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173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docx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考纲解读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处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4.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以第ⅠA族和第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7.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真题链接

1.(2013·天津卷·3)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Ⅰ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解析:

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ⅠA族和ⅦA族元素如:

H、Na与Cl可形成HCl和NaCl,两者分别属于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A正确。

第二周期F元素无正价,B错。

如第ⅦA族的元素中,还原性F-I-,C错。

同周期金属元素从左到右化合价升高,其还原性减弱,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D错。

答案:

A

2.(2013·山东卷·8)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

W

X

Y

Z

A.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

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解析:

根据W元素的相关信息及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确定具体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则W为N元素,结合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为O元素,Y为S元素,Z为Cl元素。

B项,Cl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元素,则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S元素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但Cl元素的低价态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强于S元素,如HClO的酸性比H2SO3的弱。

C项,O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强,O2的氧化性强于S单质,则O2-的还原性比S2-弱。

D项,Cl2中Cl元素为0价,处于中间价态,与强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等)反应表现还原性,与强还原剂(如Fe、H2等)反应表现氧化性,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中,Cl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答案:

A

●名校模拟

3.(2013·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学期期末·9)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其简单离子X+、Y3+、Z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

Y>X>Z

B.碱性:

XOH>Y(OH)3

C.单质的还原性:

X>Y

D.离子半径:

X+>Y3+>Z2-

解析:

根据题意,X为Na元素、Y为Al元素、Z为O元素。

A项,原子序数:

Al>Na>O;B项,碱性:

NaOH>Al(OH)3;C项,单质的还原性:

Na>Al;D项,离子半径:

O2->Na+>Al3+。

答案:

D

4.(2013·杭州市第二次质检·26)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

 

试回答以下问题: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B的氢化物与E的氢化物比较,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D3B与甲反应所得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学方程式表示)。

(3)写出丙的电子式为________。

说明丙的水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其酸性会增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由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丁,其外观与氯化钠相似,丁的水溶液呈碱性。

可用来鉴别丁和氯化钠的试剂有________。

A.氢碘酸和淀粉的混合液

B.AgNO3溶液

C.甲基橙试剂

D.稀硫酸

(5)将光亮的铜丝插入丁溶液中,没有现象发生,如用盐酸酸化,反应迅速发生,铜丝缓慢溶解生成深绿色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D为钠元素,而A和D同主族,则A为氢元素,Na3B中离子为Na+和B3-,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甲为H2O,乙为H2O2,乙有弱酸性,丙相对于空气的密度为3.0,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7,溶于水得到弱酸性溶液且光照条件下放置酸性增强为HClO,说明E为氯元素,丙的化学式为Cl2O。

(1)NH3分子之间容易形成氢键,所以沸点较高,NH3分子与水分子间容易形成氢键,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2)Na3N在水中水解产生NH3和NaOH,所得溶液显碱性。

(3)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盐酸,酸性增强。

(4)丁为NaNO2,NaNO2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使淀粉变蓝,A正确,AgNO3与两种盐都能产生白色沉淀,B错误,甲基橙变色范围是3.1~4.4,所以加入到两种盐溶液中均显黄色,C错误,NaNO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试管内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且能嗅到刺激性气味,而氯化钠溶液不会产生此现象,D正确。

(5)由题意可知,产物中有Cu2+,则NO

被还原为NO气体。

答案:

(1)第二周期ⅤA族 NH3 NH3

(2)碱性 Na3N+3H2O===NH3↑+3NaOH

高频考点·大整合

●考点整合

1.原子的组成

 

2.原子中基本微粒间的五个关系

(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4.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5.“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1)结构—明确原子结构中的四个数量关系

电子层数=周期序数

质子数=原子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

最低负

(2)位置—掌握确定元素位置的方法

只要记住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He2、Ne10、Ar18、Kr36、Xe54、Rn86),就可确定主族元素的位置。

①若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多1或2,则应处在下一周期的第ⅠA族或第ⅡA族,如88号元素88-86=2,则88号元素应在第七周期第ⅡA族。

价=主族序数-8

②若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第ⅦA族~第ⅢA族,如84号元素,应在第六周期第ⅥA族。

③若预测新元素,可与未发现的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118号)比较,按上述方法推测知:

如114号元素,应为第七周期第ⅣA族。

(3)性质—熟悉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A.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a.根据元素在周期表或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

b.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c.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

d.根据金属与H2O(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e.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B.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a.依据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如2F2+2H2O===4HF+O2,则非金属性F>O。

b.依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或生成氢化物的稳定程度),如稳定性:

HF>HCl>HBr>HI,非金属性:

F>Cl>Br>I。

c.依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如酸性H2SiO3<H3PO4<H2SO4,非金属性Si<P<S。

②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

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

Na>Mg>Al>Si;Na+>Mg2+>Al3+。

B.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如:

Li<Na<K;F-<Cl-<Br-。

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

O2->F->Na+>Mg2+>Al3+。

D.核电荷数相同(即同种元素)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

Fe3+<Fe2+,Cl<Cl-。

E.电子层数和所带电荷都不同的,可选相近的离子参照比较,如:

比较Al3+与S2-的半径大小,可选O2-为参照,可知:

Al3+<O2-<S2-,故Al3+<S2-。

6.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小结(常作为元素推断题的突破口)

(1)核外有10电子的粒子

分子:

Ne、HF、H2O、NH3、CH4

阳离子:

Mg2+、Na+、Al3+、NH

、H3O+

阴离子:

N3-、O2-、F-、OH-、NH

①可按物质的状态记忆10电子的粒子

Ne、HF、NH3、CH4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H2O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②可按粒子中原子数目记忆10电子的粒子

单核:

N3-、O2-、F-、Mg2+、Na+、Al3+、Ne

双核:

HF、OH-

三核:

H2O、NH

四核:

NH3、H3O+

五核:

CH4、NH

③“10e-+10e-===10e-+10e-”的反应:

NH

+OH-

NH3↑+H2O

(2)核外有18电子的粒子

分子:

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阳离子:

K+、Ca2+

阴离子:

P3-、S2-、HS-、Cl-、O

(3)核外有14电子的粒子

N2、CO、Si、C2H2

(4)核外电子总数与质子数均相同的离子组

①Na+、NH

、H3O+;②F-、OH-、NH

7.化学键与物质的关系

(1)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H2、O2、N2、Cl2、金刚石、晶体硅、白磷、硫等,都是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

(2)只有极性键的物质:

HCl、HBr、NO、NH3、H2O、CS2、CO2、BF3等,都是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H2O2、CH3CH2OH、CH3COOH、CHCH、CH2CH2等。

(4)只有离子键的物质:

NaCl、KCl、CsCl、Na2O、K2S、NaH等,都是由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Na2O2、FeS2、CaC2等。

(6)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物质:

NaOH、Na2CO3、HCOONa等。

(7)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物质:

CH3COONa等。

(8)无化学键的物质:

稀有气体。

8.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方法归纳

1.元素推断的常见突破口

(1)短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①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H。

②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

H、Li、Na。

③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

He、Be、Mg。

④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Be、Ar。

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C;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

O;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

Ne。

⑥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

Li、P。

⑦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H、Be、Al。

⑧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Be。

⑨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Li、Si。

⑩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

C、S。

11、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

O。

12、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

Na。

13、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元素:

C、Si。

14、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S。

(2)1~20号元素中某些元素的性质的特殊性

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最小的是H。

②单质硬度最大的,熔、沸点最高的,形成化合物品种最多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且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百分率最高的元素都是C。

③单质密度最小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的,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三者均相等的都是H。

④气态氢化物最稳定且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是F。

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Cl,碱性最强的是K。

⑥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其水溶液呈碱性的是N。

⑦单质和其最高价氧化物都是原子晶体的是Si。

⑧具有两性的元素是Al、Be。

⑨最轻的金属是Li。

2.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一般方法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理论推断:

①原子结构:

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金属性越强。

②在周期表中位置:

同主族由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由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实验标志:

①单质从水或非氧化性酸中置换出H2的难易程度。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③盐溶液中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④单质的还原性或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

⑤原电池中的正负极。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非金属性是指元素得电子的能力。

非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是指单质分子与其他物质反应的难易。

二者不一定一致,如非金属性N>P,而单质的活泼性N2<P4。

理论推断:

①原子结构:

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

②在周期表中位置:

同主族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周期由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实验标志:

①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强弱(如卤化氢)。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③盐溶液中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④单质的氧化性或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

⑤单质与变价金属单质反应,所得产物中金属元素表现出的价态高低。

如2Cu+S

Cu2S,Cu+Cl2

CuCl2。

3.判断化学键类型的方法

(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存在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2)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只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

(3)分子中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

(4)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不仅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影响,有些情况下对物理性质也有影响,如熔点、硬度等。

●易错警示

1.忽视氢原子的特殊性

H原子核只有质子,没有中子;H属于非金属,不属于碱金属元素,所以ⅠA族元素不等同于碱金属元素。

2.在判断“8”电子稳定结构时,忽视了特殊原子

1~5号元素H、He、Li、Be、B与其他原子结合后,一定达不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在判断最外层是否达到8电子结构时,一定要注意这几种原子。

3.混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ⅡA族与ⅢA族并不相邻,中间隔着副族,所以同一周期的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11、25。

4.混淆用酸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条件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若根据酸性强弱进行判断,一定要用其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进行判断,如硫酸的酸性>磷酸,可以判断出S的非金属性>P,但H2SO3的酸性>HClO、HCl的酸性>H2S均不能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5.错误认为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力

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力,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

6.误认为金属原子失去的电子数越多,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原子得到的电子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

判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是以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为依据,和得失电子多少无关,如Na与Mg、Cl与S等。

7.易忽视各类规律中的特殊性。

如Al是金属,其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

8.对某些元素化合物的特殊结构或性质掌握不准确。

9.错误认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族序数,但是F无正价。

10.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但是碳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难,得电子也难。

11.误认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只有ⅣA族的某些元素。

忽视了ⅠA族的H的最高正价为+1价,最低负价为-1价。

12.元素周期表的特殊部位把握不准,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过渡元素的位置等。

13.误认为元素周期表有9个横行,也即9个周期。

实际镧系和锕系分别属于第六、七两个周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