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3篇(共5页)30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79980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3篇(共5页)3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3篇(共5页)3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3篇(共5页)3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3篇(共5页)3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3篇(共5页)3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3篇(共5页)3000字.docx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3篇(共5页)3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3篇(共5页)3000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3篇(共5页)3000字.docx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3篇

  篇一: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

  云岗石窟处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岗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

艺术家们把它比喻成东方的罗马石雕。

有人发现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艺术,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距今已有XXXX年多年的历史。

前后用了约3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

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XXXX年0多个。

石窟雕刻的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高达17米。

佛像形态端庄,是中原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

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大同市在公元5世纪初,是北魏的都城,当时称为平城,至5世纪末迁都洛阳,在近百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北方封建统治的中心。

初期的北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并奉为国教。

公元446年,太武帝听信司徒崔浩的建议,焚毁佛寺佛塔,强迫僧人还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灭法&;。

不久太武帝病,疑为灭法所致,大悔,杀崔浩。

  文成帝继位后,首先恢复佛法。

云岗石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当时一位著名和尚奉文成帝之命,役使了数以万计的劳动人民和雕刻家动工开凿的。

  篇二: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XXXX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XX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XXXX年5月8日,大同市云冈石窟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友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巨石横亘,石雕林立,蔚为大观。

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载歌载舞,神采飞扬,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

这些佛像、飞天、赞助者、供养人的面貌和衣饰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异域色彩。

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XXXX年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是XXXX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

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

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

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

  篇三: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XXXX年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XXXX年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

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XXXX年多年的历史。

  云冈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

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

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

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第一窟、第二窟位于石窟群东端,两窟同期开凿,窟内布局大致相同。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中上部凿有12个方形石孔。

窟分前后两室,后室雕一佛二菩萨像,两颊腴润,体态丰满,形态自然,衣纹流畅,此窟从雕造手法判断,应为隋唐时期的作品。

  第四窟,平面呈矩形,中央雕方形立柱,东壁交脚弥勒像保存较完整。

  第五窟,窟前是五间四层木构楼阁。

清代顺治八年(公元XXXX年)建造。

窟内,中央端座佛像一尊,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

这尊佛像,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站立12人。

大佛周围,小佛围绕、互相映衬。

  第六窟,中央是连接窟顶的两层高达15米的塔柱。

每层四面有雕像,周壁雕有佛、菩萨、罗汉、飞天的造像。

窟顶有33天神像和各种骑乘。

壁上,塔柱上面,雕刻有释迦牟尼佛传教事。

是云冈中具有代表性洞窟。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

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

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

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

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

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

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

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

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我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

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第十六窟,与后面三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窟形椭园,中间主佛立于莲座上,周壁雕有千佛与佛龛。

  第十七窟,正中有交脚弥勒佛倚于须弥座上,东西两壁有佛龛,东边是座像,西边是座像。

  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第十九窟,正中雕有一尊巨佛坐像。

  第二十窟,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较完整,脸型丰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饰精美,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