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9732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docx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模板

1.填空题(20分,1空1分)

(一)《牡丹亭》中游园惊梦,《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的优秀句子。

1.牡丹亭部分:

(1)【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西厢记部分:

(1)【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2)【清江引】谢当今盛明唐主,敕赐为夫妇。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

(2)有关关汉卿的东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金末元初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

“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他也因此而被誉为“曲家圣人”,简称“曲圣”。

1、《窦娥冤》:

关汉卿最杰出的作品,元杂剧最著名的悲剧

2、元诗四大家:

“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

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

3、元末四大传奇:

又称“四大南戏”。

是元末明初《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的并称,简称“荆刘拜杀”。

4、明初四杰:

(吴中四杰)指明初吴中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其中以高启成就最高。

5、宋濂刘基的代表作品:

宋濂的散文《秦士录》,传记作品如描写狂痴豪放、高洁孤傲的王冕《王冕传》生长娼门而又不失人格尊严的李歌《记李歌》、超世脱俗而淡泊闲雅的陈洄《竹溪逸民传》、意气潇洒而不畏权贵的吾衍《吾衍传》,记叙散文《环翠亭记》、《书斗鱼》

6、刘基的寓意散文:

《郁离子》、写景叙事记叙文《活水源记》

7、徐渭及其讽刺杂剧:

《四声猿》《歌代啸》。

《四声猿》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作为一组杂剧,《四声猿》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步短戏。

《歌代啸》是一本四出的市井讽刺杂剧。

8、明中叶“三大传奇”:

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金瓶梅》、《西游记》

9、《金瓶梅》:

的网状结构

10、明初短篇文言小说《剪灯新话》

11、清初三大家:

诗歌、散文综合类的三大家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

12、古文三大家:

专注写散文的清初三大家候方域、魏禧和汪琬。

13、南红北孔,南洪北孔指清代著名戏剧家洪舁与孔尚任,洪舁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齐名,洪是钱塘人,孔是曲阜人,故号称“南洪北孔”。

14、乾隆三大家:

乾隆时期诗人袁枚、蒋士铨、赵翼

15、桐城三祖:

方苞、刘大櫆、姚。

拓展:

1、毛宗岗认为《三国演义》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三绝”,分别是“奸绝”___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

 

2、“青丘子,癯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诗句中的“青丘子”是指明代诗人高启

3、徐渭的“四声猿”是指《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

四本短戏。

 

5、明初,瞿佑的文言小说《 剪灯新话     》轰动了文坛。

 6、晚明诗坛,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提出了“性灵说”, 以钟惺和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倡导诗歌创作要达到“灵”而“厚”的境界。

7、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词人是__纳兰性德________。

  

  8、袁枚《湖上杂诗》云:

“桃花吹落沓难寻,人为来迟惜不禁。

我到此来迟更好来,想花心比见花深。

    

  9、《 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因缘”,是按照佛教的___因果报应_________观念,先后写了两世的两种恶因缘。

10、明代四大奇书:

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四大奇书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11、、南施北宋指清代南洪北孔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

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12、元诗四大家:

“元诗四大家”是指元代中期活跃于诗坛的四位诗人,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

皆雄浑流丽,多模往局,少创新规。

“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各人也还有一些自己的特征。

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

擅长律诗,意境浑融,风格深沉。

13、清初三大家:

三位作家是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文章风格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的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

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

14、吴中四才子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地带有市民色彩。

具体表现是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

其中以唐寅和祝允明的诗歌及生活方式最具有代表性。

15、“一人永占”指明清之际戏曲家李玉在明末写的四部传奇,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在当时文坛上颇负盛名。

其中以《一捧雪》、《占花魁》成就较高。

16、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位元曲作家在元曲创作中地位最为突出,故称。

9“拥刘反曹”倾向:

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可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内容看,小说竭力把刘备塑造成“仁君”,而把曹操写成“奸雄”:

刘备:

仁民爱物,忠君义友,宽厚谦让,礼贤下士;

曹操:

凶狠残忍,欺君罔上,狡诈猜忌,虚伪自私

(2),从结构上看,小说把刘蜀集团放在首位,曹魏处于次要地位:

(3),从语言上看,作者爱憎分明,仅在称谓上就表明了主观感情。

刘备:

玄德、皇叔、豫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曹操:

阿瞒、“贼”、“汉贼”和“国贼”、“传遗命奸雄寿终”

2、“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1)从官方史学上看,“拥刘反曹”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封建正统观念,是对封建统治政权的合法性作辩护的一种思想理论。

其表现形式有两种:

一种认为,只要占领了黄河流域,享有了统治华夏中原的权利,就是“正统”。

如:

西晋陈寿《三国志》、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都是以曹魏为正统,“拥曹反刘”

另一种认为,天下是一姓的天下,从同宗同姓手里夺了权,即使不居中原也是“正统”。

如:

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南宋朱熹《通鉴纲目》,则以蜀汉为正统,“拥刘反曹”

(2)从民间文艺上看,“拥刘反曹”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在民间文艺中,历来只有“拥刘反曹”的一种倾向。

蜀汉作为“汉家”政权象征,曹操比作北方异族统治

2.(3)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性,同时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

3.《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

吴承恩的笔下的孙悟空是神性、人性和猴性三者合一的形象。

这一形象集中了我国古代民众的斗争精神、反抗意志与无穷智慧,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理想。

①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

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11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

②鲜明的爱憎。

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浓厚的感情.

③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

孙悟空善于观察了解,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或用火眼金睛观察动静,或变成小飞虫到敌人内部去探听虚实。

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人们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是一部带有强烈的批判性的小说,它以讽刺科举制度和封建知识分子为核心,旁及封建社会形形色色的弊端,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广阔的生活画面,揭露封建社会的丑恶和黑暗。

1、《儒林外史》的讽刺特征:

①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

作家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

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

如马二先生,头脑迂腐醉心举业,处处显出可笑性格。

但他同时又有心地善良,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品格。

②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

作者善“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生活的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别林斯基论文学》)。

喜剧性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

在令人捧腹大笑同时,又令人深思,令人心痛,给人的是“含泪的笑”。

2、《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

一是对照法

1堂皇言辞与卑鄙龌龊行为对照:

如严贡生强圈别人猪,却自夸“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②对同一对象的矛盾态度对照:

梅玖对周进的前倨后恭;胡屠户对范进的前骂后夸。

二是夸张手法

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

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4.

5.《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结构特征、语言特色

㈠讽刺艺术:

1.讽刺特征:

①善将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相结合。

②对讽刺的不同对象持不同的态度,运用对比和揭示矛盾的言行暴漏原形。

③通过细节描绘和情节的逆转增强讽刺效果。

④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相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形成悲喜交融的风格。

2.讽刺手法:

①据实摹写,情伪毕现,把诙谐的讽刺和写实结合。

如:

一群斗方名士辩论做官与名士孰优孰劣,作者写来,无一贬词,却把当时文士们空虚生活的无聊揭露的十分深刻。

②对照手法,运用对比和揭示矛盾的言行暴露原形,把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相对照,在不经意间揭露其真实面目。

③合理的夸张:

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扩大。

如严监生临死前因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等,通过合理的夸张,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④白描手法,不动声色中完成讽刺。

⑤点破法。

顺其所始,攻其所弊。

⑥通过细节描绘和情节逆转增强讽刺效果。

⑦被讽刺人物戏剧行为的背后,几乎都蕴藏着深刻的悲剧内涵。

㈡“集诸碎锦,合为帖子”的结构特色:

“虽云长篇,颇有短制”(鲁迅)。

没有设置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情节,而是由一个人物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引出另外人物相对独立的故事,前后衔接,互相推进。

㈢《儒林外史》的语言特色:

比较纯熟的白话,语言准确有力,简洁洗练,含蓄风趣而富于形象性.

4.《长生殿》

㈠思想内容:

①将“情”作了充分的描写和反复的渲染,把“情”从故事中抽象出来,作为具有普遍意义和超越生死的力量来歌颂。

②在写“情”的同时,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写安史之乱及有关的社会政治情况,宫廷之荒淫,外戚之专权,边将之跋扈,君王之“逞侈心而穷人欲”,人民生活之艰苦,这使得剧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富于波澜曲折,构成一部浪漫的爱情剧,又具有历史剧的特色。

㈡艺术特点:

①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

上半部偏于写实,展现统治者荒淫,内部斗争,人民不幸。

下半部主要写幻,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幻想表现李杨天上人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②在剧本结构上,双线交叉,彼此关联,情节错综,脉络清晰。

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社会变迁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必然联系。

③塑造了一个具有艺术真实的宠妃性格。

重写唐明皇杨贵妃的“钗合情缘”,但却写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也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性格。

如,由于宠爱杨贵妃,杨氏一门都获得了殊荣。

④结构方面,长达五十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而组织相当严密,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各式人物和寸付小民活动,情节丰富,又层次分明。

⑤曲词优美,具有清丽流畅、刻画细致、抒情色彩浓郁的特点。

5.《桃花扇》的主题、结构特点、语言艺术

㈠主题:

①《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从而写出了明王朝最后的崩溃。

剧本的宗旨,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反思历史是为该剧的主题。

②侯、李的爱情,在剧中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一爱情的结局,已经和南明的存续联系在一起,所以“国破”自然“家亡”,两人只能以各自出家为结局。

因而,在《桃花扇》中,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始终卷入在南明政治的漩涡和南明政权从初建到覆亡的过程中,作者甚至有意避免对“情”作单独的描写。

这正是为了突出“兴亡之感”的主题。

㈡结构:

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以侯、李的悲欢离合为主线贯穿南明兴亡事迹,把爱情和政治结合起来。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

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

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

剧作以这一中心串联南明政权各派各系以及社会中各色人物的活动与矛盾斗争,剧情纷繁错综、起伏转折而有条不紊、不枝不蔓。

③《桃花扇》的悲剧性的结局,有力地打破了古代戏剧习惯的大团圆程式,给读者或观众留下了更大的思考余地。

④在结构形式上,采用新的结构形式:

全剧四十出,分为上、下本,各二十出。

通过这些增加的“出”,直接渲染“兴亡之感”的主题.

㈢语言艺术:

曲词、宾白刻意求工,语言慷慨而幽美。

①“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凡例》)。

宾白交代故事情节,推动戏剧进程,展现人物性格。

②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

每出以八曲为限,很适合舞台演唱。

③剧作的主题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将儿女情长与国事兴衰结合在一起,便形成其慷慨愤激与幽美风韵相结合的语言风格。

缺陷:

典雅有余而当行不足,严谨有余而生动不足的。

6.《琵琶记》,作者高明,写“子孝与妻贤”的内容。

㈠创作目的:

强调封建伦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

客观效果:

以全忠全孝的蔡伯喈、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暴露封建伦理纲常的道德困境。

㈡突出成就:

1、改变了民间传说的矛盾冲突的性质,由痴情女子负心汉变为“三辞三不从”的矛盾,把矛盾指向封建统治者,从而揭示出赵五娘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2、蔡的形象变化与赵的形象突出,蔡:

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书生,具有知识分子的许多特点(善良、软弱),同时也突出赵五娘劳动妇女的特征

3、双线发展的戏剧冲突,和以口头语(赵五娘粗通文墨)索心间事的本色语言艺术。

7.徐渭的《四声猿》在杂剧史上有何成就

㈠《四声猿》在思想内容上,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

㈡体制音律上,有不少创新:

一是写成最早的一部杂剧合集。

二是徐渭是大量写作短剧的第一个作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长短不一,从此短剧大为盛行。

三是在音乐上或用北曲,或用南曲,不拘一格,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

8.关羽义的内涵

⑴关公之义,源于“春秋大义”。

《春秋》记载了社会大变革时期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其目的是恢复周礼,使社会各阶层人安于其位,遵守礼制,不得僭越,从而达到社会、由乱而治的政治目的。

关公生活的时代,世道衰弱,纲常不振,和西周末年的社会特点极其相似,仁人志士伤时忧世,从《春秋》中能找到对社会的解释,也能找到人生价值取向。

关公喜读《春秋》,并从中得到不少启示和指引,缘由也应如此。

⑵关公终其一生,实践一个“义”字。

青年除恶,体现的是义;桃园结拜,凝聚的是“义”;身在曹营,恪守的是义;沙场释敌,遵循的是义;追随刘备,其核心是义。

⑶关公之义有着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忠心报国,除暴安民,知恩图报;还表现为君臣有礼,长幼有序,朋友有情。

它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结合体。

关公把义发挥到极致,也因义而获美名。

1、《三国演义》忠义思想中“义”的内涵:

《三国演义》中的“忠”、“义”集中表现在刘、关、张。

以“桃园三结义”开篇,自始至终贯穿全书,结合得浑然一体,“忠”中有“义”,“义”中有“忠”,“忠义”成为《三国演义》中主宰思想和行为的一面鲜艳的旗帜,

在作者的观念里,树立的是刘备这一“仁君”的理想形象。

这正是作者在写作和立意上的高明之处。

刘备正是凭着这种“爱民如子”的“大忠大义”,在当时虽不占“地利”的情况下,却占得“人和”,吸引了文如诸葛亮、庞统,武如关、张、赵等英雄才俊,终成鼎足天下之业。

而曹操虽有大智大勇,但他的猜忌、残暴、伪善是无法成就这一形象的。

当然,为兄弟报仇,却牺牲无数卑微的所谓“兄弟”的性命,这是“忠义”所暴露出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忠义”的多方面描写无处不在,忠拥国君,忠待群臣,义对子民,无论是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为人处世上,处处都渗透着他的智慧和忠义。

他的忠义最主要表现在对汉王朝的大“义”,这种“义”涵盖了“忠”。

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白帝城托孤,奉后主刘禅,明知后主昏庸无能,但他始终如一,毫无怨言,履行了他对刘备的诺言。

《出师表》一文成为其“忠义”的陈情表,将诸葛亮的“忠义”表现得情真意切,即使今人读来,依然感人肺腑。

《三国演义》中最成功的刻画应是关羽的“忠义”。

关羽生时加封,死后封神,人间遍地建关帝庙,成为人神极至,这与他的“忠义”是分不开的。

没人怀疑他在作秀,因为他一身本领,却无政治目的。

华容道一役将“忠义”的矛盾在他身上尖锐地对立起来:

为“义”他华容道义释曹操,放虎归山;为“忠”,他却背叛国主,没有将曹操斩尽杀绝,斩草除根。

“忠”与“义”在这时注定不能两全,但在关羽身上却能和谐统一。

张飞是《三国演义》中重“忠义”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丧失理智的“莽汉”形象。

他的鲜明个性和率真也深受读者喜爱。

 

9.简述前后七子复古的得失与影响。

⑴从前后七子文学活动的积极意义上看,首先它们在复古的旗帜下,为文学寻求了一席独立存在的地位。

其次,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前后七子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们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创作实践发起了一定的冲击。

⑵前后七子复古活动的弊端也是明显的。

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存在着距离,缺乏真情实感,也不难发现一些蹈袭的篇章。

⑶前后七子发起的文学复古思潮,也给后世文坛带来了直接与间接、正面与负面的种种影响。

清代的沈德潜论诗主张从前后七子的文学论点中吸取内容,重新举起复古旗帜。

前后七子一些文学变革的主张在某种意义上也开启了后世文学新精神,如晚明时期公安派“性灵说”说与王世贞“有真我而后有真诗”的看法是有内在联系的。

10.《西游记》艺术特色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一、奇特瑰丽的幻想

1、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2、饱蘸奇幻,游戏笔墨,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超凡入世的英雄形象。

3、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并在奇幻的描写中显出常情常理,折射出世态人情。

4、源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

2、诙谐玩世的奇趣

1、《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

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②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

2、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

3、神情、人性和自然情巧妙结合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

11.《水浒传》“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的艺术手法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体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一批超传脱俗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

金圣叹称其为“同而不同”,“特犯不犯”。

1、从大的角度讲,写出了各种不同的英雄人物上梁山的曲折复杂的经历,显得丰富多彩,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感。

如林冲上梁山的径历,他最初是不想上梁山的,最后被逼无耐,上了梁山,起经历是比较复杂的。

其它英雄上梁山的经历有相同之处,却又有许多的不同,更是丰富多彩,不具重复性。

2、人物形象的鲜明的对比。

如同是一件事,在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鲁智深为此打抱不平,二林冲却委曲求全。

在此对比上,反映了林冲和鲁智深两人不同的性格与处境。

3、在对比中,写出英雄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特犯不犯”的高度成就。

如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

在比较中突现人物特点。

4、更加接近现实,普通人生的英雄。

作者将英雄理想化的同时,往往又把人物放置在现实生活带背景之下,让他们在李小二、武大郎、潘金莲、等市井细民中周旋,增加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如武松在生活琐事中渐渐发觉其嫂的为人,充分展示了武松刚烈、正直、虑事周详以及善于自制的性格特征。

12.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对文学的影响

(1)新的读者群的形成。

明代中后期文人与商人等市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他们相互熟悉,相互影响,逐步产生了一批受到市民思想、感情和艺术趣味的熏陶,并愿意为市民阶层服务的文人士子。

这批世俗化的平民文人同时又与商人、手工业者、艺人等市民相结合,形成了一批新的读者群。

(2)新的文学内容与新的文学形象的形成。

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形成,自然地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市民的生活,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在明代的诗、文、小说、戏曲中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

(3)审美趣味的世俗化。

在作品内容市民化的同时,人们的艺术趣味也趋向世俗化,时兴着一种“世俗之趣”。

这种艺术趣味的基本特点,就是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

这在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4)文学创作的商品化。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膨胀,不可避免地使文学创作商品化。

文人为谋生而写作,书肆为牟利而刊行,一些文艺作品难免沦为金钱的附庸。

13.《水浒传》连环钩锁百川入海的结构

⑴《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

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

在七十一回之前,小说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人物,将其上梁山前的业绩基本写完,然后引出另一个或另一组主要人物,而上一组人物则退居次要的地位。

这样环环相扣,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一个个、一批批英雄人物串联起来。

七十一回之后,就以时间为顺序,写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受招安,征辽国,平方腊,以报效朝廷为主干,讲故事贯穿始终。

⑵这样的艺术结构,前半部犹如长江的上游百川汇聚,形成主干;下半部则如长江的主流奔腾而下,直泻东海。

它形成一个整体,但各部分往往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前半部的连环列传体的结构形式,固然留有组织改造原有民间故事的痕迹,但也有利于集中笔墨、酣畅淋漓地描写一些主要的英雄豪杰。

14.《聊斋志异》用传奇法以志怪的写作特点

⑴鲁迅先生说《聊斋志异》是“用传奇而以志怪”。

这概括了《聊斋志异》用传奇的手法来写志怪小说的创作特色。

唐传奇是叙述婉转,绘藻描摹而情节详细,志怪则是重传实可信而文字简洁。

按鲁迅先生这话的原意来解释,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蒲松龄接受了这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它不像志怪小说那样只是“粗陈梗概”,而是借用传奇的笔法和技巧,重视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故事情节曲折有致,描写委曲详尽,同时又推陈出新,意想更加奇特丰富,情节更加奇诡曲折,描绘更加生动细腻。

⑵尤其是在人神鬼狐的形象上,作品中有很多主人公是人神鬼狐,作者以丰富的幻想把幽冥幻域的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生活中来,以其独特方式反映现实,寄托理想。

花妖狐鬼多具人情,偶尔又表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