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664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docx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

2013中西医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

第一站:

【01】中医:

感冒(风寒束表证)西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鉴别:

流感

证侯: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

辛温解表

代表方剂:

荆防败毒散

常用药物:

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

中医:

胃痛(胃络瘀阻)西医:

胃溃疡;鉴别:

胃癌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

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加减

药物:

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檀香,砂仁。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依据

1.因工作劳累而出现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等胃部症状。

2.查体有剑突下压痛。

3.辅助检查:

胃镜示黏膜充血、色泽较红、边缘模糊,为局限性,红白相间,黏膜粗糙不平,有出血点。

鉴别:

胃癌:

制酸效果不佳,大便隐血阳性,x线钡餐,提示边缘不整,呈结节状,胃镜下,形态不规则,有隆起,组织学检查可提供有力证据,多次活检。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忌辛辣食物,戒烟等;

2.根除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林霉素、甲硝唑);

3.抗酸药物治疗:

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4.保护胃黏膜:

硫糖铝;

5.非甾体类抗炎药。

6手术治疗

【02】中医:

咳嗽(痰热郁肺),西医: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鉴别:

支气管扩张或急性支气管炎

证侯:

咳嗽,气息喘促,胸中烦闷胀痛,痰多色黄黏稠,咳吐不爽或痰中带血,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桑白皮汤

代表方剂:

桑白皮汤

常用药物:

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栀

桑白皮汤痰热了,芩连山栀将火扫,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或者(风热犯肺)清热解表,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

【03】中医:

胁痛(肝郁气滞)西医:

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鉴别:

酒精性肝炎

证侯:

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情志抑郁,不欲饮食,或口苦喜呕,头晕目眩,苔白滑,妇女月经不调,痛经,或经期乳房作胀。

治法:

疏肝理气

代表方剂:

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物:

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甘草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04】中医:

咳嗽(风热犯肺)西医:

急性支气管炎鉴别:

流感

证侯:

咳嗽新起,咳声粗亢,或咳声嘎哑,痰稠或色黄,咯痰不爽,咳时汗出,多伴发热恶风,头痛口渴,鼻流黄涕,喉燥咽痛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

桑菊饮

常用药物:

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桔梗

【05】中医:

哮病(寒哮);西医:

支气管哮喘鉴别诊断;心源性哮喘

证侯:

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咳吐不爽,痰稀薄色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畏冷,初起多兼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剂:

射干麻黄汤

常用药物:

射干,麻黄,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葶苈子,杏仁,苏子

射干麻黄治寒饮,咽喉不利在宣肺,细辛紫菀款冬花,姜枣半夏与五味。

【05】中医:

胸痹(心肾阳虚);西医:

心绞痛;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肋间神经炎、食管炎、胃溃疡(鉴别在心前区有疼痛的疾病,ECG,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有助于鉴别)

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合右归丸

右归丸内地附桂,山药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06】中医:

肺痨(肺阴虚)西医:

肺结核;鉴别诊断:

肺癌、肺脓肿;

证侯:

干咳,咳声短促,咯少量白黏痰,或痰中有血丝或血点,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低热,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咽干燥,少量盗汗,舌边尖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润肺

方剂:

月华丸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懒肝桑菊保肺金。

药物:

沙参、生地黄、麦冬、阿胶、茯苓、玉竹、百合、白及

【07】中医:

哮病(肺脾气虚?

痰浊阻肺?

);西医:

支气管哮喘;鉴别:

喘息型慢支

证侯:

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黄芪、白术、防风

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半夏、陈皮

【08】中医:

咳嗽(痰热壅肺)西医:

肺炎鉴别:

流感

患者5天前因淋雨致寒战,体温达39.5℃,咳嗽,咳痰,铁锈色痰,伴高热不退,呼吸急促,胸膈痞满,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洪数,血常规:

WBC15.X×109/L,N90%。

胸片左下肺实变。

尿粪常规正常。

证侯:

咳嗽,咯痰黄稠或铁锈色痰,呼吸气促,高热不退,胸膈痞满,按之疼痛,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化痰,宽胸止咳

方剂: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用药: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苇茎、生苡仁、冬瓜子、桃仁、鱼腥草、瓜蒌、黄芩、郁金、白茅根、侧柏叶。

千金苇茎汤:

苇茎、桃仁、薏苡仁、冬瓜仁

【09】中医:

心悸(气阴亏虚);西医:

慢性心力衰竭;鉴别:

支气管哮喘

证侯:

心悸短气,头晕乏力,胸痛胸闷,少气懒言,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脉虚数。

治法:

益气养阴

治法:

生脉散

西医治疗:

降低左心房及左心室充盈压,增加左心室心搏量,减少循环血量,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入,保证气体交换。

【10】中医:

肺痨(两虚证);西医:

肺结核;鉴别:

肺癌、肺脓肿;

证侯:

咳逆喘息少气,喘促气短,动则尤甚,咯痰色白,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呼吸肢冷,开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

滋阴补阳

治法:

补天大造丸

用药:

人参、黄芪、白术、枸杞、龟板、枣仁、远志

【10】中医:

脾肾阳虚(肾阳衰微证);西医:

肾病综合征;鉴别:

急性肾衰;

治法: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剂: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11】中医:

水肿(脾肾阳虚);西医:

慢性肾衰;鉴别:

急性肾衰;

治法:

温补脾肾

方剂:

济生肾气丸

西医治疗:

高血压(一级,极高危),氮质血症,

【12】中医:

淋证(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证)西医:

尿路感染鉴别:

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

证侯:

小便频数,滞涩疼痛,尿黄赤混浊,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四肢乏力,口干口渴,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益肾,清热通淋

代表方剂:

知柏地黄丸

常用药物:

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

【12】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鉴别。

【13】中医:

血证(血热妄行证)西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过敏性紫癜

治法:

清热凉血

方剂:

犀角地黄汤

病案:

患者5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心悸、气短,逐渐出现不能平卧,伴上腹部饱胀,食欲差,尿少。

近日上述症状加重,夜间不能平卧,现症见:

心悸气短,咳吐泡沫样痰,面浮肢肿,尿少腹胀,腹胀纳差,畏寒肢冷,唇甲青紫,舌质暗淡、脉细促。

后面是生命体征及查体了,本人判断这题应该是慢性心力衰竭(如果再具体点应该是右心衰竭),因为查体里有肝淤血及肝颈静脉回流征是阳性的

【13】中医:

心悸、喘证(阳虚水泛),西医:

慢性心力衰竭,鉴别:

支气管哮喘

证侯:

心悸气短或不得平卧,咳吐泡沫痰,面肢浮肿,畏寒肢冷,烦躁汗出,额面灰白,口唇青紫,尿少腹胀,或伴胸水,腹水,舌暗淡或暗红,舌苔白滑,脉细促或结代

治法:

温阳利水

代表方剂:

真武汤

常用药物:

炮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黄芪

真武附苓术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脾肾阳虚水汽停,腹痛悸眩瞤惕恙。

【16】病案:

阵发性心慌3年,频发半年,再发15分钟,手脚心烦热,头晕目眩,耳鸣,心率16O次/分,余查体无异常。

心电图p波消失。

室上型心律失常多在160以上,室性则突发或终止绝大多数心律不规则,窦性反之

中医:

心悸(心神不宁);西医:

心律失常(室上速);鉴别:

窦速

证侯:

心悸心慌,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失眠多梦,舌苔薄白,脉象虚数或结代。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剂:

安神定志丸

药物:

人参、茯苓、山药、远志、石菖蒲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

普罗帕酮

3.非药物治疗:

心脏电复律、导管消融术、外科治疗

【17】病案:

本病疼痛常累及1-2个肋间,不一定在前胸,为刺痛,持续性,咳嗽,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局部有压痛,手臂上举有牵拉痛

中医:

胸痹(气虚血瘀)西医:

心绞痛鉴别:

肋间神经痛

证侯:

胸痛隐隐,时轻时重,遇劳则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自汗,舌质淡暗,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缓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

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方剂:

补阳还五汤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一般治疗:

休息,并严密监测观察;

2.预防并发症的治疗:

降血脂、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3.改善症状的治疗:

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等;

4.介入治疗:

PTCA和支架置入术;

5.手术治疗:

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

【17】中医:

头痛(肝阳上亢)西医:

高血压鉴别:

嗜络细胞瘤

证侯:

头晕头痛,口干口苦,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有力。

治法:

平肝潜阳

代表方剂:

天麻钩藤饮

常用药物:

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牡寄生膝与芩,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耳鸣。

【18】中医:

胸痹(痰浊内阻)西医:

心绞痛鉴别:

心梗

证侯:

胸闷痛如窒,气短痰多,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纳呆恶心,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开痹

代表方剂: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药物:

瓜蒌30g薤白10g半夏9g陈皮15g制南星10g枳实9g石菖蒲6g人参6g竹茹6g茯苓15g甘草3g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

心绞痛鉴别:

心梗;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缓解。

心电图中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病理性Q波。

辅助检查示血清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T等增高。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同上

【19】中医:

心悸(痰热扰心)西医:

心律失常(房颤)鉴别: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证侯:

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剂:

黄连温胆汤

常用药物: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黄连

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

【21】中医:

胃痛(胃络瘀阻),西医:

胃溃疡,鉴别:

胃癌

证侯:

胃痛如刺,痛处固定,肢冷,汗出,有呕血或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和胃

代表方剂:

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

常用药物:

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檀香、砂仁

【23】中医:

心悸(阳虚水泛)西医:

肺心病鉴别:

冠心病

证侯:

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咳喘,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代表方剂:

真武汤和五苓散

常用药物:

炮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桂枝

真武附苓术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脾肾阳虚水汽停,腹痛悸眩瞤惕恙

【24】中医:

水肿(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西医:

急性肾小球肾炎鉴别: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证侯:

恶寒发热,且恶寒较重,咳嗽气短,面部浮肿,或有全身水肿,皮色光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细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行水

代表方剂:

麻黄汤和五苓散

常用药物:

麻黄、杏仁、桂枝、白术、茯苓、猪苓

【25】中医:

眩晕(肝肾阴虚)西医:

高血压鉴别:

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

证侯:

头晕耳鸣,目涩,咽干,五心烦热,盗汗,不寐多梦,腰膝酸软,大便干涩,小便热赤,脉细数或细弦,舌质红少苔

治法:

滋补肝肾,平潜肝阳

代表方剂:

杞菊地黄丸

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

加枸杞子、野菊花=杞菊地黄丸

【27】中医:

腹痛(肝胆湿热)西医:

急性胰腺炎鉴别:

急性胃炎

证侯:

上腹胀痛拒按,胁痛,或有发热,恶心呕吐,目黄身黄,小便短黄,大便不畅,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利肝胆湿热

代表方剂:

清胰汤和龙胆泻肝汤

常用药物:

柴胡、黄芩、胡黄连、木香、白芍

清胰汤用大黄硝,芩连木香柴胡芍,

疏肝理气兼清热,通里攻下解毒良。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

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28】中医:

胃痛(脾胃湿热)西医:

慢性胃炎鉴别:

消化性溃疡

证侯:

胃脘灼热胀痛,嘈杂,脘腹痞闷,口干口苦,渴不欲饮,身重肢倦,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

清利湿热,醒脾化浊

代表方剂:

三仁汤

常用药物:

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

【29】中医:

肺癌(气阴两虚)西医:

肺癌鉴别:

肺结核球

证侯:

咳嗽无力,有痰或无痰,痰中带血,神疲乏力,时有心悸,汗出气短,口干,发热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纳呆脘胀,便干或稀,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嫩有齿痕,脉细数无力

治法:

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代表方剂:

沙参麦冬汤

常用药物:

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天花粉,扁豆,当归,赤芍,丹参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鉴别:

肺结核球;多见于年轻女性,有反复血痰史,病灶多位于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的结核好发部位,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可有包膜,密度高,周围有结核病灶,如有空洞形成,多为中心性薄璧空洞,洞璧规则,直径很少超过3cm

【30】中医:

胸痹西医:

急性心肌梗死鉴别:

急性肺静脉栓塞

(A)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B)寒凝心脉证——散寒止痛芳香温通——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

(C)痰瘀互结证——豁痰活血理气止痛——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

(D)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祛瘀止痛——补阳还五汤

(E)气阴两虚证——益气滋阴通脉止痛——生脉散合左归丸

(F)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通脉止痛——真武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

证侯:

胸闷憋气,心痛频发,四肢厥逆,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手足青至节,虚烦不安,甚至神志淡漠或突然昏厥,舌质青紫,脉微欲绝

治法: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代表方剂:

参附龙牡汤

常用药物:

人参、炮附子、龙骨、牡蛎、麦冬、五味子

【33】中医:

胁痛(肝肾阴虚)西医:

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鉴别:

酒精性肝炎

证侯:

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女子经少经闭,舌红体瘦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

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代表方剂:

一贯煎

常用药物:

沙参、麦冬、当归、生地、何首乌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功。

【36】中医:

泄泻(脾肾阳虚);西医:

溃疡性结肠炎;鉴别:

直肠结肠癌

证侯:

腹泻迁延日久,腹痛喜温喜按,腹胀,腰酸膝软,食少,形寒肢冷,神疲懒言,舌质淡,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或尺弱

治法:

健脾温肾止泻

代表方剂:

四神丸

常用药物:

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人参,白术,附子,生姜,大枣。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四神骨脂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服,五更肾泻最相宜。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和营养,

2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sasp

3手术治疗

【40】中医:

胃痛(脾胃湿热)西医:

胃炎鉴别:

急性胰腺炎

证侯:

胃脘灼热胀痛,嘈杂,脘腹痞闷,口干口苦,渴不欲饮,身得肢倦,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

清利湿热,醒脾化浊

代表方剂:

三仁汤

常用药物:

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

【41】中医:

心悸(心阳不振)西医:

心律失常(房颤)鉴别:

室上性心动过速

证侯: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虚弱或细数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剂:

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常用药物:

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桂枝、炙甘草

【42】中医:

泄泻(肝郁脾虚)西医:

溃疡性结肠炎鉴别:

克隆恩

证侯:

腹泻前有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等诱因,腹痛即泻,泻后痛减,食少,胸胁胀痛,嗳气,神疲懒言,舌质淡,苔白,脉弦或弦细

治法:

疏肝健脾

代表方剂:

痛泻要方(痛泻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常用药物:

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鉴别:

克罗恩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末端回肠和邻近的结肠为主,多呈结节状,非对称分布,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和营养,

2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sasp

3手术治疗

【42】中医:

消渴(气阴两虚)西医:

糖尿病鉴别:

甲亢

证侯:

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剂:

七味白术散

药物: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木香葛根麦冬五味子天花粉生地吴茱萸(四君子汤+木香+藿香叶+葛根)

西医治疗:

磺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甘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

【46】中医:

消渴(胃火炽盛)西医:

糖尿病鉴别:

甲亢

证侯:

多食易饥,口渴多尿,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剂:

玉女煎

常用药物:

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生地

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

【47】中医:

胃痛(脾胃虚弱);西医:

慢性胃炎,鉴别:

消化道溃疡

证侯: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后胀满痞闷,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代表方剂:

四君子汤

常用药物:

党参、白术、黄芪、茯苓、甘草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胃脘痛劳累后加重为主症,诊断为胃痛。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反复劳倦过度及饮食失调,均能引起脾阳不振,中焦虚寒,则胃痛隐隐,喜温喜按;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则纳呆,食后胀满痞闷;脾在体合肉,健运四肢,中阳不足,则健运无权,肌肉筋脉失其温养,故神疲乏力;脾虚生湿,下渗肠间,故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皆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之象。

辨证为脾胃虚弱证

鉴别:

消化道溃疡;消化性溃疡一般表现为发作性上腹疼痛,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多好发于秋冬和冬春之交,X线钡餐造影可发现溃疡龛影或其间接征象。

胃镜检查可见黏膜溃疡。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一般治疗:

戒除烟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2.减轻和消除损伤因子:

(1)根除幽门螺杆菌;

(2)制酸治疗:

西咪替丁、奥美拉唑;

(3)胃黏膜保护药:

硫糖铝;

(4)对症治疗。

【47】中医:

胃痛(脾胃虚寒)西医:

慢性胃炎鉴别:

消化道溃疡

温中散寒健脾和胃——黄芪建中汤

黄芪+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鉴别:

消化性溃疡一般表现为发作性上腹疼痛,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多好发于秋冬和冬春之交,X线钡餐造影可发现溃疡龛影或其间接征象。

胃镜检查可见黏膜溃疡。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一般治疗:

戒除烟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2.减轻和消除损伤因子:

(1)根除幽门螺杆菌;

(2)制酸治疗:

西咪替丁、奥美拉唑;

(3)胃黏膜保护药:

硫糖铝;

(4)对症治疗。

【48】中医:

痹症(肝肾不足,经脉痹阻)西医:

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

强直性脊柱炎

证侯:

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烦疼,僵硬,活动受限,筋脉拘急,或筋惕肉瞤,腰膝酸软无力,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

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通经络

代表方剂:

独活寄生汤

常用药物:

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

加减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顽痹风寒湿是因。

药物:

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桂枝,忍冬藤,虎杖,乌消蛇,白花蛇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

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以非对称性的下肢大关节炎为主,骶髂关节炎典型的x线改变,90%患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一般治疗:

休息,关节制动;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吲哚美辛;

(2)慢作用抗风湿药:

甲氨蝶呤、柳氮磺砒啶、雷公藤总苷;

(3)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

【49】中医:

腹痛西医:

阑尾炎鉴别:

消化性溃疡穿孔

证侯:

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恶寒发热,恶心纳差,便秘或腹泻,舌红绛,苔黄厚,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

通腑排毒,养阴清热

代表方剂:

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常用药物: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鉴别:

消化性溃疡穿孔;多有上消化道溃疡史,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并迅速波及全腹,部分病人穿孔后,胃肠液可沿升结肠旁流至右下腹,出现类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但腹膜刺激征明显,多有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x线检查发现游离气体,腹腔穿刺可诊断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尽早采用手术疗法,行阑尾切除术

【50】中医:

胃痛(肝胃不和)西医:

消化道溃疡鉴别:

胃癌

证侯:

胃脘胀痛,痛引两胁,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嗳气,泛酸,口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和胃

方剂:

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

药物:

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木香、沉香、槟榔、天台、乌药

【51】中医:

头痛(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西医:

脑出血鉴别:

脑梗死

证侯: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

治法: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剂:

天麻钩藤饮

常用药物:

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

【53】中医:

黄疸(阳黄)西医:

急性乙肝性、黄疸型肝炎鉴别:

肝癌

证侯:

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金黄鲜明,高热烦渴,呕吐频作,胁痛腹满,神昏谵语,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瘀斑,尿少便结,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

清热解毒

代表方剂:

茵陈蒿汤合清瘟败毒饮

常用药物:

茵陈蒿、栀子、大黄、生石膏、生地、玄参

【54】中医:

胃痛(阴亏瘀结)或胃阴亏虚西医:

胃癌鉴别:

消化性溃疡

证侯:

胃脘嘈杂灼热,痞满吞酸,食后痛胀,口干喜冷饮,五心烦热,便结尿赤,舌抽红绛,舌苔黄糙或剥苔,无苔,脉细数

治法:

清热和胃,养阴润燥

代表方剂:

玉女煎

常用药物:

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沙参、山药、白芍、半夏

【56】中医:

痹症(气滞血瘀)西医:

劲椎病鉴别:

肩周炎

证侯:

可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治法:

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剂:

活血舒筋汤

常用药物:

归尾、赤芍、片姜黄、伸筋草、松节、海桐皮

【57】中风-风痰阻络

【57】中医:

癃闭?

肾劳?

(肝肾阴虚证)西医:

慢性肾衰竭鉴别:

急性肾衰

证侯:

头晕头痛,耳鸣眼花,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口干咽燥,渴而喜饮或饮水不多,腰膝酸软,大便易干,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