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5577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坪高线 地灾报告.docx

01坪高线地灾报告

重庆市城口县110KV坪高南、北线输电工程建设场地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重庆长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0年12月

重庆市城口县110KV坪高南、北线输电工程建设场地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委托单位:

重庆市城口县供电责任有限公司

评估单位:

重庆长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证书编号:

国土资[环]勘资字第(2005222006)号

项目负责人:

调查人员:

报告主编人:

报告审查人:

评估单位法人代表:

总工程师:

 

重庆长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0年12月

重庆市城口县110KV坪高南、北线输电工程建设场地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内审意见

2010年12月21日我院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召开审查会议,对《重庆市城口县110KV坪高南、北线输电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在听取了项目组对项目工作及成果的介绍后,经认真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本次评估工作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地形、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现场地质调查、地质剖面测绘等手段,工作方法恰当,具有针对性。

2.报告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评估等级为一级”、线路总体上基本适宜拟定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

”的结论正确,相关的防治处理建议具有针对性,符合实际。

3.报告在查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得出“拟建塔位评估区地质环境影响发生的可能性小,造成损失小,地质环境影响危害性小。

评估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等级为小。

基本不产生防治费用,故这些塔位建设用地适宜拟定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

线路总体上适宜拟定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

”的结论可信。

4.报告章节齐全,叙述清楚,文字简明,图件清晰。

5.按提出的有关意见修改后同意送交有关部门评审。

审查人:

重庆市长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0年12月21日

目录

1前言……………………………………………………………………………1

1.1任务由来……………………………………………………………………1

1.2目的及任务……………………………………………………………………1

1.3建设工程概况…………………………………………………………………1

1.4评估执行的主要技术依据……………………………………………………1

1.5评估范围、评估级别确定……………………………………………………1

1.6前人研究程度…………………………………………………………………2

1.7工作手段、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2

2评估区自然地理概况……………………………………………………………2

2.1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2

2.2气象水文………………………………………………………………………3

3评估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环境问题………………………………………………3

3.1拟建送电沿线地质环境条件综述……………………………………………3

3.1.1地形地貌……………………………………………………………………3

3.1.2地层岩性……………………………………………………………………3

3.1.3地质构造与地震……………………………………………………………4

3.1.4水文地质条件………………………………………………………………4

3.1.5不良地质现象………………………………………………………………5

3.1.6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5

3.1.7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5

3.1.8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的划分…………………………………………………5

3.2各个塔位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6

3.3评估区其它地质环境问题……………………………………………………6

4地质环境影响评估………………………………………………………6

4.1沿线现状评估综述…………………………………………………………6

4.2各个塔位现状评估分述………………………………………………………6

5预测评估………………………………………………………………………6

6综合评估…………………………………………………………………………6

7防治措施建议、费用估算…………………………………………………………7

8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建议…………………………………………7

9场地适宜性评价…………………………………………………………………7

10结论与建议……………………………………………………………………8

10.1结论…………………………………………………………………………8

10.2建议…………………………………………………………………………8

附图及附件:

1.重庆市城口县110KV坪高南、北线输电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总平面图(1:

10000)图1-1

2.重庆市城口县110KV坪高南、北线输电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纵剖面图(1:

10000)图2-1

3.重庆市城口县110KV坪高南、北线输电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横剖面图(1:

500)图3-1~3-46

4.区县国土局项目备案表

5.评估任务委托书

6.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合同

7.评估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8.评估人员资质证书复印件

9.评估纲要

1前言

1.1任务由来

受重庆市城口县供电责任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重庆市城口县110KV坪高南、北线输电工程建设场地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由于该工程为架空形式,故根据要求本次评估工作主要是针对各个塔位建设场地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2目的及任务

本次评估目的是:

避免、减少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预防工程建设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危害;为业主征地选址和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审批提供环境地质依据。

其任务如下:

(1)收集本区内区域地质、环境地质、自然地理、地震和评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设计等有关资料;

(2)调查了解评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3)对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作出评估;

(4)对拟建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建议。

1.3建设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为110千伏坪高南、北线(目前坪高南、北线降压为35千伏运行)从旦坪变电站35千伏开关柜电缆出线后采用两条单回架空线路走线,待坪高北线穿110千伏城旦南线后与坪高南线合为同塔双回线路,途径羊红岩、修齐镇翻寨坡梁,随后经家园村、香坪、蒲池村跨任河到达位于施礼村高台坪的高观变电站,线路总长为15.0km左右。

本次评估送电线路设计40基塔,每个塔位建设用地面积为40~100m2不等(由于每个铁塔的用地面积现未确定,故征地范围均按10m×10m考虑)为矩形。

铁塔建设是在原有地形基础上直接修筑,四脚采用桩基或柱基,不存在统一整平高程,不改变原始地。

按照《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试行)附表A,拟建评估线路工程为110千伏送电工程,属一般项目,但其为电力生命工程,故重要性提高一级为较重要建设项目。

1.4评估执行的主要技术依据

1.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任务委托书、合同书;

2.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试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

1.5评估范围、评估级别确定

本次评估线路位于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高台坪,线路长约15km。

起点为110千伏旦坪变电站旁的1#塔位,坐标为X=3530121.5,Y=36572184.8;终点为110千伏高观变电站旁的40#塔位,坐标为X=3525422.2,Y=36584843.1。

评估范围为拟建塔位建设用地外延外扩50m,每个塔位评估区面积约为12100m2,所有铁塔评估区总面积为0.485km2(见平面图1-1)。

各个塔位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不同,从简单~较复杂。

其中10#、13#、21#、22#、23#、30#、31#塔位所处斜坡,外倾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判定为较复杂。

其中24#塔位所处斜坡结构面切向临空且倾角≥20°,判定为较复杂。

其余塔位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故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为较复杂。

拟建建设项目为较重要建设项目,同时该线路工程长约15Km,根据评估规程评估级别提高一级综合确定为一级。

1.6前人研究程度

根据调查访问,该区前人研究资料主要为原有:

1、1970~1973年,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队完成并提交了1∶20万城口幅(H-49-Ⅰ)地质图。

该报告对区内的地层、岩性、构造、矿产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划分及论述;

2、1975~197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七三一部队编写了1∶20万城口幅(H-49-Ⅰ)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对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进行了调查,详细划分了工程地质岩组;

上述资料对区内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为本次调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其地层时代、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内容为本次工作所利用。

1.7工作手段、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本次评估工作主要采用收集、整理分析已往地质资料,现场对每个塔位进行地质调查,同时调查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采用半仪器法实测1:

500塔位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横断面。

野外工作于2010年6月22日至7月3日完成。

实际完成地质测绘(1:

10000)约0.8Km2;实际完成剖面测绘(1:

10000)约15.0Km,剖面测绘(1:

500)约5.32km。

至2010年10月30日完成了内业资料验收和整理工作,共编制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1份、1:

10000平面图1张、1:

10000剖面图1张,1:

500剖面图46张。

评估工作满足评估规程的相关要求。

由于该工程为架空形式,故根据要求本次评估工作重点在于对各个塔位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评估区自然地理概况

2.1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评估区位于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施礼村高台坪,有省道、乡镇公路和一般乡村公路与市区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见评估区交通位置图(图1)。

图1评估区交通位置图

2.2气象水文

评估区地处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夏热多雨,冬暖多雾,空气湿度大,日照偏少等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3.8℃,极端最低气温-13.2℃,极端最高气温39.3℃(1959年7月13日)。

区内雨量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261.4mm,最大月降水量566.2mm(1982年7月),最小月降水量0.6mm(1963年1月),降雨多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7%,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的汛期,降水量为857.1mm,占年总降水量的68%。

7、8月份,降水主要集中于伏前伏后,多暴雨洪涝,伏中高温少雨,易形成干旱,9月份降水量最多,常年平均为210mm,1月最少,为14.7mm。

沿线北东侧分布有一条河流—任河,该河流年均流量为63.4立方米/秒。

河床平均宽150米,河床比降为9.7‰。

根据调查访问,任河在01#~08#塔位附近流域段常年洪水位为782m。

评估区内在09#~10#塔位跨越一任河支流菜子坝河,在30#~31#塔位之间有一支流石溪河,均为一些山间溪沟,枯水期断流,流量随大气降雨变化而变化。

塔位均处于平台、山顶、缓斜坡地段,范围较小,在单个塔位处的评估范围内未见地表水体。

3评估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环境问题

3.1拟建送电工程沿线地质环境条件综述

3.1.1地形地貌

评估区总体上属侵蚀溶蚀中低山河谷地貌。

沿线谷坡多成“v”型,相对高度一般为800—1100米,地形陡缓相间,山顶多呈“浑圆状”及“桌状”;河谷底部由于水流的强烈侵蚀穿凿成蛇曲状的中谷和窄谷。

01#~02#、40#塔位为侵蚀堆积河谷阶地地形,为Ⅱ级基座式阶地,01#~02#塔位阶面高程在830.00~835.00m之间,40#塔位在870m左右之间,宽约300~500m,台面较缓,缓倾向任河,前缘与漫滩陡坎接触。

地形地貌条件属较复杂。

3.1.2地层岩性

评估区内主要出露寒武系下统(∈1)、震旦系上统((Z2)地层。

寒武系(∈)地层于区内广泛分布,震旦系上统(Z2)地层则沿坪坝—修齐断裂上盘及沿任河北岸分布。

评估区各地层特征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

(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褐黄色、褐灰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卵碎石组成。

粉质粘土呈可塑状~硬塑状;卵碎石含量约占25%左右,为白云岩岩屑,呈棱角状,无分选性,粒径2~35mm。

分布于01#、02#、40#塔位,厚度约0.80~1.50m。

与下伏下寒武统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

褐黄、褐灰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少量砂、泥岩碎屑。

呈可塑~硬塑状。

分布于评估区自然斜坡、丘顶平台、冲沟等地段的表层。

评估区局部地形低洼地段有分部。

在单个铁塔评估范围内土层均较薄。

2.寒武系下统(∈1)

(1)石牌组(∈1sp):

中上部为浅灰绿色、紫红色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夹薄—中层状微晶灰岩、鲕灰岩及砂屑灰岩,下部为浅灰色至灰色薄—中层微晶灰岩与鲕灰岩互层,产古杯化石。

段厚91~377m。

评估区6#~10#塔位出露该地层。

(2)水井沱组(∈1s):

上段地层,浅灰色中厚层状鲕状灰岩,结晶灰岩夹钙质页岩,页岩中见三叶虫化石。

厚度大于200m。

下段地层以紫色粉砂质页岩、钙质页岩为主,底部为含炭质页岩夹等轴状白云岩透镜体。

与下伏灯影组(Z1d)平行不整合接触。

评估区大多数塔位出露该地层。

3.震旦系上统(Z2)

灯影组(Z2dn):

评估区1#、2#、3#塔位出露在该地层,各段特征如下:

①灯影组上段(Z2d3):

中上部为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深灰色含硅质条带白云岩,间夹黑色页岩及炭质页岩;中部为中厚层状白云岩;底部为薄层硅质条带白云岩及薄层硅质岩。

厚108m~250m;下段厚180m,为浅薄~中层状灰质白云岩,下部夹硅质岩。

与下伏陡山沱组整合接触。

②灯影组中段(Z2d2):

中上部为稳定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偶夹0.5~1.0m厚硅质岩;底部为浅灰色薄层状泥晶灰岩,以具马尾丝状黑色方解石碎裂纹,瓷状断口为特征;厚40~87m。

③灯影组下段(Z2d1):

浅灰、深灰物薄中层状灰质、泥质白云岩。

底部含锰、铁白云岩,为锰矿层直接顶板。

段厚2~30m,变化较大。

与下伏陡山沱组整合接触。

上部强风化层岩体较破碎,风化裂隙较多,厚度约0.50~1.2m。

下部中等风化层较完整,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基岩为中厚层状结构。

3.1.3地质构造及地震

评估区位于城巴大断裂南西侧,坪坝—修齐断裂斜切城口—高燕—修齐复式向斜,作NNW向波状延伸,长约40KM。

断裂宽约1~5m,断裂中岩层糜棱化及构造透镜体极为发育,断面倾向NE25°倾角60~70。

地层总体呈东西走向,倾向南,倾角受次级褶曲及断裂影响大,岩层倾角均较陡。

岩层170º~205º∠56º~73º,另据地面调查,评估区内未发现断层和断层破碎带,岩体内发育两组构造裂隙:

第一组裂隙

(1):

产状300º~346º∠41º~74º,裂面较平直,微张,裂隙面覆钙膜、铁锈膜,可见延伸长1.0~2.0m,裂隙间距1.0~3.5m。

第二组裂隙(Ⅱ):

产状200º~271º∠60º~73º,裂面较平直,闭合,无充填,可见延伸长2.0m,裂隙间距1.0~2.2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图2评估区构造纲要图

3.1.4水文地质条件

各个塔位评估区原始地貌为构造侵蚀溶蚀中低山地貌,位于斜坡、丘顶、平台地带。

场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

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上覆土层,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下渗补给,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网状风化裂隙中,接收上覆土层孔隙水的补给;本区岩溶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渗入式补给;松散层孔隙水、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及岩溶水沿原始地形坡面运移,向场地外低洼地带排泄。

由于各个铁塔位置处于地势相对较高处,排泄条件好,各个塔位区地下水均贫乏。

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较小。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3.1.5不良地质现象

经现场地质调查,各个塔位评估区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及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城口幅,灯影组地层处于岩溶中等发育区,石牌组及寒武系下统地层为岩溶弱发育区。

经现场地质调查,出露碳酸盐岩层(白云岩、灰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地段均未发现落水洞和地面塌陷等影响拟建塔位整体稳定的岩溶地质现象,其中1#~3#、17#、19#、28#、30#、31#、35#塔位评估区有溶槽、溶腔现象发育,但溶蚀现象较弱,可不予考虑岩溶影响。

根据调查,任河常年最高洪水位为782m,拟建铁塔塔位最低高程827.1m,远远高于任河侵蚀基准面,对拟建物构不成危害。

综合判定不良地质现象为简单。

3.1.6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

各个塔位评估区为平台、斜坡地段,无人工边坡、地下洞室、采空区等存在。

综合判定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不强烈。

3.1.7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

评估区内贯通性结构面为层面和岩土界面。

其中10#、13#、21#、22#、23#、30#、31#塔位层面和岩土界面外倾不临空,且倾角>20°;其中24#塔位所处斜坡,为切向坡临空,切向临空且外倾结构面倾角≥20°。

故这8个塔评估区内贯通性结构面对斜坡的影响为较复杂。

综上所述,评估区内贯通性结构面对斜坡的影响为较复杂的有8个塔位,共占总塔位数的20%,综合判定:

评估区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为较复杂。

3.1.8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的划分

综上所述,根据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试行)综合判定:

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属较复杂(见下页表1):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表1

判定因素

简述

复杂程度

复杂

较复杂

简单

地形

条件

地形坡角(°)

18~30(占整个评估区域75%)

自然陡坡

高度(m)

岩坡

/

土坡

/

岩土

性质

土层厚度(m)

0.8~1.5

岩层厚度

中厚层状

岩层或土层组合

二元组合

地质

构造

裂隙发育程度

裂隙2组,最小间距0.5m

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

外倾不临空结构面倾角>20°的塔位7个,切向临空且切向临空且倾角≥20°的塔位1个,贯通性结构面对斜坡的影响为较复杂的有8个塔位,占总塔位数的20%。

地震基本烈度

VI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

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

不良地质现象占场地面积比例

/

破坏地质

环境的人

类活动

边坡高度(m)

土质边坡

/

岩质边坡

/

漏失量占蓄(流)量的比例%

地表水

/

地下水

/

洞顶围岩厚度与洞跨之比

/

/

/

采空区占调查区的面积(%)

/

/

/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属较复杂塔位8个,占总塔位的20%,线路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总体上属较复杂。

3.2各个塔位评估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环境问题

详见评估表2。

3.3评估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评估区塔位斜坡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小。

建设场地内表面覆盖由粉质粘土组成,下伏基岩主要为白云岩、灰岩、页岩,含水层未受破坏,无地下空间影响。

周边无县级以上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地表水蓄体、井泉。

4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4.1沿线现状评估综述

经沿线综合地质调查,拟建输电工程铁塔建设用地一般选在褶皱抬升低山山顶平台、山脊、斜坡地带,塔位处未见断层及断层破碎带,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仅在1#~3#、17#、19#、28#、30#、31#、35#塔位评估范围内见局部溶槽、溶腔,其他塔位评估范围内未见岩溶现象,沿线存在溶槽等岩溶现象,但为架空工程,故无影响。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

各塔位处于丘顶、山顶和缓斜坡地带,第四系覆盖层薄一般为0.8~1.5m,基岩以中厚层状白云岩、灰岩、鲕粒灰岩为主,局部为钙质页岩夹层,岩体完整性好,无软弱泥化夹层,所发育的两组构造裂隙对场地的稳定性无影响。

塔位所处自然斜坡及周围边坡现状均稳定,故拟建送电工程沿线各个评估区现状整体稳定。

4.2各个塔位现状评估分述

经各个塔位所处地段的地质调查,各个塔位评估区均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

各塔位所处自然斜坡现状均稳定,故拟建送电工程各个铁塔评估区现状整体稳定。

评估区各塔位现状稳定,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

详见评估附表2。

5预测评估

5.1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

由于该工程为铁塔,架空形式,选址场地地形平缓,故工程建设实施后,较大面积的开挖和填方很少,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塔位基坑开挖时临时边坡的失稳。

评估区各个铁塔由于地势较缓,所处山顶平台、斜坡地带周围环境边坡稳定,塔位周围局部陡坎高度较小,对塔位建设影响小,铁塔施工时,开挖或填方较少,基坑边坡高度(2.0~4.0m)较小,可能产生基坑边坡失稳危及拟建铁塔的施工,基坑边坡稳定,诱发或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

(其具体分析详见附表2)。

5.2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单位、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

1#~3#、15#、16#、20#、39#、40#塔位的建设距离民房30m左右,铁塔在施工过程中为桩型基坑,对下面房屋无破坏影响。

其余铁塔不存在对建构物影响破坏的问题。

场地周边无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人文景观资源。

工程建设用地面积约为3500m2,土地资源约为0.35ha(公顷)。

根据表4及《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试行)P13页表15划分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为一般。

表3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单位、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划分

类别

划分标准

影响破坏程度

严重

较严重

一般

地质遗迹

市级及以上

区县级

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

市级及以上

区县级

人文景观

市级及以上

区县级

土地资源

损坏耕地(ha)

<1

建构筑物

拆迁(C、D级)

影响程度

一般

注1:

ha-公顷

注2:

A、B、C、D级参见《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版)

5.3对地表及地下水影响程度:

场地周边无地表水蓄体、井泉,根据表5及《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试行)P13页表16划分对地表水及下水的影响程度为不强烈。

表4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程度划分

类别

划分标准

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程度

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