、信道两大编码技术中的具体方法进行设计实现。

通过实验,可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增强设计实现能力,促进软硬件的灵活应用。

同时,实验也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DCT变换

1.实验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次实验的练习,使学员进一步巩固了变换编码的基本原理,掌握了DCT变换的要点,培养了学员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2.实验原理

1)DCT变换

2)DCT反变换

3.实验内容及要求

针对给定的静止图像进行DCT变换;采用阈值法、区域法选留系数:

随后进行DCT反变换;分析比较图像质量与保留系数的关系。

4.实验结果及要求

给出不同选留系数方法下,通过DCT变换、反变换之后的图像,比较分析图像恢复质量。

(二)Huffman编译码

1.实验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次实验的练习,使学员进一步巩固了统计编码的基本原理,掌握了Huffman编码规则,培养了学员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2.实验原理

1)Huffman编码过程

2)Huffman译码原理

3.实验内容及要求

对给定的信源进行概率统计,再进行Huffman编码,给出码字,分析编码性能。

将编码序列送入BSC(p)信道传输;将接收端的序列进行解码,分析其误码扩散特性。

4.实验结果及要求

Huffman编码性能分析比较;在BSC(p)下,分析误码扩散特性。

(三)汉明码编译码

1.实验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次实验的练习,使学员进一步巩固了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掌握了Hamming码编译码方法,提高了软硬件操作能力,培养了学员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2.实验原理

1)汉明码编码过程

2)汉明码译码原理

3.实验内容及要求

对给定的信息序列进行Hamming编码,给出码字;采用不同的BSC信道进行传输,改变错误转移概率p;在接收端进行译码,分析其误码性能。

4.实验结果及要求

根据不同的转移概率p,绘出误码性能图。

三、实施建议

(一)实施安排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分组情况

实验性质

实验要求

备注

1

DCT变换

2

1人1组

设计性

必做

1,2项目

二选一

2

Huffman编译码

2

1人1组

设计性

3

汉明码编译码

2

1人1组

设计性

必做

(二)考核与评价

考核方式:

考查

组织方式:

现场测试

成绩评定:

百分制/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两级制(合格、不合格)

记分标准:

实验共占20%

(三)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及实验教程》,雷菁、黄英、李保国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2。

(四)其他有关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