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05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Word格式.docx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

2013-11-25

一、课程设计题目:

中间站(战场)设计(附

加:

绘制信号平面布置图)

二、设计目的

1.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原则,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熟悉设计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培养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3.训练战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战场的设计和绘图基本技能和技巧。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三、原始资料

1.李家村站地形图(1:

1000);

2.站房中心里程:

DK1000+000

3.区间限制坡度:

上行6%。

,下行6%。

4.李家村站平面示意图(如下图);

5.线路有效长

(1)到发线:

650米(最短一条线路有效长);

(2)安全线有效长:

50米。

6.行车联络方法:

半自动闭塞;

7.道岔操纵方式:

电锁器连锁;

8.机车类型:

客、货均为东风6;

9.站舍尺寸:

10.中间站台尺寸:

长×

宽×

高=450m×

2m×

0.3m;

11.钢轨类型均为50kg/m,列车正线直向通过速度按100km/h以下设计;

12.到发线采用双进路,车站设平过道二处(宽3米);

出站信号机采用基本计算宽度为380毫米的高柱色灯信号机,无轨道电路。

三、设计要求

1、对李家村车站各股道、道岔进行编号;

2、确定各道岔的辙叉号码;

3、确定各股道的间距及各岔心之间的相互距离

(道岔配列);

4、确定各出站信号机和警冲标的位置;

5、确定车站两端信号机的位置;

6、确定各控制点的坐标(岔心、信号机、警冲标等);

7、确定各股道有效长;

8、绘制1/1000比例尺平面图,在图上标明;

(1)线路及道岔编号;

(2)股道有效长、股道间距;

(3)警冲标及信号机;

(4)正线百米标;

(5)曲线各要素(α、R、T、L)(标一处即可);

(6)信号机机柱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为便于施工);

(7)指北针。

9、编制车站线路一览表、道岔表

1)车站线路一览表

编号

名称

有效长度(米)

上行

下行

1

到发线

691

正线

667

650

3

678

696

4

牵出线

50

辙叉号

方向

道岔编号

数量(付)

12

左开

1、2、4

右开

3、6

2

四、李家村站设计平面示意图

五、股道间距的确定定义:

在车站上,相邻两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简称线间距)。

1、S1-Ⅱ=2440+2150+380=4970≈5000mm

站内正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限界2440mm,到发线不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限界2150mm,线间装有宽度380mm的高柱色灯信号机。

2、SⅡ-3=SⅡ-4=1750×

2+2000=5500mm线间设有宽度2000mm的中间站台,站内货物高站台边缘距普通站台为1750mm。

六、道岔辙叉号数的确定

道岔辙叉号数的选用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41条的规定:

1、1).列车直向通过速度小于100km/h的路

段内,侧向接发列车的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的正线道岔不应小于12号,其他车站及线路可采用9号;

2).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超过45km/h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8号;

3).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不超过

45km/h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

4).用于侧向接发停车货物列车并位于正线的单开道岔,在中间站不得小于12号,在其他站不得小于9号;

5).侧向接发停车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

6).狭窄的站场可以采用交分道岔,但尽量不用于正线;

7).峰下线路采用对称道岔不得小于6号,

采用三开道岔不得小于7号;

8).段管线采用对称道岔不得小于6号。

2、道岔辙叉号数的确定:

在计算中可根据侧向接发停车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得出1、3、2、6号道岔采用辙叉号码为12号的道岔,又因为2号和4号道岔在同一渡线上,所以4号道岔也采用辙叉号码为12号的道岔。

七、道岔配列长度的确定(两对向道岔基本轨起点间插入的直线f=6.25m)

1、1-3号道岔为异侧顺向配列形式:

L1-3=b1+f+a3+Δ=19.962+6.25+16.853+0.008=43.073m2、2-6号道岔为异侧顺向配列形式:

L2-6=b2+f+a6+Δ=19.962+6.25+16.853+0.008=43.073m

3、2-4号道岔为异侧背向配列形式:

L2-4=S/sinamin=5.5/0.0083≈66.265m

八、计算各道岔中心、连接曲线角顶、警冲标、信号机坐标(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第四位四舍五入。

画出坐标推算表)

推算各点坐标,以车站两端正线上的最外方道岔中心为原点,由外向内的格式逐一推算各道岔中心、连接曲线角顶、警冲标及出站信号机的X坐标,Y坐标一般不算。

计算过程中,有关数据可以从附表和设计手册中查出,计算过程如下:

1、道岔中心坐标:

1号道岔X坐标为:

0.000;

3号道岔X坐标为:

L1-3=19.962+6.25+16.853+0.008=43.073;

2号道岔X坐标为:

4号道岔X坐标为:

S=12×

5.5=66;

6号道岔X坐标为:

L2-6=19.962+6.25+16.853+0.008=43.073;

2、连接曲线顶角坐标角顶坐标为(NS,S),其中S为线路间距,N为道岔号数,本题所有道岔的辙叉号数为12,

即N=12,S1-Ⅱ=5mSⅡ-3=5.5m

号角顶X坐标为:

5=60;

号角顶

X坐标为

3+N×

S=43.073+12

×

5.5=109.073;

6+N×

5=103.073。

3、警冲标坐标

警冲标与道岔中心的距离见书附表

8和附表9

或有关设计手册,各股道连接曲线半径R为

600m。

号警冲标X坐标查附表8得51.576;

号警冲标X坐标为:

基点3+查表9=43.073+49.588=92.661;

号警冲标X坐标查附表8得49.588;

号警冲标X坐标为:

基点4-L警=66-49.588=16.412;

号警冲标X坐标为:

基点6+查表8=43.073+51.576=94.649。

4、信号机坐标信号机与道岔中心的距离见书附表11,各股道连接曲线半径均为600m,道岔号数均为12号。

S1-Ⅱ=5mSⅡ-3=SⅡ-4=5.5m

上行1道出站信号机X坐标查附表9可得:

86.603;

上行Ⅱ道出站信号机X坐标为:

基点3+查附表9=43.073+67.450=110.523;

上行3道出站信号机X坐标为:

下行1道出站信号机X坐标为:

基点6+查附表9=43.073+86.603=129.676;

下行Ⅱ道出站信号机X坐标为:

下行3道出站信号机X坐标为:

NS+a=12×

5.5+16.853=82.853。

5、车档X坐标为:

L④-50=16.412-50=-33.588坐标推算表单位:

m

计算说明

坐标

原点

0.000

查附表

5

43.073

S

66.000

60.000

6

基点

109.073

103.073

S1

9

86.603

X1

基点6+查附表

129.676

SⅡ

基点3+查附表

110.523

XⅡ

S3

X3

S+a

82.853

8

51.576

49.588

基点3+

查表8

92.661

4-L警

16.412

基点6+

94.649

L④-50

-33.588

注:

1、3、2、4、6表示各道岔岔心;

①、③、②、④、⑥分别代表

1、3、2、4、6号警冲标的位置;

、、分别表示1、3、6

号道岔连接曲线角顶;

S1、SⅡ、S3分别表示1、Ⅱ、3道上

行方向出站信号机;

X1、XⅡ、道下行方向出站信号机。

X3分别表示1、Ⅱ、3

九、李家村设计平面示意图(见附图)

十、确定车站两端进站信号机的位置及出站信号机和警冲标的位置

1、两端进站信号机的位置

据规定,车站两端进站信号机设在距车站最外方进站道岔尖轨尖端(逆向道岔)或警冲标(顺向道岔)不小于50米且小于400米的地方。

所以,陈家村站上、下行进站信号机分别设在1、2号进站道岔尖轨尖端50米处

2、出站信号机位置我国采用的高柱色灯信号机的基本宽度为380mm和410mm两种,本站采用宽度为380mm的高柱色灯信号机。

若信号机相邻线路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时,直线建筑接近限界为2440mm,则

警冲标设在两汇合线路间距离为4m的中间。

线

间距离不足4m时,设在两线路中心线最大间距的起点处。

(1)当警冲标内方停有机车车辆时,列车或机车车辆可沿邻线安全通过。

(2)当警冲标位于两直线间时,警冲标至线路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P1=P2=2m当警冲标位于直线与曲线(包括道岔导曲线)之间时,警冲标与直线的距离仍为P1=2m,与曲线的距离则为P2+W内(W内为曲线的

内侧加宽量)

3)当警冲标位于道岔后分歧线路的曲线间时,要考虑外侧内加宽和内侧外加宽,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见附表或查看有关设计手册。

十一、确定各控制点的坐标里程(岔心、信号机、警冲标等)

线路全长:

指车站线路一端的道岔基本轨

接头至另一端道岔基本轨接头的长度。

L正线全长=a+L③+LⅡ下行有效长+XⅡ+a2

=16.853+92.661+650+129.676+16.853=906.043m

L正线全长/2-a=906.043/2

-16.853=436.169m

(1)岔心:

1号道岔:

DK999+563.831(1000-436.169)

3号道岔:

DK999+606.904(563.831+43.073)

2号道岔:

DK1000+436.169

(436.169)

4号道岔:

DK1000+370.169(436.169-66)

6号道岔:

DK1000+393.096

(436.169-43.073)

(2)出站信号机:

S1:

DK999+650.434

(563.831+86.603)

SⅡ:

DK999+674.354

(563.831+110.

523)

S3:

(563.831+110.523)

X1:

DK1000+306.493

(436.169-129.676)

XⅡ:

X3:

DK1000+353.316(436.169-82.853)

(3)进站信号机:

上行:

DK999+503.022(436.169+50+16.853)

下行:

DK1000+496.978

(563.831-50-16.853)

(4)警冲标:

①号警冲标:

DK999+615.407(563.831+51.5

76)

③号警冲标:

DK999+656.492(563.831+92.6

61)

②号警冲标:

DK1000+386.581(436.169-49.58

8)

④号警冲标:

DK1000+419.757(436.169-16.412)

⑥号警冲标:

DK1000+341.520

(436.169-94.649)

(5)角顶:

号角顶:

DK999+623.831(563.831+60.0000)

号角顶:

DK999+672.904(563.831+109.073)

DK1000+333.096

(436.169-103.073

(6)车档:

DK1000+469.757

(436.169+38.588)

十二、各股道有效长计算

各股道有效长推算表单

位:

m

线路编号

运行方向

线路有效长控制点X坐标

共计

各线路有效长之差

各线路有效长

左端

右端

7

下行方向

181.2524

1.08569

上行方向

181.252

41.0856

91

下行方

222.337

205.172

17.1656

67

175.514

46.8236

96

193.376

28.9616

78

十三、计算站坪和正线铺轨长度

站坪长度:

站坪长度=L正线全长+上行进站信号机离2号进站道岔尖轨尖端的距离+下行进站信号机离1号进站道岔尖轨尖端的距离

906.043+50+50=1006.043m

铺轨长度:

线路全长减去该线路上所有道岔的长度。

正线铺轨长度=L正线全长-4×

(12号道岔全长)+2×

0.008

906.043-4×

36.815+2×

0.008=758.799m

十四、设计图(附图)

十五、总结

通过参加本次设计实训,综合锻炼了我们的专业能力,是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也使我们注意到一些平时忽略了的细节。

经过两周的努力,终于完满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很多计算很多公式从不懂到懂,从模糊到清晰,都是亲身的体验,亲身的尝试,虽然一切都很辛苦,但这一刻我感受到一份由衷的自豪!

总结本次实训,我了解到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不足。

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全面、不充足,今后还得好好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实践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能够学以致用,将来也能够很好地运用在工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