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93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画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画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画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画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画风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画风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画风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画风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画风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画风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画风教学设计.docx

《画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风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画风教学设计.docx

画风教学设计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15.画风(共二课时)

使用范围: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5课

作者:

柳叶芸

单位:

浙江省景宁县第一实验小学

撰稿时间:

2010年01月

一、设计说明: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

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

“我也会画风了。

”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而在我们的自然界中,也时时会遇到“风”,但让低年级的小学生来描绘“风”是很难的,理解风与其它事物变化的关联,就更难了。

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宋涛、陈丹、赵小艺“画风”的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风”,理解“风”,学会“画风”。

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可以在朗读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向往美好的情景”,获取“阅读的乐趣”。

另外,要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利用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让他们亲手做做,通过自己的想象或联想去“画风”,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字,能正确书写“丹、艺、乌、显、丝、忽、杆、眨、涛、陈、转、斜”12个字。

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学生从多次的接触、朗读文本中,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培养孩子用心观察和发现,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3、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积极参与讨论等形式,更多地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学会“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和带这些生字的新词;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四、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事物之间是有着相互联系的。

培养孩子养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好习惯。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风”,认识这个字吧?

2、你知道哪些和“风”有关的诗句?

3、关于风,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4、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吟一吟、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

板书“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画风》。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这风该怎么画呢?

那就把书翻到66页,第15课《画风》,自己去读一读吧。

要求:

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思考这会画风的小朋友是谁?

2、反馈。

3、认读生字

(1)出示头像和生字。

看,他们来了!

谁愿意先带大家叫一叫这三个新朋友的名字?

(2)一起和我们的新朋友打个招呼吧!

(齐读)

去掉拼音,你还能叫他们的名字吗?

当然,如果你想和这三个小朋友成为更好的朋友,还可以向他们介绍介绍你自己。

(如:

赵小艺,您好!

我是***,很高兴认识你!

(3)这些字宝宝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里出现过?

  我们一起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出示含有生字的本班同学的名字,认读)

(4)课文里还躲着一个字宝宝,它是谁?

出示“显”,拼一拼,读一读,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宝宝?

(5)那我们再来叫一叫新朋友们的名字吧!

把他们牢牢地记在心里。

4、指导写字

(1)小朋友们记得还真不错,其实要把生字宝宝记住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动笔写一写。

出示:

“陈、涛、丹、艺”。

(2)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些字宝宝的时候你想提醒你的小伙伴们注意些什么?

  “陈”: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涛”:

撇从竖中线上起笔,注意四个横的不同长度;“丹”:

点在竖中线上,横从横中线上起笔后,略向右上方运笔。

(3)好!

摆正姿势,自己去写一写这四个字宝宝吧,每个字宝宝写一个,看看谁写得又准确又漂亮,能成为宋涛、陈丹、赵小艺的好朋友。

(4)反馈。

①我们来看一看经常写这几个字的小朋友是怎么把这两个字宝宝写漂亮的。

展示名字当中有这几个字的小朋友的书写,评议。

②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字宝宝写得够漂亮了,就奖励自己一颗星星吧!

如果还不够满意,那你就把它擦去,再认认真真地把它写漂亮。

三、学习课文。

1、就在小朋友们认真写字的时候宋涛、陈丹、赵小艺已经把风画好了。

带上你的笔,默读课文,划出写他们画风的句子。

2、你喜欢谁的画?

去读一读相应的句子吧!

并想一想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句子进行学习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1)请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宋涛是怎么画风的吧!

(指名读)

(2)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

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

(3)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画上的是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很不错吧?

(生评:

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

(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

(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4)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涛画的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放课件)风到底藏在哪里呢?

  你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如: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你们真是了不起的小诗人,一起读一下你们的大作吧!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1)她画了什么?

自由读,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有风了?

(飘)

用你的朗读让这旗子飘起来吧!

(指名读→齐读)

赵小艺,你最先想出了画风的办法,你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兴奋、自豪)

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不仅把风的感觉读出来,还要读出自豪、兴奋的语气。

哟,真的有风了,旗子在空中飘着,那是风儿在向我们招手呢!

那我们也用上“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的句式说一说吧!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高高飘扬的旗子里。

(2)赵小艺还画了什么?

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风?

引导学生根据句式说话。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转动的风车里。

”)

●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你从这画里感觉到风了吗?

你愿意当风里的这棵小树吗?

请站起来吧!

听老师范读。

你从老师的朗读里感觉到风了吗,那就一起弯弯腰吧!

(2)齐读。

如果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觉了,就请你把腰弯一弯。

(3)引导学生根据句式说话。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

3、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

你愿意再来读读吗?

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

齐读课文6到8自然段。

4、宋涛、陈丹、赵小艺是爱动脑筋的小画家,而你们就是了不起的小诗人。

瞧,才一会儿工夫就写成了很美的一首诗!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高高飘扬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动了,风藏在呼呼转动的风车里。

) 

能让老师朗读一下你们的大作吗?

(师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

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

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四、拓展延伸。

1、是呀,只要你多观察,多思考,你就会有很多的新发现。

就像是一阵风吹过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风也是那么神奇。

在风里许多的事物发生了变化,想象一下:

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里,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阳台上挂的等等,只要你用心观察,你就能看到风。

小朋友现在你会画风了吗?

你准备怎么画风?

出示:

“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

2、孩子们,太棒了,给自己一点掌声吧!

你们用自己的细心谱写出了一首赞美风的诗。

带上自己的感受,再去体会体会课文小朋友的那几幅作品吧!

(自己再一次的去读一读课文)

3、小结:

小朋友们,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有时,它温柔地在你耳边跟你说着悄悄话;有时,他又淘气地躲在沙尘里和你捉迷藏;有时他又伴着落叶翩翩起舞。

这就是风,千姿百态的风!

用你的小手、你的眼睛、你的身体去触摸它,感受它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宝宝,你还记得他们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现在这些生字宝宝都跑出去玩了,和别的字宝宝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就来个记忆力大挑战,大屏幕上会很快的出现一些词语,看看你记住了几个词语宝宝。

(1)出示词语,认读。

(2)你记住了哪几个词语宝宝?

(3)把你记住的词语宝宝说给你的同桌听吧!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指导朗读。

上节课,你们的精彩朗读让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来增加点难度,分角色读一读吧!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宋涛、陈丹、赵小艺说的话,边读边想,读的时候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

2、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指导朗读,感悟。

●宋涛说:

“谁能画风?

“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宋涛呀,说这话的时候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啊?

提示:

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

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陈丹说: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我也会画风了。

提示:

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

”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

●赵小艺说:

“我能!

“我还能画!

赵小艺,他们都觉得风是画不出来的,你是这么认为的吗?

你能最先想到了画风的方法,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呀?

提示:

赵小艺说“我能”和“我还能画!

”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

(1)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2)评价导读。

(3)组内自由练读。

(4)指名汇报读。

3、宋涛、陈丹、赵小艺相互启发,画出了风,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1)小组交流。

(2)学生反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宋涛是个爱提问题的孩子,赵小艺是个敢于挑战、善于思考的孩子,陈丹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

三、指导写字。

小朋友们,刚才展示了自己的朗读水平,非常棒!

现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书写水平,来露一手吧!

1、出示要写的生字:

乌、显、丝、忽、杆、眨、转、斜,你还记得这些字宝宝的名字吗?

谁能当小老师来带大家读一读,并且组个词语吗?

2、给这些字宝宝分分类吧,你会怎分?

(独体字、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

3、那写这些字宝宝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

“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成了“鸟”字。

“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

“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

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

“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

乌──鸟 

(3)学生练写书写。

(4)展示评议

四、拓展延伸。

1、三个好朋友开动脑筋,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有趣的风。

叶圣陶爷爷也画了风,他是怎么画的呢?

一起来看看这首诗《风》,他画的风就藏在这首诗里。

2、叶爷爷画了什么?

诗里有一幅树叶颤动图,一幅风筝腾空图,还有一幅长发飘动图。

你看到了吗?

在叶爷爷的诗里,风在游戏,风在调皮呢,叶爷爷写得多有趣啊!

让我们也来读一读。

(齐读)

五、自主作业。

看了三个小朋友画的风,又看了叶爷爷画的风,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风?

喜爱阅读的你:

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诗歌、词语、谚语,读一读。

喜爱朗读的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爱画画的你:

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游戏的你:

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爱散步的你:

到操场上、小河边,沐浴在春风里,感受大自然的抚爱。

喜爱观察的你:

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旗子飘

         小树弯  敢想敢做

  15、画风  雨丝斜  善于动脑

         风车转

教学反思:

教后有思则有得,多思者必多得。

所以,在执教《画风》一课后信笔写下些许感受,盼先思而后得。

  1、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培养。

针对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表达欲、表现欲的特点,我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一读,议一议,写一写来进行朗读、说话和简短的写话练习。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完整通顺的话的能力。

如学习《画风》一文,请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随后又将几个相同句式的句子连成一首小诗,起名为《风来了》,学生各抒己见,写得好极了。

  2、要把语文课上大。

一堂课下来,让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还要让他们在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中感知人物品质或事件的意义,提升自己的认识,实现语文课育人这一目标。

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宋涛、陈丹、赵小艺相互启发,画出了风,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白我们要像宋涛那样爱提问题,像赵小艺那样敢于挑战、善于思考,要像陈丹那样善于学习。

  3、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是认字、写字。

拿认字说,数量多,任务重。

那么教师就应该运用一切能够调动孩子主动认字的手段,来激发学生认字的兴趣,再巩固认字效果。

让枯燥乏味的认字有趣起来。

在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生字常见于人名的特点,把生字与本班同学的名字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识字,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4、让语文作业开放起来、有趣起来。

作业的类型既要有巩固知识点的全员性作业;又要有锻炼能力、拔高型的选择性作业。

在充分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内让他们自主选择,亲自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