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规划考试心得.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7972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规划考试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规划考试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规划考试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规划考试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规划考试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规划考试心得.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规划考试心得.doc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规划考试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规划考试心得.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规划考试心得.doc

关于水利水电(规划)注册考试的一点心得

其实早就想写一点关于考试的一些东西了,只是考完试人就变得拖拉,加上工作上乱七八糟的事情,就一直拖到了今天。

年前在群里跟雪说了会写一些文字的东西,想想不能失言,就有了以下的文字。

年前写了一部分,年后补充完整。

注意,以下的话仅供参考:

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不可能照搬别人的复习模式,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量身打造最合适的学习方式。

当然,这个心得,哪怕只有一小段或者只有一句话能够帮到您或者对您有所启发,这个经验就不算白写了。

1、关于考试目的

先简单介绍一下本人的一些情况。

我并非水利专业出身,而是出身于给排水,算是相近专业,10年时通过了本专业的注册考试。

至于后来为什么会去考水利专业,是因为自己当时所在的单位以及整个市政设计行业不太景气,而这几年正是水利大力发展的时机。

由于认识省院的一个设计部门老大,当时想着跳到水利行业去,但省院是一个事业单位,不那么好进,有个证就好办多了。

当时的想法就这么简单,考个证,然后就有了资格,具体去不去呢,到时再看。

于是11年就去报名考了基础,基础比较简单,没花多大精力就过了。

12年报名了专业考试,但是由于几乎没看书,就放弃了,连考场气氛都没去感受。

13年,花了一番力气,结果77+81+34+44,个人还算满意的成绩,但是如果仔细一些,还能考得更一点,案例上午的几道概念题因为没有仔细考虑而做错了,挺可惜的。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

你问一下自己:

我为什么要参加这个考试?

是为了挂靠赚钱?

还是为了在单位有更好的地位?

还是为了证明一下自己?

或是兼而有之?

总之,用哲学的话来说,注册考试是否是你一年中的主要矛盾?

是,就花大力气搞吧;非,就看着办吧。

2、关于资料

首先,水利专业的考试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资料可供参考,就是官方出的两本教材(09版案例和13版专业知识),另外还有习题集。

关于习题集,我个人是买了,前期也做了一部分,作为对知识的巩固有一定的用处,但是对考试没有太大的帮助。

我没做完,到后期我就放弃习题集了。

习题集做与不做,因人而异,就连培训老师也意见不统一。

个人意见,如果你和我一样,0基础的,前期复习的时候可以做一下,入门还是有效果的;后期就算了,以真题为主吧;如果基础好的,就不用看它了,直接真题吧。

注意:

习题集中有不少答案是错误的,如果要做的话要注意甄别。

另外,有不少题目出题方向比较偏,就不要花大量时间研究了,不值得。

由于我是零基础的,所以花了大量的时间入门。

在此,我得感谢一下杭州图书馆,我在考试期间从里面借了大量的书籍(一次可以借20本,能借55天,几乎每次借满),其间还在网上淘了两本二手的水文书。

由于不同的教科书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看了大量的教科书以后,对整个框架才慢慢的有所了解,大约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才算入门了。

这个时间,我想群里大多数人可能都不需要花。

但去年在群里讨论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人,类似蓄水期供水期的概念还没搞清楚,就需要多花点时间,这是必考的概念。

3、关于复习进程安排

1)入门或重新熟悉

个人建议,先可以不看官方教材,先看大学时候的教科书,因为官方教材的顺序和一般教科书编排的不太一样,如果基础不扎实的话,会看得比较累。

这期间可以做做习题集,加深印象,有不明白的多找找教科书,来回几次印象就有了。

我当初开始也是只看案例书,结果看的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所以才下了决心云找教科书来看。

从最简单的概论、以及中专、大专的教材开始启蒙。

对于非水利专业出身的,最好找身边的同事或朋友借一下。

这一点,我还是比较痛苦的,因为一开始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只能自己在图书馆慢慢找。

对于零基础的入门学习,专业出身的人就没必要了。

但是即使是水利出身,现在也在从事相关工作的,可能毕业时间长了(至少有四五年了吧),或者当初在学校的时候就没有好好学习过,现在从事的工作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那么你也需要有一个重新熟悉的过程(我想,水利从业人员对水电部分、水电从业人员对水利部分,大部分同学还是不熟悉的吧)。

在这个期间,可以把专业知识翻一遍。

因为后期一旦进入案例复习,开始做题了以后,估计就很难抽出时间把专业知识翻一遍了。

2)案例专项复习

有了初期的概念之后,就可以开始看案例书了。

一开始你可能抓不住重点,一开篇就全是大段大段的文字,没关系,先浏览一遍,大致知道讲了些什么内容。

然后就是开始做题。

做题,做什么题?

真题!

群里有好些共享的真题,在此特别感谢苏-常水同志,09真题的独家提供者,也是除13年真题外最全的一套,在前期我就这么一套真题。

在考前一段时间,群里讨论特别热烈,期间不断的有人补充真题,这个群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把所能找到的真题全部做完一遍,然后在案例书上相应的考点标上,然后对照培训的PPT听一下培训的录音,群里有共享的录音文件(2013杭州培训的是我录的音)。

为什么我不建议大家一开始就听录音呢?

个人觉得培训是对现有已掌握知识的一个梳理以及整理重点,而不是一个普及基础的培训;所以前期听的效果应该是不明显的。

(关于这个,由于我开始备考的时候并没有相应的录音,所以说效果不明显仅是猜测,因人而异。

)当然,也有可能这个时候也到了全国培训的时间了,那就去参加一下或者听当年的录音吧。

再就是对照真题开始一个一个啃了,你会发现,有些真题类型反复出现,但是每年都会有一些新题出现,13年新题型就特别多。

有些真题,大家都没有疑议;有些真题,你把握不住,到群里来讨论;当然,有那么几题,到考前,大家都没有讨论出一个能说服所有人的答案,而这种题,再考的概率也还是比较大的。

根据个人感觉,错误率特别高的题会反复出现,直到一定的正确率出现为止,就像有一个内部收益率的题,出了N年了,现在估计错的应该少了。

3)查漏补缺

所有的真题研究完以后,还有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有什么用呢?

就是预防新题型的。

看案例书上你没有标上出过真题的部分,挑几个重点出来,很有可能出新题新考点。

4、关于水利和水电

近几年考试的难点都在水利部分,13年出了很多水电的新题,根据培训老师的说法,水电部分的题库已经很充实了,以后几年估计会出来很多水电的新题型,而这一部分恰恰是大家所不熟悉的,但是不熟悉的部分出题的难度不会大,多花点时间,一定要理解透彻,13年的考试我在案例下午部分是拿了44分,这和我在水电部分花了时间把大部分问题理解透了有关(当然还有很多没参透的)。

5、关于培训

是否有必要参加培训,这个因人而异。

如果你有时间而且单位能放行,那点钱我想你也不会在乎(更何况有的单位还能报销),而你到培训前复习又比较充分的话,那么我建议你参加一下培训。

当然培训时要带着平时积攒的问题和疑问,还有在群里大家讨论无果的题目,在课余时间和老师进行有目的性的交流。

当然,有的问题上课老师不一定能解答,或是不一定能解答得让你听明白,甚至不一定能解答正确。

如果培训前复习不充分,也可以不用参加培训,找参加过的要下培训课件(一般到时群里会有好心人上传),好好学习一遍,对考试也很有帮助。

如果运气好,会碰到课件的原题。

另外提一下heipy老师,heipy老师是群里的大师级人物,对很多问题的解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成绩出来的时候,他说会带一些学生备考,群友反映也很积极,这是好事。

但是切记,基础一定要打扎实,这样才会有效果,才能跟上他的思路。

他站得比较高,一些基础的东西他不一定能解释透彻。

就像让大学老师来解释幼儿园的加减法一样,对一些基本概念,他想当然的认为你应该是理解的,而你真的能理解吗?

6、考前复习阶段

培训结束以后至考前的一两个月,是群里讨论最激烈的时期。

这时期,你应该尽量多参与,你会发现,很多问题,你貌似明白了,可是会有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这个问题如果你是正确理解的,那么你应该能够说服所有有不同意见的人;如果你理解不正确的,你会在其中找到正确的思路,找到否定你之前理解的理由。

注意,理由一定要具有规范性,最好是从相关规范找出来的,规范才具有权威性,尽量不要用百度的结果。

这段时间应该多看看水电部分的内容。

因为前几年的真题,这部分内容不多,所以如果是按照真题复习的,这部分涉及的时间就不多,应该着重加强一下。

个人感觉,后面几年,这部分内容难度会加大,新题型会多起来。

7、关于复习时间

关于什么时候开始复习,这个因人而异。

如果像我一样,基础一般,又是上班族的,建议早一点开始复习。

为什么?

因为你不知道你下面几个月的工作任务,你可能在六七八月份要连续加班到深夜?

你如果是一名普通的设计人员,我想这些都不是你能控制的吧?

群里有一位内蒙的朋友,三月份的时候很多概念非常清晰,结果连续两年都是考前一段时间加班到凌晨,到八月份讨论的时候,就很多基本概念都忘了,结果连续两年都没过,实在是挺可惜的。

如果你也一样,有这种不可控的因素会打扰你备考的话,那就尽早开始复习吧。

话说窗外阳光正好,复习要趁早啊。

当然,还是有一些牛人,9月份考,8月份开始复习就能高分通过的,这些牛人除外。

还有一些人,确实时间很紧张,可重点研究能搜集到的所有历年真题,把真题全部研究一遍甚至N遍,保持状态至考试那天。

8、关于专业知识

根据最近两年的小范围统计,专业知识通过率极高,没通过的绝大多数都是卡在专业案例上。

专业知识,建议前期看一下,考前一周做一套真题即可。

9、关于考试

这些不用我多说了,大家都是身经百战过来的。

提一点,就是历年考题等一些打印资料,有的考场比较严格,不让带进去。

建议把所有的打印资料集中装订,设计一个封面,一般就没问题了。

关于考试时的文字写到什么程度,根据本人试验,可以精简,不需要写出具体规范具体内容,如需代公式的,可以直接写公式和结果,或者直接数字代入并写出结果即可,不需要既写公式又代数字。

阅卷的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会从你的只言片语中找出你的具体想法,不需要详细说明的。

以下几点由专业人士提供,本人也是按这个来答题的,仅供参考,不作为答题的标准:

Ø很多人一道题写的密密麻麻的,包括规范内容、公式还夹杂了自己的说明,虽然做对了,但是浪费大量时间,其实,毫无意义。

同样的一道题,有的人,公式都没写,直接带入数值计算得出答案,也是对的。

Ø所有规范都可以简写、规范号可以不写,甚至不写规范直接计算都算对。

Ø对于过程正确,但是计算错误的题目也都算对了,但是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你要把答案选对。

Ø试题复评通过标准:

当答案选项正确的试题,并且其主要作答过程基本正确时(含概念题),该试题即为复评通过。

什么叫基本正确?

这个不好说。

呵呵~~~

10、关于互相学习

当时加入这个群一方面是为了解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励自己,但是在复习过程中,群内战友的相互讨论和资源分享,对考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国各地战友在群内激烈的讨论,使很多疑难习题和历年真题得到很透彻的剖析。

在群内,大家不仅解决了问题,更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让大家觉得在注册的路上不再孤单,并且有种你追我赶、生怕落后的感觉,对自己的复习有很大促进作用。

13年群内已查到成绩的多位战友,不乏高分通过的,如陕西浪人158+82,吉林从容淡定152+74,河北郑世泽147+72,大爱无痕134+70等等,事实证明,群的作用是巨大的!

最后,切记要多参与参与群内的讨论,那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能给你带来水平和信心的提升。

切记,注册路上你不孤单!

加油,我的朋友和战友们!

最后一句:

有问题,进群里。

群号:

234812225

宏来成稿于2014年2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