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167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docx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

一、选题的意义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

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

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

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

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本文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

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

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

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

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

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

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2)新课程的教与学;(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4)新课程与教师教育;(5)新课程与教学评价;(6)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7)教学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

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叉培训。

3.培训目的:

(l)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

(2)被培训者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得以提高;(3)建立一支热心并胜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的音乐教师骨干队伍;(4)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改革与课程评价研究

1.评价内容:

(1)学生方面: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教师方面:

评价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

2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3.评价流程:

档案纪实、分项积累:

发挥特长、强项评价:

鼓励为主、综合评定。

(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提供必要的音乐教学设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2)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教学容量;(3)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2.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创新程度

1.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鼓励探究式学习。

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3.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4.本课题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目的中从四个层面强调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做法。

5.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6.体现了学科功能即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功能、有陶冶情操培植学生品质的功能、有健身育心的功能、具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

7.本课题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二)理论意义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三)应用价值

1.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音乐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培养和锻炼教师,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四、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条件、措施

(一)基础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必须由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统一指挥。

统一调动,统一安排。

为此,我区成立了由区教委主任、副主任、普教科科长、进修学校校长、各业务部主任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组成的课政领导小组。

教委主任亲自参与听课、研讨、例会等活动,了解实验工作的进程;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由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时反映基层学校的问题,及时与进修学校各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区教委,共同研讨,商榷解决途径。

这种行政、业务、基层三维度组建起来的组织机构,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使我们的课改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二)条件

1.教师提高自我的愿望强烈,参与课改的热情高涨。

2.有多位一体的组织保证。

3.课题项目负责人是西岗区音乐教研员和科研室人员,小学高级教师,曾在《大连教育》《辽宁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获得过辽宁省优秀音乐教师称号,所写的论文在省、市多次获奖,多次上过国家、省、市、区观摩课,有实际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的课在国家、省、市获奖。

(三)措施

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

我们课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工作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出现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监控。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成立由科研室、小教部、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实施研究中心组,定期组织全区范围内的研讨,发挥中心组的辐射作用。

3.建立教研制度。

我们改变了过去各校独立教研的方式,采取全区统一教研,分片教研,及时交流,共同研究,切实把握教育改革方向。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每位实验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札记、教材小议、课后小结、教案、教学随想等分期上交教研员,及时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新课程的验证积累实证。

5.建立经费保障制。

区教委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程序与预用效果

(一)研究程序

第一周期预定为3年(2001.7~2004.9),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启动阶段(2001.7~2001.9)

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2.研究阶段(2001.9~2004.7)

(1)研究前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

(2)研究中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学校和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

(3)研究后期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在没有外来特定支持条件下能独立实施课程,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活动持续化。

3.总结阶段(200.7~2004.9)

全面总结实施课程改革实验,提炼研究成果。

(二)预期效果

1.阶段及周期实验报告。

2.新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3.全员培训经验总结。

4.课题评价经验总结。

5.新课程资源开发成果。

6.对小学音乐学科实验教材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7.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语文课堂中实施美育的教学研究》

上传:

jxfcfb更新时间:

2012-12-1114:

37:

21

《语文课堂中实施美育的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丰城市实验小学陈娇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众所周知,21世纪最根本的竞争是人的素质、人才的竞争,但人的素质与人才的培养都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格外沉重的话题。

如何反思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素质教育?

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切实地走向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能力教育模式。

而素质教育的本质即能力教育,即为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少年)营造最佳的成长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学习、训练条件,使其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健康发展的同时,在文化素质方面得以普遍提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使受教育者在其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范围内得以充分发展,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教育是真善美的学业,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全面发展的新人就是要具备完美人格的人。

这样的人格,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是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结果。

美可以启“真”,美可以储“善”,美可以促“健”,美育不仅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育”,而且由于它是一种和谐的整体的反映式教育,因而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美育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部的教育应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美育”要求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全部的教育活动都应渗透美育,尤其是学科教育应成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教学,特别是美育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虽然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就整体而言,语文美育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无论是语文界的教育专家,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甚至是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的语文美育教育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极大的忧虑。

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语文美育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虽然我们的教材很注重对学生美育、美感的养成,但是远离了生活,深深的陷入了“死水”中,教师只能给学生讲抽象的原理,考试又不注重,学生学得很死。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认为,语文是基础学科,美育是重中之重,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既而让学生去发现美。

生活中到处是美得东西,但我们得学生甚至是老师,都缺乏美地感觉。

所以,我们希望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

我们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找到一条突破课堂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地“知”,去生活中广泛地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欣赏能力,为解题打开思路。

又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对语文、对生活、对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他就会去积极探索,积极面对生活。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于2009年提出申报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语文课堂中实施美育的教学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全面挖掘教育中的美育资源。

旨在使学生适应现代教育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张扬个性和激励创新等新的特质要求,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促进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同时通过此项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有效地发挥学科的整合功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使研究对象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受到美学物质,从而受到美的启迪,美的陶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进而探索出美育的新途径、新模式。

1、科研目标:

发挥学科整合功能,探索学科渗透美育,实施美育新途径。

2、育人目标: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3、工作目标:

开创美育工作新篇章,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体现我校“立美育人”的办学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挖掘教学内容美:

开发蕴藏在语文学科中丰富的美的资源。

如课堂上人物的心灵美,祖国山川的壮丽美,朗读的情感美,故事中的图画美,想象中的创造美等等.

2、展示教学形式美:

以教材为载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以美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审美的角度把握教学过程,将美育融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显现于教师的言行仪表:

美的语言、美的仪态、美的板书、美的训练。

3、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在学校管理、德育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各项工作中多途径全方位渗透美育因素:

即:

以美辅思德——塑造学生真、善、美的人格

以美益智能——训练学生活、广、深的思维

以美健身心——锻炼学生强、健、美的体魄

以美促劳行——培养学生新、巧、实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行动研究法: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美育渗透途径。

3、个案分析法:

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在课题实施的各个阶段我们脚踏实地的做了大量工作:

(一)2009年4月—2009年10月,课题立项与启动阶段。

1.建立组织,明确了分工

学校成立了课题组,课题伊始是陈娇莉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特级教师付彬校长担任研究组组长,相关科研骨干参与,有关教研组实践操作,责任明晰,确保了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

2.共同论证,制订了方案

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步骤、与课题相关的实践与研究以及成果形式与质量要求等我们进行了严密和充分的论证,针对教育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蓝图。

3.掌握现状,设计了调研

对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课题组成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为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和奠定课题研究的基础,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进行了认真研讨和梳理,从而使课题的研究能力与实际有效对接。

(二)2009年11月—2010年12月,课题具体实施阶段。

1、落实制度,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美育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2、开展课题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自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多次开展各项活动,有探讨交流会,也有培训.邀请有经验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并邀请一线任课教师主讲,例如:

龚雪辉、涂异飞、夏燕等教师,他们有课堂实践经验,有真实的实验感受,更好的挖掘本学科教学中的美育资源,探讨方法,实现资源共享。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师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了大量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拉练、提升。

教学相长,培养师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下面列举几个典型活动进行总结:

(1)教师轮听课活动

活动时间:

2009年11月5日——2009年11月20日

活动目的:

为了探讨课堂教学中美育资源的挖掘,开发蕴藏在学科中丰富的美的资源。

以美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审美的角度把握教学过程,将美育融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特开展一次教育科研课题年组轮听课活动。

活动形式:

课堂教学轮听课、评课、并说课

活动总结:

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既是美育的主体部分,又是美育的主载体,它将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讨课堂教学中美育资源的挖掘,开发蕴藏在学科中丰富的美的资源。

以美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审美的角度把握教学过程,将美育融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

根据我校课题实施计划,我们在11月开展教育科研课题年组轮听课活动,本次活动共轮听了5节课。

每节课后教师都针对本课进行了反思,并进行了现场互动、研讨,也为课题研究初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体现了认识上的新进展

课堂是生命的家园和乐园,是让生命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激情和探险的地方。

在轮听课中大部分教师都能尽力做到尊重生命,召唤智慧,努力构建美化人生的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第二,体现了实践上的新进展

这些节课中教师都能积极构建学生乐学和会学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以各种方式提出问题.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状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是否尊重他人,是否与人合作;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智力类型;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体现了美化课堂的具体要求

求美是对美的规律的运用。

一是营造美的课堂环境,让课堂成为美的王国;二是开发蕴藏在学科中丰富的美的资源。

总之,美育在各学科中都能体现出来,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优化美化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方法美,教学手段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施美育的主渠道作用。

为使美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更好地融合,听课完毕后,教研组还安排了老师互动式评课。

在互评前,老师们先自己对本堂课进行反思,然后,全体听课者根据课堂教学中美育资源的挖掘情况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执教老师的教学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全面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题推进会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时间:

2009年12月18日

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发挥课题组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挖掘美育资源”的实验进程,我校开展了课题推进会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形式:

课堂教学展示、评课

活动总结:

2009年12月18日,我校全体教师在五楼多媒体教室开展了《挖掘美育资源》省级科研课题推进会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分两个版块进行:

第一,课堂教学展示。

由陈娇莉老师执教五年级语文课《勇敢的少年》;陈涛执教《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她们教学设计巧妙,课堂教学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评课与反思。

各主管领导就这两节课做了中肯的评价,教师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客观的反思。

第三,互动研讨。

全校教师围绕这两节课进行了“美育资源挖掘”方法的交流和探讨,既谈收获,也谈困惑,还确定了下一步的探讨内容。

经过大家的积极努力和共同参与,本次活动在收获和思考中圆满地结束了。

本次活动创新了小学课堂教学方法。

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课堂教学研讨,使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4、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挖掘课堂中的美育资源,学生学会发现美、鉴赏美,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此,我们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发美育资源,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1)“诗情画意”培养孩子挖掘古诗意境的美

在2009年我校就确立的“以诗情开发画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校本课程,我们的学生不仅能通过“找、抄、背、查、释”几个途径来积累古诗,感受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以读、说、背、画、演、唱、赏、展、用等形式加强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

为了更好的挖掘古诗中的“美的意境”、“美的文字”,我们倡导孩子自己动手制作“诗情画意”手抄报,自己为古诗配画,现在只要是拿出一首古诗,学生就能根据古诗的意境做出一份充满诗情画意的手抄报,孩子们能用刮纸画、砂纸画、橡皮擦画等不同作画方式为古诗配的画,真是做到: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画一体,浑然天成!

(2)“绘声绘色”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美

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为了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及表达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美丽,语言中的魅力,多次进行“讲故事比赛”和“小小播音员”的评选。

其中“讲故事比赛”分两种情况:

一是常态下的讲故事,即语文课前五分钟,每节课轮一名同学,每人都有这种机会,二是比较隆重的形式,让这方面有专长的同学在班会时pk,让同学们来当评委,掀起了一股讲故事热潮,在同学们的评判下评出了他们心目中的“故事大王”。

在语文课上,朗朗的读书声那一定是课程的主旋律。

于是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我让他们争做“播音员”,根据文中不同的起伏“播出”不同的风味。

这样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有比较,有收获,有促进,进一步让他们领略了语言的魅力,文字中蕴含的美丽。

(3)“发挥想象“,创造机会挖掘美

每个星期的周记同样是培养学生创造、挖掘语言美的时机。

根据文章,如是故事性文章,我们采取让学生续写故事,根据文章的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

如《妈妈留下的葡萄树》一文,我们让学生编写故事,《海底世界》让学生想象海底还会有什么?

《猫和老鼠》偷油吃,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课题组的老师惊叹不已。

学生丰富的想象诠释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期盼。

对学生的奖励仍是同学们乐此不疲的“故事大王“的封号。

讲评作文时,根据周记中作文诸多要素的把握不准的情况,我适时展开了各种“大王“的评选:

“环境描写”大王、“心理描写”大王、“精彩对话”大王、“叙述具体”大王、“细节描写”大王……只要是发现学生的作文里面有的亮点,我都拿出来评选。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

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在这种评价下,学生能及时地发现自身存在的美,还能发现文字中的美,构段中的美,并找到了可以努力的方向,有了不断向“完美”进军的趋势。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美

在语文课程中实施美育是课题的主流,但课程外的延续的机会我们也是积极为孩子们创造。

为了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感受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校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有“翰墨飘香”之“书法进课堂”、“国学经典诵读”让孩子们感受国学之美,书法中所蕴藏的艺术之美。

此外学校还有合唱队、剪纸、手工等兴趣小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同时更培育了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5、及时总结,在反思中进行自我提升

(1)计划、写实、反思一体化

课题申报以来,我们制定方案,组织开展讨论会、调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并及时地进行实验吧的实验活动。

在2010年的8月,我们就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阶段小结,并在小结的基础上继续改进提高,又经过半年多的实验,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落实了实验的扎实性。

也为教师积累了实验中的经验和素材,为撰写论文提供了依据。

(2)讨论美育资源

实验教师根据教学实践,积极开发美育资源。

认真钻研本学科的教材,把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中的美育渗透点都挖掘出来,并主动承担公开课,在公开课上体现美育资源的共享。

这样,听课教师就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把握美育资源。

为语文教研的丰富内容添上了一丝清新的风。

6、《美在这里飞扬》——课题成果展示活动

经过在两年多的课题实践与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