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9713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9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docx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材料

淇河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项目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淇河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

淇河生态园座落于鹤壁市淇滨区沿淇河北岸,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建设规模:

淇河农业生态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生态园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果树、蔬菜的种植,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总面积约为800亩。

建设期限:

建设期为2年

建设内容:

1、第一期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

(1)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活动区等,并进行具

体分区;

(2)兴建小型现代化的养殖中心:

(3)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及小规模接待区;

(4)修建沼气池,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

(5)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

(6)修建小型会议中心:

(7)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运用到养殖业中,通过采用RFID技术建立饲养档案、预防接种档案等,达到高效、自动化管理牲畜的目的,同时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2、第二期工程计划:

(1)兴建及餐饮、棋牌、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

休闲园区规划结构为:

休闲别墅区:

、水果采摘区、观光植物区、观景品茗区。

(2)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业。

3、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进行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建立以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为主的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园区,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消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生产质优价高的无公害畜禽肉类和蔬菜粮食等是今后农业生产领域的主要任务。

为了确保生态园区建设前期的资金周转及维持经营,在真正走向市场化道路之前,生态园的前期产出全部由集团内部消化。

4、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

在生态示范园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一生产一休闲一康乐一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1.1.4资金构成

项日估算总投资1800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15000万元(含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延资资产、预备费用),流动资金3000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

●《河南省农业于发“十二五”规划纲要(讨论稿)》: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财发字[1999]57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通知(国农办字[2002]175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试行标准》【(94)同农综字第28号】

●本项目的项目建议书;

●企业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

●企业提供的相关协议、资质、证书;

1.4项目综合评价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

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鹤壁市农业结构调整。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的由来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问,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存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

于是,同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

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同等发达同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

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

种植项日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

利润和效益足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晕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别吃穿以外追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

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问。

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个重要的发展趋向。

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河南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的储臧、保鲜和工”等若干与农业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列在了首要的位置。

河南鹤壁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平原和潜丘,劳动力廉价,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河南省正在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对农业新科技的需求极为迫切。

河南省也是旅游大省,无论是从自然生态还是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都有独特的地方。

过去有影响的主要足少林寺、龙门石窟、红旗渠等传统景区。

旅游资源本身很丰富,现在更丰富,而且覆盖面也非常大。

而鹤壁市丰富的山川丘陵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问。

尤其是淇河作为长江以北唯一没有被污染的生态河、文化河,历史悠久,水质清澈,沿岸风光秀丽。

因此,决定兴建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果树、蔬菜的种植的淇河绿色生态园,总面积约为500亩。

2.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意义

221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一体性、农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

生态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

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操作、可实现的现代农业,足未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生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政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人们对良好的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郊野露营、观光采摘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自身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农村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可以肯定,生态观光农业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现代农业,但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预期目的。

2.2.2项目建设的意义

(一)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同归自然的旅游主题。

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

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重新体验过去生活,于是旅行社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项目一经推出,即产生了强烈反响。

(二)高效益的观光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

观光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型脱贫致富的愿望。

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观光农业,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转移的农业现代化主流方向之一。

(三)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经济界人士普遍寄予厚望的汽车、城市房地产,由于远超越了现阶段大众的经济承受力,加之缺乏相应的金融政策的支持,虽然短暂火爆,但终归有价无市。

而观光农业旅游却由于其开发项目的农业特色,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倾斜优惠。

城市剧边农村地带正是基于这种地缘加血缘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纷纷进入,可能成为下一轮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地区。

(一)区域背景分析

1、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热点

美国未来学家甘赫曼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预言为“休闲时代”,旅游产业将是21世纪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

我国旅游业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体验旅游等中高端旅游形态升级。

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旅游产品。

在2011年我国度假旅游收入已达到7200亿元人民币,占旅游总收入的51%。

2、政策机遇带来旅游业的大发展

鹤壁市政府注重旅游资源开发,在《关于加快淇河生态区发展若干政策》中对土地、财税、融资等方面提出了大量的优惠政策。

在市政府提出的旅游发展策略下,本规划区所在的淇河生态区成为地区建设的重点项目,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

3、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基础,发展潜力巨大

鹤壁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融汇山地、浅丘、平原、河流、湿地等多种自然要素于一体,自然风光旖旎;同时鹤壁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所辖浚县、淇县分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荟萃。

规划区所处的淇河生态区更是鹤壁市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开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优越的区域条件,独特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客源的保证

鹤壁市地处晋冀鲁豫区域中心,距周边地区一、二级城市较近,其内部的天然太极图、火山地幔窗口、地热资源景观等周边地区乃至我国北方较为罕见的特色景观,能够吸引大量的旅游客源。

5、区域交通条件改善,推动淇河生态区开发建设

鹤壁市内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客运专线和107国道、南水北调工程纵贯南北,鹤濮、鹤辉高速公路、壶台公路横穿东西,铁路、公路、水路交汇,已成为豫北“十”字交通中心。

规划区内快速通道的建成及规划的多条高速公路,强化了淇河生态区的南北走廊,对于改善规划区原有交通条件,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随着京广高铁的开通,鹤壁到北京2个小时,到郑州30分钟,生态区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区域交通条件,淇河生态区将成为北京、郑州等一线城市度假休闲的后花园、中原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2.3项目建设区域及所在地概况

231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一、自然条件

(一)生物

1、植物

淇河生态区的特殊自然地理条件,造成南北植物兼容,生态环境呈多样性分布,淇河及其流域是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

拥有植物千余种,高等植物114科、300多属、800余种,其中栽培植物200多种。

植物物种以禾本科、蔷薇科、玄参科、杨柳科、豆科、菊科、莎草科居多,植被类型属阔叶落叶林和针叶混交林带。

林场防护林主要有刺槐、旱柳、沙栏杨、毛白杨、泡桐、榆树等人工林;经济林有枣树、苹果、柿子、核桃、香椿、桃、杏、李子等;灌木林有紫穗槐、白腊、柽柳、簸箕柳等;农作物以小麦、棉花、油菜为主;药用植物七十多种。

2、动物

拥有兽类野生动物12种,鸟类21种,爬行类4种,水生、两栖类19种,昆虫类75种。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雕、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鹤、白鹭等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二)地形、地貌

淇河生态区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区与平原接壤,地势东低西高,大部分属低山丘陵,山体海拔120-260米,一般相对高差50-150米,区内最高高程点位于天然太极图南部海拔高度约262.9米,最低高程点位于生态区南部淇河岸线海拔高度约为97.2米,山区多形成台阶式地貌,沟壑纵横,透水性强,行走和攀登极为困难,植被不甚发达,基岩露头良好。

临淇河盆地河段多为沙土河岸;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三)矿产资源

淇河生态区内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炭、玄武岩等非金属矿产。

目前园区内实施矿产开发的注册企业有4家。

考虑到淇河的保护,目前玄武岩已禁止开采。

(四)气象、气候

淇河生态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

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

年平均气温14.2-15.5℃,年日照时数1787.2—2566.7小时。

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空间分布由西向东递减,时间分布降雨集中在汛期(7、8、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674.8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00mm,其中陆面蒸发量为520mm。

2009年情况:

气候冷暖变化剧烈,冬季温暖,雨雪丰沛,春季干旱,雨水晚来。

全年平均气温为15.0~15.3℃,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冬季平均气温为3.1~3.6℃,与历年同期相比异常偏高;春季平均气温15.7~15.9℃,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夏季平均气温27.0~27.3℃,气温变化无常,时高时低,且温度变幅大,高温天气多,为多年罕见;秋季平均气温13.9~14.4℃,与历年同期相比偏低,年降水量为578.1mm,与常年相比偏多。

(五)水文

淇河及淇河流域位置为东经113°19’--114°17’;北纬35°36’--36°15’,属于我国太行山东麓边缘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

其全长165公里,流域面积达2142平方公里,90%地域属山区,其中在河南省鹤壁境内的总长度约为80公里。

淇河是其两岸及流域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之一。

淇河流经生态区长度约16公里。

据1953-2007年水文资料显示,淇河年平均流量10.21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22亿立方米。

1978到2007年淇河平均流量为4.93m3/s。

2002年据辛村水文站实测,淇河年平均流量为1.14m3/s,2007年淇河年平均流量1.94m3/s,淇河水量近年呈逐年减少趋势,且曾出现断流现象。

据调查,淇河流域近百年间发生多次大的洪水,其中最大流量7080m3/s,发生在1292年。

淇河辛村水文站1963年8月8日实测洪峰流量5590m3/s。

盘石头水库建成前,百年一遇洪水流量为6940m3/s,辛村水文站水位106.30米。

建成后,百年一遇洪水流量为3628m3/s,辛村水文站水位103.70米。

2009年,通过对淇河三个监测段面的监测,未发现污染超标,淇河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一直保持良好,大部分河段的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要求,可以说,淇河是我国污染程度最低的河流之一。

二、社会经济条件

(一)历史文化

1、主要历史风貌区

(1)金山

金山又称黑山,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庞村镇西北,海拔257.6米,据地质部门考查,是由二百万年前火山喷发的岩浆、火山灰堆积而成,岩石黝黑而富有光泽,又因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创始人墨子在此地居住多年,当地又有人称其为“墨山”。

(2)寒坡洞

寒坡洞风景旅游区座落在太行山东麓,河南省鹤壁市新区正西约3公里处,美丽的淇河水畔,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

寒坡洞景区内有春秋时期我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垂钓处以及多座各式古建筑。

(3)许家沟村

文学巨匠罗贯中隐居地位于许家沟村。

该村三面环山,村南临水,村周围峰峦秀拔,溪涧澄清,山青水秀,风光优美,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

傍晚时分景色更为宜人。

罗贯中隐居时所筑的窑洞如今依旧保存完好。

2、主要文物古迹

(1)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刘庄文化遗址和辛村文化遗址为代表,后者1984年10月被鹤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出土遗物以黑陶残片为主,夹砂陶质,为一处龙山文化后岗晚期遗址。

东汉黑山农民起义旧址:

位于市南17公里的庞村镇淇水北岸与山后村之间,东向平原,西背群山,南濒淇水,北依丘陵,地势险要。

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博陵张牛角,常山褚飞燕等以黑山为据点,领导农民起义,号称“黑山军”。

(2)古墓葬

辛村西周墓:

位于市南郊20公里辛村。

卫国贵族墓葬多埋于村舍之下以及庞村沿淇河的台地间。

1932年~1933年,前中央研究院与河南古迹研究会曾在此进行4次发掘,共发掘清理西周墓葬82座。

辛村的卫国贵族墓地延续时间,早期的墓葬时间约到穆王前后,该墓地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主要文化渊源

淇河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属于郑卫文化板块。

由于郑卫的地理位置在中国中部,是被称为“中原”的主要地区,因此,可以说郑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非常悠久,早在郑卫成为周朝的分封地之前很远已经出现了灿烂的文化源头。

淇河文化正处于构成中华文化的几个较大文化板块之间,即处于秦晋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和郑卫文化的结合部。

因此。

淇河文化的成型必然会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

(1)郑卫文化

郑卫文化作为淇河文化的主要方面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

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与不断升华。

(2)秦晋文化

秦晋在中国西部,除渭河、汾河流域这些有限的农业区之外,大部分为山地和高原,气候干燥,土地贫瘠,因此这里的民风粗犷、思变扩张心理强烈。

(3)燕赵文化

燕赵在中国北方,气候寒冷,农业人口和游牧民族接触较早,在长期的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冲突和剧烈摩擦中交流、碰撞、融合,形成了民风剽悍、尚武重义的文化精神。

韩愈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反映了燕赵的文化精神在后世一直延续的状况。

(4)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是对淇河文化最具影响的文化之一。

齐鲁雄踞东方,濒临大海,山青水秀,物阜民康,文教礼乐极其兴盛。

齐鲁文化包含齐文化与鲁文化。

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

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4、主要的文化成就

(1)文学

①诗歌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产生于春秋时期,描写淇河及淇河流域的有39篇,其中,《泉水》、《桑中》、《淇奥》《氓》、《竹竿》、《有狐》等6首直接描写淇河。

有的描写淇河水清流澄澈,烟波浩淼;有的描绘淇河两岸竹木繁茂,风光秀丽: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我国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文天祥等都作有咏诵淇河的诗词。

鹤壁市政协编辑出版的《淇河诗词选》已收集历代吟淇古诗词300余首。

②四大名著

淇河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中都曾提到淇河。

(2)民间传说

淇河及其流域流传着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民间文学是淇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质朴的感情、口语化的特点,诉说了淇河两岸社会的变迁、历史的沿革和人民的愿望追求。

《白蛇闹许仙》是白蛇传起源前的民间传记。

相传文王被囚禁汤阴羑里之前,曾羁押于南山青岩绝,经日怀揽太极,为创造千古灿烂的易经文化奠定了基础。

现天然太极图旁的青岩绝壁上留有文王观图台。

(3)名人

名人文化影响广泛,宗教文化积淀深厚,兵家文化引人入胜,民间文学文化丰富多彩,千年流淌的淇河造就了诸多历史名人,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经济状况

豫北鹤壁、安阳、新乡、焦作、濮阳均是河南工业重镇,经济基础较好。

鹤壁是豫北重要的工业城市,鹤壁市现以新城区为核心,以老城区、淇县县城、浚县县城为城市组成单元,其新老城区缺乏过渡和联系。

淇河生态区处于鹤壁新老城区之间,是加强新城区同老城区的交通、生态联系重要区域,对鹤壁市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完善城市空间框架具有重大意义。

在当前的经济格局下,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二产调整促三产发展是鹤壁市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鹤壁可充分发挥在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鹤壁特色的休闲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生态旅游产业。

(三)基础设施状况

省道S211与连接新老城区的快速通道贯穿生态区。

滨河路Y004贯穿生态区,现状道路多为6米硬化道路,连接各村庄,道路网络复杂不成体系,不能很好的完成联系交通的功能。

生态区有衡山220KV变电站、冷泉35KV变电站、许沟35KV变电站,淇滨垃圾填埋场、金山供水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另有在建鹤壁看守所、鹤壁烈士陵园等。

三、旅游资源概况

(一)自然资源

1、淇河天然太极图

国家3A级旅游区,位于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

景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是山水型自然风景旅游区。

秀丽的淇河在这里由东向西呈反“S”形绕南北两架山梁而流,使两岸青山天然形成一幅神奇的阴阳太极图,实为世上罕见。

远远望去,淇水幽柔似情,怀抱阴府,背负阳宫,太阳朝阳含露,太阴拜月藏风,太极纵横坎离,定位乾坤,蔚然天成。

相传周文王被纣王幽禁于青岩绝,观此奇景而创意出《周易》玄学的阴阳太极八卦图。

阳鱼之首,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岩寺佛洞、北魏群佛石雕、元代参天古柏、明代玲珑石塔、清代古寺楼阁等。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俊秀怡人、水影山光的淇河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了天然太极图风景旅游区鬼斧神工般的奇景妙色。

2、火山地幔窗口

位于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西南5公里处的火山地幔之窗,面积约0.5平方公里,是一个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古火山口。

地幔物质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见,但此地幔窗口却将地球深处的奥秘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可以直接观察地球深处的物质,这里不仅有各种橄榄岩类的深厚包体,而且数千年的物质也随处可见,是一座天然的地幔物质博物馆,是地质教学、旅游观光、采集标本的理想之地,被地质专家誉为“中华大奇观”。

3、淇河湿地

湿地作为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构成城市景观中的斑块和廊道。

淇河湿地保护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为整个淇河生态区中的核心部分,也是维护淇河生态区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它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和开展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生态功能,可为城市的生活和生产就近提供水源,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基地,丰富城市景观多样性和城市物种多样性,为市民创造文体娱乐与亲近自然的空间。

但是,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系统,极易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