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21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卷文档格式.docx

C+CO2

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CO2④增加碳的量⑤降低压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13.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是H2+2NiO(OH) 2Ni(OH)2,根据此反应式判断,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NiO(OH)B.Ni(OH)2

C.H2D.H2和NiO(OH)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完的电池不可以随意地丢弃

B.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不可以降低尾气中CO的含量

C.无论加入正催化剂还是加入负催化剂都能大大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把煤粉碎后再燃烧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15.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

A.在炭粉中加入KClO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

B.锌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而使反应放出H2的速率加快

C.固态FeCl3和固体NaOH混合后,加入水能迅速产生沉淀

D.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即可迅速放出气体

16.已知:

①能量越低的物质就越稳定,②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

据此,下列判断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相同的条件下,红磷比白磷稳定B.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

C.红磷和白磷的结构不同D.红磷容易发生自燃而白磷则不会自燃

17.下列变化是因原电池反应而引起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膜

B.常温下,铁被浓硫酸“钝化”形成保护膜

C.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易生锈

D.在潮湿的空气中过氧化钠易变质

18.

二、填空题

2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A.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E.Ba(OH)2·

8H2O与NH4Cl反应F.氢气还原氧化铜

G.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H.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

22.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391kJ,946kJ。

则1molN2生成NH3___________热量(填:

“吸收”或“放出”)_______kJ;

1molH2生成NH3___________热量(填:

理论上,每生成1molNH3,_________热量(填:

“吸收”或“放出”)_________kJ;

事实上,反应的热量总小于理论值,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3.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①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min)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哪一段时段的反应速率最小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要写出计算过程)

④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

A.蒸馏水、B.NaCl溶液、C.NaNO3溶液、D.CuSO4溶液、E.Na2CO3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___。

24.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HCl=NaCl+H2O(B)2FeCl3+Fe=3FeCl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可以,请画出实验装置图,注明电解质溶液名称和正负极材料,标出电子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写出电极反应式。

________是正极,正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负极,负极反应式:

四、计算题

25.在一个容积为500m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5molH2和2molCO。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H2(g)+CO(g)CH3OH(g),经过5min后达到平衡状态。

若此时测得CH3OH蒸气的浓度为2mol/L,求:

(1)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2)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

 

17.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它与水作用产生N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3N的电子式是,该化合物是由键形成。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种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比较Na3N中两种微粒的半径:

r(Na+)r(N3-)(填“>

”、“=”、“<

”)

18.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有A、B、C、D、E五种元素。

已知它们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且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其中A和E同族,A与C、B与E原子的电子层数都相差2,A、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

4.

(1)写出元素符号:

BDE

(2)A和C能以原子数1:

1形成一种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26.(6分)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上下或左右紧密相邻。

甲、乙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元素的原子序数。

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则:

元素甲为,元素丙为,元素乙和丁所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或。

27.某元素的同位素AZX,它的氯化物XCl21.11g溶于水制成溶液后,加入1mol/L的AgNO3溶液20mL恰好完全反应.若这种同位素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求:

(1)Z值和A值;

(2)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有何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10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下表列出了①~⑩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回答:

(以下用相应的元素符号回答问题)

(1)在表里填写①~⑩元素符号,写出元素符号

①________、③________、⑧________。

(2)其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在②、③、④三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元素①、②、⑤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______(填元素符号),原因________。

(5)元素⑥的氢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该氢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填“<”、“>”或“=”)7。

该氢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元素②与元素⑧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高温下灼烧该化合物火焰呈________色。

(7)________(填化学式)的单质既可以和盐酸又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X、Y、Z、E、F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只含有一个质子;

Y的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在同族元素中其氢化物最稳定;

Z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F与Z同主族;

E与X同主族。

试推断

(1)下列元素分别是:

Y__________、Z____________、F____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

30.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相邻的A、B、C、D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6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E的单质可与酸反应,0.1molE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3.36LH2;

E的阳离子与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的名称:

A_____,B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画出A离子、C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4)向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直至再无明显现象发生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X、Y、Z均为20号以前的元素,aXm-、bYn-、cZm+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c-b=n+mB.若n>

m,则b<

a<

cC.a-m=b-nD.若n<

m,则a>

b>

c

(2)已知H2在X元素的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Y元素气态氢化物为H2Y,其最高价氧化物中含Y质量分数为40%;

Z元素焰色反应呈紫色。

①写出X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Z的过氧化物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作用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5.04L氢气和25.65g该金属的硫酸盐,若该金属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通过计算推导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并指出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3.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

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名称: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①氯水+1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氧化性

从强到弱

的顺序:

氯、溴、碘

②NaBr溶液+氯水+1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③KI溶液+氯水+1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实验药品:

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

实验设计如下,请回答:

(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4)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答案:

(1)试管 胶头滴管

(2)2NaBr+Cl2===2NaCl+Br2

Cl2+2I-===2Cl-+I2

(3)萃取剂

(4)没能比较出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将第③改为:

KI溶液+溴水+1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

(相对原子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一些放热反应需加热或点燃后才能引发,如燃烧;

而有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如:

Ba(OH)2·

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都是化学变化,也可以是物理变化。

2.A

解决氢能源的难题一个是制备困难,一个是运输困难。

3.B

放热反应即: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反应。

说明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2molH—Cl键所放出的能量。

4.B

要求熟悉常见的吸、放热反应。

5.A

6.A

A中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这是构成原电池的前提。

7.C

该原电池反应是:

Zn+2H+=Zn2++H2↑,SO

浓度不变。

8.B

考查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原因。

9.A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10.C

依题意知:

X能置换出Z,说明X比Z活泼,负极材料较正极材料更活泼,所以Y比X活泼。

11.D

燃料电池中燃料通入负极,氧气或空气通入正极。

12.C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升高温度、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但碳是固体,没有浓度的说法。

13.C

放电时发生的是原电池反应,负极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14.C

负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15.D

A是因为KClO3分解产生氧气;

B是因为形成了原电池反应;

C是因为离子反应一般需在水中进行。

16.AC

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可见红磷能量更低,所以更稳定。

17.C

潮湿的空气中钢铁易生锈本质是发生了吸氧电化学腐蚀。

18.BD

稀盐酸过量,生成的氢气总量取决于铝的物质的量。

B.加水,盐酸浓度降低,反应减慢。

A.加热,可加快反应速率,虽然盐酸会挥发掉一部分,但盐酸过量,还是不影响产生氢气总量。

同理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只是加快反应速率。

C.会形成原电池反应,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但由于加入CuSO4的量很少,反应掉的Al也很少,所以几乎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

19.C

判断平衡的标志常用的有:

v(正)=v(逆);

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而①描述的均为正反应方向的速率关系,不能体现v(正)=v(逆)。

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没有必然联系。

20.B

v(N2)=(1.8mol/L-0.8mol/L)/10min=0.1mol/(L·

min),又v(N2)∶v(NH3)=1∶2。

21.ABDGH;

CEF

常见的放热反应: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燃料的燃烧;

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生石灰和水反应;

大部分化合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C、H、CO作还原剂的反应;

Fe+H2O(g);

大部分分解反应;

8H2O+NH4Cl。

22.放出92放出30.67放出46.2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充分反应的最终结果是达到最大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因此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理论计算值。

ΔH=E(断裂)-E(形成)

23.①2~3min,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

②4~5min,因为此时H+浓度小。

③0.1mol/(L·

min)

④A、B;

本题结合具体的一个化学反应综合分析各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4.

(1)(A)不行(B)可以

(2)(A)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

(3)Cu(或C)是正极,正极反应式:

2Fe3++2e-=2Fe2+

Fe是负极,负极反应式:

Fe-2e-=Fe2+

25.

(1)0.8mol/(L·

(2)50%

2H2(g)+CO(g)CH3OH(g)

平衡前5mol2mol0

变化量2mol1mol1mol

变化后3mol1mol2mol/L·

0.5L=1mol

v(H2)=2mol÷

0.5L÷

5min=0.8mol/(L·

CO的转化率=1mol÷

2mol×

100%=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