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9684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与试卷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以礼法为良法善治之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治之基,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

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中和”。

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

和谐、和合、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

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

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

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

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

法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稳定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

“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的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二是“中正”。

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

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

程子云: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可见,中道即是正道。

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

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

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要正己,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

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下有道”,“有道”,即有仁道,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

三是“时中”。

如果前面两层讲的是静态的中道,那么,这里讲的就是动态的中道。

“中和”的稳定、谐、平衡、秩序,“中正”的适宜、公平、公正,不是绝对不变、静止不动,也不是因循守旧、掩盖矛盾,而是在动中求稳、在变中求衡、在发展中求正。

这一原则可称之为“时中”。

时中,就是依“时”而处“中”。

“时”是流变不居,“中”是持守正道。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按照社会发展、时代前进和事物变化的实际情势去把握正确之道。

“时中”绝非与时俯仰、随波逐流、媚世取容的处世哲学。

“时中”包含着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等一系列价值判断和政治艺术,强调始终坚持原则,保持“中道”,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时世而变易”,“因前人之故典而开一代之新规”。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中道蕴含着高深的智慧,需要我们认真地领会和借鉴。

(摘编自余荣根《中道:

传统良法善治之道》)

1.下列对于“中道”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道”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中和”、“中正”、“时中”;“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所

以说,“中道”就是“和”之道。

B.“中道”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人因事而变,日新月异,变化不定,

所以说,“中道”又是与时俱进的动态之道。

C.“中道”的另一基本涵义是“中正”,“中正”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所以

说,“中道”即公平、正义之道。

D.“中道”是中国古代的良法善治之道,它贯穿于礼法、德政、乡治、刑罚等几个方面中,是

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多次引用古人的有关言论,使论而有据,论而有理,论而有力。

B.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层次分明,论述透彻,结构

谨严。

C.文章从“中和”“中正”“时中”三个方面论述“中道”,因为前两方面属于“中道”的内涵,所

以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

D.文章论述“时中”时,不仅与“中和”“中正”联系起来,指出了“中道”动的特点,而且联系

了现实,这样写,更有助于阐明“时中”的意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中国古代统治者真正能用“中道”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公

平、正义就有了法律上的保证。

B.“中道”在今天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仍然需要这种良法善治之道,“中道”是现代社会制

定法律法规应该认真借鉴的重要思想。

C.近年来,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济领域实行

改革开放,文化领域坚持守正创新,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中道”思想。

D.“中道”是儒家之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的言论及主张从不同方面体现了

“中道”精神,所以,孔子思想是治国理政的最好的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6月28日,在上海举办的2019世界移动大会上,人民网记者在现场见证了一场实时5G远程手术指导演示。

在患者完全同意的情况下,凭借中国移动提供的5G网络连接,巴塞罗那临床医院胃肠手术服务负责人安东尼奥·德拉齐博士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场馆里,为上海东方医院手术室提供了远程实时指导。

在经历了“I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断努力后,5G对于中国而言,来之不易。

5G领先世界,一方面是源于我国顶层设计的宏观布局,另一方面则来自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和先发优势。

根据预测,2030年,我国5G间接拉动的GDP将增长到3.6万亿元。

今年6月6日,我国正式发布5G商用牌照,基于领先技术的支持,加上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规模、巨大的4G网络、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等明显优势,我国5G商用牌照的发放可谓水到渠成。

业内认为,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抢滩,“中国5G发展引领全球”已成必然。

(摘编自《中国5G发展为什么能引领全球?

》)

材料二: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大规模商用将开启。

记者获悉,三大运营商及中国广电正在全面推进5G商用,包括加速5G网络建设,成立超过百亿产业基金加快5G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和落地应用等。

此外,5G相关资费套餐也在设计酝酿中,5G手机等智能终端有望快速普及。

自2020年正式商用起,预计5G带动直接经济产出0.5万亿元,间接经济产出达1.2万亿元;至2025年,预计5G带动直接经济产出3.3万亿元,间接经济产出达6.3万亿元;至2030年,预计5G带动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间接经济产出达10.6万亿元。

2020-2030年中国5G的直接经济产出预估

(数据来源:

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

(摘编自《2020-2030年中国5G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产出统计情况及预测》)

材料三: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表示,将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着力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局面。

截至2019年7月,全球已有18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提供5G服务或激活5G网络。

截至7月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核发5G设备进网试用批文7张,进网许可标志37万枚。

诺基亚、爱立信、高通等企业均已参与我国5G市场,同时国内企业也在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

在深化5G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方面,韩夏认为,只有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大投资,加快建网,尽早开通5G业务,大力推进5G应用服务,最大程度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加快建成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高效运行、全球领先的5G网络。

要构筑5G产业新生态,就必须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研究制定5G跨行业应用指导政策和系列融合标准,并孕育一批示范企业。

他认为要为5G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就应加强5G标准制定、应用推广、行业管理、安全保障、资源配置等方面政策协同,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协作,强化科技、金融、财政、税收、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支持,形成合力推进5G商用发展新氛围。

只有深化5G开放合作,坚持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合作,全面深化5G国际共识,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我们才能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局面。

(摘编自《工信部:

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历了过去3G、4G的洗礼,业内人士认为,有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企业的积极抢滩,“中

国5G发展引领全球”已成必然趋势。

B.设备制造商直接经济产出将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预计2020年设备制造

商直接经济产出占直接经济总产出的大多数份额。

C.2020年至2030年十年间,信息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的直接经济产出预估总体呈增长趋

势,设备制造商贡献价值年年都是最高。

D.中国将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研究制定5G跨行业应用指导政策和系列融合标准、孕育

示范企业,构筑5G产业新生态。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顶层设计的宏观布局使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和先发优势得以凸显,因此中国5G领

先世界。

B.5G领先世界,并有全球最大用户规模、巨大4G网络、丰富移动互联网应用等优势,所以

我国5G商用牌照顺利发放。

C.2019年申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开启了5G大规模商用模式,全面推进5G商用,普

及了5G手机等智能终端。

D.全球统一标准将推动5G快速商用,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我们才能形成共

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局面。

6.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通心木张港

在使弓用箭的年代,齐齐哈尔东城壕有家门户,号“曲直堂”。

曲直堂是造弓的,将最直的木料弯曲成弓,弯曲的弓射出最直的箭,要不咋叫曲直堂?

曲直堂传人包老汉,正与儿子给弓揉劲儿,大门外不时大声地叫嚷。

一大群人,立门口喊叫,还招呼四邻街坊男女老少。

是老熟人老主顾带兵的佐领塔格拉。

包老汉拱手:

“这不是神箭佐领塔格拉,出了啥事?

塔佐领指着自己鼻子尖说:

“你还能认得出我?

我还有脸么?

我还有鼻子眼睛么?

我的脸丢没了,一张脸掉地上,砸得脚面生疼。

我,我,我没脸了呀!

原来,神箭塔佐领在大校场,射出偏心箭,三射三偏。

这叫哪门子神箭?

这叫带兵的佐领?

哈哈大笑,一传俩,俩传仨,佐领塔格拉确实没脸了。

塔佐领当众人的面调转舞弄手上的弓:

“我说老包头儿,你自己老眼睛看看,这是你的手造的弓。

大家看明白了,毛病在他的弓,不是我塔格拉射得不准。

老包头接弓一看,心咯噔一下子:

这把弓,用的不是通心木,是偏心木。

偏心木做的弓,阴天下雨,走了性,箭就不准了。

错在自己。

街坊邻居哈哈大笑,指点老包头。

老包头脑袋轰轰响:

上辈子留下的通心木,已经打扫完库底子了,已经没有通心木了。

塔佐领直了腰杆子,抬了头,冲大门上的牌匾说:

“曲直堂这仨字是不是得摘下?

看热闹的嚷嚷:

对对对。

老包头喊儿子孟和:

“搬梯子!

孟和哆嗦着,老包头吼叫:

“上手!

摘!

儿子孟和哭丧着,手够着牌匾,塔佐领发声了:

“免了,免了,免了,我也就是要个理,找回自己的脸面,不是真摘牌子。

塔佐领走了,人就散了,事也就了了。

第二天一早,塔佐领开门,“曲直堂”牌子在大门口撮着。

杀人不过头点地,老熟人,哪能太过分,哪能真摘人家几辈子传的牌子。

塔佐领扛起牌匾上老包家。

老包头走了,说是去找通心木。

通心木是啥?

那是七枝八杈的南山柞里笔直到顶、一茎通天、没疤没节的材料。

通心木只长在远在八百里地的长白山;长白山绵绵千里也难得一根通心木;就是得到通心木,水路旱道千里迢迢才能运输回来;还得手艺人脱胶去性,还得手艺人看好纹路裁截、鞣熟。

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那可是要银两的。

孟和说什么也不留牌匾,他说:

爹走时留下话了,要牌子,他会自己去取。

塔佐领没招,只得扛回牌匾,心里老不是味老不得劲儿了。

一年,两年,老包家不见有人出入,也问不出老人家去处。

塔格拉总想解释解释,也不得机会。

有一天,塔佐领实在受不了,觑着脸去拍门,出来的不是包家人,是生人:

这家换主儿了,房子转手了。

塔佐领带兵回来,上弓鞍市逛悠,我的妈呀,市上摆着亮斧大锯,是老包头的。

又上市场,老包家的刨子锉刀也上了地摊。

这老包头他是咋了?

射手么,塔佐领天天练射,其实,那张让他丢过脸面的包家弓,是按塔佐领臂长、力气造的,确实是好弓,只要不正着瞄准,偏上一偏,照样射出好箭。

塔格拉早已经射出人人称赞的好箭。

这一天,塔佐领在院子练射,有人拍打门环,声声急急。

塔佐领出门一看,一个老要饭花子,反背手直直立着,塔佐领揉亮眼睛:

我的妈呀,这,这不是那老包头么?

老包头身后一张大弓,两手捧给塔佐领。

塔佐领接弓一看,这可是头一回上眼的、天下无双的、花鬼脸通心木良弓。

老爷子道:

“这弓要是中用,牌匾,还我。

城边一座茅草小屋,门上挂着“曲直堂”牌匾。

但是,曲直堂不再制弓了,因为老包头没了干活的床子,没了干活的家什,也没了干活的力气。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12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作者特意介绍了曲直堂名称的由来,与结尾照应,为下文展开老包头寻找

通心木的情节做铺垫。

B.从文中画线句子可以看出,整个事件应顺势结束,但第二天“曲直堂”牌匾出现在塔格拉

家门口,情节峰回路转,增添了文章波澜。

C.塔格拉因为在大校场射箭用曲直堂的弓射出偏心箭,在人前丢了颜面,所以跑到曲直堂

要一个说法,一心只想摘了曲直堂的招牌。

D.小说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语言,塑造了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浓郁的民族

风格。

8.请结合小说,分析老包头的形象特征。

(6分)

9.作者主要通过塔格拉的视角从侧面来描写老包头寻找通心木艰辛的过程,请结合小说简要分

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撝,字智遐,兰陵人也。

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也。

年十二,入国学,博观经史,雅好属文。

梁武帝以搦辞令可观,令兼中书侍郎。

寻迁黄门侍郎。

出为宁远将军。

太祖知蜀兵寡弱,遣大将军尉迟迥总众讨之。

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撝遂请降,迥许之。

撝于是率文武于益州城北,共迥升坛,歃血立盟,以城归国。

魏恭帝元年,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孝闵帝践阼,进爵黄台郡公。

保定元年,授礼部中大夫。

三年,出为上州刺史。

为政仁恕,以礼让为本。

尝至元日,狱中所有囚系,悉放归家,听三日,然后赴狱。

主者固执不可。

撝曰:

“昔王长、虞延见称前史,吾虽寡德,窃怀景行。

导民以信,方自此始。

”诸囚荷恩,并依限而至。

吏民称其惠化。

秩满当还,部民李漆等三百余人上表,乞更留两载。

诏虽弗许,甚嘉美之。

及撝入朝.属置露门学。

撝以母老,表请归养私门,曰:

“臣闻出忠入孝,理深人纪;伏惟陛下握镇临朝,垂衣御宇,孝治天下,仁覃草木。

是以微臣冒陈至愿。

臣母妾褚年过养礼,乞解今职,侍奉私庭。

伏愿天慈,特垂矜许。

臣归朝,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

肆师掌礼,竟无称职;淅隈督察,空妨能官。

方辞违阙庭,屏迹闾里,恋悚兼深。

”高祖未许,诏曰:

“所谓楚虽有材,周实用之。

方藉谋猷,匡朕不逮。

然进思尽忠,退安侍养者,义在公私兼济。

岂容全欲徇己,亏此至公,乖所望也。

”寻以母忧去职。

建德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谥曰襄。

撝善草隶,名亚于王褒。

算数医方,成亦留意。

所著诗赋杂文数万言,颇行于世。

(选自《周书·萧撝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

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B.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

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C.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

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D.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掇屡遣其将出城

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中国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又称“太学”,隋唐以后称“国子监”。

B.母忧,又称“丁内忧”,即遭遇母亲的丧事,遇此事,官员一般辞官回家守丧。

C.谥,帝妃、诸侯、臣僚等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给予的称号。

D.草隶,字体。

我国字体发展顺序:

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书、隶书、行书、楷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撝好学能言。

萧撝十二岁进入国学,博览群书,爱写文章;因为擅长辞令,梁武帝让他

兼任中书侍郎。

B.萧撝为政仁恕。

萧撝曾不顾下属反对,在元日把狱中犯人全都放回家,让他们在家待三

天,然后按时返回。

C.萧撝忠孝为本。

萧撝因母亲年事已高,曾上表请求回家孝养母亲,但高祖没有答应,直

到母亲去世才辞官。

D.萧撝善书能文。

萧撝擅长草书和隶书,名声仅次于王褒;所著诗文和其他文章达几万

字,在当时很流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l)昔王长、虞延见称前史,吾虽寡德,窃怀景行。

(5分)

(2)臣归朝,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松汀驿①张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

②泽国:

容水多的地方。

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

③旧遗逸:

旧日的隐逸之士。

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

朋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

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

雄浑、壮阔的意境。

C.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二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带来了

想象的空间和余味。

D.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

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5.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两句是“▲,▲”。

(2)屈原在《离骚》中用女子嫉妒貌美者作比,写出白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两句是“▲,▲”。

(3)《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在首钢冰球馆,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一只名为“冰墩墩”的熊猫正式▲。

“冰墩墩”以熊猫为▲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友好可爱、▲的形象与冰晶外壳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的特点。

它头部装饰的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取材;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

“冰”象征纯洁、坚强,契合了冬奥会的特点。

“墩墩”则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忍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冰墩墩”在整体形象上酷似航天员,有创造非凡、探索未来的寓意,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的精神,展示了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此外,“冰墩墩”▲的3D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亮相原形憨态可掬人性化

B.亮相原型憨态可掬拟人化

C.登台原型憨头憨脑拟人化

D.登台原形憨头憨脑人性化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的头部装饰彩色光环,源白于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B.它头部装饰的彩色光环,这个设计灵感受到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启发。

C.它头部佩戴的彩色光环,其灵感源于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D.它的头部装饰彩色光环,这个设计灵感源白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19.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则是借助“冰墩墩”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来表达。

B.“冰墩墩”左手掌心握着心形图案,正在热情地欢迎全世界朋友的到来。

C.“冰墩墩”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则代表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D.很多人认为“冰墩墩”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可以表达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20.模仿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仿写填人适当的语句,使分句前后的内容连贯、句式对应。

要求引用的诗句从《归园田居(其一)》中选取。

(5分)

最喜欢陶渊明的田园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以极素淡景象写出山村的宁静;。

这些精微的描写,又似乎毫不经意,好像信手拈来。

21.按照要求,把下面四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增减词语)。

(6分)

①《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②《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

③《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④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l)以《雨巷》为主语。

(3分)

(2)以“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主语。

(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一只小山羊碰到长颈鹿,好奇地看着它说:

“你长这么高,有啥用呢?

我能吃到那小院里的青草,你进得去吗?

”说着钻进小院津津有味地吃起青草。

长颈鹿被院门挡住,怎么低头也进不去。

小山羊吃饱了,跑出来,跟着长颈鹿继续走。

它们来到一棵大树下,长颈鹿抬头吃起了树上鲜嫩的树叶,小山羊无论是踮起脚还是跳起来,始终都吃不到树叶。

上述文字引起了你哪些联想与想象?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