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9704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docx

护保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学论文

周至县2012年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充分调动农民运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作业的积极性,根据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2年省级农机化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陕农机计发[2011]34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我县为小麦、玉米一年二熟耕作区,项目主要应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其主要技术内容为:

1、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

小麦收获、留茬高度在20cm以上,夏玉米免耕播种,播后镇压,残茬覆盖。

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2、免耕施肥播种。

小麦机收留高茬,实施玉米免耕播种,在夏玉米收获后,对土壤不再进行耕翻作业,用免(少)耕施肥播种机直接播种冬小麦。

或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还田,用条带播种机进行小麦播种,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

3、杂草及病虫害控制。

一是播前进行药物拌种。

二是在杂草长出3-5片叶时,采用人工或化学方式进行除草,并对杂草生长情况随时观测,综合防治。

技术路线:

小麦机收留高茬---夏玉米免耕播种---田间管理---玉米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免(少)耕播种小麦---田间管理。

对比试验:

为了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进一步探索和提高农户认识,在尚村镇神灵寺村选择土地肥力及各项指标相同的田块60亩,建立保护性耕作和常规机械播种试验对比田各30亩。

试验期间按作物生长期进行土壤温度、水分、养分、蚯蚓数量、作物生育期和田间性状测定,对比两种技术模式土壤含水量,苗情及产量。

通过试验,在土壤肥力、作物品种、农艺管理水平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械传统耕作技术的对比试验,为本区域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生产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二、项目实施地点及规模

经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组考察论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板块推进、扩大辐射”的原则,确定在尚村镇108国道以南实施小麦、玉米一年二熟保护性耕作技术。

计划建立集中连片示范区1000-1500亩2个,1500亩以上4个,总示范面积1.074万亩。

培训保护性耕作农民技术员3700人次、农机手450人次,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断扩大辐射带动面积。

在项目区新增保护性耕作机具32台,其中:

免耕施肥播种机13台,秸秆还田机5台,免耕硬茬播种机10台,深松机4台。

三、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和效益

(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经济效益:

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实现亩增产3%,两季作物亩增产36公斤,1.074万亩增产38.664万公斤,(按1.72元/公斤计算),增收66.502万元;每亩节支65元,共节支69.81万元。

增收节支总136.312万元

2、社会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可提高项目区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实行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3、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可增加土壤贮水量和提高水分利用率,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改善土壤结构和含水空隙;增加土壤有效肥力,减少水分流失和土壤流失,防止沙尘暴,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作业环节及质量要求

1、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

小麦收获要求留茬高度20cm以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夏玉米,冬小麦播种后秸秆残茬覆盖率达到30%以上。

2、免耕施肥播种:

玉米采用免耕硬茬播种机播种,小麦采用免耕条带播种机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化肥和种子相距8—10cm为宜,播种要求不缺行,不断垄,覆盖平密。

3、杂草和病虫害防治:

播前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播种后汇同农技、植保部门及时观察作物生长情况,随即采取防控措施,杜绝灾害形成。

四、项目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检查项目执行落实情况,督查项目进度,调配人员和物资,落实项目实施面积,协调和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苗炜县农业局局长

副组长:

王振刚县农业局副局长

任团升县财政局农财科科长

赵毓县农机管理推广站站长

成员:

赵标兵尚村镇副镇长

马洪波县农机管理推广站副站长

石东泉县农机管理推广站推广股股长

刘三斌县农机管理推广站推广股股长

项目实施技术小组,主要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技术路线、操作规程和技术宣传培训及指导服务等工作,组织农户承担试验示范任务,调查收集试验示范数据资料,编制技术报告。

组长:

赵毓县农机化中心主任工程师

副组长:

李春游周至县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

成员:

王天泰周至县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张鑫周至县农技站站长农艺师

周小辉周至县植保站站长农艺师

侯军宁周至县农机化学校副校长工程师

(二)措施保障

1、加强项目管理,做好作业组织。

项目建设期间,按照计划方案,县农机管理推广站承担建设任务并与示范区所在镇村签订项目实施合同,并负责监督示范区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

建立以示范区农机服务队为引导、以个体农机户为主体的保护性耕作作业服务网络。

统一组织机具,联合作业,分片包干,提高机械利用率,保证各项技术措施都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在示范区实行“统种分管”的生产管理模式,即:

统一区域化种植,统一作物品种,统一农机作业,统一作业收费标准、统一技术指导,分户管理的“统分结合、双层管理”责任制,确保项目区生产有续进行。

2、切实做好技术宣传和培训服务。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新的农机化技术,它不仅是对传统耕作技术的一场重大变革,同时更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

因此,我们将在广泛宣传的同时通过舆论引导、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搞好培训上下功夫,实行技术人员跟踪服务,帮助机手检修、保养机具,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保证全面完成各项示范作业任务。

3、认真组织做好机具推广。

机具选型中将综合各厂家机具性能、价格等因素,进行现场演示,尽可能让农民自主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机型,对项目区内新增及原有项目机械,凡使用国家投资购置建设的机具设备等固定资产,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由国家财政资金补贴购置机具的,由农户提出购置申请,经县站审查筛选后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签订购置合同,实行统一采购,机具产权归农户所有,县站监督其用途,三年内不得转让处理,每年必须完成县站下达的作业任务。

4、在“三夏”、“三秋”两个关键作业季节,召开全县保护性耕作机具演示会及技术培训会,扩大影响,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宣传教育群众,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项目实施进度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1—4月:

制定项目规划,落实实施区域,完成保护性耕作机具考察、调研、选型工作、广泛开展技术宣传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会,演示会提高农户认识。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2012年5—10月:

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要求,指导农机户检修、调试作业机具,组织农户做好小麦高茬收获、玉米免耕播种、玉米机械化收获、玉米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杂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完成各项数据采集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1月—12月:

完成数据整理分析,各项工作档案整理装订,上报总结材料。

六、资金筹措及使用方案

(一)资金筹措

项目实施计划投资62.038万元,其中,申请中省财政资金1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5万元,群众自筹32.038万元。

中省投资15万元,主要用于示范田建设8万元,宣传指导3万元,技术培训4万元;地方配套15万元用于项目管理5万元和作业补助10万元;群众自筹32.038万元用于农机具购置。

(二)资金使用方案

资金使用明细表

                  单位:

万元

序号

列支项目

总投资

中省投资

地方投资

自筹资金

1

示范田建设

8

8

2

宣传指导

3

3

3

技术培训

4

4

4

项目管理费

5

5

5

作业补助

10

10

6

机具投入

32.038

32.038

合计

62.038

15

15

32.038

附件:

1、项目实施区域图

2、2012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任务分解表

3、项目组织实施机构任务分工表

3、保护性耕作项目技术对比试验方案

4、2012年保护性耕作项目技术宣传培训方案

5、2012年保护性耕作项目机具配置表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附件2:

2012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任务分解表

单位:

户、人、亩

示范村

农户数

人口数

耕地面积

示范面积

备注

神灵寺

830

3467

2993.75

2852

集中连片

王屯村

311

1509

1581.78

1430

龚家庄

434

1603

1723

1520

西岩村

485

1902

2114.87

2004

张屯村

412

1424

1832

1619

联新村

338

1325

1518

1315

合计

2810

11230

11763.4

10740

 

附件3:

2012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参加人员任务分工表

实施领导小组

 

姓名

职务

单位

任务

苗炜

局长

县农业局

监督协调

王振刚

副局长

县农业局

监督协调

庞秋红

镇长

尚村镇

负责项目实施

焦彦军

镇长

九峰乡

负责项目实施

任团升

科长

县财政局农财科

监督财政资金使用

赵毓

站长

县农机管理推广站

项目总负责

郝领柱

副镇长

九峰乡

村组任务落实

赵标兵

副镇长

尚村镇

村组任务落实

马洪波

副站长

县农机管理推广站

项目具体实施

石东泉

股长

县农机管理推广站

技术宣传培训

刘三斌

股长

县农机管理推广站

机具技术指导

实施技术小组

李春游

主任

县农技中心

技术总负责

王天泰

站长

县土肥站

土肥测量

张鑫

站长

县农机站

技术数据收集

周小辉

站长

县植保站

病虫害防治

侯军宁

副校长

县农机化学校

技术数据收集

实施村组长

尚村镇

田间作业管理

附件4:

保护性耕作项目技术对比试验方案

为了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进一步探索,在尚村镇神灵寺村选择土地肥力及各项指标相同的田块60亩,建立保护性耕作和常规机械播种试验对比田各30亩。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在土壤肥力、作物品种、农艺管理水平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通过二种耕作模式的对比试验,为本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生产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二、试验时间:

2012年1月-2012年12月

三、试验内容

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轮作)试验设五个技术处理,三次重复,15个试验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4亩,试验是在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进行(秸秆覆盖量30%以上)。

1、秸秆残茬处理:

冬小麦留茬高度15—20cm,小麦秸秆采用机械捡拾或粉碎还田,玉米秸秆采用还田机粉碎还田,粉碎长度≤10cm。

2、机械深松:

采用深松机械疏松土壤,不翻转搅乱土层,有效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以及抗风蚀和雨水冲刷能力。

3、免(少)耕施肥播种:

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覆土、镇压、作业,将种子和肥料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土壤中。

4、杂草及病虫害防治。

一是播前进行药剂拌种。

二是在杂草长出3-5片叶时,采用人工或化学方式进行除草,并对杂草、病虫害情况随时观测,综合防控。

技术路线:

1、保护性耕作

小麦机收留高茬---夏玉米免耕播种---田间管理---玉米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免(少)耕播种小麦---田间管理。

2、常规作业

小麦机收→玉米旋耕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机深耕→旋耕→机播小麦→田间管理。

四、试验条件

1、试验田选择:

试验田设立在尚村镇神灵寺村。

试验田土壤类型为潮土和褐土,土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14.5g/kg,碱解氮79mg/kg,有效磷16.8mg/kg,速效钾103.8mg/kg。

2、地表状况:

作物收获后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处理,粉碎长度≤8cm、根茬高度≤15cm。

秸秆覆盖率为45%,秸秆覆盖量470-620kg/亩。

3、作业要求:

试验田种植相同品种,亩播量相等,小麦播种深度3-5cm。

玉米播种深度4-6cm;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

对杂草病虫害随时观察,及时防治。

追肥量:

纯N10-14kg/亩,P2O55-6kg/亩,K2O5-8kg/亩,施肥深度10-13cm。

五、对比作业机具

1、大洋2BFY-3型免耕硬茬播种机

技术参数:

行距60cm,收获后播种施肥一次完成。

2、西旋2BMG-4/6型条带状免耕播种机

技术参数:

行距30cm,苗带宽12cm,播种小麦6行、玉米4行,仅对种床进行旋耕处理。

3、西旋SGTNB-200Z4/8A8旋耕施肥播种机

技术参数:

行距15cm,播种小麦8行、玉米4行。

播时对地表进行浅旋处理,旋耕深度≤10cm。

我们将认真做好技术对比试验的跟踪调查和技术测试工作,做好各阶段相关数据的采集记录和文字、图像资料的收积整理工作,形成客观、科学、翔实的试验报告,为在更大区域内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技术依据,更好地发挥项目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附件4:

2012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宣传培训方案

单位:

人次

时间

内容

地点

人次

负责人

2012年3月—4月

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新机具知识宣传

神灵寺村、联新村、龚家庄、西岩村、张屯村、王屯村

1000

石冬泉

刘三斌

2012年5月

玉米免耕硬茬播种技术培训

神灵寺村、联新村、龚家庄、西岩村、张屯村、王屯村

1000

刘三斌

2012年6月

玉米免耕硬茬播种作业技术指导

神灵寺村、联新村、龚家庄、西岩村、张屯村、王屯村

200

石冬泉

刘三斌

2012年6月

玉米免耕硬茬播种现场作业演示

神灵寺村

100

马洪波

2012年7月—9月

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机械深松

技术培训

神灵寺村、联新村、龚家庄、西岩村、张屯村、王屯村

1000

石冬泉

刘三斌

2012年10月

机械深松与小麦条带播种作业技术指导

神灵寺村、联新村、龚家庄、西岩村、张屯村、王屯村

200

刘三斌

2012年10月

机械深松与条带播种现场作业演示

神灵寺村

200

马洪波石冬泉

合计

3700

 

附件5:

2012年保护性耕作项目机具配置表

单位:

台、万元

序号

机具型号

生产厂家

新增数量

单价

金额

1

2BCF-4型

免耕播种机

户县双永农具厂

10

0.48

4.8

2

2BMG-200型

免耕施肥播种机

西安亚澳农机公司

6

1.465

8.79

3

2BMFD-6/8型

免耕施肥播种机

洛阳鑫乐有限公司

7

1.68

11.76

4

4Q-165型

秸秆还田机

石家庄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5

0.744

3.72

5

ISQ-340型深松机

北京银华春翔有限公司

4

0.742

2.968

合计

32

32.0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