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3678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三单元全部备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1、潮观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

你看到什么潮?

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

……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

(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

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

(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②那声音……颤动起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

指导朗读)

   ③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模拟“沸腾”。

“人声鼎沸”。

读出“沸腾”感觉)

   ④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

指导朗读)

   ⑤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

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

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⑥小组赛读。

(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

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板书)

  五.理清写作顺序。

(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

(课件演示:

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

(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

(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

(看着屏幕)

  4.小结:

背得多有感情啊!

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七.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比赛。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八.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学生交流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

学得不错。

下节课……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描绘有声有色、气度非凡,使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

窍门在哪呢?

我们不防来看看:

 如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文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你还能找到类似这样的语句吗?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

语言生动

 作者的记叙顺序清晰富有条理: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祥略得当:

潮来时详写

 间接描写:

用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衬托大潮的奇特。

教后札记:

   古今来往又有谁知道静静的钱塘江流过了多少水!

钱塘江,浙江人民的母亲河,身为浙江人我们为自己拥有一位这样的母亲河而骄傲,身为中国人我们为祖国拥有这样的大好河山而感到自豪!

板书设计:

         潮来前:

 风平浪静

 

                    声音:

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

 潮来时:

                    样子:

一条白线  水墙  千万匹白色的战马

 

     潮来后 :

 恢复平静  水位高涨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  潮来时 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材简析:

   课文中描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最后一块密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

(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

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

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

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

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课后札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正确;

(2)读通顺。

    思考:

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

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

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

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

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

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

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

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选做题)

教后札记: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

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

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

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

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

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

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教后札记: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教具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3、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4、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c、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

你有何发现?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

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c、你最喜欢哪一组?

为什么?

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板书设计:

介绍自然景观:

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

其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

感受景观之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莫、腊、浑、疑”4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心境。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一:

激情导入,了解诗题。

1、导语:

位于江西省北部的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草、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直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每每到此,便文思泉涌,寄情山水,留下了不少诗篇。

2、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出《题西林壁》。

3、理解诗题。

学生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听清老师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学生自由吟诗,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同桌或四人小组)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1)、学生齐读诗句。

(2)、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

与“岭”和“峰”搭配起来理解诗意。

(3)、学生自由表达,老师归纳。

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都不一样:

横着看,是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却是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的山的形状、姿态都不一样。

(4)、感情朗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1)、对比朗读前两句和后两句诗,看看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

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

写自己的感受。

(2)、结合诗意,学生质疑,老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归纳和引导释疑。

如:

a、诗人这样多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为什么还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b、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c、“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举个例子说一说。

(可引导学生回忆《画杨桃》一文。

(3)、学生自由说,老师小结。

庐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美?

雄奇、壮丽、险峻还是幽美?

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

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三、感情朗读,背诵体会。

1、角色体验:

小诗人朗读表演。

2、练习背诵。

四、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一、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读诗题,看注释,弄清诗题的意思。

2、学生自由吟读诗文。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结合注释,试讲诗意。

1、学生边读诗句边参阅课文中的注释,并试着串讲。

(教师要巡回倾听,发现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2、指名学生试讲诗句的意思。

(要求能把大致的意思说清楚。

大致诗意:

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三、反复吟读,深入体会。

1、读第一、二句,想象意境。

诗人当时在什么地方?

当时情况怎样?

他有什么感受?

(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的热情款待。

2、读第三、四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在哪里?

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

四、吟诵诗文,品味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1、重点吟诵第三、四句,引导学生发现两行诗句中想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2、美美地读,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五、体会名句的运用。

1、老师出示一些运用了这两首诗中的名句的段落,让学生感受运用名句的作用。

2、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名句,使文章变得更精彩。

教后札记: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

要全面地客观地看待问题、事物,且调查分析研究。

2、要勇敢面对困难,在困难面前要充满信心,且身体力行。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重叠、空隙、触角、痕迹”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5、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植物资源”交流,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植物资源”,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老师重点把握学生发言中有关爬山虎的信息来导入。

2、导入:

是啊!

爬山虎与其他攀爬植物不同,它有许多特别的地方。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爷爷的《爬山虎的脚》,去领略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a、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b、文章主要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的内容?

2、读后交流:

(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

从文章叙述的内容中体会到写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做到条理清楚。

第一自然段: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

爬山虎的叶子。

第三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

三、品赏叶子的美。

1、自读自悟:

如此普通的爬山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