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3679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docx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总

三年级数学教案目录

1《小树有多少棵》

2需要多少钱

3、参观科技馆

4、植树

5、口算乘除法复习

6、观察物体

7、有多重

8、1吨有多重

9、搭配中的学问(配菜)

10、购物

11、去游乐场

12、乘火车

13、买矿泉水

14、整理与复习一

15、什么是周长

16、游园

17、3花边有多长

18、地砖的周长

 

日期:

年月日_______小学授课教师:

_____编号01

课题

《小树有多少棵》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通过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掌握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媒体

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境激疑(4-6′)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

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

每捆有几棵?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

 

(二)互动解疑(13-15′)

1.独立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可能想出以下计算方法:

  

(1)20×3就是3个20相加:

20+20+20=60;

  

(2)因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4.解决问题。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5捆呢?

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三)启思导疑(3-4′)

1.口算。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2.上面这组算式,横行、竖列分别有哪些规律?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先不看0,把不为0的数相乘,再在积后面写上同样的0。

 4.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

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四)实践运用(10-12′)

1、算一算

70×89×60020×750×8

40×5800×460×5700×4

2、填一填

因数

20

300

400

60

因数

9

4

30

6

50

9

150

300

3、比一比,在○里填上“>”“<”“=”

8×500○40×790×2○30×65×40○30×6

800×4○50×680×1○80×170×2○25×8

4、考考你

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

大象每天吃90根,小象每天吃60根。

(1)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一天吃吗?

(2)一头大象1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3)请你再提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五)总结评价(2-3′)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做口算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观察

 

说一说

 

质疑

 

尝试解答

小组交流

汇报

 

全班交流

独立解答

 

开火车口答

 

说发现

小结口算方法

 

口答

 

指名说

 

独立解答

 

汇报

 

小结方法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小树有多少棵

口算方法:

先不看0,把不为0的数相乘,再在积后面写上同样的0。

加法20+20+20=60(棵)

20×3=60(棵)

想:

2×3=6

20×3=60

教学反思

重视算法多样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课题

2.需要多少钱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口算。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境激疑(4—6分钟)

1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2、周末,笑笑、淘气和小明去海边浴场玩,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

出示挂图。

3、通过看图,你能得到那些信息?

4、根据信息,你准备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大家一起探究?

5、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

.三个游泳圈多少钱?

.三个皮球多少钱?

6、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需要多少钱?

二、互动解疑(13—15分钟)

1、我们先来解答第一个问题,你打算怎样列式?

根据是什么?

2、计算的时候怎样想呢?

自己试试看!

想好了请举手!

3、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里轮流着说一说,选出说得好的做小组代表。

4、组织小组代表汇报算法:

谁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听算,写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满怀信心,做好准备。

认真观察,说述图意。

举手提出问题。

看问题,思考。

齐读课题。

 

求3个12元是多少,用12乘以3。

独立尝试口算。

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小组代表汇报,其余作补充。

日期:

年月日_______学校授课教师__________编号2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

6、现在你能解答第二个问题了吗?

试试看!

7、向同桌说一说列式和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8、引导小结口算方法: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个位数;

.用一位数分别去乘整十数和个位数;

.把两个积相加。

9、指导完成课本例题。

三、启思导疑(3—4分钟)

1、出示错例:

12×3=306(元),这样对吗?

猜一猜哪里想错了?

2、指出易错点:

先算10×3=30,再算2×3=6,30+6不能写成306。

四、实践运用(10—12分钟)

1、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中的第1—2题。

2、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中的第3题。

.认真看图,你收集到那些信息?

.求小明的胶卷能拍几张照片,用哪两个数字来列式?

怎样列?

为什么?

.求小明买胶卷花了多少钱,用哪两个数字来列式?

怎样列?

为什么?

3、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中的第4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五、总结评价(2—3分钟)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表扬有进步的同学,批评不好的表现,指出改正的方法。

大声说自己喜欢的想法。

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

15×3=45(元)。

同桌互述想法。

学生读口算方法,理解方法。

 

将答案写在书上。

 

仔细观察,说述自己的看法。

认真听,改错误。

 

独立完成,组内交流算法,对答案后自己批改。

看图,说图意→选择正确的数据,列式解答,口述想法。

 

认真计算,集体订正。

学生互相说一说→举手说。

反省自己的表现,树立学习的榜样。

教学心得

日期年月日_______小学授课教师:

_____编号03

课题

参观科技馆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突破重点、

难点设想

1.先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然后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媒体

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境激疑(4—6分)

(一)复习

1、口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

12÷3=8÷4=6÷2=36÷6=18÷9=45÷5=49÷7=56÷8=

  2、口答

  

(1)90里有几个十?

800里有几个百?

60里有几个十?

600里有几个百?

(2)300里有几个十?

420里有几个十?

540里有几个十?

500里有几个十?

(二)情境引入

  同学们,星期六淘气班将要到科技馆参观昆虫展。

他们班一共有60人,想坐2辆车去科技馆,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列式:

60÷2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板书:

60÷2=)

请学生说说60÷2的含义。

二、互动解疑(13—15分)

1、60÷2应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算法:

①因为2×30=60,所以60÷2=30(想乘法做除法)

②因为60里有6个十,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即30,所以60÷2=30

4、将答案写在书上,把答语补充完整。

5、拓展训练:

  ⑴如果我们60人,找3辆小汽车去科技馆,平均每辆小汽车坐多少人?

应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0÷3=20(人)

(2)我们班和一班合起来共120人,如果坐2辆大轿车,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应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

板书:

120÷2=60(人) 

6、完成试一试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学生比较上下算式,说说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三、启思导疑(3—4分)

1、完成试一试第2题。

⑴先让学生独立计算。

⑵组织全班交流

①抽几个整百数、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②让学生比较每一组算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启发学生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几个十除以一位数,结果添上一个零。

四、实践应用(10—12分)

1、P9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后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

2、“p9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结合本题情境图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列出算式计算。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说说发现了什么?

3、P9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依题意独立解答,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4、P9页“练一练”第4题:

先准备好计算卡片,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开展活动,即一位学生做好一题,下一位学生接下去做下一题,看哪个小组先完成题目并且正确率最高。

游戏结束,让每一位学生把这8道题都独立做出来,并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评价(2—3分)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增加了哪些知识呢?

2、教师简单小结:

我们今天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观科技馆

板书:

60÷2=

一共60人

乘2辆大客车

(60)平均分成

(2)份

把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求平均每辆坐多少人

 

比一比,谁最快

 

独立思考

举手回答

 

说一说

 

讨论

 

教师指导

交流

独立完成

举手回答

比较

 

独自计算,说口算方法

观察图意,列式计算说规律

独立完成,合作交流

 

按要求做游戏

 

自我评议

听一听,说一说

教学反思

 

日期:

年月日小学授课教师编号4

课题

植树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

目标

1.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突破重点

难点设想

重点:

探索并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

媒体

挂图、小黑板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景境激疑(4—6分钟)

1、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师:

同学们喜欢植树吗?

植树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生:

喜欢。

树木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2、这节课我们来学植树

板书:

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同学们从植树图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请举手说说。

2、互动解疑(13—15分钟)

1、学生尝试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

生:

有36人植树,每组三人,可以分多少组?

师:

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

36÷3=

2、我们一起来解决计算方法好吗?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算法。

再汇报计算方法。

3、学生汇报36÷3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12×3=36

36÷3=12

方法二:

30÷3=10

6÷3=2

10+2=12

4、让学生复述算理,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启思导疑(3—4分钟)

启发学生归纳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例如36除以3是用36中的3除以3得1,写在十位上,再用36中的6除以3得2,写在个位上,所以36÷3=12。

4、实践运用(10—12分钟)

1、试一试

(1)做第10页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2)做第10页第2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

2、找朋友连线。

240÷620

160÷872

23×440

24×362

31×292

66÷322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家佳超市运进120套衣服,6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多少套?

5、总结评价(2—3分钟)

同学们学得非常好,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

观察图

 

说一说

 

根据信息提问题

 

列算式

交流

汇报36÷3的

计算方法

复述算理

 

说口算方法

 

独立计算

 

列式计算

 

计算后连线

 

列式解答

 

说一说

 

 

4、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有36名同学去植树,每组3人,可以分几组?

方法一:

12×3=36方法二:

30÷3=10

36÷3=126÷3=2

10+2=12

答:

可以分12组。

 

 

 

日期:

  年 月 日    小学 授课教师:

    编号:

05

课 题

第一单元口算乘除法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 型

复习课

课 时

1课时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灵活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口算方法,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

小黑板、练习本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境激疑(4—6分钟)

在第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

小树有多少棵中学会口算乘法

需要多少钱中学会两位数口算乘法

参观科技馆中学会口算除法

植树中学会两位数除法

今天我们复习第一单元,比一比谁学的最好?

板书:

第一单元:

口算乘除法

二、合作解疑(15—20分钟)

1、口算写得数

360÷3=300×4=84÷2

1600÷4=3×500=36÷3=

12×7=66÷6=15×3=

2、根据规律完成

规律8×10=80推想:

80÷8=10,80÷10=8

()×2=60()×3=60

()÷2=60()÷3=60

 

口答交流

 

独立口算

口答顶正说口算过程

 

独立完成

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3、填表

被除数

320

64

96

2800

除数

8

4

2

15

3

25

7

600

4

3

4、解决问题

(1)李老师买三个足球给售货员100元,找回4元,每个足球多少钱?

(2)杨树每捆3棵卖36元,松树每捆4棵40元,哪种树苗便宜?

(3)小丽借了一本故事书,共150页,3天看60页。

a、小丽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b、照这样的速度,一个星期她能看完吗?

如果不能按时看完,请你给她提个建议?

三、启思导疑(3—5分钟)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出题考考别的同学,他们学会了吗?

四、评价体验(2—3分钟)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独立填空

交流自己算法

 

独立解决

板演交流

 

出题互评

 

口答交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口算乘除法

整十、整百、整乘除一位数,先程零前面的,再把零搬写

乘先算几十乘除

两位数除:

一位数:

再算几乘除

最后加起来

教学反思

日期:

年月日_______小学授课教师:

______编号06

课题

观察物体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正面、上面、侧面的位置并初步学会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

3、培养合作学习中听、观察、想象的能力。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搭、观察、想象

教学媒体

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境激疑(4——6)

1、出示一个正方体,说一说有几个面。

师:

同学们都搭过积木吗?

在积木的家族里,有许多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你们认识哪些?

今天,我们只用正方体来搭一搭,好吗?

二、互动解疑(13——15)

1、游戏一。

(师说明游戏方法)

(1)师用4个正方体木块搭一个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来

生:

展示搭出的图形。

(同桌说一说正、上、侧面)

2、游戏二.(两人一组,背对背,一生发出指令,一生答)再说说正面、上面、侧面是什么样的?

P14中的图。

3、教师指导绘画搭出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平面图。

4、P15页,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课本中的图形,试着画一画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三、启思导疑(3——4)

1、看清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图形。

2、分清上面、正面、侧面所看到的形状,并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

例:

师用4个小正方体任意搭一个图形,让生先说有几个小正方体,再根据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的形状说一说。

四、实践运用(10——12)

1、两人一组,搭一搭。

(用3---4个小正方体),将搭好后的图形说一说。

2、P16页,练习三(1.2题)

3、自己搭一个,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形状。

五、总结评价(2——3)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这节课学得愉快吗?

在玩中学你体会到了什么?

 

自己搭一搭

 

互动

 

交流

 

动手画一画

 

交流

 

练习

 

交流

 

日期:

年月日__小学授课教师:

______编号07

课题

有多重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媒体

小黑板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境激疑(4—6)

1.师:

谁能自信地告诉老师“你真的很喜欢数学”?

2.师:

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真的很喜欢数学。

老师也很喜欢数学,这节课就让我们这些数学爱好者们一起来探究新的数学知识。

3.据图意,(激发学生喜爱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

二.互动解疑(13—15)

1.师:

咱们完玩一个游戏,猜一猜两名同学谁比较重。

你是怎样猜的?

(教师有意识地指两名同学站到讲台上)。

2.师:

如果我想知道准确结果呢?

用什么方法解决?

出示:

学生1、学生2的体重,简略介绍一下秤的读数方法,初步认识千克。

3.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