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3831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

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

银川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建议书

项目名称:

宁夏银川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项目申请单位:

宁夏银川市阅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实施地点:

银川市阅海国家湿地公园

二0一二年四月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之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保护湿地水域环境平衡,维护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宁夏银川市,是我国干旱荒漠化地区特有的湿地生态类型,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我国温带干旱荒漠地区水生野生动植保存种类最多、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水域生态系统也是最脆弱的地区,具有重要的保护研究价值。

2003-2008历经5年的湿地水域整治、湖滨植被恢复、湖泊放流与核心区水生动植物保护,湿地水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初步恢复,其中湿地植被增加到152种,水生动物增加到113种,湿地保护上相继建立了生态监测站、鸟类环志站与疫病监测站,并开展了相应的工作。

近年来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湿地公园湿地水上旅游、休闲度假村也迅猛发展,伴之带来的城市化生活污水、湖泊围网养殖和不合理水上旅游管理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因素不断增加,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风险日益增多。

保护好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环境,维护湿地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物种多样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保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有鉴于此,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银川市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要求,现拟申报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案如下: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项目建设必要性

2.1.1项目建设是防止湖泊湿地水体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

阅海、爱依河水系融通着银川市城市景观水道、湖泊原生湿地,发挥着巨大的湿地水域环境净化与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维护着银川市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同时也是广大市民最佳休闲之地,应当成为银川市重点保护水域。

目前经银川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抽样监测,爱依河-阅海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氨氮等指标上升幅度比较大,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主要是人类经济生活因素引起的湖泊、水库中氮、磷增加,这将对阅海水域水生生态产生的不良影响,当前应当高度重视阅海水域环境治理与保护。

2.1.2项目建设是湿地污染源的实时监测管理的需要,是促进湿地水域环境功能区质量达标和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目前影响阅海水域环境质量,存在爱依河工业、生活的点源污染,也存在劣五类农田退水、湿地水上旅游、水产品生产和农业生产等面源污染,都不可避免地也成为了影响阅海湿地水域环境下的污染水体,尽管目前水质尚好但已面临污染威胁的阅海-爱依

河湿地而言,因其具有连接银川市众多湖泊水域,接引贺兰山各拦洪库的洪水和沿途的农田排水,实现蓄水、防洪、的再利用的效益,同时它也是重要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与渔业种质资源区,对它的水域环境保护实际上关系银川市“塞上湖城”的水域环境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急需开展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2.1.3项目建设是实现对阅海湿地水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是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根本所在。

根据近三年的监测,阅海湿地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动植物生物量有所增加,种类有所恢复,但增幅缓慢,反而湿地原生植被却出现8%左右的退化、消减趋势,湿地回迁的鸟类虽逐年增加,但栖息繁衍数量回落甚多;同时湿地鱼获量迅速减少,鱼的规格下滑,湖泊大水面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湿地物种多样性在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生态脆弱度增加。

而加大湿地水生生物修复,是阅海水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2.1.4项目建设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特别是保护珍稀动物的需要

据统计,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3门40科87属152种。

保护区共有各种脊椎动物5纲27目50科143种。

其中:

鱼类5目6科17种;两栖类1目2科2种;爬行类2目4科6种;鸟类14目30科113种。

因此,通过实施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改善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保护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可以为更多的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在保护区生存、繁衍提供更优越的条件。

2.1.5项目建设是体现塞上湖城,宜居银川建设的需要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之一的湿地水生植物保修复和保护工程,将使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大大增加,即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又可减少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危害,有效降低银川市首要空气污染指数API本底植。

因此,保护好阅海湿地水生野生动植资源,对于维护银川市乃至宁夏的生态环境、保证银川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项目建设可行性

2.2.1政策支持

2001年年初,中央发的2号文件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要大力加强湿地保护。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笫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

要求“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紧抓好”的政策实施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2.2已具备较好的生态恢复条件阅海湿地水域内现保存着较好的湿地动植物原始自然特性.水生植被较丰富,周边芦苇长势良好,一旦水位提高,湿地面积扩大之后,大部分区域会逐渐恢复原有的生态面貌,原有的湿地水生野生动植资源也会逐渐恢复原有的种群。

尤其是在滩涂湿地,除了部分地区开垦为农田外,其余部分由于人类干扰活动较少,植被组成仍保持了原生状态。

2.2.3前期已经开展了有关的工作保护区所在的银川市作为宁夏首府,为了保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十分重视。

并将阅海湿地列为为区级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区域,并在湿地内大

力实施退池、退耕还湖;已种水生植物并建立了水生植物示范基

地,同时开展湿地水域生态植被修复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为今后的阅海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2.4具有较好的技术储备

2003-2006年由银川市湿地办组织,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的教授主研《银川市湖泊湿地恢复技术研究项目》先后在银川阅海湿地实施,尤其是在湿地芦苇种植、荷花水生植物引种,建立了湿地生物净化与生态植被恢复等技术成果,这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为湿地水生动植物保护和恢复工程提供了一些技术思路。

第三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阅海湿地位于银川市,隶属银川市管理。

东部与金凤区丰登镇相连。

南到贺兰山路,西以包兰铁路为界,北到第二农场渠。

总面积30195亩,自然湿地12000亩。

地处贺兰山脚下,由贺兰山洪积平原和黄河冲击平原组成,以湿地为主要类型。

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干旱,雨雪稀少,风多沙大,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

风多且风向季节性变化明

显,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转东风,冬季多西北风,地势较低,多低洼地,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

土壤主要类型为湖土、灌淤土、草甸土、盐土和白僵土,湖底以淤泥为主。

湖土面积较大,分布于湖区四周,主要生长草甸植被,以芦苇、芨芨草、赖草为主,伴有碱蓬、香蒲等;盐土主要分布在洼地及湖泊周围和渗漏严重的渠道两侧,生长碱蓬、小芦苇等耐盐碱植物;农业土壤(灌淤土)在局部地区有所分布;白僵土主要分布在湖区的外围,部分被开挖成鱼池。

阅海湿地位于中温带半干旱半荒漠气候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干燥,雨雪稀少,风多沙大,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

年均降水量为

197.4mm,年均蒸发量为1500-1800mm,年均气温为7.7C,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3.3C,最冷一月平均气温—10.8C。

年水温15。

以上约有190天,封冻期约120天。

日照时间长,平均日照时数为2800-3000H。

风多且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转东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均风速2.1m/s,春末夏初3、4月大风较多,最多可达56天。

阅海湿地以湖泊、沼泽为主构成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繁衍

的湿地生态环境。

其水域12000亩,占总面积的40%,湿地沼泽495公顷,占总面积的24.6%。

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宁夏银川西湖农场,是宁夏银川市国有有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体制健全,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运行,公司现有管理人员5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2人。

六、七十年代大面积围湖造田,阅海湿地逐年减少到不足6000亩,2002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银川市市委、市政府、银川市市湿地保护办、自治区林业局林业局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宁夏银川西湖农场全面实施阅海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先后完成了扩整湖面、水系连通、生态恢复、生态绿化、退池还湖、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共扩整湖面湿地800公顷,使自然生态湿地达到12000公顷,清淤水道21000米,完成生态绿化150公顷,种植特色水生植物300余公顷。

2005年3月,银川市西湖农场内设阅海湿地保护管理站,开展湿地保护与监测工作。

目前专职工作人员3名,负责阅海湿地资源的监测、管理和保护,资源站配置了微机、监测镜、GPS卫星定位仪、喷雾消毒机、防护服等监测管理

设备,加大了阅海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的保护与打击偷割芦苇、蒲草、偷盗鱼类鸟类行为的力度。

根据保护区规划,资源保护管理站对核心区保护区实行了绝对保护。

目前同时阅海湿地先后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渔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站银川站,先后举办了“百名儿童古筝比赛”“湿地观鸟活动”“书画家绘阅海”等国际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爱鸟周”等相关大型活动。

阅海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正在由单纯的湿地资源看护、向湿地资源保护、湿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湿地鸟类环志、湿地科普宣传教育的一站多能式发展。

目前阅海湿地主要有生态绿化工程,新建了瞭望塔1座、鸟、环境监测站1座,配套了湿地的水利设施,同时购置了保护的仪器设备,主要有:

抽水机3台、对讲机3部、高倍望远镜6台、喷雾消毒机2台、防护服3套、GPS1部,有力的保证了阅海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恢复。

第五章治理目标、作用

5.1治理目标。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的目标是,根据阅海-爱依河水域

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湿地自然环境区与湿地适水经济生态环境区相互协调的空间模式,实现阅海湿地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协调的目标。

按照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方案开展阅海湿地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遏制阅海湿地水域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实现阅海湿地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创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旅游业发达的银川市民最佳休闲之地,西北最重要的旅游区的目标,形成天蓝、地绿、水清、林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优美环境。

5.2治理作用

5.2.1、生态作用。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的建设,一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增大了湿地植被覆盖率。

通过2004年至2005年对湿地植恢复试验表明,种植水生植物对水面有很好绿化作用。

并且在湿地低洼地种植水生植物后,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即种植水生植物后,可以带走水中富余养分,防止因农田排而使水质富营养化。

在湿地湖泊养殖无公害淡水水产品可有效控制湖泊中生物数量,防止水质恶化。

因此,阅海湿地湖泊中种水生植物和养殖无公害淡水水产品后,有效地治理水体环境,对湿地水面绿化、湿地植被恢复、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控制水体生物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2.2社会效益。

阅海湿地种植芦苇、莲藕等水生植物和养殖绿色水产品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芦苇、茭白、莲藕等水生植物为水面点缀了美景,它为湿地水面创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绿色水产品丰富了区内外人民的水产品需求,因此芦苇、茭白、莲藕等水生植物和绿色水产品为银川市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又丰富了市民的对水产品的需求。

同时它又是一个旅游靓点展现在游客面前,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我们认为:

“环境也是生产力”,通过今年的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它不仅可以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可以持续、稳固得创造丰厚地经济效益,为将银川市建成塞上湖城的目标而作出贡献。

第六章项目区建设地点、规模

1、建设地点

项目区建设的地点主要为阅海湖泊、鸭子墩、九号湖、三斗南北水域、堤坝。

2、建设规模

(1)重点水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监测技术开展阅海湿地与爱依河城市段面源治理。

即对湿地与河系水域内旅游与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有害物进行妥善收集与处理。

同时重点区域cod、氨氮、总氮、总磷等5项重要指标的采样与监测,达到水域面源污染基本控制,重要生态监测指标基本掌握,阅海、爱依河重点区域每年开展6次。

水质、生态专项目的监测8次,应急监测1-2次。

(2)实施阅海湿地水域生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

总面积100亩,主要包括50亩水平潜流芦苇人工湿地减污区和50亩表面流人工湿地漂浮植物净化区两块。

拟采用人工栽种和自然繁殖的水生植物种类15种以上,减污区与净化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组成的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湿地生态系统。

本项目建设达到恢复水生植物,修复生态系统,重建湖泊湿地水域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对外可以加强入湖污染控制,对内又能形成抑制蓝藻、控制内源污染的机制,是现阶段在无法实行全流域截污的条件下,短期内快速改善水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本项目预计对氮、磷污染负荷的去除总量可以达到7.5吨和1.66吨,净化率分别为89%和81%。

(3)开展阅海-爱依河水生动物修复工程。

本建设主要通过生物操纵-即通过放养鲢、鳙鱼类,吞食各类水藻,并增加氮、磷生物输出,缓和水体富营养化。

本项目动物修复的物种以本地鲢鳙、草、鲂与青鱼为主,修复的结构以食性分布和多样性为原则,建立稳定生物群落功能,动物修复的时间在产卵盛期之前。

其他中层与底栖鱼类放流中可将水体中大量颗粒物输入到沉积物表面,支持着底栖碎屑生产,提高水体的透明度,转化成生物有机体的有机质和氮磷等营养盐从水体中彻底输出。

通过本工程达到增加滤食性鱼类的种群,防止湖泊富营养化,保持生态平衡的效应。

第七章实施步骤

湿地水体环境治理项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10月上旬为宣传发动、任务落实、前期准备

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区项目总体工作方案,落实计划任务、实施地段等。

第二阶段:

10月下旬至11月底为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力组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公司的所有工作重心都转向此项目的实施。

第三阶段:

12月主要为检查验收阶段,这一阶段在做好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区项目收尾工作的同时,对此项目进行

一次检查验收

第八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概算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建设总投资111.6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

(1)重点水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监测技术

1、阅海湿地-爱依河水域面源污染的清洁工人37人,预

计费用36.5万元

2、水域面源污染租船费用:

50次,700元/次,合计3.5万元

3、项重要监测指标的采样与监测费用:

15万元

4、监测人员培训与宣传费用:

5万元

(2)实施阅海湿地水域水生植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

5、芦苇人工湿地减污区的种苗与人工栽植费用12万元

6、漂浮植物净化区的种苗与人工栽植费用8万元

(3)湿地水域水生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

7、湖泊增殖放流鲢鳙鱼23万元,黄河鲤5万元,团头鲂3.6万元,共需31.6万元。

2、资金筹措项目投资由西湖农场筹集和国家扶持资金两部分组成。

项目投入111.6万元总资金中,西湖农场筹集资金20.0万元,

申请国家扶持资金91.6万元

第九章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通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可增大了阅海植被覆盖率,扩大水生植被修复面积,进一步增加渔业种质资源,保证湿地物种多样性,提高阅海湿地水体净化,有效控制湿地植被退化与水生动物种质资源的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稳定湿地生态系统,同时还推进阅海生态工程建设,创造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大规模的生态保护建设,能效控制和减轻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风沙危害,改善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为银川市提供优质的地下水起到净化作用,而且对银川市环境保护、空气污染、改善气候条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为阅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社会效益

通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阅海水域环境更加优化、美化,空气清新,气候湿润,从而为银川市民打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休闲的最佳地,同时这也大大促进了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吸引了更多周边的农民从第一产业中调整出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3、经济效益

通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可促进湿地适水经济产业的结构调整,提升产品品质与竞争能力,引领着企业经济不断增强。

第十章环境效果分析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方案实施后,对改善水环境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强生态系统功能,二是削减污染物量。

10.1、生态系统功能增强

即通过生态景观林建设、水生植被恢复与增殖放流,改善与修复水体生态等措施,可恢复和重建水生生态系统,有效提高对污染物吸收分解净化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提高阅海-爱

依河湿地COD、氨氮的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17%和29%,同时促进了水体流动,有助于抑制水域的富营养化现象发生。

10.2、污染物量削减

治理方案提出的措施可分以削减银川市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阅海湿地周边农田退水与小西湖围网养殖等污染源带来的污染物,削减量

第十一章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强化阅海湿地水域环境管理,为实施阅海湿地水域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供有力保障。

11.1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做好阅海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范围广,协调部门多。

银川市西湖农场是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责任主体,必须落实好本方案制定的各项任务及措施,实现阅海湿地水域环境综合治理目标。

统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监督治理方案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细化职责分工,分解落实阅海湿地水域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定期评估治理方案执行情况,通报湿地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建立严格的水环境治理领导问责制,规范问责程序,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11.2、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充分利用现有阅海渔政站、保卫部的执法巡护职责,充分利用阅海生态监测站的监测取样,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和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11.3、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联系湿地科研单位和区内高校组成团队对阅海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

加大对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特别是阅海湿地核心区、脆弱区与资源衰退区进行水质改善技术、污染控制技术、湖泊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物化-生物复合污水处理技术、高效抑制藻类技术等的推广应用,并组织制定相应设计与实施规范。

11.4、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本项目建设伊始要充分的做好优化、论证工程技术方案,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深入扎实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

强化工程实施管理。

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加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

项目竣工后,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项目建成运行后,要组织开展项目后评估。

严格建设资金管理。

制定政府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资金专户,确保专款专用,加强资金拨付前的审核和使用中的监管。

要切实采取措施保证各类投资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按计划工期实施。

第十二章结论

通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将极大促进银川

市中心区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将有利于把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真正市民心中的后花园,成为塞上湖城的“林在城中、城中湖中”重要组成,符合银川市环境保护局的规划,建议立项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