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0067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油工业概论TT版.docx

石油工业概论TT版

石油工业概论(13周考试)

名词解释2X10单项2X10正误1X10问答题50分8个题

第一章绪论

1.石油:

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

2.原油:

将从地下直接开采出来、没有经过加工提炼的液体或半固体石油称为原油。

3.天然气:

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一般称为天然气。

4.石油工业:

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

石油工业的上游:

上游从事的业务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中游:

中游主要是油气的储存与运输。

下游:

下游则涵盖炼油、化工、天然气加工等流程型业务及加油站零售等产品配送、销售型业务。

5.世界上,石油工业上第一口井:

1859年,美国,德雷克井。

中国第一口油井——苗1井,台湾

中国陆上第一口井——延一井,陕北延长

中国形成自己的石油工业——玉门油田

石油勘探两次突破——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

玉门:

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是1939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

大庆油田的功勋井:

松基三井

第二章石油地质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碎屑岩(按碎屑颗粒大小分类)(D)

A砾岩B砂岩C粉砂岩D泥岩

碎屑岩:

由碎屑物质颗粒经压实、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2.沉积构造分类中,岩层顶面的特殊痕迹称为层面构造。

岩层侧面的特殊痕迹称为层理构造。

3.储集层:

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并且当开采时石油和天然气能够从里面流出来的岩层

断层圈闭:

储集层正上方有盖层封盖,侧方有断层遮挡

盖层:

为了使储集层的油气不逸散掉,在储集层的上方需要有一套致密的、不渗透的地层把储集层中的油气保护起来,阻止油气向上渗漏或扩散,这种致密、不渗透的保护层就叫做盖层。

构造等高线图:

是用某一岩层面的海拔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来表示该岩层的空间起伏形态,又称构造平面图。

构造圈闭:

构造圈闭是世界上发现最多、最常见的一种圈闭,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形变(褶皱)或变位(断裂)而形成的圈闭。

分为背斜圈闭和断层圈闭。

4对圈闭形成时间与位置的有效要求是什么?

圈闭形成时间不能晚于油气大量运移的时间,否则它就不能捕获油气。

圈闭分布位置不能离油源区太远,否则也不利于捕获油气。

5.根据有机成因学说,对油气的形成条件的简要回答

内因:

丰富的有机质

外因:

还原环境,温度,压力,时间,催化作用,放射性作用

6.记载在沉积岩层上的干裂属于沉积岩的层理结构,是否正确?

否,属于层面构造。

7.简要回答油气聚集需要那几个条件?

4

(1)充足的油气来源

(2)良好的生、储、盖组合(3)有效的圈闭(4)良好的保存条件

 

1.隆起:

是盆地内在发展历史上以相对上升占优势的构造单元,沉积厚度较薄。

2.

拗陷:

是盆地内在发展史上以相对下降占优势的构造单元,是一定地质时期的沉降中心,沉积岩厚度较大,“生储盖”组合发育,是油气藏分布主要区域。

生油岩:

能够提供工业价值石油的生烃岩石叫生油岩,生油岩组成的地层叫做生油层。

油气藏:

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和同一油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

油气田:

一个地区成因相似,并且在同一面积内受同一构造因素控制的油藏、气藏和油气藏组合分别称为油田、气田和油气田。

油型气:

在成因上与生油密切相关,主要由来自低等生物的沉积有机质生成,或者由石油在高温下裂解而成。

褶皱构造:

在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岩层形成各种各样的弯曲形状,但未丧失其连续性,这样的构造叫褶皱构造。

石油的颜色有黑,褐,棕,绿,黄等多种颜色,无色石油!

3.野外石油地质调查的详细定义是什么?

顾名思义,就是地质工作者携带简单的工具,通常包括地形图,指南针、小铁锤、经纬仪等,在事先选定的地区内,按规定的路线和要求跋山涉水,穿越林海,或者是踏戈壁,卧沙漠,整日风餐露宿,艰苦工作,完全是以徒步“旅行”来进行找油找气的实地考察和测量。

这项工作既是找石油的开端,又是为实施其他的技术奠定基础的工作。

4.野外石油地质调查经过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1)开始时,对情况不明的大面积的新地区进行普查

(2)在普查基础上缩小范围,选出最有希望的地方进行详查(3)最后在详查的基础上,选出最有可能储藏油气的构造或地区进行细测。

5.油气成因学说的种类

(1)油气无机成因说

(2)油气有机成因说(3)油气成因二元论

油气无机成因说:

认为油气是与生命活动无关的无机物生成,是宇宙天体中简单的碳、氢化合物或地下深处岩浆中所含的碳、氢以无机方式合成的。

油气有机成因说:

认为生物体是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

大量有机质的存在就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中的有机质先转化成干酪根,进而转化成油气。

油气成因二元论:

油气既可以是有机质转变而来的,也可以是由无机物转变而来的。

6.油气生成后在地下是如何运移的?

一是从生油岩转移到储集岩中,叫初次运移;二是进入储集岩后的运移,叫二次运移。

第三章石油勘探

1.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是指在勘探和开采油气过程中,利用各种仪器测量井下地层的物理参数及井的技术状况,分析所记录的资料、进行地质和工程方面研究的技术。

2区域勘探:

区域勘探是在一个盆地或其一部分地区内进行石油勘探的第一阶段,是在一般地质调查和地址填图的基础上进行的。

3圈闭预探:

圈闭预探是在区域勘探的基础上,查明了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概况,特别是生油和储集条件之后,在有油气远景的二级构造带或局部构造圈闭上进行的油气勘探工作。

4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理论,应用现代技术,不直接与研究对象接触,从高空或远距离,通过遥感器对研究对象的特殊处理方法。

.5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是利用弹性振动研究地层中不同岩石的弹性差异,以认识地层的分布情况和地质构造的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6.地震勘探的主要原理

地震勘探根据岩石的弹性差别进行工作的,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折射。

通过测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性质,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

地震勘探是人工激发地震波,通过在地面发布测线,接受反射波,然后进行一些处理,从而来反映地下构造情况,为寻找油气和其他勘探目的的服务。

简言之,即利用人工法护法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

其生产工作包括三个环节:

1.野外采集工作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的解释和绘图。

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高精度的优点,但耗资大。

7.区域勘探的任务

区域勘探任务是搞清区域地质结构和油气生成、聚集条件,筛选出有利凹陷,评价油气聚集的有利构造带,提供参数井位,为进一步开展的油气预探工作做好准备。

8.圈闭预探的主要任务

经过区域勘探后,对构造成藏条件进行对比评价,在选定的有利构造或圈闭上,进行以发现油气田为目的的钻探工作,探明圈闭的含油气性,推算含油边界,提供评价钻探的对象。

9.石油勘探的详细定义

所谓石油勘探,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集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和产出能力的过程。

10.油气藏评价勘探:

预探阶段发现油气藏后,对所发现的油气藏进行评价,即进入了油气藏评价勘探阶段。

评价勘探的任务是在已经发现存在工业油气藏的基础上,查明含油气边界,确定含油气面积、含油高度和油气储量,对油气层分层的岩性、分布及其连通情况进行分析,查清岩石物性及产能,对油气藏进行综合评价及经济效益预测分析,为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做好准备。

11油气地层储量:

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油气藏的资料估算求得的已发现油气藏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并被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20℃,0.101兆帕)下的数量。

可分为三级:

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

12与陆地地震勘探相比,海洋地震勘探的优点是什么?

a震源和检波器组是连续运动的,不需停下来,也不需为放炮而钻炮眼;

b可以保持连续施工和测线的均匀分布。

第四章钻井与完井

1.定向钻井技术是靠是用定向井仪器、工具、钻具和技术,使井眼沿着预定的斜度和方位钻进,直到钻达目的层的钻井技术。

2丛式井:

是在一个井场上或一个钻井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出两口或两口以上的定向井(可含一口直井)

3砾石充填完井:

是人为地在衬管和井壁之间充填一定尺寸的砾石,使它起防砂和保护生产层的作用。

常用砾石充填方法有裸眼内砾石充填和衬管内砾石充填。

其优点是油、气的渗流面积大,阻力较小,同时可以防止油层坍塌出砂和堵死油井,因而油井寿命较长。

但在完井工艺上比较复杂,应用要求油层条件比较简单。

4海洋石油钻井与陆地相比,主要有哪四点不同?

一是如何在水面之上平稳地立起井架,并要经受得住风浪的袭击;二是在钻盘至海底之间,如何建立一个特殊的井口装置把海水与井筒隔绝开来;三是海洋钻井,直井少、斜井多,在海上钻井,必须有保证钻机等钻井设备正常工作的海洋钻井平台。

四是海洋钻井费用高,要比陆上钻井高3-10倍。

5.简要回答旋转钻井中系统主要由哪四个方面构成

钻机、钻进工具、钻井液、钻井作业人员。

6.石油和天然气井按用途分为哪一选项(D)

A详探井和生产井B开发井和注入井C预探井和开发井D探井和开发井

7.水平井:

井斜角达到或接近90°,井身沿着水平方向钻进一定长度的井。

如附图所示,井眼在油层中水平延伸相当长一段长度。

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需要,井斜角可以超过90°,“向上翅”。

一般来说,水平井适用于薄的油气层或裂缝性油气藏,目的在于增大油气层的裸露面积。

8完井:

指的是油气井的完成,即根据油气层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的技术要求,在井底建立油气层与油气井井筒之间的合理连通渠道或连通方式。

完井是油气井生产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9完井的方式:

①射孔完井法。

即钻穿油、气层,下入油层套管,固井后对生产层射孔,此法采用最为广泛。

②裸眼完井法。

即套管下至生产层顶部进行固井,生产层段裸露的完井方法。

此法多用于碳酸盐岩、硬砂岩和胶结比较好、层位比较简单的油层。

优点是生产层裸露面积大,油、气流入井内的阻力小,但不适于有不同性质、不同压力的多油层。

根据钻开生产层和下入套管的时间先后,裸眼完井法又分为先期裸眼完井法和后期裸眼完井法。

③衬管完井法。

即把油层套管下至生产层顶部进行固井,然后钻开生产层,下入带孔眼的衬管进行生产,此种完井法具有防砂作用。

④砾石充填完井法。

在衬管和井壁之间充填一定尺寸和数量的砾石。

10注水泥:

就是将配置好的水泥浆,通过一定的设备和工艺注入套管,并按照设计要求使水泥浆在管外环形空间上返回到一定的高度。

注水泥是套管下入井后的关键工序,其作用是将套管和井壁的环形空间封固起来。

以封隔油气水层,使套管成为油气通向井中的通道。

11钻井液:

是指具有满足钻井和完井工程所需要的多种功能的循环流体。

钻井液按组成成分可分为清水、泥浆、无粘土相冲洗液、乳状液、泡沫和压缩空气等。

清水是使用最早的钻井液,无需处理,使用方便,适用于完整岩层和水源充足的地区。

泥浆是广泛使用的钻井液,主要适用于松散、裂隙发育、易坍塌掉块、遇水膨胀剥落等孔壁不稳定岩层。

12.直井并不是完全垂直的井,是否正确?

正确。

13.旋转钻井的主要系统:

转盘旋转钻井又称转盘钻井,是通过一整套地面设备,即钻机、井架以及一套提升系统,通过提升系统将井下钻具提起、下放;在钻台的井口处装有转盘,转盘中心旋转部分有方孔,钻柱最上端的方钻杆穿过该方孔,方钻杆下接钻柱和钻头;动力机驱动转盘时带动钻柱和钻头一起旋转,破碎岩石,井眼随钻柱不断加长而加深,岩屑随循环井液返回至地面。

14.钻井过程中所得到的岩芯和碎屑,都能作为地层含油气情况的直接证据?

不正确。

15.钻井液的八大作用是什么?

(1)清洗井底

(2)携出岩屑(3)冷却钻头(4)保护井壁(5)润滑钻具(6)破岩作用(7)平衡地层压力(8)保护油气层

 

第五章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1.边缘注水的适用条件是:

油田面积不大,构造比较完整,油层分布稳定,油田边部与内部连通好,油层的流动系数(油层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原有黏度)较高,尤其是边缘地带油层有较好的吸水能力,保证注水压力有效地传递,使油田内部的生产井可以收到注水效果。

2内部切割注水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油层大面积分布,注水井排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切割水线,一个切割区内布置的生产井与注水井之间有较好的连通性;在一定距离的切割区和一定距离的井排距内,注水驱油的能量能够较好地传递到生产井排;在开采过程中,油井的产量和切割区的采油速度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抽油机有杆泵采油装置的工作过程是什么?

抽油机有杆泵采油由地面游梁式抽油机、井下抽油杆和抽油泵三部分构成。

其工作过程是:

由地面抽油机上的电动机(或天然气发动机),经过传动皮带,将高速旋转运动传递给减速箱减速后,再由曲柄连杆机构,将旋转运动改为游梁的上下运动,悬挂在驴头上悬绳器连接抽油杆,并通过抽油杆带动井下抽油泵的柱塞作上下往复运动,从而把原有抽汲至地面。

当活塞上行时,吸液体入泵,排液体出泵;活塞下行时,泵筒内液体转移入油管内,不排液体出泵。

4地层压力:

是指有层中某一点的流体(油、气、水)所承受的压力,又称油藏压力或油层压力。

5孔隙度:

岩石本身的孔隙体积(包括孔隙、洞穴、裂缝)与岩石外观体积之比,百分号表示

孔隙度空间大小直接反映了储藏储集流体的能力。

6有效渗透率:

在油气藏中往往同时存在油、气、水三相流体,储层岩石允许其中某一相流体通过的能力,叫某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

7微生物采油技术:

就是利用自然界一些微生物能够将原油中的一些成分做成为食物,通过其新陈代谢产物等改变原油的性质,达到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8油藏的驱动方式:

油藏的驱动方式也称驱动类型,是指油藏开采时,驱使原油流向井底的主要动力来源和方式。

包括刚性水压驱动、弹性水压驱动、气顶驱动、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动、重力驱动。

9蒸汽驱:

所谓蒸汽驱就是把采油井划分为注气井和生产井,向注入井注入高压蒸汽,使热力推移过注采井之间的整个距离,将油层中的油驱赶到生产井中,由生产井采出。

10注水方式:

指注水井在油田上的分布位置及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的排列关系,又称注采系统。

分为边缘注水、内部切割注水、面积注水

11.对注入水处理后,水质的处理原则?

油田注入水的水质以不堵塞油层,不产生化学沉淀,不腐蚀设备和管线为原则。

12高能气体压裂的技术原理:

固体火箭推进剂或液体的火药,在井下油层部位引火爆燃(而不是爆炸),产生大量的高压、高温气体,很短时间只能在井筒附近油层中产生多条多方位的径向裂缝,裂缝长度一般为几米~几十米,爆燃冲击波消失后裂缝并不能完全闭合,从而解除油层部分堵塞,降低了井筒附近原油的流动阻力,提高井底附近地层渗透能力。

13气举采油的定义:

即当油井停喷以后,为了使油井能够继续出油,利用高压压缩机,人为地把天然气压入井下,使原油喷出地面。

其原理:

基于U形管的原理,从油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通过装在油管上的气举阀,将天然气连续不断地注入油管内,使油管内的液体与注入的高压天然气混合,降低液柱的密度,减少液柱对井底的回压,从而使油层与井底之间形成足够的生产压差,油层内的原油不断地流入井底,并被举升到地面。

14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可将油田的动态分析分为四个层次:

(1)单井分析

(2)井组分析(3)单层分析(4)油田分析

15.一般来说,油层埋藏越深,油层的温度值越高(平均每33米增加1℃)

16.一般来说,油层埋藏越深,油层中原油的渗透能力将不变。

17.驱动方式:

驱使原油流向井底的动力来源方式称驱动方式。

18水力压裂:

利用水力作用在油层中形成人工裂缝,提高油层中流体流动能力的一种油层改造方法。

19酸化:

就是利用地面高压泵把酸液通过井筒挤入油气层,酸液与油气层的孔隙壁面发生化学溶蚀作用,扩大油气的通道,提高油气层的渗透率;或者依靠酸液溶解井壁附近的堵塞物,如泥浆、泥饼及其他沉淀物质,以提高油气井的产量。

20一次采油:

是利用油藏本身所固有的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

二次采油:

在一次采油过程中,油藏能量不断消耗,到依靠天然能量采油已不经济或无法保持一定采油速度时,由人工向油藏中注水或注气以补充或保持地层能力而增加采油量的方法。

三次采油:

是针对一次、二次采油未能才出的剩余在油藏中的原油(约有50%~70%),向地层注入其他驱油剂或引入其他能量学能等来提高原油采油收率的方法。

21含油饱和度:

在油层中,原油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孔隙体积之比。

22机械采油方法:

主要包括气举采油、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潜油电动离心泵采油、水力活塞泵、射流泵采油等。

23一个油田的开发方案可能采用一种的井网,井距,层系划分和开采方式,地面生产系统。

24.注水开发时,不用对注入水进行水质处理,直接可以将水注入到地面。

不正确。

面积注水:

是指将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形态布置在整个油田面积上,以不同的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比例,以及它们之间不同的相对位置和不同井距,从而构成不同的布井系统和井网密度。

其条件:

油层的渗透率较低、分布不稳定,非均质性比较严重,而又要求达到较高的采油速度。

25.油井自喷生产时,一般要经过哪四种流动过程?

(1)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的流动——油层渗流

(2)从井底沿着井筒上升到井口的流动——井筒流动(3)原油到井口之后通过油嘴的流动——油嘴节流(4)沿着地面管线流到分离器、计量站——地面管线流动。

26.油田合理开发方案应符合哪些要求?

(1)在油田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采油速度。

(2)最充分的利用天然资源,保证油田的原油采收率最高(3)具有最好的经济效益(4)油田稳生产时间长,即长期高产稳定。

27在制定和选择开发方案时,应力争做到哪五个合理?

即合理划分开发层系、合理的井位部署、合理的油井工作制度、合理的注水方式和注水强度以及留有合理的后备储量面积。

28.注入水的水源有哪些?

除污水回注外,还有两大类,一类是淡水水源,另一类是咸水水源。

29注水工艺过程通常采用分层注水工艺。

30注入水的水质处理方法

(1)沉淀:

用沉淀池借助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的自身的重力而沉淀下来,除去悬浮物。

(2)过滤:

常用压力式滤池及无阀滤池过滤很微小的悬浮物和大量的细菌(3)杀菌:

不论是污水还是清水,都要用杀菌剂杀菌(4)脱氧:

常用化学脱氧和真空脱氧减缓氧的氧化腐蚀。

31注入水的日常管理内容是:

执行好配产配注方案,即按各井的配注水量注水,并及时分析各层吸水能力的变化,找出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32注水站的作用是什么?

注水站的作用是将经过水质处理后合格的水源来水进行升压,以满足油田开发对注水压力及注水量的要求,使水能通过注水井注入到油层中去。

 

第六章油气集输与储运系统

1.海上油气生产和集输方式

(1)全陆式集输模式

(2)半海半陆式集输模式(3)全海式集输模式

2油气集输的四个评价标准:

可靠性、适应性、先进性、经济性。

3全海式集输模式:

就是油气的生产、集输、处理、储存、外运均是在海上进行。

4热化学脱水:

原油热化学脱水是将含水原油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在原油乳状液中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破坏其乳化状态,使油水分离。

5油库:

油库是储存、输转和供应原油及其产品的专业性仓库。

凡是用来接收、储存和发放原油或原油产品的企业和单位都称为油库。

油库是协调原油生产、原油加工、成品油供应及运输的纽带,是国家石油储备和供应的基地,它对于保障国防和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同时,油库也指用以贮存油料的专用设备,因油料具有的特异性用以相对应的油库进行贮藏。

6天然气的储存形式

(一)长输管道末端储气

(二)天然气储罐(三)地下储气库

(四)天然气的其他储存方式【1.液化储存2.溶解储存3.固态储存】

7.天然气处理方法与工艺

(1)天然气脱硫脱碳

(2)天然气脱水(3)天然气凝液回收(吸附法、油吸收法、冷凝分离法)

8.天然气输送有什么特点?

从气井到集气、输气干线、城市供气管网和各类场站及储气库组成的整个天然气系统是一个密闭的流体动力系统,一处的流量变化、压力波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其他地方。

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这方面的影响不会像输油管那样严重,也不会有水击。

但一处的故障和灾害性事故,可能造成部分甚至整个系统的集气、输气和供气的中断,给城市和工农业生产均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由于其体的密度小、体积大,大量储存困难,所以这方面的影响比输油管大得多。

9.油库的功能

(1)油田用于集积和中转原油

(2)油料销售部门用于平衡消费流通领域(3)企业用于保证生产(4)储备部门用于战略或市场储备,以保证非常时期或市场调节需要。

储备油库的主要功能是为国家或企业储存一定数量的备用油料,以保证企业生产和市场稳定以及紧急情况下的用油。

10原油的储存方式

(一)地上金属罐储油(1.立式圆柱形2.卧式圆筒罐3.球罐)

(二)地下盐穴、岩洞储油

(三)水下储油

11.原油的处理方法及工艺

(一)油气分离(1.气液分离工艺2.油气分离器)

(二)原油脱水(1.热化学脱水2.重力沉降脱水3.电脱水)

(三)原油稳定(1闪蒸法2分馏法)

12.长距离输油管道的泄漏检测装置应具备的功能:

(1)能够准确可靠的检测出泄漏

(2)检漏范围宽,并能精确测出泄漏位置(3)检漏速度快(4)检漏装置易调整维修

第七章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

1.催化裂化:

是炼油工业中最重要的一种二次加工工艺,在炼油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引入催化剂后,把单纯的热裂化过程转为催化裂化过程,这样可获得更多的高辛烷值汽油。

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石油炼制的核心工艺之一。

2液化石油气(LPG):

是指石油当中的轻烃,以C3、C4为主及少量C2、C5等组成的混合物,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3将原油中的C1-C4等轻烃组分脱出,使原油饱和蒸汽压符合标准,这种作业称为?

(D)

A油气水分离B原油脱水C天然气净化D原油稳定

炼厂气常分为两个部分:

C1和C2的烃类称为干气,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基础原料;C3和C4的烃类称为液化石油气,是炼厂气加工的主体。

4.石油化工产品的分类

(一)三大合成材料

1.合成树脂:

聚氯乙烯、聚乙烯、有机玻璃、聚四氟乙烯、酚醛塑料(电木)

2.合成纤维:

锦纶(尼龙)、涤纶(的确良)、腈纶(合成羊毛)、氯纶、维纶、丙纶

3.合成橡胶

(二)合成化肥

5石油一次加工与二次加工所需要手段?

一次加工:

常压、减压蒸馏

二次加工:

(1)原油的热加工;

(2)催化裂化(3)催化整合(4)加氢裂化

6原油蒸馏的原理

把石油加热后,石油中的各类烃就能按各类烃沸点高低不同依次蒸发出来。

馏分:

一般将原油放在特定仪器下蒸馏,蒸馏时馏出的第一滴油品的气相温度叫初馏点,蒸馏到最后时的气相温度叫终馏点(干点),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蒸馏出的油品叫馏分,每个馏分的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叫做该油品(馏分)的馏程。

7.石油经过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所得的油品种类及性质(参考)

石油产品可分为:

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可以分为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两种。

判断汽油好坏有两个主要指标:

一、汽油的馏分组成;二、辛烷值。

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有90号、93号、97号等。

辛烷值的高低与炼制所用的原有以及加工工艺油管。

煤油包括灯用煤油和航空煤油。

航空煤油主要作喷气式战斗机的燃料。

判断航空煤油的主要指标:

发热值、密度和低温性能,另外对它的馏程范围和黏度也有一定要求。

柴油是压燃式发动机(柴油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