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719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docx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

刚落幕的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对我市2010年经济社会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提出了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工作的总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目标,部署了全市经济工作重点。

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本次会议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

有哪几个关键词值得深入解读?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战之年。

  一年来,全市上下同心同德,以“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重民生、建和谐”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巩固和扩大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预计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增长13.5%以上,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财政收入在全区率先突破300亿元,达到300.88亿元,比2005年增长2倍,比2007年翻了一番,约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强,30%增速为近年最高。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1500.3亿元,增长27.6%,一举扭转了2006年以来增速连续下滑的局面,实现止跌回升。

  一串串数字透视出南宁强劲的发展势头,阔步前行的一个个亮点,闪光的不仅有累累硕果,更有百姓的幸福笑颜……

  1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关键词:

调结构

  一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壮二提三强一”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13.93:

34.59:

51.48调整为13:

35.3:

51.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亮点一: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出台了促进工业经济振兴和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的扶持政策,工业经济呈现出生产、效益、投资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全年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4家,比上年增加55家。

大力发展优质稻、糖料蔗、桑蚕、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市拥有市级龙头企业102家,其中国家级10家。

信息、金融、会展、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达到55%。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汽车和旅游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4.1亿元,同比增长30.77%。

  ●亮点二: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加快,“两带三圈四街”建设成效显着,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建设,江南、玉洞、安吉、金桥四大物流园区格局初步形成,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无水港”效应显现。

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亮点三:

县域经济活跃

  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县域经济增速普遍加快,武鸣县、横县荣获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称号,良庆区、上林县荣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

完善“市带县区”贷款模式,加强县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商贸、旅游等服务业,横县茉莉花节等一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异彩纷呈。

  2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

抓重点

  全市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发展环境建设年”主题活动,兴起工业经济振兴、五象新区开发、产业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打造“中国水城”五场攻坚战,狠抓产业、项目、发展环境等关键环节,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亮点一:

强化项目建设

  大力推进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100个重点前期项目各项工作,长堽路改扩建一期工程等重点工程如期建成通车,青山南湖连接线项目、明秀路口轻轨建设工程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

全年施工项目同比增加140个,新开工项目增加30个,竣工投产项目增加377个。

  ●亮点二:

五场攻坚战

  富士康南宁基地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推进。

广西体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五象新区开发建设大工地场面基本形成。

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新区、经开区、东盟经开区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轨道交通、老口航运枢纽工程获国家批准,机场新航站区、火车东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多条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

民歌湖实现蓄水,可心渠主体工程、南湖—竹排冲连通渠基本完成,景观效果初显。

  ●亮点三:

真挚服务企业

  坚持市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组织开展系列专题服务企业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企业融资等一批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

累计办结企业提出需市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350多项,办结率95%以上,投资环境满意度综合评价跃居全区首位。

  3城市建设跃上新台阶

  关键词:

优环境

  南宁城市框架继续拉开,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进入新阶段,无障碍城市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

全年实施城建基础设施项目392个,完成投资256.08亿元。

  ●亮点一:

城市规划强化功能

  加快推进东西向城市干道及桥梁、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凤岭片区、相思湖新区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提速,蟠龙片区、总部基地、龙岗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加快推进。

东葛路延长线建成通车,南湖隧道、友谊路改扩建工程基本完工,五象大道延长线、凤岭南路等一批道路建设顺利推进。

广西体育中心、市急救中心、滨水公园等建成使用,建成7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转运)工程主体项目,公共公益设施更加完善。

  ●亮点二:

城市管理提升水平

  实施“数字城管”系统二期扩容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市容环境“南珠杯”竞赛为切入点,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保持了“洁、齐、美”的市容市貌。

城市自来水出厂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97%,均为历年最高水平。

  ●亮点三: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加快建设“生态南宁”,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全年种植乔木260.37万株。

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城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城市空气优良率为95.6%,地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安排2092万元专项资金,补助17项工业节能技改项目,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实现“十一五”以来首次低于1吨标煤。

  4各项事业凸显新成效

  关键词:

重民生

  全市集中力量坚持为民办实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重点民生工作实质性向前迈进,一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相继竣工,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批困难群体的生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亮点一:

加强就业工作

  加大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力度,全年安排使用再就业保障资金1.25亿元。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援助活动,8条创业街投入使用,组织招聘会进园区、进企业、进农村。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3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72万人。

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培训1.42万人,帮助2.38万人实现再就业。

  ●亮点二:

完善社保体系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形成,将非公企业员工、大学生和农民工纳入其中。

出台了城乡居民临时困难救助办法和医疗救助办法,在全区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城镇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金标准均有较大提高,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门诊大病统筹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政策普惠性增强。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房2016套,竣工经济适用住房5613套,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实行经适房货币补贴。

我市首个、全国首创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环卫公寓”开工建设,限价商品房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549户。

  ●亮点三:

统筹城乡发展

  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六县均有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目标,职业教育攻坚任务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兑现和发放工作全面落实。

加快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建立,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2.57%,在全区率先实现医保全市统筹。

加快新农村建设,建成农村公路523.93公里;完成1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了33.1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5社会发展增添新活力

  关键词:

促和谐

  我市深化各领域改革,推进全方位开放,城市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城市知名度不断提升。

  ●亮点一:

改革创新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重大项目申报审批进度加快。

财税、投融资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国有控股或国有独资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

绿城水务股份公司上市申报材料正式被证监会受理,城投公司15亿元企业债成功上市发售。

  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全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达到1420件和900件,取得科技成果960项,比上年增长38.73%,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入选“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大发展模式贡献城市”。

  ●亮点二:

文明创建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向农村拓展、延伸,全市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

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营造了首府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和谐环境。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南宁孔庙迁建工程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开展了首届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跃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亮点三:

平安稳定

  纵深推进“平安南宁”建设。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专项行动,一批社会矛盾得到妥善化解,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总量持续下降,荣获首批“全国见义勇为城市奖”。

  有效预防、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

安全生产平稳运行,全市各类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各种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成功举行消防、地震等全市性应急演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得到提高。

  6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关键词:

谋合作

  我市以东盟为重点,以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为特征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市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显着提高。

被中国社科院《2009—2010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列为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上升最快城市前10名。

  ●亮点一:

招商引资顺利

  全年合同引进内资965亿元,实际到位内资510.43亿元。

合同利用外资6.2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3.2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15.5亿美元。

三一重工三一产业园、南宁(东盟)国际橡胶交易中心、青啤海尔(东盟)运作管理中心等一批项目落户,麦斯鞋业等重点外资项目进展顺利,富士康基地项目落户南宁。

  ●亮点二:

多区域合作深化

  与东盟的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东盟十国、日本、韩国商务联络部建成使用。

与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进展。

主动对接北钦防产业延伸和服务,一批相关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加快推进。

  ●亮点三:

以活动提形象

  成功承办、服务了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及自贸区建成仪式、中国—巴林国际足球赛、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2010国际田联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两会一节”等重大国际活动,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区域性国际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7党的建设有了新提升

  关键词:

正作风

  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有了新提升。

  ●亮点一:

公开

  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在区内率先建立了市级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

重视网络舆情,出台了领导干部回复网友留言的有关规定,搭建了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

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建成了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南宁市党建信息平台。

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涌现了朱传波等一批先进典型,全市上下形成了“敬业守责、敢做善成”的精神风尚。

  ●亮点二:

公正

  全面启动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实施了《关于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干部任用的决定》和《全委会投票表决干部任用实施办法》,对县区和市直部门正职的拟任人选实行全委会票决,全年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产生了24名政府部门正职人选和6名县(区)党政正职人选。

2010年我市组织工作满意度各项测评名列全区第一,在全国400多个地级市中,增幅进入前10名。

  ●亮点三:

廉政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不断完善具有首府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

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厉行“六戒”,狠抓干部作风转变。

着力打造“数字绩效南宁”,荣获“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管理创新奖”,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8民主法治建设新进展

  关键词:

统全局

  坚持推进依法治市,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亮点一:

进一步做好人大工作,全力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形成了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南宁经验”向全区推广。

  ●亮点二:

支持政协工作,出台了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强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亮点三:

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大幅度提高村、社区干部生活待遇,改善办公条件,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