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2084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0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人教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

6、《理想》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⑵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 熟练朗读并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

⑴ 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⑵ 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德育目标:

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诵读;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联想想像法  3、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反复诵读,熟悉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解读诗歌1~7节。

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理解诗中众多的意象,揣摩诗中含蕴丰富的哲理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

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

“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

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1931年生于成都。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7年因在《星星》诗刊上发表具有广泛影响的散文诗《草木篇》(五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长期搁笔。

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诗情勃发,创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品出版20种。

  流沙河诗歌的突出特色在于:

  1、感情真挚而深厚。

他的一些成功之作几乎都是以个人的亲身感受出发写成的,包孕着诗人的兴际遭遇,如《妻颂》《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

  2、学识同诗情相结合,科学性同幻想相结合,构思奇巧,富于浪漫色彩。

在当代诗坛上颇显特色,如受到普遍赞扬的《太阳》。

  3、注重吸收古典诗词、民歌和新诗的特点,追求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

从形式上看,流沙河的诗作无一定之规,有的异常规整,是标准的新格律诗;有的长短句相间,颇有词牌、小令之风;有的则行段很不整齐,是标准的自由诗体。

三、反复诵读,感知诗歌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寂寥(liáo):

寂静;空旷。

    扒窃(pá)

    玷污(diàn):

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zǔzhòu):

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

(zhuó)洗。

    缀连(zhuì)  莹莹(yíng)  船舶(bó)  蜕(tuì)

    可望不可即:

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倔强(juéjiàng):

(性情)刚强不屈。

  2、教师范读全诗:

  提示: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

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

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提示:

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

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1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解读诗歌1~7节内容

  1、指名学生个别朗读。

思考:

   ⑴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⑵ 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

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⑶ 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

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⑷ 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⑸ 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⑹ 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⑺ 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怎么有欢笑?

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⑴ 第1节中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

即用前一句的结尾部分(词语或句子)作后一句的开头部分,使语句递接连贯下去,紧凑生动而畅达。

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

“黎明”指理想境界。

这一节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⑵ 理想有时代性、层次性。

这一节中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

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⑶ 第3节的意思概括地说是:

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2节讲,人类的理解步步提高,从温暖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

第3节是在第2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点出了理想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⑷ 诗意的重点在后两句。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是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

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⑸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就是说,理想使人乐观。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充满活力。

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⑹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⑺ 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

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误解,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

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

这在尚未觉悟的人看来就是大逆不道,躲避、反对,奋斗者的处境就陷入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

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小结:

诗歌的2、3两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

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2、学生熟读背诵前7节。

五、话说理想、拓展延伸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

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

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六、布置作业

  1、朗读体会诗作8~12节的思想感情。

  2、搜集、整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做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②.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④.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列宁

板书设计:

理想(流沙河)

脉络:

总----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3两节“理想的历史意义”;

分4、5、6、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

总----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解读诗歌的8~12节,梳理诗歌的脉络,感悟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联系《在山的那边》作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请学生在班上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展示制作精美的卡片,引导学生养成摘录、积累的阅读习惯。

二、分析、解读诗歌的8~12节

  1、学生集体朗读全诗。

  2、指一名学生朗读8~12节。

思考:

   ⑴ 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⑵ 第9节是什么意思?

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⑶ 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⑷ 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

“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

“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⑸ 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

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⑴ 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

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

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⑵ 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

点出了理想对人的灵魂起着巨大的作用。

“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

“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⑶ 对理想“被玷污”“被扒窃”的理解应联系十年浩劫的历史背景。

“四人帮”歪曲马列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

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

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

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⑷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动抛弃的,有层进关系。

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

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

“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⑸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郁,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

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小结:

诗歌8、9、10、11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

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3、学生集体诵读全诗并背诵。

  4、仿照例句,完成句子。

    例⑴: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完成:

    ⑵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宁;

安宁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例⑵: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完成:

时间既是      ,时间又是      。

三、对比延伸

  请学生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找出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明确:

  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发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

“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四、在班上举行朗诵比赛。

朗读中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体会、理解

五、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

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六、布置作业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

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

 

7、《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贪婪、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等词语。

   ⑵ 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体会“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含义。

   ⑶ 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名言。

  2、能力目标:

⑴ 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⑵ 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3、德育目标:

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

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1、朗读法2、研讨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选一选——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鹰的骄傲是展翅翱翔、搏击长空;火的骄傲是灼灼燃烧、烈焰腾腾;水的骄傲是惊涛拍岸,川流不息。

那么,你认为树的骄傲又应该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最想生活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

(学生继续发言)作为树,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们愿生长在山上,阅尽千般风景;我们愿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吸风饮露;我们愿生长在湖畔,伴随凉风习习;我们愿生长在园林之中,受到悉心照料;我们更愿浓缩为盆景,享尽千般娇贵,万种宠爱……这些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偏偏有人选择了路边的行道树,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行道树的心声。

2、爱因斯坦说过: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换句话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荫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份绿意……奉献是一种牺牲,又何尝不是一种欢乐?

那么,作为行道树,他们的选择是什么呢?

请听《行道树》的心声。

二、读一读——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堕duò     龈yín     缀zhuì      熬áo      冉rǎn

(二)朗读指导

   师问:

本文应如何朗读比较合适?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归结:

语速适中,语气深沉而坚定。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静听、体会。

(三)整体感知

1师问:

谈完了文章,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帮老师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讨论后明确:

行道树生活在城市的烟尘中,既忧愁又快乐。

2师问:

散文中有中心句,你能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吗?

关键词是什么?

(提示:

先速读课文将文中关键的句子画出来,再比较,看哪一句最能概括主旨。

学生自由回答后明确: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3师问: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道行树是什么样的一棵树?

  参考示例:

我是一棵忧愁而快乐的树。

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做贡献而快乐。

例:

1、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2、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3、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4师问:

行道树生存环境:

恶劣

       行道树生活处境:

孤独、寂寞、忧愁

       行道树思想精神:

深沉、自豪、快乐

5师问:

本文中行道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心系社会)

三、析一析——质疑探究,深入理解

(一)评析语义深刻的语言

1、第2自然段中说“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堕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堕落”在这里指它们远离了森林,远离了它们的伙伴,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因为城市的人们已习惯于污浊,对环境污染已麻木不仁了,虽然行道树在努力制造着新鲜的空气,但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改变不了大局,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既然是“别人都不迎接”,为什么“我们”去了?

    因为别人都不去,“我们”就去了。

“我们”去是命运安排的,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这很好地体现了奉献精神。

4、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忧愁”和“快乐”好像有点矛盾。

因为“忧愁”是说它有抖不落的烟尘,人们不重视它,“快乐”说的是它能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    或者:

“忧愁”是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是因为行道树能“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绿阴”,为城市制造清新。

  或者:

“忧愁”是它奋斗的痛苦,“快乐”是它奋斗的结果。

5、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神圣的事业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

但是为人们的幸福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二)写法借鉴

1师问:

同学们文章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这种手法,我们可以称它为:

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师问:

那么行道树的形象和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哪些地方相似?

①    两者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②    两者都为他人放弃安逸的生活。

③    他们的选择都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

④    他们的付出都是不求回报的。

综上所述,作者用行道树象征无私奉献这是非常贴切的,行道树身上浓缩了奉献精神的精髓。

四、说一说——演绎教材,情感体验

1、请用精彩的一句话写下你想对行道树说的话。

1行道树,你守得住清贫,忍得住痛苦,受得住寂寞,你是我的榜样!

2行道树,你的存在尽管只是悲凉的点缀,但是城市因你而精彩。

3行道树,你选择了牺牲,就决不能回头

4 行道树,希望你永远不要改变自己的选择。

5 行道树,你敢于挑战,承受痛苦,你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6 行道树,你放心,不久的将来,你将不会感到忧愁与痛苦,因为我们在成长

师:

同学们,刚刚你们的发言,让老师大开眼界,真没想到你们能说的这样好,不但语言优美,而感情真挚。

其实作者也和我们一样。

她对行道树也是热情歌颂与赞美的。

2师:

同学们,本文中张晓风写了自然界中的一个物,实际上是赞美了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精神,想一想,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物,人们经常赋予他某种思想、情感和精神,并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

请同学展开想像,搜索一下自己的记忆,自由发言。

① 生:

小草,她,坚韧、顽强、执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 生:

蜡烛,明知道自己会烧光,却仍然要点着。

也有一句古诗,可以说明这一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③ 生:

还有蜜蜂,辛勤采蜜,为人类服务,自己的寿命却很短暂。

④生:

还有牛,辛苦地耕田,为农民服务,很勤奋,能吃苦。

鲁迅先生曾这样说牛:

“吃的草,挤出来的是奶”

⑤生:

还有菊花,能耐寒、不怕风霜

⑥生:

路灯,孤独、寂寞,却给别人方便。

⑦“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师:

同学们刚才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你们的思维能力真不错,这与你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大家刚才所说的,和文中作者写的都一样,都是借自然界的某一物,挖掘它的特点,赋予他人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赞美了一种精神——奉献精神。

这也是我们写文章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五、找一找——思考人生,主题升华

多媒体展示

   行道树,蜡烛,牛、蜜蜂、路灯、他们的这种牺牲精神是什么精神的体现?

象征了什么样的人?

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学生举例:

(如:

清洁工人,抗战非典的白衣天使,教师、科学家、航天英雄、士兵、公安干警等。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都是社会生活当中的一员,我们的生活能如此的美好而快乐,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象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的人的存在。

他们承受着痛苦,努力追求,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不断创造着世界的奇迹;

他们牺牲自己,照亮别人,让爱的阳光洒满大地。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又将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呢?

有一首歌中唱到: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是的,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自己,世界将永远充满阳光。

最后,让我们大家来共同听一首歌,感受一下人世间最美丽、最崇高的情感——爱的奉献[教师播发歌曲《爱的奉献》,学生齐唱]

六、写一写——借鉴写法,拓展延伸

1.行道树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你们愿意做一个无私的奉献者吗?

我们就一起来学学行道树,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以“假如我是……,我愿……”的形式说几个句子。

例句:

假如我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抹嫩绿。

    仿写:

假如我是         ,我愿                    。

仅供参考: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夏日)撒下一片绿阴

         假如我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我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2、从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花鸟草虫、风雨雷电中挑一景物,仿照《行道树》写一段话,赋予这种事物一定的象征意义。

(3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生存环境:

恶劣

行道树  生活处境:

孤独、寂寞、忧愁  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

            思想精神:

深沉、自豪、快乐

第二课时

指导自读《第一次真好》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疏解疑难字词:

雏形(chú):

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

丰硕(shuò):

(果实)又多又大(多虚用)。

稀疏(shū):

(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

低回:

留恋。

十姊(zǐ)妹玲珑剔透:

形容器物精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