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5513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

90分钟;命题人:

生物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特点是(  )

①成人的小肠一般有5~6米长②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③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④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细菌感染可引起扁桃体发炎,在患者血常规检查中可能高于正常值的血液成分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3、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主要通过生殖系统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脐带是母体血液与胎儿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B.精子在④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C.怀孕是指受精卵植入④的过程

D.胎儿发育成熟后会通过⑤产出

4、下列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征的是

A.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B.性器官开始分化形成

C.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D.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

5、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殖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③

B.受精卵的形成和开始分裂都发生在①中

C.精子和卵细胞是在②中相遇

D.成熟的胎儿经分娩产出母体,这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

6、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分泌量小但作用大,通过血液循环运输

B.当人进食后,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量会增加,调节血糖浓度

C.“女大十八变”是由于青春期子宫分泌的雌性激素增加引起的

D.人在受到惊吓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7、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B.女性的青春期发育要早于男性

C.出现遗精、月经等生理现象D.青春期发育之前生殖器官的发育已趋完善

8、关于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在卵巢中发育B.胎儿需要呼吸和消化食物

C.胎儿从羊水中获得营养物质D.胎儿与母体间联系的纽带是胎盘和脐带

9、下面是“缩手反射”的有关内容,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里的神经中枢

②手突然碰到火,手上皮肤里的感受器受到火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③肌肉收缩,手就缩回来了

④神经中枢发生神经冲动

⑤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手臂上的效应器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①

C.②→①→④→⑤→③D.②→④→⑤→①→③

1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B.大脑和脊髓组成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C.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

D.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下图是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支情况及血流方向(箭头所示),请据图判断。

A是___________血管;B是___________血管;C是___________血管。

2、你的生命开始干一个被称为“受精卵”的细胞,该细胞形成的场所是______。

3、_______________就是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

4、图所示为女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卵细胞的结构是_______。

(填结构名称)

(2)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_______。

(填结构名称)

(3)胚胎发育的部位是_________。

(填结构名称)

5、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其中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________提供的;________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________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蛋白质不仅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______)

2、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所以子宫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______)

3、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与生长发育。

(________)

4、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______)

5、人的血浆是一种红色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

(______)

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试管

加入的物质

处理

温度

时间/分钟

加碘液后的现象

A

馒头碎屑+2mL唾液

搅拌

37℃

10

B

馒头碎屑+4mL清水

搅拌

37℃

10

变蓝

C

馒头碎屑+①

搅拌

80℃

10

变蓝

D

馒头碎屑+2mL唾液

搅拌

0℃

10

变蓝

(1)把馒头碎屑“搅拌”相当于口腔中________作用,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馒头中的淀粉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________

(2)为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请补充实验:

①是________,②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B试管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错误,请改正:

________。

(4)如果A与B作为对照,则变量是________,针对此组对照实验作出假设:

________。

(5)根据A与D两支试管加碘液后的现象分析: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________。

2、某小组做探究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请根据下面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组的实验环境和实验装置均相同)

甲组

乙组

1.取一只50毫升锥形瓶,注入30毫升水,再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1.取一只50毫升锥形瓶,注入30毫升水,再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2.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测定水温

2.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测定水温

3.称出一块干燥花生种子的质量(0.4克),将它放火焰上点燃

3.称出一块干燥核桃仁的质量(0.4克),将它放火焰上点燃

4.将刚刚燃烧的花生种子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待它完全燃烧后测定水温(如装置图)

4.将刚刚燃烧的核桃仁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待它完全燃烧后测定水温(如装置图)

5.计算出这块花生含有的能量为3150焦

5.计算出这块核桃仁含有的能量为3960焦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和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

(3)在测定两种食物的能量时,所获得的数据均比教材“常见的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小,出现这种数据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条即可)

(4)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所获得的数据具有偶然性,应该设置______________实验,以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3、某校生物学实验小组,针对唾液对淀粉是否有消化作用,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材料:

馒头、唾液、碘液、清水。

实验用具:

烧杯、试管、量筒、玻璃棒、温度计、酒精灯等。

实验方案:

如下表。

试管编号

馒头碎屑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加入的液体

2mL唾液

A

B

搅拌程度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min

0℃水浴保温10min

加入碘液

每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

分析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你的假设,选取甲试管和乙试管进行实验,在表中乙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

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3)将试管放到37℃水浴中保温是为了与人体______温度接近,使唾液发挥最佳作用。

(4)向甲、乙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变蓝的是____________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

(5)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可选取_______试管和丙试管进行实验。

表中丙试管的B处加入的物质是_____。

(6)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模拟了_______,充分搅拌模拟了_______。

4、布氏田鼠有聚群行为。

为研究布氏田鼠聚群行为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布氏田鼠从食物中获取的有机物,可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作用,将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用于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用于抵御寒冷。

(2)选择实验用布氏田鼠时,应遵守的原则有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将布氏田鼠平均分成四组,在常温和低温下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和摄食量,为减小误差,测定的值应__________。

三周后,四组小鼠的体重变化无显著差异。

摄食量变化如图1所示。

(3)①比较__________(填写序号)组可知,在低温条件下,小鼠需要增加摄食量以抵御寒冷。

②与1组小鼠相比,2组小鼠__________,可见聚群小鼠不需要大量增加进食即可抵御寒冷。

(4)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可影响肠道中某种脂肪酸(食物消化产物)的含量,该脂肪酸含量越高,能量需求越低,即对食物的摄入量会减少。

为研究聚群行为是否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行如图2的实验。

①实验最初用抗生素处理小鼠肠道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若实验结果检测到第2组小鼠肠道内__________,则说明聚群行为小鼠的摄食量改变可能是由肠道菌群引起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分析】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胆汁、胰液、肠液等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不是有利于吸收。

【详解】

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所以,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特点是:

①成人的小肠一般有5~6米长、③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④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故选B。

2、B

【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血液的功能:

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

【详解】

A.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错误。

B.白细胞又称为吞噬细胞,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当人体患有炎症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增多,某些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B正确。

C.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错误。

D.血浆呈现淡黄色、半透明,主要成分为水(90%),还有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3%)。

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3、D

【分析】

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是子宫内膜,⑤阴道等。

据此答题。

【详解】

A.胎盘是母体血液与胎儿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A错误。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场所是②输卵管,B错误。

C.怀孕是指胚泡植入④子宫内膜的过程,C错误。

D.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⑤阴道排出,即分娩,D正确。

故选D。

4、B

【分析】

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分析解答。

【详解】

A.青春期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孩出现喉结、腋毛、阴毛以及声音变粗等,女孩乳房增大,脂肪积累增多,身体丰满,臀部变圆等,A不符合题意。

B.性器官开始分化形成发生在胎儿时期,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征,B符合题意。

C.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C不符合题意。

D.青春期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分析】

图示女性生殖系统:

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

【详解】

A.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错误。

B.受精卵的形成和开始分裂都发生在②输卵管中,错误。

C.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通过引道进入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卵细胞与众多精子中的一个结合,形成受精卵,可见精子和卵细胞是在②输卵管中相遇,正确。

D.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错误。

故选C。

6、C

【分析】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有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激素是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详解】

A.激素是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分泌量小但是作用大,A正确。

B.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人进食后,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来调节血糖浓度,B正确。

C.“女大十八变”是由于青春期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增加引起的,C错误。

D.紧急情况时,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神经系统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D正确。

故选C。

7、D

【分析】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详解】

A.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故A正确。

B.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可见女性比男性早大约早两年进入青春期,故B正确。

C.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故C正确。

D.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春期发育之后生殖器官的发育已趋完善,故D错误。

故选D。

8、D

【分析】

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详解】

A.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故A错误。

B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来自母体的氧和养料,并且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B、C错误。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故D正确。

故选D。

9、C

【分析】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详解】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反射途径是: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效应器做出反应,手会迅速缩回来。

所以,“缩手反射”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⑤→③。

故选C。

10、D

【分析】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详解】

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A错误。

B.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三部分,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B错误。

C.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C错误。

D.由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动脉毛细静脉

【详解】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

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据此可知,图中的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

2、输卵管

【详解】

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故受精卵的形成场所是输卵管。

3、生物的发育

【详解】

生物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经过发育,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幼体到成熟,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

4、

(1)卵巢

(2)输卵管

(3)子宫

【分析】

图中①受精卵,②卵细胞,③卵巢,④子宫内膜,⑤阴道,⑥子宫,⑦输卵管。

(1)

③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

输送卵细胞和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⑦输卵管。

(3)

⑥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

5、糖类蛋白质脂肪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有机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可以直接提供能量,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意义,也能提供能量;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食物中含有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水、维生素和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题干说法错误。

2、错误

【详解】

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以及雌性激素,所以卵巢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子宫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它是胚胎发育的场所,也是定期形成月经的地方,但不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故答案为错误。

3、正确

【详解】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题干观点正确。

4、正确

【分析】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属于第一性征。

【详解】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叫做第一性征。

在青春期,男女出现的其他性别差异,叫做第二性征。

男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洪亮而低沉等;女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等,题干说法正确。

5、错误

【详解】

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正常人的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题干说法错误。

四、实验探究

1、

(1)舌的搅拌葡萄糖

(2)2mL唾液不变蓝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3)4mL清水改成2mL清水

(4)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

(5)温度

【分析】

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

提出问题(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表述这些问题,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作出假设(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制定计划(拟定计划,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组)→实施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记录现象、数据,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

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1)

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相当于舌的搅拌作用。

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肠液和胰液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葡萄糖。

(2)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在0℃和80℃水中,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可以判断出:

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其他都相同,因此①是2mL清水。

在0℃时温度低,馒头碎屑不能分解,加碘液后②变蓝。

(3)

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探究目的,可知A试管为对照组。

B试管在实验过程中与A试管作为对照,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要求,加入的液体量应该相同,因此B试管应加2mL清水。

(4)

对于A试管和B试管这组对照实验,可发现其变量是唾液,因此作出假设:

唾液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

(5)

D试管在0℃加碘液后的变蓝现象,说明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分解;A试管在37℃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试管内的淀粉已被分解。

由此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2、

(1)相同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哪种含能量多

(2)食物种类

(3)食物燃烧不充分

(4)重复

【分析】

(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2)探究实验一般为对照实验,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1)

该实验,甲组使用0.4克干燥花生种子,乙组使用0.4克干燥核桃仁,除此之外,气压条件均相同。

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食物种类,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相同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哪种含能量多?

(2)

甲乙两组实验,甲组实验称出一块干燥花生种子的质量(0.4克),乙组实验称出一块干燥核桃仁的质量(0.4克),除食物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所以甲组和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

,该实验的变量是食物种类。

(3)

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再加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使食物燃烧不充分,或者存在温度计读数有误差等原因;所以所获得的数据均比教材“常见的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小。

(4)

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所获得的数据具有偶然性,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应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