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924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章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处理是世界性难题,尽管各国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试图解决好垃圾问题,但时至今日,人们面临的状况仍然是垃圾如山,浊水成河,污气满天。

垃圾是人类生活中必然要产生的废弃物品,城市生活垃圾量的增长和累积日趋严重,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物质和消费的不断增加,随之城市生活垃圾量也在与日俱增,平均年增长率在8%~10%,而当今人们对垃圾有效处理能力不到四成,长期积累的巨量垃圾,形成了世界性的垃圾公害与灾难,不断侵害人类的现实利益,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

因此研究和探索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处置和高效管理已成为国内外环境专家的首要任务。

2.1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方式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

2.2发达国家垃圾处理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只有从源头做起,进行源头管理和减量,进行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并尽可能地减少进入填埋场的垃圾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如下管理理念:

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垃圾的产生;

尽可能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对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利于环境的处理;

对经过处理的惰性残渣进行填埋处理。

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高度关注垃圾管理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的影响[1]。

2.2.1瑞典垃圾处理现状(97%废弃物可回收)

从源头开始回收 

瑞典早在WEEE规定之前就建设了完备的生产者责任回收体系。

2007年瑞典人均回收17.4公斤的电子废弃物,是欧盟规定的4倍还多。

瑞典每户人家都有好多个垃圾筒,对应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

瑞典的小区垃圾房起码有8-10个不同的箱子,每个垃圾箱上都有清楚的标识。

如果有一件商品你觉得不再需要了,但是可能对其他人有用,不管是自行车还是微波炉,你都可以放到一个公用的“交流废物间”里,每一个居住小区有一个这样公用的小屋子,这种交流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尽其用”。

 

用技术减少污染 

瑞典处理废弃物有四个层次,首先考虑回收再利用;

回收再利用有困难的,尝试生物技术处理;

生物技术处理不了的,焚烧处理;

如果确实不适合焚烧的,再掩埋。

由于在废弃物回收、生物处理、垃圾焚烧领域的科技都很先进,最后填埋处理的比例不高,而且逐年下降,2004年的时候瑞典还有9.1%的垃圾需要填埋,到2008年,这一数据降至3.0%。

以政策引导方向 

除了回收制度和技术投入以外,瑞典在环保方面的政策也是其他环保成果得以维系的重要保障。

瑞典很主要的一个管理政策是押金回收制。

押金回收制的原理是,通过对产品如果不回收利用而使环境受到的破坏进行估算,进而要求产品使用者预缴费用,以此引导消费者将废弃物纳入正当渠道进行回收。

在消费者层面,这一政策还被用于电池等产品。

2.2.2德国处理城市垃圾的措施

垃圾管理新思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垃圾管理思路由“末端处理—循环利用—避免产生”逐渐过渡转变到“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末端处理”的方式上。

新的垃圾管理思路严格规定了垃圾处理的原则:

(1)要在生产和消费中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

(2)对不可避免已产生的废弃物,应以无害化方式最大程度地循环利用,包括对能源的回收利用;

(3)对不可避免产生并无法回收利用的垃圾要采用合理的与环境相容的处置方式。

推行生产者责任制

为了适应管理思路的转变,德国在垃圾处理领域引入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即谁生产了那一种产品,并销售到市场,谁就要对这一产品从生产过程直到该产品使用结束成为垃圾而负责。

对垃圾制造者提出这项要求高于以往任何一项垃圾法,从而达到全社会共同治理垃圾的目的。

生产者责任制度的确立不仅解决了废弃物的后续处置费用,而且鼓励生产者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以及采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产品,有利于生产者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达到从源头削减垃圾的目的。

实行细分垃圾处理技术等级

为了使垃圾的处理与环境相容,德国对垃圾处理的技术选择作了严格的规定,其优先顺序是:

(1)源削减;

(2)回收利用(包括堆肥);

(3)焚烧回收能源;

(4)最终填埋处理。

垃圾处理必须服从这个技术等级,即只有在高层次的技术方案不能被利用时,才能使用低层次的技术方案。

垃圾处理技术等级的确立,强制实施垃圾的回收利用,使得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有利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也会推动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

由于在不同的地方实施单一化的选择,垃圾技术等级的确立可能增加某些区域的垃圾处理成本,在经济上产生一定负效应。

因此,应根据本国或地区的具体情况来衡量是否采用该措施。

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垃圾处理费的征收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向城市居民收费,另一类是向生产商收费。

对于向居民收费来说,德国各个城市的垃圾处理收费方法不尽相同:

有的是按户收费,以垃圾处理税或固定费率的方式收取;

有的是按垃圾排放量来收取。

目前,大多数德国城市都采用按户征收垃圾处理费的方式,部分城市开始计量收费制,按不同废物和数量收取不同费用。

产品费的征收更充分地反映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要求生产商对生产的产品全部生命周期负责。

产品费的征收对于约束生产商使用过多原材料,促进生产技术创新,以及筹集垃圾处理资金都有较大帮助。

德国采取垃圾收费政策强制居民和生产商增加了对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投入,为垃圾的治理积累了资金,推动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据德国环保局统计,垃圾收费政策实施后,家庭庭院垃圾堆肥增多,厨余垃圾减少了65%。

包装企业每年仅包装废弃物回收所交的费用已高达2.5亿~3亿美元。

将垃圾处理产业化

德国政府较早认识到垃圾处理是全民的事业,由于其投资巨大,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来解决垃圾问题,必须广泛吸引私人经济参与才能迅速发展,以推动垃圾处理的市场化和产业化[9]。

第三章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人均年产生活垃圾约为300kg,年增长率高达5%~8%,虽然建有740多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但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大量生活垃圾运到城郊裸露堆放,历年堆存量高达40多亿吨,侵占土地5亿多平方米,有200多个城市受生活垃圾的包围的困扰。

所以如何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选用技术可靠、安全卫生、经济适用、环境达标的处理技术,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治理目标,真正做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任务。

3.1国内垃圾分类

就我国现行的生活垃圾而言一般分为四大类:

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3.2国内垃圾处理方式

3.2.1卫生填埋

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传统和最终处理方法,目前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约占处理总量的95%左右。

从无控制的填埋,发展到卫生填埋(包括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

填埋处理用地,尽量选用天然的或人工挖出的洼地,开发资源后的废粘土坑、废采石场、废矿坑等。

将垃圾填埋于坑中,有利于恢复地貌,维持生态平衡,但如果在大面积的洼地、港湾、山谷等回填,则需考虑是否会破坏生态平衡。

3.2.2垃圾焚烧

针对土地资源非常宝贵,垃圾热值较高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是通过垃圾的焚烧发电来达到资源的减量化和无害化。

焚烧处理是指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烧炉中与氧进行燃烧的过程。

实质是碳、氢、硫等元素与氧的化学反应,是销毁垃圾利用热能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

垃圾焚烧后,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烟气和固体残渣。

热能要回收利用,烟气要净化,残渣要消化。

其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焚烧产生的热能可用来发电实现垃圾的能源化。

但是,只有对那些不能回收有价物而只能回收热能的垃圾,垃圾焚烧处理才是科学、合理的[2]。

3.2.3垃圾堆肥

堆肥技术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

而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处于相对萎缩的状态。

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

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机物、氧气和细菌相互作用,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热,同时生成腐殖质。

其特点是工艺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可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垃圾的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

第四章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4.1青岛市垃圾的产生及运输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每天,住在市内四区加崂山区和城阳区的青岛市民产生数千吨垃圾,这些垃圾经过环卫工人的收集送到各区的小型转运站,再转送到太原路93号的大型固体废弃物转运站(城阳区的垃圾自己运送)。

进行加工后,这些垃圾将被运到小涧西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场进行填埋或堆肥。

目前青岛市已基本普及了压缩式垃圾车,占总数的95%,一般会选择在晚上将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厂。

4.2青岛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

青岛市目前的垃圾量约为3200吨/天。

其主要成分是厨余垃圾及树枝残叶,厨余垃圾占到总垃圾量的80%,大部分属于有机成分。

4.3青岛市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

青岛市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约占95%。

还有一小部分(约300吨/天)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分类处理时经过两步工序:

人工分选、磁选。

经过分类后的垃圾进行堆肥制沼气。

而焚烧处理方式正在建设当中,采用BOT模式,即进行投标由公司来进行管理,25年后回归政府管理。

现在预计焚烧垃圾量为每天1000吨。

4.4青岛市垃圾处理厂的调查

4.4.1概况

山东省青岛市小涧西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场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办事处小涧西村北侧1.5公里处(中心城区的西北方向),西以旱河为界,南以桃源河为界,是国内较早建设的卫生填埋场。

填埋场一期征地800亩,自2002年5月投入使用至今已有8年,该场填埋区占地268800平方米,设计使用年限为27年,设计库容能力为710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垃圾量为1000吨左右。

垃圾的处理方案如图1所示

图1垃圾的处理方案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增多,小涧西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处理垃圾在3200吨左右,其中堆肥约为300吨,大部分填埋,日产垃圾渗沥液在700吨左右。

由于目前垃圾渗沥液产生量远远大于原设计处理量,因此青岛市计划投资1个亿把原来日处理垃圾渗沥液300吨扩容到日处理渗沥液1000吨,扩容后的渗沥液处理工程在国内属于较大的垃圾渗沥液处理项目。

随着每天的垃圾产生量逐渐增加,小涧西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使用寿命估计还有两年,之后会进行二期工程。

4.4.2垃圾处理模式

小涧西垃圾处理厂主要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填埋场构造如下图

图2填埋示意图

填埋场的剖面结构由上到下依次为植物层、垃圾层、石子导流层、有纺布层、粘土保护层、无纺布层、HDPE膜层、基层粘土。

垃圾运送到小涧西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场进行填埋需六个步骤——计量、卸车、摊铺、轧实、覆盖、再轧实。

首先是对垃圾进行精确计量,计量完后将垃圾卸车,卸到指定位置,用推土机将垃圾摆平摊铺,接着再用轧实机将它们轧实,用土覆盖,再进行第二次轧实 

场底基础

场底是整座垃圾填埋场的基础,场底地基应是具有承载能力的自然土层或经过碾压、夯实的平稳层且不应因填埋垃圾的沉陷而使场底变形、断裂,必须能支撑和承受设计容量的全部垃圾的压力,对于采用人造防渗层来说,场底还应有保护防渗层的作用和有利于防渗层的施工。

一般要求是:

地形平整,地基稳定,土方密度≧90%,纵横坡度≧2%,但最大坡度≦30%【4】。

防渗措施

垃圾在进行卫生填埋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填埋场必须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防渗设施是保证填埋垃圾不会产生污染的重要措施。

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材料有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两种,当填埋场附近土壤的渗透率≤10-7㎝/s即液体在衬垫层中每年的移动距离≦3.15㎝时,可以采用天然土壤作防渗层,否则必须采用人工合成的防渗层【4】。

小涧西垃圾处理厂在填埋过程中设计的防渗措施是按照卫生填埋规范的要求,设计有石子导流层、有纺布层、粘土保护层、无纺布层、HDPE膜、基层粘土。

小涧西垃圾卫生填埋场选择高密度聚乙烯薄膜(HDPE)作为衬垫材料。

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必须具有相当的承载能力,有抗压性、抗刺性、抗蚀性、耐久性,不因负荷而发生沉陷、变形、破损。

为了保护高密度聚乙烯膜的使用寿命,保证不受填埋场垃圾的损伤,薄膜上面铺盖了无纺布,粘土及有纺布。

为收集导出垃圾渗沥液,在场底防渗衬垫保护层之上铺设石子作为导流层,并且按照MBI技术对垃圾处理中所产生的废水进行硝化、反硝化、超滤、纳滤等处理,因而不会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

此外,小涧西垃圾卫生填埋场有自己的废水处理设施对该部分废水进行处理。

渗滤液处理

垃圾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经垂直和水平收集系统收集后,排入污水调节池,然后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200m3/d,小涧西垃圾渗滤液处理采用先进的“超滤膜生物反应器(UFMBR)+纳滤(NF)”处理工艺。

如图3:

图3“超滤膜生物反应器+纳滤”处理工艺[10]

目前的渗沥液处理生化系统,设计进水COD40000mg/L,BOD520000mg/L,氨氮2000mg/L,随着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增长,实际进水氨氮含量达到3000mg/L,超过原设计进水指标,处理系统氨氮的进水负荷过高,使得出水氨氮不能达标。

因此,必须对原系统设备采取相应措施。

生化处理

生化处理采用前分选+高温堆肥+后处理的处理工艺,前分选采用两条分选系统,每条系统的处理规模为150吨∕日,堆肥采用隧道式半动态的高温堆肥工艺,垃圾在隧道内发酵时间为28天。

垃圾堆肥发酵处理后,成品的有机粉肥可用于园林绿化、农田等。

垃圾堆肥过程主要进行好氧分解,产生的废气主要是CO2、少量的CH4、NH3和H2S。

该项目每天产生CH455.8kg/d,NH36.7kg/d和H2S2.1kg/d。

前分选车间安装了4台除臭吸附塔,产生的废气排入除臭吸附塔处理。

进入吸附塔的恶臭气体先经过2%的NaOH喷淋,然后通过活性炭吸附床吸附,NH3和H2S的去除率均为90%。

堆肥车间安装了4个生物滤池,每个生物滤池的排风量均为18000m3/h,生物滤池对NH3和H2S的去除率分别为67%和77%。

经过生物滤池和除臭吸附塔处理后,生化处理厂每天排放CH455.8kg/d,NH32.1kg/d和H2S0.45kg/d。

4.5尚存的缺点

1)在垃圾收集及运输过程中会有垃圾散落及渗沥液溢出,同时伴有刺鼻的臭味。

2)填埋面积大,清污分流措施不完善,渗滤液的产生量较大。

3)填埋场作业区没有做到及时覆盖,使填埋场的臭气度加大。

4)垃圾处理厂的处理模式相对单一,没有充分利用有用的资源,做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

第五章对青岛市居民的调查

5.1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岛市城市垃圾的年产量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超出了初建垃圾处理厂的预期值。

于是在2008年,青岛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项目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减少垃圾的填埋量,以处置岛城每天产生的3000多吨垃圾。

而青岛作为2008年第29界奥运会帆船比赛中心的承办方,环境问题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生活垃圾作为城市垃圾的主要组成,其处理方案仍有待优化。

居民作为生活垃圾污染产生的源头,也是环境污染的最直接受害者。

同时,还是垃圾分类处理的第一环节,因此也是环境治理的第一环节,并也是最终受益者[5]。

因此,居民在环境问题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人的行为受各种动机的引导,动机则源于人的意识。

所以,我们在研究青岛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过程中,同时对青岛市民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

5.2理论框架

影响垃圾产量的因素很多,一般可以分为3类:

1.内在因素:

主要是指直接导致垃圾产量变化的因素,如人口数量、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可直接定量描述的因素。

2.社会因素:

主要指社会行为准则、社会道德规范等,是不可完全控制的间接因素。

3.个体因素:

主要是指人类本身个体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环保意识等因素,也是不可完全控制因素。

对于环境意识的概念国内外仍然有着许多不同的阐述,在此,我们采用一个更宽泛的理解,即环境意识主要指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

一些人把环境意识分成浅层环境意识与深层环境意识。

另一些人把环境意识分为环境心理和环境思想体系两个部分。

还有人把环境意识分为三个层次:

对一般环境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和了解[7]。

公众环境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从根本上讲,环境意识是一个哲学的概念,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又因该部分主要讨论“公民意识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因此我们采用第一种分层方法,即将环境意识分为浅层环境意识和深层环境意识。

前者是指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

后者是指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

根据意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理性人假说,普遍认为人的意识与行为有密切联系。

然而在已有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均提出居民在环境问题上表现出“知行不合一”的现象,即环境意识呈现较高水平,但环境行为表现较差或参与度较低。

本次调查采用Hungefford等的分层方法,即将组成环境意识的诸个要素大体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中都包含了若干横向联系的组成部分。

其中,生态学概念、控制观和问题的知识为第一层次;

信息、价值观和态度为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为环境行动策略[6]。

即环境意识要素的“知”,“意”,“行”。

环境意识属于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现象,因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项研究主要采用单因素分析考察被访者各种因素对环境意识的影响。

5.3数据分析

5.3.1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主要是在青岛五四广场、台东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随机调查。

对象均为年龄在10岁以上的青岛常住居民(其年龄分布见图4),有效问卷100份,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比例较高,占一半以上。

性别比较好,男女人数比值接近于1。

图4年龄分布比例图

5.3.2调查因素选择

结合各方面因素,按如下结构设计了本次的调查问卷(见图5)

图5理论框架

考虑到被调查者对他人的了解程度,环境意志主要是针对被调查者的自主回答,避免了因猜测而造成的偏差;

而环境行为既有对自己行为的调查,也有对被调查者周围他人环境行为的调查,避免了回答过程中因尴尬所造成的偏差。

本文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法进行环境意识的综合测度,每个因素分值为0~4分,评价越高,分值越高。

满分为40分,因此,环境意识综合指数的阈值为0~40分。

参考多方文献,作出如下环境意识分级方式(表2)

表2环境意识的综合评价级别

综合指数分值

环境意识评价

16分以下

较差

16~24

一般

25~31

较好

31以上

优良

其中,环境知识占8分,环保意志和环境行为各占16分。

青岛市公民环境意识综合评价的结果见表3。

总体而言,青岛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处于一般水平与较好水平之间。

具体来说,分别有39%与40%的人处于一般与较好水平,只有15%处于较差水平。

表3青岛市居民环境意识综合评价

人口比例

小于21

15%

21~25

39%

26~30

40%

30以上

6%

青岛市居民环境意识各因素得分统计如下(见表4),其环境意识综合平均分数为24.46,其中环境知识得分4.19,环保意志得分13.58,环保行为得分6.72,各在环境意识总体得分中占18.52%、60.04%、21.44%。

其中,环境知识、环保意志、环保行为得分率分别为52.38%、84.875%、42%。

由此可见,环境行为的得分率最低,环境意志的得分率最高,充分说明大家的环保意志还是比较强烈,只是环保行为无法达到相应的高度。

被问及“您认为垃圾分类落实的难度在于哪些方面”时,多数居民认为问题在于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居民环境知识无法跟上环保意志的增长速度,因此宣传教育环境知识方面,政府应作出相应的对策以增加居民环境知识。

还有居民认为是因为职能部门规划不力,社会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居民在想要分类扔垃圾时无法找到相应垃圾桶,因而只能一起扔掉。

所以,在增强居民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时,政府也应相应的改善社会设施。

表4青岛市居民环境意识因素评价

环境意识平均得分

环境知识

环保意识

环保行为

24.46

4.19

13.58

6.72

5.3.3数据分析

性别与环境意识

性别是影响环境意识的重要因素。

总体而言,女性的环境意识要高于男性,男性的平均分值为24.34,女性平均分值为24.65。

环境意识优良的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女性中环境意识优良者所占比例为7.14%,而男性则仅为2.78%。

另外,女性中环境意识较差者所占比例仅为11.11%,而男性中环境意识较差者所占比例则为13.89%,要高于女性。

二者比较见图6

图6性别与环境意识关系比较图

从各个单因素方面来看,男性和女性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男性在环境知识和环保行为上得分都要高于女性,但环保意志得分却低于女性。

总的来说,女性被访者的整体环境意识水平要略高于男性被访者整体水平。

(见表5)

表5性别与单因素评价

性别

环保意志

环境意识

男性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