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5746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考试重点.docx

财政学考试重点

财政学重点复习提纲

一.第一章

1.财政的定义(10):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实践中,财政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

财政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

(3)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4,了解)

区分两者的标准通常是: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出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

竞争性是这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没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

非竞争形势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如:

大学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

是公共物品,因为其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我念大学不能排除其他人念,大学的成本不会因为我的加入而增加。

3.财政的三大职能(26--30)

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财政的三大职能就不会消失。

(1)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指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④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

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派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②规范工资制度。

③加强税收调节。

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是每个社会尘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①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表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共需求的打听平衡。

②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

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

④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型社会的公共需要。

诸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二.第二章

1.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31,了解)

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费竞争性,所有个人对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的总和,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场需要曲线不是向私人物品市场需求曲线那样通过水平相加求得,二十通过送垂直相加求得,如上图所示,d1.d2,d3是公共物品的个人需求曲线,D是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公共物品的均衡价格。

图中的均衡产量Q,是社会有限资源下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产量,价格P等于边际成本。

如白云区公园收取的门票之和等于每个人的门票相加,即P=P1+P2+P3,D=d1+d2+d3.

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是与提供纯公共物品。

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政府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

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因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追求社会目标,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责;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利,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共计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分为两类:

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第一类准公共物品。

如桥梁。

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准公共物品。

如科研成果。

其有效提供方式主要有:

①政府授权经营。

对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民间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中标的民间企业经营。

②政府参股。

对于那些初始投资量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桥梁、高速公路、铁路等,有政府通过控股参与建设。

③政府补助。

对于那些提供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的民间机构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民间企业,政府给予一定补助。

不住的方式包括补贴、贷款贴息、减免税等。

关于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如慈善事业就是公共物品有四人资源提供,国际多边援助,我国私人捐助的希望小学等。

对缓解我国公共设施建设的滞后状态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第三章

1.我国财政支出分类(58--59,两种方式很重要)

(1)我国现行支出经济分类

①经常性支出。

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其特点是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其补偿方式为税收。

②资本性支出。

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

其特点是耗费的结果将形成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其一部分应在当期补偿,而大部分应分摊到未来的使用期。

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收,意味着本期享用的公共物品,本期付出代价;二是国债,意味着未来享用的公共物品,未来时期付出代价。

③净贷款

(2)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58--59)

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香蕉换为标准,可将全部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两类。

①购买性支出。

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两者的共同点是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

政府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②转移性财政支出。

其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财政付出了资金,缺无任何所得,在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2.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两个。

60星号标志处)

(1)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

(2)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

3.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三个。

61)

(1).财政支出增长率:

财政支出增长率,以

G(%)表示。

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增长率。

 

举例子:

假设第n年我国财政支出额为12000亿元,上一年即(n-1)年的财政支出额为10000亿元,求第n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

则为:

(12000-10000)/10000*100%.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

表示。

财政支出增长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GDP(%)代表GDP增长率,

GDP代表当年GDP相对与上年GDP的增长额。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没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四.第四章

1.经常性支出有哪些?

(整章了解)

(1)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①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的经费支出。

行政支出是维持国家各级政权存在、保证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费用,是纳税人所必须支付的成本,也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基础。

具体分析时可将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按照预算收支科目分解为以下四大类:

公检法经费、外交外事支出、行政费用和武装警察部队经费。

特点:

行政管理支出属于公共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具有稳定性

行政管理支出的效率难以考核

②国防支出的内容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动员预编费、招飞事业费、专项工程以及其他支出等。

其项目包括:

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

(2)教育、科技与医疗卫生支出

按支出的部门划分,科教文卫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文化事业费;

(2)教育事业费;(3)科学事业费;(4)卫生事业费;(5)体育事业费;(6)通讯事业费;(7)广播电视事业费。

按支出的作用划分。

科教文卫支山可以分成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3)社会保险支出

社会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项目中也是一项经常性支出,它的属性属于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注意:

行政管理支出是不是经常性支出?

诸如此类问题,应为判断题,要明白经常哪些是属于经常性支出,看一看。

五.第五章

1.基础设施投资的含义(102)?

是问含义吗?

上网查

概念:

为向社会提供作为共同生产条件的基础设施而进行的投资。

这里的基础设施是狭义,也成为经济基础设施。

广义的基础设施投机范围:

1经济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包括:

能源设施投资;交通设施投资;通讯设施投资;环保设施投资;供水设施投资等。

2社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保障设施投资等。

注意:

其包括对三农的投入(106),应为选择题。

2.财政投融资的概念(110)特征(111)

概念:

财政投融资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

特征: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由国家设立专门结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和经营。

(4)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5)财政投融资是资金运用上的政策性与有偿性的统一。

3.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名称(112)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五.第六章

1.财政补贴概念(115)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特定的经济目的,向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

它实际上是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地转移给受领者,构成税收的逆向运动,西方学者也称之为“负税收”。

注意:

财政补贴不属于税收支出,财政补贴属于转移性支出的一种。

2.税收支出的八大形式(123)

1.税收豁免2.纳税扣除3.税收抵免4.优惠税

5.延期纳税6.盈亏相抵7.加速折旧8.退税

六.第七章

1.财政收入的分类,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126)与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类(127)

(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①税收收入

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靠国家税法规定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收入。

②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基金收入。

③非税收入,如国有资产权益收入

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所应获取的经营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占用费等收入的总称,主要以利润上缴形式体现。

④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包括内外债贷款和转贷的收回本金收入。

⑤债务收入

国家凭借其信誉,采取有借有还、还本付息的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财政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三个。

127--130)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生产技术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生产技术水平是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3.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的概念(138)

非税收入在收入分类科目“简目”中列有7项非税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属于预算外收入,而纳入预算内收入的非税收入实际上就是预算内政府收费。

4.税收与收费的区别(140,星号)

收费有时与税收难以截然区分,因为有时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如使用公路可以收取公路费,也可以征收燃油费。

但二者也确实存在差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二是税收是作为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三是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可以有所不同,全国性收费一般纳入预算内,部门性收费或地方性收费可以作为预算外收入,按预算程序管理,形成政府性基金或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

四是一般而言,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强,有利于立法监督和行政管理,而收费的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因而法治性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应避免收费项目过多,并力求加强管理。

七.第八章

1.税收的定义(145)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

2.税收的三性(146--147)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3.税收术语:

纳税人(148)、课税对象(148)、课税标准(149)、税率(149)、起征点免征点(151)

(1)纳税人:

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称为税收客体,征税对象。

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我国税法的分类方法主要是采用按课税对象为标志的分类方法,即划为五大类: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3)课税标准:

指的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

计税依据也称税基,指的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

(4)税率:

是指对瞌睡对象征税的比率。

税率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

①比例税率

就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例如:

应纳税额=100万元×17%(增值税),应纳税额=1000万元×17%(增值税),应纳税额=10000万元×17%(增值税)

A单一比例税率,亦称“统一比例税率”,即一个税种只规定一个征税比例的税率。

B差别比例税率。

根据课税对象或纳税人的不同性质规定不同征税比例的税率。

C幅度比例税率。

税法统一规定税率幅度,由各地区在此幅度内具体规定本地区征税比例的税率。

其优点是:

有利于鼓励生产经营者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还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因为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税率并不因之而提高,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相同。

缺点:

调节收入效果不太理想。

所以一般应用于商品课税

②累进税率

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一般应用于所得课税。

A全额累进税率:

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照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

当课税对象提高到另一个级距时,对课税对象的全额都按提高一级的税率征税。

B超额累进税率:

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对每个级别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

这样,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可以采用几个税率征税,则各个等级税额之和,就是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税率在个人所得税计算中的运用:

例如:

张三月收入4000元,李四月收入4001元,2008年3月1日-2011年8月31日止,个税免征额为2000元,税率参看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

张三应纳税:

(4000-2000)×10%=200元

李四应纳税:

(4001-2000)×15%=300.15元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张三应纳税:

500×5%+1500×10%=175元

李四应纳税:

500×5%+1500×10%+1×15%=175.15元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前者负担重,后者负担轻;其次,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税率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税率则不存在这种问题,上述题中张三只比李四多收入一元,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下却要多交100.15元,极为不合理,而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下则避免了这一问题。

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但超额累进税率在计算繁琐。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将应纳税收入划为九个级距,假如纳税人的收入数额很大,计算起来就要算好几个乘法和加法。

而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简单的计算方法,叫速算扣除数法。

速算扣除数是指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与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的差额。

计算公式为: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数-超额累进数

应纳税数额=全额累进数-速算扣除数(具体数参看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例如:

张三应纳税=全额累进数-速算扣除数=2000×10%-25=175元

李四应纳税=全额累进数-速算扣除数=2001×15%-125=175.15元

③定额税率

也称为固定税额,它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定额税率又可分为:

①A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如原盐税规定每吨盐的税额:

辽宁为141元,山东130元;B幅度定额税率,如土地使用税,大城市每立方米税额0.5-10元;C分级分类定额税率,如车船使用税,对机动船舶按净吨位的多少分类分级规定不同税额。

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⑤起征点和免税额

①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起征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②免征额是指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是:

征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征税对象都有征税;而对有免征额的征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如:

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由2000元上升至3500元。

2.税收分类(152--153)

税收分类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性质相同或近似的税种进行归类。

(1)按税收客体分类

①按税收客体(或课税对象)分类可分为:

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等,这是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分类方法。

商品税。

商品税(也称为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或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课征商品税的前提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其计税依据是商品销售额、增值额、营业收入额等,因此,商品税是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类税,并且在税收总额中占较大比例。

其税种主要有: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②所得税。

所得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也就是对纳税人的纯收入(即总收入扣除成本、费用、损失及流转税额后的余额)征税。

我国目前开征的所得税主要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③财产税。

财产税是以各种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世界上财产税一般包括:

一般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我国目前开征的房产税、契税和准备开征的遗产税等。

④其他税。

A资源税。

资源税是对开发和利用国家自然资源而取得级差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收。

目前,我国的资源税包括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2009年1月1日开征的燃油税等

B行为税。

行为税是指对某些特定的行为开征的税收。

目前,我国的行为税包括:

车辆购置税、印花税等。

(2)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

按税收的计量(或计征)标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两大类。

(3)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我国目前征收的增值税、营业税等;

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积或体积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我国目前征收的资源税等。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两大类。

凡是税款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属于价内税;

凡是税款作为商品或劳务价格以外附加的,则属于价外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

所谓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各种税收,因此,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通常人们将所得税、财产税和遗产税划为直接税。

所谓间接税是指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各种税收,因此,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收的人可能是消费者、生产者或纳税人本身。

通常人们将商品税视为可以转嫁的间接税。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

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大类。

中央税是指中央管辖课征并支配的税种,如目前我国开征的消费税、关税等;地方税是指由地方管辖并支配的税种,如我国目前开征的屠宰税、印花税等;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是指属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照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如我国目前开征的增值税、资源税等。

3.税收原则的概念(154)税收原则分为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公平性(156--157)

税收原则:

建立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又称税制原则。

书上概念: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它决定政府对什么征税(课税对象)、征收多少(课税规模)、怎样征税(课税方式和方法)等税制的基本要素。

(1)公平类税收原则

①受益原则,是指个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个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

显然,这一原则得以实施,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就可以同它的边际效益挂钩,而各社会诚如如能如实纳税,那么公共物品提供中的“免费搭车”现象就可以避免。

问题在于,公共物品是一种集合性消费,具有排他的内在属性,每个人的享用程度难以个量化,因而受益原则就难以普遍应用。

有些情形,由于享用程度不可分解,受益原则则不适用,如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等等。

②能力原则。

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按个人的实际支付能力分摊,收入高的人多分摊,收入低的人少分摊,显然,这一原则具有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能力原则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支付能力的标准。

关于度量标准,有客观说和主观说之分,客观说主张按个人的所得、财产和消费支出为标准,主观说主张以在享用公共物品是个人感受到的牺牲程度为标准。

纵观世界各国税制,实际上都是以客观标准作为度量支付能力的标准,主观说难易度量,会演变为人为的标准,难以付诸实施。

(2)效率类税收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