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580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 强制性条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不限

6

5000

1500

三级

2

8000

6000

500

一、二级

四级

3

1

1000

2除麻纺厂房外,一级耐火等级的多层纺织厂房和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纺织厂房,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倍,但厂房内的原棉开包、清花车间与厂房内其他部位之间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分隔,需要开设门、窗、洞口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3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造纸生产联合厂房,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倍。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湿式造纸联合厂房,当纸机烘缸罩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完成工段设置有效灭火设施保护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工艺要求确定。

4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谷物筒仓工作塔,当每层工作人数不超过2人时,其层数不限。

5一、二级耐火等级卷烟生产联合厂房内的原料、备料及成组配方、制丝、储丝和卷接包、辅料周转、成品暂存、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等生产用房应划分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当工艺条件许可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

其中制丝、储丝和卷接包车间可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且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工艺要求确定,但制丝、储丝及卷接包车间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和的楼板进行分隔。

厂房内各水平和竖向防火分隔之间的开口应采取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

6厂房内的操作平台、检修平台,当使用人数少于10人时,平台的面积可不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内。

7“一”表示不允许。

表仓库的层数和面积

储存物品的火灾

仓库的

耐火

等级

最多

允许

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

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2)

单层仓库

多层仓库

高层仓库

地下或半地

下仓库(包

括地下或

半地下室)

每座

仓库

防火

分区

3、4项

1、2、5、6项

180

750

60

250

1、3、4项

900

300

2、5、6项

5

2800

700

1项

1200

400

150

2项

2100

4800

注:

1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甲、乙类仓库内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不应开设门、窗、洞口;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相应类别地上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

2石油库区内的桶装油品仓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的规定。

3一、二级耐火等级的煤均化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2000m2。

4独立建造的硝酸铵仓库、电石仓库、聚乙烯等高分子制品仓库、尿素仓库、配煤仓库、造纸厂的独立成品仓库,当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时,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倍。

5一、二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2000m2,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0m2;

三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3000m2,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m2。

6一、二级耐火等级且占地面积不大于2000m2的单层棉花库房,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m2。

7一、二级耐火等级冷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的规定。

8“一”表示不允许。

甲、乙类生产场所(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厂房内。

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确需贴邻本厂房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且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办公室、休息室设置在丙类厂房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和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

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2甲、乙、丙类中间仓库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变、配电站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且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

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站,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时,可一面贴邻,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等标准的规定。

乙类厂房的配电站确需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窗。

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仓库内。

办公室、休息室等严禁设置在甲、乙类仓库内,也不应贴邻。

办公室、休息室设置在丙、丁类仓库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和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高层厂房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材料堆场(除煤和焦炭场外)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且不应小于13m。

一级汽车加油站、一级汽车加气站和一级汽车加油加气合建站不应布置在城市建成区内。

表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

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

名称

甲类仓库(储量,t)

甲类储存物品第3、4项

甲类储存物品第1、2、5、6项

≤5

>5

≤10

>10

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50

裙房、其他民用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30

40

25

甲类仓库

20

厂房和乙、丙、丁、戊类仓库

15

12

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不小于10MV·

A的室外变、配电站,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厂外铁路线中心线

厂内铁路线中心线

厂外道路路边

厂内道路路边

主要

10

次要

甲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当第3、4项物品储量不大于2t,第1、2、5、6项物品储量不大于5t时,不应小于12m。

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表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乙类仓库

丙类仓库

丁、戊类仓库

单、多层

乙、丙、丁、戊类仓库

13

14

16

17

18

民用建筑

裙房,单、多层

一类

二类

1单、多层戊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

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和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

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2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其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

3厂房内不宜设置地沟,确需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地沟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粉尘、纤维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应在与相邻厂房连通处采用防火材料密封。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

3.7.2厂房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lOO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5人;

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10人;

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5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20人;

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40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30人;

5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15人。

3.7.3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独立安全出口。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m2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仓库内每个防火分区通向疏散走道、楼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个,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可设置1个出口。

通向疏散走道或楼梯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当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桶装、瓶装甲类液体不应露天存放。

液化石油气储罐或储罐区的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的不燃性实体防护墙。

表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

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m)

类别

一个罐区或堆场的总容量V(m3)

建筑物

室外变、配电站

高层民用建筑

裙房,其他建筑

甲、乙类液体储罐(区)

1≤V<50

50≤V<200

200≤V<1000

1000≤V<5000

70

35

丙类液体储罐(区)

5≤V<250

250≤V<1000

5000≤V<25000

24

28

32

l当甲、乙类液体储罐和丙类液体储罐布置在同一储罐区时,罐区的总容量可按lm3甲、乙类液体相当于5m3丙类液体折算。

2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相邻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3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甲、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裙房、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规定增加25%。

4浮顶储罐区或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5当数个储罐区布置在同一库区内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容量的储罐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较大值。

6直埋地下的甲、乙、丙类液体卧式罐,当单罐容量不大干50m3,总容量不大于200m3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50%。

7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不小于10MV·

A的室外变、配电站和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2的规定。

表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m)

固定顶储罐

浮顶储罐或设置充氮保护设备的储罐

卧式储罐

地上式

半地下式

地下式

甲、乙类液体储罐

单罐容量V(m3)

V≤1000

V>1000

丙类液体储罐

1D为相邻较大立式储罐的直径(m),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2不同液体、不同形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规定的较大值。

3两排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m。

4当单罐容量不大于1000m3且采用固定冷却系统时,甲、乙类液体的地上式固定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0.6D。

5地上式储罐同时设置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固定冷却水系统和扑救防火堤内液体火灾的泡沫灭火设施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0.4D。

6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当单罐容量大于1000m3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m;

当单罐容量不大于1000m3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m。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成组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分组布置的最大容量

单罐最大容量(m3)

一组罐最大容量(m3)

甲、乙类液体

200

丙类液体

2组内储罐的布置不应超过两排。

甲、乙类液体立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m,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0.8m;

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限。

3储罐组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根据组内储罐的形式和总容量折算为相同类别的标准单罐,按本规范第4.2.2条的规定确定。

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立式储罐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

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卧式储罐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

4防火堤的设计高度应比计算高度高出,且应为~,在防火堤的适当位置应设置便于灭火救援人员进出防火堤的踏步。

5沸溢性油品的地上式。

半地下式储罐,每个储罐均应设置一个防火堤或防火隔堤。

6含油污水排水管应在防火堤的出口处设置水封设施,雨水排水管应设置阀门等封闭、隔离装置。

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湿式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m)

湿式可燃气体储罐(总容积V,m3)

V<1000

1000≤V<10000

10000≤V<50000

50000≤V<100000

100000≤V<300000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

可燃材料堆场

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

45

裙房,单、多层民用建筑

其他建筑

注:

固定容积可燃气体储罐的总容积按储罐几何容积(m3)和设计储存压力(绝对压力,lO5Pa)的乘积计算。

2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1的规定。

3干式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

当可燃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时,应按表4.3.1的规定增加25%;

当可燃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时,可按表4.3.1的规定确定。

4湿式或干式可燃气体储罐的水封井、油泵房和电梯间等附属设施与该储罐的防火间距,可按工艺要求布置。

5容积不大于20m3的可燃气体储罐与其使用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

可燃气体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湿式可燃气体储罐或干式可燃气体储罐之间及湿式与干式可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1/2。

2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2/3。

3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与湿式或干式可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1/2。

4数个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的总容积大于200000m3时,应分组布置。

卧式储罐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长度的一半;

球形储罐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且不应小于20m。

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湿式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3的规定。

表湿式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m)

湿式氧气储罐(总面积V,m3)

1000<V≤50000

V>50000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材料堆场,甲类仓库,室外变、配电站

固定容积氧气储罐的总容积按储罐几何容积(m3)和设计储存压力(绝对压力,105Pa)的乘积计算。

2氧气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1/2。

3氧气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5氧气储罐与其制氧厂房的防火间距可按工艺布置要求确定。

6容积不大于50m3的氧气储罐与其使用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

1m3液氧折合标准状态下800m3气态氧。

表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区)

与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

液化天然气储罐(区)(总容积V,m3)

集中放散装置的天然气放散总管

V≤10

10<V≤30

30<V≤50

50<V≤200

200<V≤500

500<V≤1000

1000<V≤2000

单罐容积V(m3)

V≤30

V≤50

V≤200

V≤500

V≤2000

居住区、村镇和重要公共建筑(最外侧建筑物的外墙)

90

110

工业企业(最外侧建筑物的外墙)

22

27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室外变、配电站

55

其他民用建筑,甲、乙类液体储罐,甲、乙类仓库,甲、乙类厂房,秸秆、芦苇、打包废纸等材料堆场

65

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丙、丁类厂房,丙、丁类仓库

公路(路边)

高速,I、II级,城市快速

其他

架空电力线(中心线)

倍杆高

倍杆高,但35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不应小于40m

架空通信线(中心线)

I、II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