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0246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8第三节大气环境第4课

第4课时 常见的天气系统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气团、锋面系统及气压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分析冷锋和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学会运用天气系统图对简单的天气形势进行分析。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

(1)概念:

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3)天气特征:

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的区域,天气现象单一,多晴朗天气。

2.认识锋面

(1)锋面: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又称锋区。

(2)冷暖气团的位置:

冷气团在锋面之下,暖气团在锋面以上。

(3)天气特征: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的类型

(1)冷锋

①概念:

冷气团向暖气团主动推移时所形成的锋。

②冷锋与天气

③实例: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2)暖锋

①概念: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时所形成的锋。

②暖锋与天气

(3)准静止锋

①概念: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的锋。

②天气状况:

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天气系统

低气压(或气旋)

高气压(或反气旋)

水平气流

自外围流向中心作逆时针旋转

从中心流向外围,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垂直气流

辐合上升

辐散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一、判断题

1.冷气团的温度一定比暖气团温度低。

(  )

2.受暖气团控制时多阴雨天气,受冷气团控制时多晴朗天气。

(  )

3.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出现降水。

(  )

4.北半球的气旋呈逆时针辐合,反气旋呈顺时针辐散。

(  )

5.锋面既可能分布在低压槽上,也可能分布在高压脊上。

(  )

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

6.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是(  )

A.冷气团在锋面以下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过境时天气转晴D.降水多发生在锋后

答案:

A

7.我国北方冬季的寒潮是由(  )

A.冷锋过境造成的B.暖锋过境造成的

C.台风过境造成的D.准静止锋过境造成的

答案:

A

8.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阴冷潮湿B.晴朗干燥

C.高温多雨D.阴雨绵绵

答案:

B

9.下列地理事象中可能带来降水的有(  )

①锋面 ②气旋 ③反气旋 ④暖气团 ⑤冷气团

⑥上升气流 ⑦下沉气流 ⑧低压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

C.③④⑥⑦D.①②⑥⑧

答案:

D

三、连线题

10.将天气系统与其过境时带来的天气现象连线。

答案:

 锋面系统与天气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天气的诗句,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等。

材料二 如图。

    

(1)你认为导致两首诗词中的天气现象的原因相同吗?

试解释原因。

(2)冷锋和暖锋在冷(暖)气团的位置和降雨区的位置方面有何异同?

提示:

(1)不相同。

前面诗词中描述的天气是由准静止锋形成的;后面诗词描述的是冷锋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影响。

(2)冷锋和暖锋的冷气团都在锋面的下面,暖气团都在锋面的上面。

冷锋的降雨区在锋面的后面,暖锋的降雨区在锋面的前面。

【核心归纳】

冷锋与暖锋的区分与判断

1.根据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和锋面坡度判断

(1)在锋的剖面图上,根据表示冷气团运动的箭头进行判断。

冷气团单方向指向暖气团时,锋面坡度陡,为冷锋(图甲);冷气团有反向运动时,锋面坡度缓,为暖锋(图乙)。

(2)在锋的平面示意图中,确定了高低纬度后,一般向低纬方向运动的锋为冷锋,向高纬方向运动的锋为暖锋。

2.根据冷、暖锋符号判断

为冷锋符号,

为暖锋符号,其中符号所指的方向(符号所在一侧)为锋的移动方向。

冷锋的符号位于暖气团一侧,暖锋的符号位于冷气团一侧。

3.根据锋面过境前后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

过境前“温高压低”,过境后“温低压高”为冷锋(图丙);过境前“温低压高”,过境后“温高压低”为暖锋(图丁)。

4.根据冷、暖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判断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雨、降温等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湿度降低,天气转好。

暖锋过境时,常出现云、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暖。

5.根据雨区的位置及范围判断

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或附近,雨区范围狭窄;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宽。

6.根据降水特点判断

冷锋降水强度大且历时短;暖锋降水强度小而历时长,多连续性降水。

【跟踪训练】

(2018·4月浙江)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

(1)~

(2)题。

(1)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D.地面反射减弱

(2)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1)题,雨过天晴后,甲地受冷气团控制,大气中水汽含量低,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易出现浓雾。

(2)题,与丙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乙地在冷锋前,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高,气流上升。

 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第17号台风“鲇鱼”于9月28日上午10时前后以强台风级在福建省漳州沿海登陆。

28日14时至29日14时,福建、浙江、广东东部、江西、湖南东部、湖北东部、苏皖中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福建东部和南部、广东东北部、浙江南部和西部、江西南部和西部、安徽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福建南部、浙江东南部和江西中部偏南地区局地有特大暴雨(250~280mm),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可达80~120mm。

材料二 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1)材料一中提到的台风属于哪种天气系统,对应材料二中的哪个图?

对天气有何影响?

(2)材料二图中四种天气系统能带来阴雨天气的是哪个?

带来晴朗天气的是哪个?

(3)形成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什么?

提示:

(1)台风属于低气压(气旋),对应材料二中的图④。

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2)③④为低气压(气旋)系统,能带来阴雨天气;①②为高气压(反气旋)系统,能带来晴朗天气。

(3)北半球高气压(反气旋)系统。

【核心归纳】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

低气压和高气压是针对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而气旋与反气旋则是针对气流状况而言的。

低气压系统(气旋)

高气压系统(反气旋)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

气流

与风

气流形成

(北半球)

逆时针向

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

四周辐散

东部:

偏南风

西部:

偏北风

东部:

偏北风

西部:

偏南风

顺时针向

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

四周辐散

东部:

偏北风

西部:

偏南风

东部:

偏南风

西部:

偏北风

垂直

气流

与天

气流运动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前后气

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

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

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

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跟踪训练】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2017年某日某天气系统的风流场(某一时刻气流运动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

(1)~

(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欧洲D.大洋洲

(2)据图可知(  )

A.甲降水最多B.乙地吹东南风

C.丙海水温度最高D.丁地气压最低

解析:

(1)题,由图可知该天气系统气流呈顺时针辐合,则其为南半球的气旋(低压中心),可知图中虚线为南回归线或者南极圈,结合海陆轮廓可判断此处应为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地区。

(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低压中心位置(甲)降水并非很多;由图中气流方向可知乙处吹东北风;丙为图中纬度最低处,海水温度最高;丁处在低压中心外围,气压并非最低。

答案:

(1)D 

(2)C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典图示例】

结合上图分析,请填写:

F为________,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多阴雨天气的点有____________。

答案:

气旋(低气压) 冷锋 暖锋 ②、③、F

【判读技巧】

1.锋面气旋的特点

(1)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冷锋的位置总是在气旋(低压)中心的西侧和西南侧,暖锋的位置总是在气旋(低压)中心的东侧、东北侧和东南侧。

(如下图所示)

(2)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冷锋和暖锋的位置和北半球相同,但其移动方向是和北半球相反的。

(如下图所示)

2.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第一步:

确定低气压中心。

图中①处等压线闭合且气压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为低气压中心。

第二步:

确定低压槽。

图中AB和CD所在的狭长区域是从低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为低压槽。

第三步:

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位置,锋线往往与低压槽槽线重合,如图中AB、CD处。

第四步:

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和锋面类型。

图中E、F、G、H四点中,F、G处分别相对于E、H处来说,位于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团,E、H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为暖气团。

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

第五步:

分析天气特征。

图中暖锋(CD)的锋前G处多连续性阴雨天气,冷锋(AB)的锋后F处多出现降水天气,气旋中心①处也多阴雨天气。

【针对练习】

下图是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

①a地的气压比b地低    ②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

③d地的风力比e地小④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

A.a和cB.a和e

C.c和dD.e和d

解析:

将图中气压值相等的点连成线,形成气压分布图(如图),此处为气旋天气系统,同时找出气旋的两个槽线,槽线附近会形成锋面。

(1)题,a地气压值比b地大,①错误;c地附近有暖锋活动,②错误;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d地的风力比e地小,③正确;e地在北半球气旋的西部,为偏北风,④正确。

(2)题,气旋的槽线附近往往形成锋面,而降水总是出现在冷气团一侧,结合题意,可知a和c两地多降水。

答案:

(1)D 

(2)A

对点练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

下图为某同学通过网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据此完成1~3题。

1.周一时,与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相似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D.丁

2.下面描写天气的诗句与影响该城市这三天的天气系统相一致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光山色翠如浇

3.下面各图与该城市未来三天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第1题,根据天气符号和未来三天气温的变化可知,该地经历了一次冷锋降雨,周一时为阴雨天气,说明其正处于冷锋的锋后,与甲地的位置相符。

第2题,四句诗句依次描写的是冷锋、暖锋、暖锋、暖锋。

第3题,周一该城市正处于冷锋过境时,到周三处于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答案:

1.A 2.A 3.D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

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

读图,回答4~5题。

4.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

A.准静止锋B.冷锋

C.反气旋D.暖锋

5.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

A.阴雨连绵B.风和日丽

C.晴雨无常D.暴雨如注

解析:

第4题,题干中提到“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因此形成的是准静止锋。

第5题,图中昆明受单一的暖空气影响,因此风和日丽。

答案:

4.A 5.B

对点练二 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霾主要出现在近地面低空静风或微风,相对湿度不大的大气形势下。

下图为四种地面天气系统图,读图完成6~7题。

6.最有利于形成霾的天气系统是(  )

A.甲B.乙

C.丙D.丁

7.某地冬季受甲天气系统影响,可能出现(  )

A.地面气压下降B.阴雨天气

C.地面气温上升D.无风或微风

解析:

第6题,图中天气系统,甲、乙为锋面,过境时会形成大风、降水天气,不符合题意;丙为低气压天气系统,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也不符合题意,C错;丁为高气压天气系统,中心气流下沉,风力较小,天气晴朗,符合“低空静风或微风,相对湿度不大”的条件,D对。

第7题,甲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会形成大风、降温、阴天、雨雪天气,气压升高。

答案:

6.D 7.B

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km。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B.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C.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D.我国冬季常见此天气系统

2.6小时后,关于甲、乙城市天气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甲城市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

C.乙城市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乙城市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冷气团的运动状况可知该天气系统为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第2题,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可知,6小时后,甲城市受暖锋控制,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

答案:

1.B 2.B

3.下图中,符合南极大陆极地东风、南半球气旋、我国台风、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示意图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D.②④①③

解析:

选B。

南极大陆极地应是高压,气流呈逆时针运动;南半球气旋是低压,气流呈顺时针运动;我国台风是低压,气流呈逆时针运动;江淮伏旱是高压控制,气流呈顺时针运动。

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Pa)。

读图完成4~5题。

4.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  )

A.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B.乙地狂风暴雪

C.丙地有连续性降水

D.丁地雨过天晴

5.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相比,该区域(  )

A.日出时刻晚,白昼时间短

B.气温较高,年较差较大

C.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解析:

第4题,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甲地风向为西南风,A错误;乙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B错误;丙地位于暖锋锋前,有连续性降水,故C正确;丁地位于冷锋锋前,天气将由晴转阴雨,D错误。

第5题,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相比,该区域日出时刻晚,白昼时间相等,A错误;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域冬季气温较高,夏季气温相当或偏低,年较差较小,B错误;该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错误;降水季节变化小,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D正确。

答案:

4.C 5.D

读常见的天气系统(甲、乙)示意图,完成6~7题。

6.关于甲、乙两图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图是暖锋示意图

B.甲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发生在锋前

C.乙图是南半球反气旋

D.乙天气系统的中心气流在垂直方向是下沉

7.下列天气现象与其成因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甲

B.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的台风—甲

C.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的伏旱—乙

D.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乙

解析:

第6题,根据图甲中锋面符号可判断该锋面为冷锋,其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后;乙图形成顺时针辐散的气流,因此为北半球反气旋,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

第7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是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长江中下游夏季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是受冷锋的影响。

答案:

6.D 7.C

8.读下图所示的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锋是________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两处属于暖气团的是________。

(2)下面的示意图中,接近丙→乙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

(3)若锋面以30km/h的速度移动,那么24小时后,甲、乙、丙三地的天气会怎样?

解析:

(1)A侧冷气团主动移动,B侧暖气团抬升,可判断为冷锋。

A处位于冷气团一侧,B处位于暖气团一侧。

(2)丙地为暖气团,乙地为冷气团,故由丙到乙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锋面处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应最大;云量在锋面处应是最多。

(3)据冷锋前进的特点可判断锋面系统由东向西移动,24小时后,甲地仍在冷气团控制下,乙地冷锋已完全过境,而丙地正处于冷锋控制下。

答案:

(1)冷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B

(2)B

(3)甲地气温较低,气压较高;乙地冷锋过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丙地锋面过境,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1.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同。

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

A.甲图中暖空气主动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解析:

选C。

由图可看出,甲图为冷锋系统,冷锋过境,锋前暖气团被抬升,会产生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乙图为暖锋系统,暖锋过境,移动速度慢,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

下图为某时赤道南北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

hPa),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形成暖锋

B.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为暖锋

C.①和②锋面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移动

D.m地阴雨连绵,n地天气晴朗

3.下图中正确反映①锋面过境期间,g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

A.aB.b

C.cD.d

解析:

第2题,锋面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m位于暖锋前阴雨连绵,n、g处在冷锋前,天气晴朗。

故D项正确。

第3题,g地有冷锋过境,气温下降,C项正确。

答案:

2.D 3.C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示器材,进行模拟某天气系统原理的实验。

读图回答4~5题。

4.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B.气旋

C.反气旋D.暖锋

5.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大风降温、降水B.阴雨天气

C.晴朗无云D.持续性降水

答案:

4.B 5.B

2017年清明假期期间,北京雾霾现象重现,运用有关这种自然现象的地理知识,回答6~7题。

6.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有利于雾霾天气形成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7.下列有关雾霾天气控制下的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的昼夜温差变大

B.清晨郊区的能见度比市中心更低

C.城市的热力环流增强

D.清晨市中心的能见度比郊区更低

解析:

第6题,①为低压,气流上升,不利于形成雾霾;②为高压,气流下沉,空气不易扩散,易于形成雾霾;③为锋面,气流活动旺盛,不利于形成雾霾;④为逆温状况,有利于雾霾形成。

第7题,雾霾天气控制下的城市的昼夜温差变小,A错;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温度高,气流上升运动强,清晨郊区的能见度比市中心更低,B对、D错;雾霾天气控制下的城市热力环流会减弱,C错。

选B。

答案:

6.D 7.B

8.2015年4月15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沙尘暴黄色预警。

读该日20时我国局部地面等压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是________(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易出现________天气。

(2)B、C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说明你的理由。

(3)此时,控制北京地区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北京的气温、气压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 晴朗

(2)B B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冷锋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