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2848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docx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

填空:

1.前七子代表: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有《空同集》)、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有《大复集》)

后七子代表: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有《沧溟集》)

2.明初诗坛“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高启成就最高)

3.高启:

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

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4.徐渭杂剧《四声猿》:

《狂鼓吏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前两个写对黑暗政权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恣情戏弄,后两个是对女性的赞歌也是对人才易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

5.徐渭著《南词叙录》,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西文的专著。

6.遗民诗人:

遗民三大学者:

顾炎武(语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写有《秋雨》《精卫》)、黄宗羲(写有《云门游记》《感旧》)、王夫之(写有《落花诗》《遣兴诗》)。

其他遗民诗人还有吴嘉纪(《风潮行》)和屈大均(《读秦纪》)。

7.岭南三大家:

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

8.清初古文三大家(国初三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

9.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10.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与虞山诗派(受钱谦益的影响,在其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

11.吴伟业(字骏攻号梅村)和梅村体(《圆圆曲》是“梅村体”代表作,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

“梅村体”指明清之际著名诗人吴伟业(号梅村)的七言歌行体叙事诗。

以明清易代之际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具“诗史”风格。

艺术上,在学习白居易长篇歌行的基础上,自成特点:

结构跌宕,多用典,讲声律,辞藻缤纷,色彩鲜艳。

12.清初词坛:

陈子龙揭开清词序幕-陈维崧和阳羡词派-朱彝尊和浙西词派-满族著名诗人纳兰性德和京华三绝(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

13.清中叶诗坛南朱北王:

朱彝尊、王士祯;南施北宋:

施闰章、宋琬

14.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其诗作中风神独绝的神韵诗占主流,尤其是山水诗。

成名作《秋柳四首》,发扬了古典诗歌含韵之美。

代表作《秦淮杂诗》20首,《冶春绝句二十首》都为碗底表现了朝代更替的悲哀。

15.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临川人。

临川四梦:

《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16.《三国演义》作者明朝罗贯中,清康熙年间毛纶、毛松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作了详细的评点,毛本三国正统的道德色彩更加浓厚,但在艺术上也有较大的提高,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

17.《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繁本《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和《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均为一百回;《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全传》为一百二十回。

18.《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19.“三言二拍”:

是明代著名的拟话本系列,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

“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20.明代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

21.《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最初以80回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本名《石头记》,大都有脂砚斋的评语,故称脂评本。

全书共120回,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

乾隆五十六年后经程伟元与高鹗整理,合成120回完整故事,以木活字排印书名为《红楼梦》,通称程甲本。

第二年有所补正后修订重新排印,通称程乙本,使其广泛流传。

22.南洪北孔:

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23.世情小说: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

24.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汝珍的《镜花缘》; 李渔的短篇小说:

《无声戏》

名词解释:

1.章回小说:

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为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

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第一阶段的“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如《金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

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

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之后宋元长篇话本已具有章回小说的雏形。

长篇话本篇幅较大,为讲述方便,实行分卷分目,每节标明题目、顺序,这是小说最早的分回形式。

经长期演变完善,至明末,章回小说的体例正式形成。

这个时期创作的小说,用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单句的)作回目,概括这一段落的基本内容。

中国第一部章回小说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登峰造极之作是《红楼梦》,它标志着章回小说最完美的形式和最高的艺术成就。

2.才子佳人小说:

是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

从题材上说,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其情节构成,大多是郊游偶遇,题诗传情,梅香撮合,私订终身。

其结局或因命运乖违,或因小人拨弄,或出政事牵连,于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难,但虽经波折,却坚贞如一。

后来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形式上说,一是相当部分作品书名模仿《金瓶梅》,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作品。

如《玉娇梨》、《平山冷燕》、《金云翘传》、《春柳莺》、《雪月梅》等。

二是一般在十六回至二十回之间,均十万字左右,相当于现代一部中篇小说的篇幅。

3.“传奇”本为小说的一种体裁,以其情节多其奇特、神异,故名“传奇”。

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李娃传》《南柯太守传》等。

因其内容多为后代说唱和戏曲所取材,所以宋元时代说话、诸宫调、南戏、北杂剧,都亦称“传奇”。

到了明代,则以南曲演唱为主的长篇戏曲为“传奇”,以区别于杂剧。

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本至上,吸收元杂剧某些优点起来的。

明中叶以后,“传奇”盛极一时,在明代戏曲艺术中,居于主要地位,代表作品有《牡丹亭》《宝剑记》《红梅记》等。

“传奇”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戏曲在形式体制方面进一步臻于成熟和完美。

腔为主。

明中叶三大传奇:

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李开先《宝剑记》。

传奇所用声腔,在明初中叶,主要是余姚、海盐、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在万历年间以后,则以昆山为主

4.桐城派:

清代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姚鼎是为集大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因而得名。

该派文章特点,论点鲜明,逻辑性强,辞句精练;写景传神,抓住特征,细节盎然,寄世感叹;传状之文,刻画生动辞;纪叙扼要,流畅时晰。

桐城派的文章一般都清顺通畅,平易清新,是整体流派特点。

尤其是一些记叙文,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刘大櫆《书荆柯传后》,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著名的代表作品。

5.台阁体:

明永乐至天顺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

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

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

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6.唐宋派:

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7.童心说:

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念。

“童心”就是赤子之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

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

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8.公安派(最有创新意识的流派):

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比较重视文学的时候精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9.竟陵派:

继公安派之后,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

钟、谭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

竟陵派看重向古人学习,达到一种所谓“灵”而“厚”的创作境界。

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

竟陵派对纠正明中期复古派拟古流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不惜用怪字,押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

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走向了极端。

但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出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10.性灵派:

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即是上承明公安派独抒性灵的诗歌主张,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直性情。

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

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

(重点看前10个。

上面是三班给的重点,卷子是三班老师出的。

下面五个是咱们班老师划说的,附在下面供参考。

11.拟话本:

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

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或称“拟宋市人小说”。

12.神韵说:

清初王士禛所倡导的诗歌理论,强调诗必须尤神情韵味,写诗只取“兴会神到”,诗的内容要朦胧含蓄,似有寄托,又难于实指,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毛病。

13.格调说:

以清中叶沈德潜为代表的一种诗歌理论,强调学诗必学古,尤重唐音。

偏重模拟古人声调、音律和体式,推崇“格高”、“调响”。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认为“诗不学古谓之野体”,但又只强调古人的声调、音律和体式。

在诗的内容和功能方面,强调“理性情、善伦物、惑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要求诗合于“温柔敦厚”的诗歌。

14.世情小说:

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岐,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金瓶梅》常常被看作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明清两代的世情小说,或着重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讽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色彩斑斓。

15.英雄传奇小说:

代表作有《水浒传》《杨家府演义》《英烈传》等。

这类小说的特点是将历史上的一时故事生发开来,反映生活内容。

从纵向看不如历史演义那么长,但从横向看,却比历史演义反应的生活面邀广阔得多,几乎涉及到各个阶层的人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描写市井细民的生活,在描写中又有较多的艺术创造和虚构。

简答或论述:

1.《牡丹亭》的思想价值/文化意义:

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6],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熙清新的春风。

身处明代社会的广大女性,确实有如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监牢之中。

一方面是上层社会的寻欢作乐、纵欲无度;另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对女性的高度防范与严厉禁锢。

用程朱理学来遏止人欲毕竟过于抽象,于是便用太后、皇妃的《女鉴》、《内则》和《女训》来教化妇女。

当然最为直接。

生动、具备强烈示范意义的举措是树立贞节牌坊。

明代的贞节牌坊立得最多,这些牌坊下所镇压着的,是一个个贞节女性的斑斑血泪和痛苦不堪的灵魂。

《明史·烈女传》实收308人,估计全国烈女至少有万人以上。

一出《牡丹亭》,温暖了多少女性的心房!

封建卫道士们痛感“此词一出,使天下多少闺女失节”,“其间点染风流,惟恐一女子不销魂,一方人不失节”(黄正元《欲海慈航》),这正是慑于《牡丹亭》意欲解救天下弱女子之强烈震撼力的嘤嘤哀鸣。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

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千金小姐杜丽娘尚且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勇敢迈过贞节关、鬼门关和朝廷的金门槛,这是对许多正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的深刻启示与巨大鼓舞,是振聋发聩的闪电惊雷。

杜丽娘的处境原是那般艰难。

父亲拘管得那么严密,她连刺绣之馀倦眠片刻,都要受到严父的呵责,并连带埋怨其“娘亲失教”。

请教师讲书,原也是为了从儒教经典方面进一步拘束女儿的身心。

可怜杜丽娘长到如花岁月,竟连家中偌大的一座后花园都未曾去过;这华堂玉室,也恰如监牢一般……所以禁锢极深的杜丽娘反抗也极烈,做梦、做鬼、做人都体现出“至情”无限。

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汤显祖所师事的泰州学派、所服膺的李贽学说乃至达观的救世言行,都是市民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汤显祖没有像李贽、达观那样去硬拼,但他也在文学艺术领域开辟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

2.《三国演义》的悲剧形态

作者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融合着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对于明君贤臣的渴望心理,把刘备诸葛亮等人作为美好理想的寄托。

根据儒家的思维逻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但是历史的发展恰恰是事与愿违的:

暴政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全能全职,超凡入圣的诸葛亮竟然也无力回天。

小说最后也用了这样的诗句作为结尾:

纷纷是是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作者无可奈何的将这一场历史悲剧归结为天意或天数。

所谓天数,与其说是肯定了客观历史进展的理则,还不如说是流露了作者对于理想的幻灭、道德的失落、价值的颠倒所感到的一种困惑和痛苦。

一部《三国志演义》表现了作者在理想与历史、正义与邪恶、感情与理智、人谋与天时的冲突之中,带着一种悲怆而迷惘的心态,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追寻和呼唤。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虽然是一部悲剧,但同样也是一部呼唤民族大众传统文化精神的史诗。

3.《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倾向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的暴政的代表,至于孙武方面知识陪衬而已。

因而具有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论其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帝室贵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从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容易被接受。

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即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立为仁君,奉为正统。

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

4.《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

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就是忠义的化身。

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义的指导下曲折地发展。

他作为一个县衙小吏,能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结交天下豪杰,但又有忠君孝亲安于现状的习性,被唤为及时雨也是其忠义的体现。

更是与其他人物形象形成反差与对比。

《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仗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字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忠义的内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的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

它不是蒙在《水浒》外面的一层道德正义的保护色,而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

5.《西游记》的游戏说与寓意说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既不是直接地书写现实的生活,又不类于史前的原始神话,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

从幻中有理,到强调幻中有趣,幻中有实。

但就其最主要和最有特征的精神来看,应该说还是在于游戏之中的暗传密谛。

在神幻、诙谐之中蕴涵着这里。

这个哲理就是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改造过了的心学。

因而作家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但客观倒是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的追求。

孙悟空的这种大智大勇的英雄精神,与其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到底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个性精神相结合。

呈现出了独特的光彩。

随着他历经八十一难,扫除众魔,自己也由魔变成了佛,这也就自然地使得他的品格更显出完美型和普遍性。

而事实上,他的那种英雄风采,正式明代中后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一种人性美。

孙悟空就成了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

《西游记》就在游戏之中呼唤着孙悟空这样的英雄。

同时作为一部累积型的长篇小说,其整体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它有总体性的寓意,也有局部性的象征。

6.《金瓶梅》的小说史意义:

作为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的里程碑。

它突破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模式,在艺术上较之此前的长篇小说有了多方面的开拓和创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演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从此,文人创作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

《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莫不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金瓶梅》摆脱了这一传统,以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使中国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日臻成熟,为其后《红楼梦》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

一、创作题材,从描述英雄豪杰、神仙妖魔转向家庭生活、平凡人物。

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明确的时代性,这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题材世界,并使之成为此后小说的主流。

二、创作主旨,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转为暴露丑。

《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在批评社会黑暗的同时,更多的是着力讴歌美好的理想,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金瓶梅》则实现了中国古代小说审美观念的大转变,极写世情之恶、生活之丑,是一部彻底的暴露文学。

它在表现丑的时候,常常用白描手法,揭示人物言行之间的矛盾,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这种写法对此后的讽刺文学有极大的影响。

三、人物塑造,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金瓶梅》的叙事重心从以往的以组织安排故事为主转向以描写人物为主,并且克服了先前小说中人物性格单一化、凝固化的倾向,注重多方面、多层次地刻划人物性格,能细致如微地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一些人物形象中出现了美丑并举的矛盾组合,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流动性。

四、叙事结构,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

此前的长篇小说基本上是由一个个故事连结而成,采用的是线性发展的结构形式。

而《金瓶梅》则从生活的复杂性出发,发展为网状结构。

全书围绕西门庆一家的盛衰史而开展,并以之为中心辐射到整个社会,使全书组成一个意脉相连、情节相通的生活之网,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

五、语言艺术,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语。

此前长篇小说的语言深受“说话”伎艺影响,《三国演义》属于半文半白的演义语体,至《水浒传》、《西游记》白话语言日渐成熟,同时也向着规范化和雅驯化的方向发展,而《金瓶梅》却代表了小说语言发展的另一方面,即遵循口语化、俚俗化的方向发展。

它运用鲜活生动的市民口语,充满着浓郁淋漓的市井气息,尤其擅长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神情口吻无不毕肖。

7.《三言二拍》的商业意识和商人情感

在三言二拍中,主要篇幅和精彩部分都是写世俗的人情百态,特别是上任,作为当时商品经济中最活跃的分子和市民的主要代表。

这说明生气勃勃的商人正在取代读书仕子而成为时代的宠儿。

他们在拥有大宗财富的同时,也能得到非凡的艳遇。

他们趾高气昂,开始腐蚀社会上的各色人等,瞧不起穷酸的衣冠宦族和文人学士,纷纷表示不愿意和他们联姻结好。

在金钱面前,门第与仕途已经黯然失色。

小说所描写的这种社会心理的微妙变化,表现了晚明时代的鲜明特点,反映了一中心的价值取向。

编者对于商人的感情也与传统观念不同,其中多数已经不是贪得无厌之徒和为富不仁之辈,往往是一些善良、正直、淳朴而又能吃苦,讲义气、有道德的正面形象。

他们凭经商的只会,掌握行情,灵活应变而获得厚利。

新兴商人所获之利都被蒙上了传统道德之义,而显得那么温情脉脉和天经地义,更直接地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

这种不是从道义的角度而是直接从经商获利的角度去描写商人,去赞美他们的囤积居奇、投机冒险、积极进取的商业活动,确实更贴近经商活动的本质特点,更准确的反映了晚明商人势力迅速崛起的时代特征。

8.《三言二拍》无奇之所以为奇的原因

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

即在平常题材、平凡故事中显示出小说的传奇性。

虽然全本并非完全没有写牛鬼蛇神的内容,但是更多的由于题材的平凡,就更需要用巧妙的构思、奇异的关目来激发读者的兴趣,主要供人阅读而不是诉诸于听觉。

因而总体来说他们的故事比以往的话本小说写得更为曲折多变。

在表现上常常采用巧合误会的手法把情节弄得迷离恍惚,波澜起伏。

为了使情节巧妙多变,作者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是整个故事显得结构完整又波兰迭起。

同时奇还表现在突破了单线结构的模式,而尝试使用复线结构,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

悲剧性与戏剧性的情节交互穿插,创造一种奇趣也是其常用的手法。

在刻画人物方面,总的来说两部小说运用了传统的白描手法,塑造了雨多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如杜十娘等人物的性格,写的流动变化富有层次感。

在具体表现手法上,这两部作品比以前的话本小说显得更为细腻。

写环境,写动作,写对话,写细节时见精雕细刻的笔墨。

特别是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更受人们的重视。

中国古代的小说往往只注重言行的描写不大习惯于直接描摹人物心理活动,这在写心传神的艺术史上,是一种新的开拓。

同时在体式和语言上的变化,使其在语言的通俗性上进一步做了努力。

 

9.《长生殿》

天宝遗事的历史底蕴(流变):

杜甫《哀江头》-白居易《长慨歌》陈鸿《长恨歌传》-白朴《梧桐雨》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

《长生殿》分上下两部,共五十出,全剧的情节略与《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同。

两主题:

政治主题和爱情主题:

“占了情场,驰了朝纲”。

就爱情主题而言,有三点值得注意。

它歌颂了李、杨之间的真挚爱情,表达了作者在情爱方面的社会理想。

作者显然是以矛盾的态度来表现他们的爱情生活的。

隐去“秽”,保持人物形象的完整性,突破了“女人乱国”的陈腐说教。

《长生殿》在艺术上有三点值得注意:

它在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艺术结构上《长生殿》以李、杨爱情生活为经,以政治生活为纬来编织全剧,两种不同内容的戏剧场面在舞台上交替出现,不仅有“冷热相济”的舞台效果,而且表达了作者“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的创作意图。

《长生殿》曲词典雅清丽,抒情性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0.《桃花扇》主要人物分析

李香君,这个温柔、美丽、多才多艺的少女,她虽是秦淮歌妓,但与之交往的多是复社领袖,受到了进步思想影响。

她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爱憎分明的感情,秉性正直、善良、刚强,不贪富贵,不畏强权,深明大义,嫉恶如仇。

当她知道阮大铖送来妆奁时,义正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