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012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docx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一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选择题专练

(一)

1.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广泛。

例如:

水(H2O)、过氧化氢(H2O2);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

由此推断过氧化钙的化学式可能为(  )

A.Ca2OB.Ca2O2C.CaO2D.CaO3

2.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

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

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4.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元素

Na

Mg

Si

P

Cl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原子半径(10-10m)

1.86

1.60

1.43

1.10

1.02

0.994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1

+2

+4

-4

+5

-3

+7

-1

A.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

B.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

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

5.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桌面上,电磁铁水平放置且左端固定,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右移动,条形磁铁仍静止,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

A.逐渐增大,方向向右

B.逐渐减小,方向向右

C.逐渐增大,方向向左

D.逐渐减小,方向向左

6.如图所示,用热敏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R′等组成的一个简单的恒温控制电路,其中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电源甲与继电器、热敏电阻等组成控制电路,电源乙与恒温箱加热器(图中未画出)相连接。

则(   )

A.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数值,衔铁P将会被吸下

B.衔铁P被吸下时,电磁继电器左端的弹簧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C.工作时,应该把恒温箱内的加热器接在A、B端

D.工作时,应该把恒温箱内的加热器接在C、D端

7.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各项生理活动相关的不同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B.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适当增加①的含量利于农作物的增收

C.若③表示水,则它主要用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在白天,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8.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面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由C6H8O6分子构成的

B.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6:

8:

6

C.它是一种氧化物

D.它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构成

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Z的化学式为XY3

②若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Z

③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④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a﹣b)gY2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小金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

2NaOH+SO2═Na2SO3+H2O。

①关闭K,打开甲的橡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橡胶塞;②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③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瓶内气压减小

B.步骤②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直至与大气压相等

C.步骤③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水倒流进入甲

D.步骤③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直至与大气压相等

 

11.将一定量Cu与Cu(OH)2的混合物置于敞口的坩埚中充分灼烧,(2Cu+O2

2CuO,Cu(OH)2

CuO+H2O,条件均为加热)结果所得固体质量恰恰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0%B.40%C.60%D.80%

12.利用如图甲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乙是瓶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①是二氧化碳变化,曲线②是氧气变化

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C.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D.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

13.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p=0.79p0,p′=p0是因为红磷和木炭燃烧产物状态不同造成的

C.由图2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14.如图,果树上的一段枝条,枝条上有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幼果,现分别在枝条的a、b处把茎环剥一圈,过一段时间,请分析两个果实的生长状况(  )

A.甲果实能继续生长,乙果实不能继续生长

B.甲果实不能继续生长,乙果实能继续生长

C.甲、乙果实都能继续生长

D.甲、乙果实都不能继续生长

 

15.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

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

SiO2;②SiO2+Na2CO3

Na2SiO3+CO2↑③SiO2+2C

Si+2CO↑;④Si+2NaOH+H2O

Na2SiO3+2H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中Si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B.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

C.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还原性气体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6.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B.丙物质中硅的化合价为+4价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D.发生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比为1:

7

17.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面上,电磁铁与其在同一水平面上,右端固定并保持水平,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逐渐向左移动时,条形磁铁仍保持静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关闭合后,电磁铁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

B.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条形磁铁仍保持静止,说明条形磁铁受力平衡

D.滑动变阻器滑片P逐渐向右,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大

18.氢氧化铝[Al(OH)3]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产生水并吸收热量,可用作阻燃剂,神州飞船返回仓上就涂有它;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是药物“复方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之一。

现往一定量Al(NO3)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有:

第一步:

Al(NO3)3+3NaOH=Al(OH)3↓+3NaNO3第二步:

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读作偏铝酸钠,是一种可溶性盐)反应生成的沉淀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与b的比值为3∶4

B.图中A、B所对应的时刻中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之比为1∶1

C.氢氧化铝属于碱,化学性质不稳定,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实验室一般不用NaOH溶液来制备Al(OH)3

19.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20.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35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

将红磷放入试管后,橡皮塞塞紧试管,松开弹簧夹(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待燃烧结束,冷却到室温,观察现象。

可以观察到活塞从原来的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  )

A.1mL刻度处B.3mL刻度处C.5mL刻度处D.8mL刻度处

21.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22.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致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碘-127),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

已知放射性碘(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裂变是一种化学变化

B.碘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碘131原子的中子数为131

D.碘127原子和碘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23.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

HCOOH

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

D.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24.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1中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

B.操作2中,CuS、NaCl和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产CuCl2和Na2SO4。

化学方程式为CuS+2NaCl+2O2

CuCl2+Na2SO4

C.操作3的名称是过滤

D.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Cl和Na2SO4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水的化学式为H2O,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可得出过氧化氢的分子比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2,可得出过氧化钠的分子比氧化钠的分子多一个氧原子;由此可以推知,过氧化钙的分子构成上比氧化钙的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则过氧化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O2,故选C。

2.D

【解析】

图中所表示的松树茎横切面中,甲表示树皮,乙表示韧皮部,丙表示髓,丁表示木质部,松材线虫寄生在木质部中,故选D。

3.B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

所以用排除法选B。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

4.D

【解析】

【详解】

A、化合价从+1至+7依次增大,从Si开始有变价,负价逐渐减小,故④为+3,⑤为+6和-2,故A正确;

B、由表中信息可知:

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减小,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故B正确;

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C正确;

D、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依次为Na、Mg、Al、Si、P、S、Cl,所以①是Al;②是S,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S3,故D错误;

故选:

D。

5.D

【解析】

【详解】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极,可以判断电磁铁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

电磁铁的匝数和铁芯一定时,滑片逐渐向右移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

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条形磁铁有向右移动的趋势,条形磁铁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电路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变弱,对条形磁铁的排斥力变小,条形磁铁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和排斥力是平衡力,摩擦力变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通电螺线管磁性大小的影响因素,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静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6.C

【解析】

【详解】

由于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数值,热敏电阻R的阻值增大,由欧姆定律知道,电路中电流减小,线圈磁性变小,即对衔铁P向下的吸引力减小,所以,P将不会被吸下,故A错误;

由图知道,当衔铁P被吸下时,衔铁的左端上升,即电磁继电器左端的弹簧处于被拉长的状态,故B错误;

恒温箱内温度高到一定数值后,应与电源断开停止加热,由上分析知道,当温度升高后,衔铁P向下运动,A、B端与电源断开,所以工作时,应该把恒温箱内的加热器接在A、B端,故C正确,D错误。

7.C

【解析】

【分析】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

A、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A正确。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则图中①表示二氧化碳,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加有机物的合成,从而利于提高产量,B正确。

C、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若③表示水,则它主要用于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C错误。

D、在白天,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正确。

故选:

C。

【点睛】

掌握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功能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解答。

8.A

【解析】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A、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它是由C6H8O6分子构成的,故A正确;

B、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

,故B不正确; 

C、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它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故C不正确;

D、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它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故D不正确。

故选A。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由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Z中含有一个x三个y,Z的化学式为XY3,故正确;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若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Z,故正确;

③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不变,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2M+2N,故不正确;

④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2,故不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A、①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瓶内气压不变,故错;

B、②中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NaOH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二氧化硫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故错;

C、③中打开K,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担水不会倒流进入甲,故错;

D,步骤③中,打开K,空气通过乙进入甲,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直至与大气压相等,故D对。

故选D。

11.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氢氧化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

2CuO,Cu(OH)2

CuO+H2O,由所得固体质量恰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即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而铜元素质量前后不变,则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即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D。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氧气的含量降低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即曲线①是二氧化碳变化,曲线②是氧气变化,故正确;

B.在t1至t2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故正确;

C.二氧化碳并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白磷燃烧需要氧气,这个实验证明白磷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较低,故错误;

D.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这一现象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故正确。

故选:

C。

13.A

【解析】

【详解】

A.若所用药品过少,就不会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故错误;

B.压强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木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正确;

C.由图2 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故正确;

D.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故正确。

故选:

A。

14.A

【解析】

【分析】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由许多管状活细胞的下连接而成。

相邻两细胞的横壁的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详解】

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的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果实。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的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

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的。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能向下运输到甲果实,导管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果实,因此甲果实能得到有机养料和水生长良好。

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乙果实,因此乙果实不能得到有机养料停止生长。

故选:

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功能和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15.C

【解析】

【分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氧的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失去氧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详解】

A、反应①中Si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正确;

B、反应③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

C、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两种还原性气体,即氢气和一氧化碳,故C不正确;

D、由①和③可知,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D正确。

故选C。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A不正确;

B、丙物质是硅单质,硅的化合价为0,故B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变化,故C不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比为

,故D正确。

故选D。

17.D

【解析】

【分析】

利用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和线圈绕向根据安培定则确定螺线管的左端的磁极;利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确定条形磁铁的右端与电磁铁左端的相互作用情况;条形磁铁在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桌面对它的摩擦力和电磁铁的磁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确定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根据条形磁铁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可以确定其摩擦力始终等于电磁铁对它的磁力,根据磁力的变化可以确定摩擦力的变化。

【详解】

A.根据螺线管的线圈绕向和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是S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因为条形磁铁与螺线管相邻的一端为同名磁极而相互排斥,则条形磁铁受到螺线管对它向左的斥力,条形磁铁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桌面对它施加了一个摩擦力,即磁铁受到的螺线管斥力与桌面对它的摩擦力平衡,则摩擦力方向向右,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对条形磁铁的斥力增大,由于条形磁铁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摩擦力始终等于斥力,则摩擦力会随着斥力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a是氢氧化钠和硝酸铝完全反应,生成沉淀,消耗3份的氢氧化钠,b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沉淀溶解,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消耗1份的氢氧化钠,则b总共是4份的氢氧化钠,故图中a与b的比值为3∶4,故A正确;

B、A点氢氧化钠和硝酸铝完全反应,生成沉淀,阴离子有硝酸根离子,B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反应,阴离子为偏铝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则图中A、B所对应的时刻中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之比为1∶2,故B不正确;

C、氢氧化铝属于碱,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C正确;

D、氢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室一般不用NaOH溶液来制备Al(OH)3,故D正确。

故选B。

19.A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A+C→B+D。

A、物质C一定是反应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故A正确;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8.7+3.2-21.6﹚=10,故B错误;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2,故C错误;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

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XA∶YC=9.7∶121.6,X∶Y=1∶2,故D错误。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35mL空气中含有氧气的体积=35mL×1/5=7mL,故观察到活塞从原来的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10mL-7mL=3mL-,故选B

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1.B

【解析】

【分析】

高锰酸钾稍微加热就产生氧气,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并且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

【详解】

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