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9558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docx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11

中考历史默写题

(一)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1.启继禹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制;西周为了巩固全国的统治实行了制。

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秦灭六国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创立了__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2)经济:

秦始皇统一__________和_________。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__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4)思想上“__________”。

4.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上:

颁布__________

(2)思想上:

接受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实现了___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

5.汉武帝时,曾两次派出__________出使西域。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元前__________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________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丝绸之路”是指从_________出发,通过_________、今_________,至_________,再转到__________。

7.唐太宗统治时期称“__________”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________和________被称为“房谋杜断”,最著名的谏臣是______。

8.________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人称其统治为“________________”。

9.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

10.唐朝经济繁荣,________之风全国盛行,制成新型犁地工具________和新的灌溉工具________。

11.唐时对外友好往来史实:

1、______;2、________。

12.唐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_______在江南地区推广,_______和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

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__最后完成。

13.宋代_______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

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4.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______,1271年,______建立元朝,定都________,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和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都始于________朝。

15.916年,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在上京称帝,改国号为辽;1038年,党项族首领建立西夏。

16.1115,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

1127年,金灭亡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

17.辽与北宋订立“”使双方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安定;南宋的抗金名将于1140年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兵。

18.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19.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明太祖时还建立特务机构________。

雍正帝设立__________,它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0.明朝中期民族英雄__________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

1662年,民族英雄__________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___,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中考历史默写题

(二)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21.17世纪时,________帝率军两次__________,打败了入侵的沙俄侵略军。

结果中俄双方于签订《__________》。

22.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西藏地区:

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____________”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佛教首领“__________”的封号;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__________。

23.新疆地区:

__________帝时平息了大小和卓的叛乱,清朝设置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__________。

(3)__________领导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24.清朝初期的40年实行“__________”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后下令只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由“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25.5、四大发明: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________早期的麻纸;东汉时候,________改进造纸术,纸逐渐普遍使用,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候纸”。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________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____________的发明,________和________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6.北宋时,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7.早在________时期,我国人民制成“__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__________,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由________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28.关于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P46七上):

A________晚期的孔子,是________的创始人。

B其贡献有:

思想上:

他提出“_______”的学说,教育上:

a.创办_______;b.注意“_______”

29.墨家:

①创始人:

__________②主张__________。

30.儒家:

①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__________②主张:

a.提出“__________”,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b.要求统治者用“__________”治国;c.还主张__________,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31.道家:

①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__________②主张“__________”。

32.法家:

①战国末期的代表人物:

__________②主张“__________”。

33.兵家:

①鼻祖是________②著作《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______________”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34.成书于元末明初的《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其他创者是________。

和这部小说同时成书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是________。

明朝中期的《__________》,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__________,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_____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35.《史记》作者__________,体例是我国第一部_____通史。

36.东晋的王羲之,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王羲之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

(2)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东晋的__________最为出色,代表作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雕塑:

山西大同的__________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__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37.__________擅长人物故事画,后世称他为“画圣”。

隋唐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是__________,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中考历史默写题(三)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38.大画家张择端的《》,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神品”。

39.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导火线:

1839年领导的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40.近代首先打开中国国门的西方国家是;割占中国领土最的的西方国家是。

41.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逐淅变成了。

42.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焚毁的战争是。

43.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44.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1900年列强发动。

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45.《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①经济—赔款白银亿两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

为使馆界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

46.洋务运动,目的:

;学习对象:

领导阶级:

;时间

主张:

代表人物:

中央—________地方—。

47.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前期—以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后期——以为口号,开办,主要有(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

后来还筹建了三支海军,兴办了等一批新式学堂。

48.结果:

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

49.性质:

地位:

50.二、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首要),发展资本主义(根本)主要经过:

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史称

51.结束—1898年9月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经验教训: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52.三、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53.年,孙中山在,组织了革命团体;

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54.革命党人在湖北发动起义,到11日,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

中考历史默写题(四)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5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正式成立,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56.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使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它没有改变中国性质。

57.四、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2)代表人物:

____________

(3)旗帜:

__________

(4)宣传阵地:

__________

58.五四运动:

(1)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五四运动从________爆发,后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主力军由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

59.五四运动的性质是运动,标志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

60.中共的成立:

(1)_______年7月,中共“一大”在________召开,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举________为中央局书记。

(2)中共的诞生是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焕然一新。

61.黄埔军校的建立:

(1)1924年5月,国民党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帮助下,在________创办________。

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2)黄埔军校培养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62.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的战争是__________,动摇了__________的统治。

63.________年4月,__________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__________的利益。

64.__________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__________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65.1927年,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

1928年4月,、陈毅和毛泽东两军胜利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________,由_______任军长,________任党代表。

66.、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67.1935年1日,党中央在召开确立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8.

1、九一八事变:

(1)_____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__________政策,中共派________等组织抗日。

(2)中国人民的________开始了。

2、西安事变:

(1)为了逼蒋介石抗日,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___和__________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

(2)事变和平解决标志__________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69.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________的抗日战争开始。

日军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滔天罪行,如__________(举例)。

1、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抵抗,__________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_________指挥的________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________指挥的______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中共“七大”:

(1)1945年4月,中共在________召开_______大。

会议主要讨论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问题。

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会为争取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3、抗日战争的胜利:

⑴胜利时间标志:

70.⑵胜利意义:

71.⑶胜利主要原因:

7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十一)

一、范围:

八上第17课、18课

二、目标要求: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的努力;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列举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主要原因。

三、考点分析:

这一部分知识是各地中考正在逐渐加以重视的内容,考查较多的内容有:

人民解放军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战役,胜利的原因。

四、基础知识

(二)内战烽火(八上P88)

2、重庆谈判:

(1)背景: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_______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________。

为了进一步赢得________的时间,也为了________,他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和平问题。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________在周恩来陪同下应邀前往重庆。

(2)时间:

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3)结果:

达成和平建国的“__________”。

(4)意义:

①戳穿了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②向人民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

3、挺进大别山:

(1)时间:

_____年夏。

(2)过程:

_____、_____率领的_____解放军主力。

在山东西南__________,向国统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接插入__________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__________。

(3)意义:

刘邓大军开辟________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________和湖北重镇________。

(一)战略大决战(八上P92)

4、三大战役: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结果三大战役中,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_万人,意义:

大大加速了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

①辽沈战役:

时间:

_____到_____;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解放__________全境。

②淮海战役:

时间:

_____到_____;指挥者:

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意义:

奠定了解放__________的基础。

③平津战役:

时间:

_____到_____;北平国军总司令________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结果:

________全境基本解放。

5、渡江战役:

_____年4月,________和________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_____日,________解放,统治中国________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6、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③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指挥;④国民党政治腐败,失去民心。

等等。

7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十二)

一、范围:

八下第1,2,3课

二、目标要求:

1、了解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知道西藏的和平解放;2、简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3、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考点分析

74.常见考点:

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75.四、基础知识

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成立:

(1)筹备:

1949年9月,第一届_______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__》,选举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_为国歌,以________为首都并改名为________,采用________纪年。

(2)成立的标志:

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__________。

(3)成立的意义: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见P3最后两段。

2、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为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2)抗美援朝:

(1950~1953)战斗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_____和_____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3)土地改革:

a.基本目的: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它规定废除_____,实行_____。

_____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c.意义:

彻底摧毁了______;农民翻了身成为_______。

使_______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_______,农业生产获得_______。

77.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十三)

78.第一课时

一、课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范围:

八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三、目标要求:

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3、了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知道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

四、考点分析

79.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改变颓废的经济形势,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一五期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80.五、自主识记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_年开始实施,它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应地培养__________。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年颁布的《__________》,宪法规定:

我国坚持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

它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__的宪法。

3、到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社会改造,实现了把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81.4、1956年,中共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指出:

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需要。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路线,紧接着,又发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__,两弹元勋__________,县委书记__________等。

82.第二课时

一、课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范围:

八下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目标要求: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历史意义;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探讨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的作用和影响;2、了解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四、考点分析

8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也是中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近几年盐城市中考都考查了这一知识点,另外,请关注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

84.五、自主识记

85.1、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__________,会议内容:

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____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________以来党的历史上______。

它完成了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的新时期。

86.2、__________农民开创家庭联产承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