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5393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docx

解密09人口与城市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解密09人口与城市

考点热度★★★★☆

考点

读高考考查点和知识点

预测

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迁移、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化

(2020年全国卷Ⅰ,4-6)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分区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2020年全国卷Ⅲ,4-6﹞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

(2020年山东卷,3-4)人口迁移的影响

(2020年天津卷,8-9)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2020年天津卷,10-11)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外部形态

(2020年江苏卷,15-16)城市区位因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020年江苏卷,17-18)人口的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19年全国卷Ⅰ,4-5)人口数量的变化

(2019年江苏卷,9-10)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问题

(2019年海南卷,4-6)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19年北京卷40

(2))人口的分布和问题

(2019年天津卷,8-9)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

(2019年全国卷Ⅲ36.

(1))城市等级和体系和空间分布特征

(2018全国卷Ⅰ,4-5)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迁移

(2018年江苏卷,13)人口问题

(2018年海南卷,10—11)人口数量的变化

(2018年北京卷,10—11)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土地利用

从近些年高考看,人口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问题;城市则主要考察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化及其影响。

考点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表现

①时间变化: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②空间分布:

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人口分布呈现空间不均衡性。

(2)决定因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

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退休和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加重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1)根据国家类型判读:

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模式);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

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也有所不同。

(2)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

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

(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4)根据生产力水平判读:

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是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考法人口数量的变化及人口问题(题型预测:

选择题)

(2020·全国高考真题)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

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答案】1.D2.C3.B

【解析】1.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正确。

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稳定,A错误。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错误。

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太快,D错误。

故选C。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

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

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错误。

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再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错误。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错误。

故选B。

变式人口数量的变化及人口问题(题型预测:

选择题)

(2020·江西高三月考)下图示意2019年某国家城乡人口增长情况,该国近年来无战乱、饥荒、洪涝、地震等灾害发生,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国际人口迁移极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2019年该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生育观念B.养老制度C.医疗水平D.生活水平

5.2019年该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约为()

A.40%B.50%C.60%D.70%

【答案】4.A5.B

【解析】4.乡村的医疗水平,养老制度和生活水平均低于城市,故排除B、C、D项;受“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与“传宗接代”等传统生育观念影响,乡村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故选A。

5.由于该国国际人口迁移极少,故该国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国内人口迁移。

根据图示可知该国乡村迁往城市人口数量远远大于从城市迁往乡村人口数量,乡村和城市的机械增长率的绝对值均接近5%,且乡村迁出人口即为城市迁入人口,故该国乡村人口数量与城市人口数量大致相当,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约为50%。

B正确,故选B。

(2020·河北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其他模拟)新中国建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六次全国人ロ普査。

下图为我国第六次人ロ普查数据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没有增加B.65岁以上人口比例总的趋势在增大

C.人口数量在快速减少D.全国人口普查每年进行一次

7.目前,我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A.

B.

C.

D.

【答案】6.B7.B

【解析】6.从图的曲线可看出,我国人口总数还是不断增加,AC错误。

65岁以上人口比例总体上呈增加趋势,B正确。

全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D错误。

故选B。

7.我国目前比较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过重,从四图中可以看出,图B正确反映我国目前的主要人口问题,故选B。

考点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差异

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口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口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

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方法

首先,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做到分析判断有目标。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用框图汇总如下。

其次,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做到分析判断有依据。

如下图分析。

第三,分析迁入地和迁出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拉力和推力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拉力因素就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考法人口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题型预测:

选择题)

(2020·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A.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

9.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D.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答案】8.AC9.CD

【解析】8.据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1982年-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A正确。

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向上升后下降再上升,B错误。

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C正确。

但是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年-1987年较快,1987年-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D错误。

故选AC。

9.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A错误,C正确。

各地户籍则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B错误。

2014年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少,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D正确。

故选CD。

变式人口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题型预测:

选择题)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各地人口呈现出更复杂的流动状况,如江苏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的流动。

下图是2015~2018年长三角四省市人口净流入图。

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A.安徽、江苏、上海、浙江B.安徽、上海、浙江、江苏

C.上海、安徽、江苏、浙江D.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11.关于长三角四省市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净流入最大的省市经济实力最强B.产业转型升级和政策调控是主导因素

C.交通改善是甲地人口流入变化的主因D.四省市人口流动受自然增长模式影响

【答案】10.D11.B

【解析】10.据所学知识,产业结构调整会影响人口流动。

根据材料可知,甲地体现的主要是人口流出,据所学知识,上海市作为四个城市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受政策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劳动力外流,人口流动状况以人口流出为主,符合甲地的人口流动特征;乙地人口净流入量较少,根据材料,江苏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制造业等向省外转移,对劳动力需求小,乙地人口流动状况符合江苏省的特征;浙江省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第三产业服务业就业机会多,人口净流入呈增加态势,丙图符合浙江省特征;安徽作为新加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的省份,在承接产业转移前,劳动力需求量不大,承接产业转移后,劳动力需求增大,因此其人口流动净迁入量先降低后增加,丁地符合其。

据此分析,正确答案为D。

11.根据材料和上题可知,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但人口净流入量不是最大的,A错;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产业专心升级和政策调控是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B对,C错;四省市人口流动并不受自然增长模式影响,D错。

故正确答案为B。

(2020·江苏苏州市·高三二模)下表是2018年部分省份GDP(万元)和人口数量变化(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2018年GDP

2018年常住人口

自然增长人口

净流入人口

人口增量

广东

97277.77

11346

92.76

84.24

177

浙江

56197.15

5737

31

49

80

安徽

30006.82

6323.6.

40.3

28.3

68.6

辽宁

25315.32

4359.3

-4.4

-5.2

-9.6

山东

76469.7

10047.2

60.96

-19.76

41.2

北京

30319.98

2154.2

5.75

-22.25

-16.5

12.六省中()①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居首位②浙江省人口增量中净流入人口占比较小

③传统劳动力大省安徽省的人口不断回流④山东省人口自然增长势头相对强劲

⑤净流入人口为负值的省份人口总数量在减少⑥净流入人口量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

13.从上述几省人口数量变化可以看出()

A.经济发达省区对人口的吸引力更大B.政策是影响北京人口变化的首要因素

C.沿海省份因优越地理位置吸引人口迁入D.浙江人口和辽宁省人口流动主要原因不同

【答案】12.C13.B

【解析】12.据表可知,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净流入人口)都是最高的,居首位,①正确;浙江省人口增量中,净流入人口是49万人,自然增长人口是31万人,所以净流入人口占比较大,②错误;传统劳动力大省安徽省的净流入人口达28.3万人,说明人口不断回流,③正确;山东省自然增长人口达60.96,仅比广东少,因此人口自然增长势头相对强劲,④正确;如果净流入人口为负值的绝对值大于自然增长的人口,那么人口总数量在减少,如辽宁省和北京,如果净流入人口为负值的绝对值小于自然增长的人口,那么人口总数量仍在增加如山东,⑤错误;净流入人口量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呈正相关,如北京经济水平高,但是净流入人口为负值,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选C。

13.经济发达省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一定更大。

据表格信息可知,北京净流入人口为负值,A错误;在北京落户、买房、子女入学等都有相关的政策,因此政策是影响北京人口变化的首要因素,B正确;沿海省份因经济发展水平高,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吸引人口迁入,C错误;浙江省人口以迁入为主,辽宁省人口以迁出为主,浙江和辽宁人口流动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D错误。

故选B。

考点三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1.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征

(1)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和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

(2)住宅区——占用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3)工业区——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集聚成片。

2.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第三,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

如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水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

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最后,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应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2.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在判读地租曲线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影响这两方面。

从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

(1)等值线图:

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是一种特殊的等值线图,地租数值由里向外减小,该等值线并不呈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2)坐标图主要体现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地租的影响,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呈正相关,地租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考法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功能分区(题型预测:

选择题)

(2020·天津高考真题)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A.商业和住宅B.工业和行政

C.旅游和休闲D.仓储和物流

15.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地形C.气候D.科技

【答案】14.A15.B

【解析】14.读图可知,虚线圈内交通设施和金融设施的密度较大,交通便利,金融服务设施完善,最可能为商业区和住宅区,休闲旅游区的可能性小,A正确,C错;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密度(即是表明该图整个区域均为该城市中心城区),工业区和仓储物流区占地面积较大,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可能性较小,BD错。

故选A。

1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形态大致呈条带状,最可能受地形因素的制约,B正确;根据交通设施的分布密度图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西北侧交通密度较低,说明其形态受交通的影响不是很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根据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范围不大,其气候差异不大,C错;科技因素对中心城区形态的影响较小,D错。

故选B。

变式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功能分区(题型预测:

选择题)

(2020·湖北高三月考)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下图示意1990年—2016年武威市城市空间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城市向东南方向扩张速度最快的时间是()

A.2000—2005年B.2005—2010年

C.2010—2013年D.2013—2016年

17.1990年以来,影响武威市扩张方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资源D.河流

【答案】16.D17.A

【解析】16.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城市向东南方向扩张速度最快的时间是2013-2016年,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17.结合图中等高线和河流的分布,可知1990年以来武威市扩张方向主要沿等高线延伸,说明影响武威市扩张方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2020·浙江慈溪市·高三一模)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18.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19.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的()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

【答案】18.C19.B

【解析】18.根据材料可知,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它是一个比值,是分数,分母越大比值越小。

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的市中心,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流通人口多,因此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C正确;根据题意,商业区地租指数与商业区地租以及人口流量直接相关,与城市中心环境质量、商品流通量以及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并不直接相关,A、B、D都不是影响商业区地租指数的主要因素。

故选C。

19.读图可知,在东北方向工业区地租指数最高,住宅区地租指数较低,说明东北方向工业企业数量多,环境质量差,不适宜于高级住宅区分布;而在西南方向工业区地租指数最低,住宅区地租指数最高,说明西南工业企业数量少,环境质量优美,适宜于高级住宅区分布。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