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0365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9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docx

中考文言短文翻译答案

中考文言短文阅读训练设计参考答案

一.惜时劝学篇

1.学者有四失

【译文】学习的人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教育者必须知道(它)。

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这四种人,心里各有不同。

(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

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的啊。

【答案】1.

(1)有的人

(2)补救(3)把……看轻(4)发扬 2.C3.见译文。

2.程门立雪

【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

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

杨时与游酢(zuò)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答案】1.

(1)离开;

(2)睡醒。

2.“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3.示例:

我们应该对老师尊重,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虚心真诚的态度。

如“韦编三绝”。

3.董遇“三余”读书

【译文】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

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

“(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

“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

董遇说:

“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答案】1.①背②背弃,辜负  ③见同“现”④拜见2.C3.见译文。

4.这句话是为了启发别人自学的积极性而说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

4.司马光好学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答案】1.

(1)担心

(2)等到(3)才(4)吟咏2.书不可不成诵。

3.韦编三绝。

5.凿壁借光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

“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答案】1.

(1)到,及

(2)雇用(3)供给,资助(4)大学问2.见译文。

3.凿壁借光。

6.桓荣勤学不倦

【译文】当初恒荣遭遇非常事变,与同族的叫恒元卿的同处于饥渴困顿之中,但恒荣勤学不辍,元卿讥笑恒荣说:

“你只不过是白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再用上啊!

”恒荣笑着不回应他。

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

“我就象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料想到学习能有这样的好处啊!

”【答案】1.

(1)早年

(2)穷困(3)讥笑(4)回答(5)等到。

2.见译文。

3.示例:

机会总是给予有准备的人。

7.学弈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

不是这样的。

【答案】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D3.见译文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8.废弈向学

【译文】甄琛应试秀才来到京都,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通宵达旦都不停止,让仆役给他执掌蜡烛照着下棋,仆役有时困倦到了极点,打起瞌睡,他便用杖责打他。

仆役说:

“郎君辞别父母来京都进取做官,如果因为读书,差我替你执掌蜡烛,我当然不敢推辞,但现在你却日夜不停下围棋,这难道是你来京都的原意吗?

甄琛听了感到很惭愧,于是(开始悔改),到赤彪跟前去借书研习,从此学问一天比一天长进。

【答案】1.

(1)时间。

(2)用杖打(3)借。

2.见译文。

3.知错能改,迷途知返。

9.问说

【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答案】1.①提出疑难②也许,或许③增加知识④判断,解决2.C.3.见译文。

4.好学尤当勤问。

10.勤训

【译文】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

所以邵先生说:

“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

”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答案】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3.见译文。

4.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励读者,使读者警醒。

 11.王充博览

【译文】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

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

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

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答案】1.

(1)赞扬

(2)以……为师(3)就(4)就。

2.见译文。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12.欧阳修“三上”作文

【译文】钱惟演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什么嗜好。

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

平生只爱好读书,坐着时读经书、史书,睡着时读儒家经典著作,上厕所时就读小词。

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

谢希深曾经也说:

“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背诵的声音,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好学竟到了这种地步。

”我因此对谢希深说:

“我平生所写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答案】1.

(1)只

(2)好学 (3)欧阳修自称 (4)同“耳”,罢了。

2.见译文。

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

 13.呕心沥血

【译文】李贺字长吉……长得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

每天清晨太阳刚出来时,他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驴子,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丝囊(口袋),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放入丝囊中。

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别人按题目牵强附会写作那样。

等到晚上回来,就补充写成一首诗。

如果不是大醉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醒悟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

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嗔怪地说:

“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来才算完啊!

”【答案】1.

(1)快速 

(2)使……跟从(3)一概,都(4)醒悟。

2.见译文。

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

14.草书大王

【译文】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不工整。

人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

一次,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字非常潦草,写了满纸。

他当即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

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询问张丞相念什么字。

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

“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现在我忘了。

”【答案】1.

(1)用功

(2)令(3)认真地。

2.见译文。

3.不要随便把错误归结在别人头上;做事贵在勤于用功,到关键时才派得上用场。

15.明日歌

【译文】年轻人每当面对一件事的时候,总是说:

“我不会做”。

这种说法实在是太不对了。

凡事只要去做也就学会了,不做又怎么能会呢?

还有,有些人每当要做一件事,就总是推脱说:

“姑且等到明天再做吧!

”这种想法也是非常错误的。

凡事要做就做,如果只是一心拖延,那就会耽误了一生的前途啊。

我们家族中有一位钱鹤滩先生曾作过一首《明日歌》,非常好,我顺便把它抄写在这里:

“一个明天啊又一个明天,明天是多么多呀!

我们这一生如果只等明天,那么一切事情都会被白白耽误了。

世上的人都苦于被明天所拖累,一天一天,春去秋来,不知不觉晚年就要来到了。

每天早晨看着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着太阳向西边落下去。

就算能活到100岁,又有多少个明天可以指望呢?

请各位都来听我的《明日歌》吧!

”【答案】1.遇到。

怎么。

暂且,姑且。

也,也是。

2.见译文。

3.示例1:

要珍惜时光,若一味拖沓迟延,将一事无成。

示例2:

想和做,说和做,人生贵在做,否则,光阴就会在等待中逝去,老大徒伤悲,后悔就来不及了。

二.励志成才篇

1.苏秦苦读拜相

【译文】苏秦是洛阳人,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最后他所有的钱都用完了,悲惨而归。

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缝纫,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认他这个儿子。

苏秦叹了口气说:

“妻子不把我当做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做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做儿子,这都是秦国的罪过也!

”就发誓要勤奋读书,读书快要睡着的时候,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

一年后,赵王封他为武安君,授相印,随从紧跟他的身后,凭借他来抑制强大秦国。

后来终于说服了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佩带六国的相印。

【答案】1.⑴游说;⑵离开;⑶背负;⑷压制。

2.见译文。

3.示例:

苏秦是一个发愤读书、孜孜以求的有理想抱负的人。

2.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译文】梁丘据对晏子说:

“我到死也赶不上您了!

”晏子说:

“我听说:

(无论怎么难作的事)总去做,就一定能做成;(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总是走,就一定能到达。

我并没有比别人两样的(地方)。

(只要你)总去努力而不中断,总是前进而不休止,还有什么难以达到的呢?

”【答案】1.

(1)达到

(2)到,至(3)和,与(4)如,比得上2.见译文。

3.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4.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终会得到成功。

3.画地学书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答案】1.

(1)资财,钱。

(2)写(3)有时。

2.见译文。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5.逆境使人成才。

4.邴原泣学

【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

“小孩子为啥哭泣?

”邴原答道:

“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悲伤地说:

“读书好啊!

”邴原说“(我)无钱财。

”老师怜悯地说:

“你假如有志想读书,我免费教你,不要你的钱财。

”于是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答案】1.

(1)能够。

(2)如果。

(3)只是,仅仅。

(4)悲伤的样子。

2.见译文。

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5.文征明习字

【译文】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答案】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2.见译文。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6.范仲淹有志成才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时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答案】1.

(1)dàn;吃。

(2)zhé;往往,总是。

(3)jǐ;供应。

(4)Chán;说别人坏话2.见译文。

3.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7.承宫樵薪苦学

【译文】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替别人放猪为生.乡里徐子盛懂得<春秋>这本经书,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春秋>。

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讲习诵读,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老师讲经书。

猪的主人很奇怪他怎么还不回来,就来找他。

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要用板子来打他。

众位学生一起阻止,才没有打他。

于是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

上山打柴,吃尽苦头,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答案】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

2.见译文。

3.好学成才。

8.七录

【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答案】1.

(1)钞通“抄”

(2)停止(3)洗(4)命名。

2.见译文。

3.他从小在学习上就一丝不苟,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

4.天才出自勤奋。

9.顾炎武手不释书

【译文】顾炎武(字亭林)先生从小到老都手都没放下过书(形容极爱看书,学习勤奋),出门就带一两匹瘦弱的马随身。

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障、城、亭、燧,都是古代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

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写在纸上详细的记下来,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

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

(对经典的解释叫“注”或“疏”。

)即使遇到亲朋好友也不认识(默颂经典太投入,没有注意到其他事),有的时候因此(太专心的辄据鞍默)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答案】1.

(1)放下

(2)到(3)询问。

2.见译文。

3.D4.勤奋、严谨、专注。

10.师旷论学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

“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

“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

“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

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

“讲得好啊!

”【答案】1.①向②怎么;开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点燃蜡烛。

2.见译文。

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11.薛谭学讴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答案】1.⑴尽,文中是“全部学完”的意思。

⑵认为⑶于是,就⑷道歉。

2.见译文。

3.因为他发现秦青的歌技高超,自己并没有学完,懂得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于是潜心学习。

4.骄傲自满、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只能学得皮毛;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只有虚心进取、精益求精,才能攀上高峰。

12.颜回好学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

“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孔子):

“(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

”孔子回答说:

“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答案】1.①蚤同早②亡同无2.①哀痛到了极点②更③谁④过失,错误。

3.见译文。

4.不迁怒,不贰过。

13.王冕僧寺夜读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像,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答案】1.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④安祥的样子  2.见译文。

 3.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14.勾践困于会稽

【译文】勾践被困在会稽的时候,怅然感叹道:

“难道我就这里了结一生吗?

”……吴王夫差已经赦免了越国,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自苦其身,苦心思虑,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亲口尝尝苦胆。

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

”你忘记了会稽的耻辱了吗?

“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放下架子,礼待那些地位不如自己的但有才能的人,热情款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老百姓共同劳作。

【答案】1.

(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4)穿。

2.见译文。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5.孟母戒子

【译文】孟子小时候,(有一天,他正在)背诵文章,他的母亲正在纺织。

孟子突然停止了背诵,接着又继续背诵。

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忘记了内容,叫他过来问:

“为什么停止了?

”孟子回答说:

“有的地方忘记了,又记起来了。

”他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织布,用这来告戒他,从这以后,孟子不在因分心忘记了背诵的内容了。

1.

(1)拿来。

(2)割断。

(3)教育(4)从此2.见译文。

3.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

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好。

三.处世为人篇

1.床头捉刀人

【译文】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接见完毕,派间谍问使臣:

“魏王这人怎样?

”匈奴使臣回答说:

“魏王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但是床头握刀的人,这才是一个英雄。

”魏武帝听到这些,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臣。

【答案】1.

(1)使者

(2)认为(3)代替(4)握(5)怎样(6)但是。

2.见译文。

3.示例: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2.太宗罢朝

【译文】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

“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

”长孙皇后问:

“谁冒犯了您?

”太宗说:

“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

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

”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风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这样?

”长孙皇后回答:

“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

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徵才能直言。

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答案】1.

(1)定要

(2)触犯(3)穿戴(4)这样(5)难道(6)怎么。

2.见译文。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4.示例: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可见魏征正言直谏很多。

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

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

3.御者之妻

【译文】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

她的丈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意气扬扬,很是自我满足。

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

丈夫问是什么原因,妻子说:

“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相,名声显赫于诸侯。

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思虑非常深远,总是态度谦和。

现在你身长八尺,却做了人家仆从和车夫,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

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

”后来,丈夫便自觉地控制自己。

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答案】

1.

(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

(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见译文。

3.因为御者对有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者。

4.颜渊、季路言志

【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

“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

“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拿出来与朋友共享,用坏也不抱怨。

”颜渊说:

“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

“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

“(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答案】1.

(1)怨恨

(2)信任 2.见译文。

3.①慷慨豪爽②谦虚忠厚。

5.济阴之贾人

【译文】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

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

“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

渔夫说:

“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

”商人勃然大怒道:

“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

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渔夫失望地走了。

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

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

有人问渔夫:

“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

”渔夫说:

“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

”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答案】1.

(1)翻掉

(2)大呼大叫(3)你(4)你。

2.认为渔夫不应该一下得那么多钱。

贾人是个不讲信用,出尔反尔的人。

3.商人许金不酬。

余略。

4.示例:

“承诺是金”。

人无信不立。

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

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

6.柳宗元《哀溺文序》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泳来。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

“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

”他说:

“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

“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

“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答案】1.体力不济;不开化;于是(就);淹死。

2.见译文。

3.这则故事讽刺那些“要钱不要命”的人,但岸上的人只发议论,而不去救人。

今天社会上有些现象颇类似,学习这则故事,要反其意而用之。

7.陈元方候袁公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

袁公问:

“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元方说:

“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