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11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Word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3维设计江苏专必修1讲义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Word含答案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课标要求]

1.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1.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除去KNO3中的KCl杂质,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KCl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性质。

3.可用CCl4萃取出溴水中的Br2,原理是:

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Br2在CCl4

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4.蒸馏操作要注意:

①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冷凝水的流向为自下而上;

③沸石的作用是防暴沸。

 

1.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分离依据:

混合物的分离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进行的。

(2)常见分离方法:

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有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

2.过滤

(1)适用范围:

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一种组分可溶于水,另一种组分难溶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分离。

(2)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3)实验装置:

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3.结晶

(1)适用范围

若固体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都可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可利用溶解、结晶的方法分离。

(2)两种结晶方法

①蒸发结晶:

即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

如海水“晒盐”。

②降温结晶:

先蒸发浓缩,形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冷却,即有晶体析出。

如硝酸钾的结晶提纯法。

(3)蒸发结晶实验装置:

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1.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

B.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C.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

D.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解析:

选D 玻璃棒下端放在三层滤纸处,目的是防止玻璃棒捅破滤纸,A项正确;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其目的是防止液体溅出,B项正确;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并用水润湿,且不留气泡,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的目的是防止液体从漏斗与滤纸之间流下,否则达不到过滤的目的,C项正确,D项错误。

2.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蒸发皿盛满滤液,用小火加热

B.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解析:

选B 蒸发皿中所盛液体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A项错误;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可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从而避免了固体飞溅,B正确,C错误;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必垫石棉网,D错误。

1.萃取

(1)依据: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2)概念: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分离方法。

(3)萃取剂:

萃取时,在液态混合物中加入的溶剂。

(4)实例:

CCl4和水互不相溶,而且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Cl4可以把溴从溴水中提取出来,CCl4为萃取剂。

2.分液

(1)概念:

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

(2)萃取和分液的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3)实验装置

       

[特别提醒]

(1)常用萃取剂有苯和CCl4。

(2)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上层为水层,下层为CCl4层,而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上层为苯层,下层为水层。

1.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中,可以用酒精代替CCl4作萃取剂吗?

提示:

不可以。

尽管碘在水中和酒精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但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故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剂。

2.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充分振荡后,再如何操作?

提示:

充分振荡后,应将分液漏斗放置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记忆口诀]

萃取剂互不溶,溶解程度大不同;

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记分明。

2.萃取、分液的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

目的

振荡过程中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

防止分液漏斗内部压强过大发生危险

分液时要使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壁紧贴烧杯内壁

防止液体飞溅

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及时关闭活塞

防止上层液体流出

分液时要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

保证分液漏斗内部气压与外界相同,使液体顺利流下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保证上层液体尽量少地黏附下层液体

3.萃取剂选择的“三原则”

(1)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

(2)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

(2)分液时,下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3)利用分液法,可以分开水和花生油的混合物(  )

(4)用汽油萃取碘水中的碘,静止分层后,含碘的汽油层在下层(  )

答案:

(1)√ 

(2)√ (3)√ (4)×

2.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  )

A.上层液体由漏斗上口倒出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

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

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

解析:

选AC 为确保分离效果,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由漏斗上口倒出;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分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内的液体自然流下;振荡后由于溶液体积要发生变化,需旋开活塞放气。

1.概念:

将液态物质加热至沸点,使之汽化,然后将蒸气重新冷凝为液体的操作过程。

2.适用范围:

蒸馏可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也可以除去水等液体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3.蒸馏的装置及主要仪器

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4.粗盐(含MgCl2及泥沙)的提纯

(1)提纯流程:

粗盐

溶解

Mg(OH)2↓

滤渣[Mg(OH)2、泥沙]

(2)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NaOH+HCl===NaCl+H2O。

1.

(1)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与常用蒸馏装置相比,少了温度计。

是什么原因呢?

(2)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

提示:

(1)温度计的作用是控温和显示加热范围。

因为制蒸馏水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难挥发性杂质,蒸馏出水,水的沸点恒定为100℃,故不需要温度计。

(2)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是为了使馏出物充分冷却。

2.蒸馏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

应如何放置温度计?

提示:

在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用来测量蒸气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1.蒸馏实验的操作步骤

(1)检查蒸馏装置的气密性。

(2)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待分离或提纯的液体混合物,并加入几粒碎瓷片。

(3)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4)给蒸馏烧瓶加热。

(5)收集馏分。

(6)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2.蒸馏实验的注意事项

(1)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也不能少于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入,从上口流出。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1.下列对蒸馏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B.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蒸馏烧瓶剧烈跳动

C.冷却水的方向应上进下出,这样水流比较畅通,冷却效果更好

D.当蒸馏到烧瓶内剩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不能直接加热蒸干

解析:

选A 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是为了准确掌握馏出气体的温度,A项正确;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过热时液体因暴沸而剧烈跳动,B项不正确;冷却水的方向应下进上出,C项不正确;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蒸馏烧瓶中液体蒸干,D项不正确。

2.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蒸馏烧瓶中盛满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自来水中

C.冷水从冷凝器上口入,下口出

D.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解析:

选D 蒸馏烧瓶中不可盛满自来水,A不正确;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不正确;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流向应为下口进水,上口出水,C不正确。

1.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

分离与提

纯的方法

适用范围

实例

过滤

固体与液体不互

溶的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

结晶与

重结晶

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包括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分离NaCl和

KNO3的混合物

蒸馏

(分馏)

①难挥发的固体杂质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②互溶液体沸点有明显差异

蒸馏水、无水乙醇的制备、石油的分馏、CCl4(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混合物的分离

分液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CCl4和水的分离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利用CCl4从溴水中萃取溴

2.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

可以归纳为:

“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1)“杂转纯”:

将要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物,这是提纯物质的最佳方案。

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则可将混合物加热使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2NaHCO3

Na2CO3+H2O+CO2↑)。

(2)“杂变沉”:

加入一种试剂将要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最后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沉淀。

(3)“化为气”:

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使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如食盐水中混有Na2CO3,则可加盐酸使CO

转变为CO2逸出。

(4)“溶剂分”(物理方法):

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或被提纯物质萃取出来。

如用CCl4可将碘从水中萃取出来。

3.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原则

(1)不增:

操作中不引入新的杂质,由于所加试剂过量而引入的新杂质必须除去。

(2)不减:

尽量不减少被分离或被提纯的物质,被分离或被提纯的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后,应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易分:

被分离或被提纯的物质应易与其他物质或杂质分离。

(4)复原:

操作要简单易行,所选试剂容易获得、价格低廉,并且被分离的每种纯净物都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5)除杂试剂要选择合适的顺序。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3

2KCl+3O2↑,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已知MnO2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

A.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解析:

选B 反应后剩余物为KCl、MnO2的混合物,利用KCl溶于水而MnO2不溶于水的性质,先溶解再过滤,然后洗涤、干燥即可。

2.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物质

分子式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性

乙二醇

C2H6O2

-11.5℃

198℃

1.11g

·mL-1

易溶于

水和乙醇

丙三醇

C3H8O3

17.9℃

290℃

1.26g·mL-1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A.萃取法       B.结晶法

C.分液法D.蒸馏法

解析:

选D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性质的差异。

由表中信息可知,乙二醇和丙三醇性质差异最大的是沸点,所以应采用蒸馏法。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解析:

选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不能接触,以防污染试剂。

2.下列实验操作中: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

一定要用玻璃棒的是(  )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D.①③⑤

解析:

选A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飞溅;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促进物质的溶解;取液体试剂一般用量筒或胶头滴管;取固体试剂用药匙或镊子。

3.现有三组溶液:

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乙醇和氯化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

选C 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可采用分液法分离;乙醇和氯化钠溶液互溶,但乙醇的沸点比氯化钠溶液的沸点低得多,可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碘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远小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可用四氯化碳萃取。

4.工业酒精是含水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

CaO+H2O===Ca(OH)2

要在实验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________。

A.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过滤

B.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蒸馏

C.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分液

(2)在你选择的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加热方法的实验步骤中,加热之前的操作是______,并且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酒精灯做热源,在加热过程中要适时调整酒精灯的位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a(OH)2和CaO都是不溶于酒精的固体,酒精是较易挥发的液体。

因此,C最不可取。

(2)根据题中的要求,实验方法是蒸馏。

有关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和锥形瓶;在蒸馏操作中,为了确保馏分及时得到冷却,要先向冷凝管内通入冷却水,然后才能进行加热;为了提高冷凝管的冷却效率,冷却水要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

(3)蒸馏操作时要根据混合物组分沸点的情况,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处保持某一恒温。

温度的测量靠温度计,温度的升降可以通过控制热源的强弱来实现。

答案:

(1)C

(2)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 使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

(3)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处保持某一恒温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用以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性液态混合物的是(  )

A.过滤        B.蒸馏

C.分液D.重结晶

解析:

选B 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性液态混合物;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结晶、重结晶用于分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不同的固体混合物。

2.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B.蒸馏时,冷凝水的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

C.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宜采用溶解、冷却结晶法

D.蒸发结晶时,应等水分完全蒸干时再停止加热

解析:

选D 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3.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解析:

选A B、C、D选项中的操作均是符合要求的;A选项错在使用了酒精作萃取剂。

4.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解析:

选B 水与植物油互不相溶,故可以采取分液的方法分离。

5.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

A.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C.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

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解析:

选C 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C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

6.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蒸馏法

B.使浑浊的食盐水变澄清——过滤法

C.从溴水中分离出溴——萃取、分液法

D.把硝酸钾和氯化钾从同一溶液中分离开来——蒸发结晶法

解析:

选D 用蒸馏法可以把酒精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食盐水浑浊,用过滤法可除去混在食盐水里的固体物质;溴水是溴和水形成的均匀液态混合物,可先用萃取剂(如CCl4)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然后再进行分液;硝酸钾和氯化钾都易溶于水,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由此可以用蒸发结晶浓缩冷却的方法把硝酸钾和氯化钾从同一溶液中分离开来。

7.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四氯化碳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解析:

选BD 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B项不正确,利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四氯化碳层在下面,先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旋塞放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水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项不正确。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

B.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

解析:

选A 蒸馏时若不加沸石或碎瓷片,液面容易剧烈翻滚,若加入沸石就比较平稳,可防止暴沸,A正确;蒸发时溶液剩少许就要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B错误;分液操作时,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错误;萃取操作时,能选用CCl4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酒精与水互溶,不可作萃取剂,D错误。

三、非选择题

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处明显错误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却水应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

(2)由仪器的结构可知,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

(3)为防止液体暴沸,应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答案:

(1)①温度计水银球位置不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冷却水进出口方向相反

(2)蒸馏烧瓶 冷凝管

(3)沸石(或碎瓷片) 防止液体暴沸

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杂质不要求回收),把适用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加适量盐酸、过滤 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高温或灼烧)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过滤

(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  )

(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  )

(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  )

(4)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炭粉(  )

(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  )

解析:

(1)碳酸钙难溶于水,而杂质碳酸钠易溶于水,因此应加适量水,充分振荡,使碳酸钠完全溶解,然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纯净的碳酸钙,选c;

(2)主体物质氯化钾和杂质碳酸钾均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但碳酸钾易跟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留在溶液中的为氯化钾,将该溶液蒸发,即可得到氯化钾晶体,选e;(3)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O2逸出后只剩下氧化钙,便达到了除杂提纯的目的,选d;(4)二氧化锰和炭粉均不溶于水,但炭粉易燃,因此可选用方法d;(5)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而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因此,可选用结晶法分离除杂,若要提高硝酸钾的纯度,还可将滤纸上得到的硝酸钾晶体再结晶1~2次,结晶次数越多,纯度越高,选f。

答案:

(1)c 

(2)e (3)d (4)d (5)f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D.①②④

解析:

选B 漏斗可用于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蒸馏烧瓶可用于蒸馏或分馏,分离液、液混合物;分液漏斗用于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

2.提纯含有少量Mg(NO3)2杂质的KNO3溶液,可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的硝酸

B.加入过量KOH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Na2SO4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K2SO4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解析:

选B A、C引入Na+无法除去;C、D引入SO

无法除去。

3.欲从溴水中提取溴,需要进行哪些操作(  )

A.萃取        B.分液

C.萃取和分液D.萃取、分液和蒸馏

解析:

选D 由于溴易挥发,故不可直接蒸馏,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故先加入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进行萃取、分液,然后将萃取后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蒸馏即可。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H2SO4

HCl

AgNO3溶液、过滤

B

KNO3

K2SO4

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稀硫酸、过滤

D

CaCl2

CaCO3

水、过滤、蒸发

解析:

选A A项中,引入了杂质离子NO

,所用试剂不正确。

5.下图是化学中的常用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分离操作分别是(  )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