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62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docx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

为进一步扩大五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五峰茶产业的竞争力,打造富民强县支柱产业,切实推进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确保筹建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同意筹建“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函》(国质检质函〔2016〕720号)有关要求,现结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分析

㈠国际茶产业发展形势

世界茶叶生产呈稳步增长趋势。

全球茶叶采摘面积从2000年的236.87万公顷增长至2013年的417.96万公顷,年均增长4.14%。

世界茶叶产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298.75万吨增长至2013的490.71万吨,年均增长3.61%。

世界茶叶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呈稳定增长趋势。

从2001年至2013年,全球茶叶消费年均增长率为3.76%,其中中国和印度是最主要的消费大国。

2013年全球人均茶叶消费量为0.676千克,年均增长率2.57%,整体呈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

茶叶消费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茶叶生产国自销率的增加,而茶叶的健康保健功能将成为驱动茶叶消费增长的内在动力。

未来茶叶生产将由现在的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发展,由粗放型生产向精细化生产转变,并逐步实现清洁化、规模化、智能化,高效化,而“绿色、低碳”将成为茶叶生产的主流。

茶产品也将从“看茶做茶”走向“品质设计”,由单一类别走向多样化,并通过功能挖掘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增值增效。

㈡国内茶产业发展形势

我国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贸易量以及茶叶消费量与全球茶产业的发展保持一致,均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从2000年至2015年,全国茶园面积由108.89万公顷增长至287.73万公顷,茶园采摘面积由87.96万公顷增长至225.80万公顷,总产量由68.33万吨增长至227.8万吨,2015年全国茶叶总产值1519.2亿元。

2015年我国茶叶总消费量172万吨,占世界茶叶总消费量的33.34%,销售额约为1580亿元。

未来我国茶类生产结构会继续调整,产品结构将趋于更加平衡的发展势态,各类茶产品比值将更为接近,但绿茶仍为我国主要生产茶类。

受茶叶健康功能与经济增长双重因素影响,未来我国茶叶消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预计将以3%~5%的速度继续增长;受我国新政的影响,高档茶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会继续受限,茶产业的发展中心将转向生产更多满足普通百姓的茶产品,中低档优质茶产品将会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茶产品销售模式将由传统销售方式逐步以电子化为主,茶产业的功能也将多样化,茶旅游将具有巨大活力。

从全国茶叶消费市场趋势来看,茶叶需求将趋向多元化,在保持以绿茶消费为主体的基础上,功能明显的各种养生茶将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茶叶生产将进一步集中,产业组织不断优化,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作用会更加明显;茶叶生产过程高效、节能、环保,茶叶加工将逐步实现智能化、标准化、清洁化。

对茶产品的安全化要求会更加严格,将逐步实现从源头--茶园的绿色生态化到生产--加工的清洁化全过程的绿色安全生产。

㈢五峰茶产业发展现状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长期坚持把茶叶作为全县第一大特色产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实施茶叶标准化,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全县共有13.5万人从事茶叶产业,现有茶园20.5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9394吨,茶叶农业产值8.34亿元。

随着不断发展,全县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

茶园良种化率将进一步提高,茶园质量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茶叶加工厂将逐步以规模化、清洁化、机械化加工为主。

茶资源利用将得到重视,尤其是夏秋茶资源开发将显著加强,具有功能显著的养生茶产品将发展迅速。

㈣五峰茶产业优势

一是生产技术优势。

五峰茶苗培育技术领先,技术创新能力突出,茶叶科研成果丰硕。

同时,五峰茶业还先后取得17项设计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

二是品种品质优势。

五峰茶最突出的特点是滋味鲜浓,回味甘甜,其原生茶叶品种氨基酸含量达到7%,茶多酚含量高达34%,水浸出物最高达47.5%。

三是生态环境优势。

五峰植被丰富,土壤优质,气候适宜,独特的土壤条件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优质茶叶生长。

四是品牌集群优势。

目前,五峰茶叶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7个湖北名牌产品、5个省级著名商标。

五是龙头企业优势。

近几年来,我县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省级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对推动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是历史文化优势。

五峰是中国古老的茶叶产区,也是宜红茶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

㈤面临困难与挑战

1.品牌影响力不够

五峰多年来一直着力打造采花毛尖品牌,推动了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采花茶业公司在全国龙头企业的排名也跃升至第五位。

但采花毛尖作为企业的品牌,其它茶叶企业不可能使用,导致中小企业品牌杂乱,发展停滞不前,不能形成合力,品牌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加工集群偏弱

虽然采花茶业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力开拓市场,经营规模扩大,但目前公司在县内的13个加工点仍然明显偏少。

同时,中小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实力偏弱,带动能力不强,满足于赚小钱过日子,没有在产品上精益求精,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都不尽如意。

3.茶产品竞争力弱,茶叶市场不够健全

全县茶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创造产值与利润的能力有限。

长期以来外地的茶叶市场还没完全打开,种茶的人多,生产茶的厂家多,卖茶的人少。

同时本地的茶叶市场未得到很好发育,没有真正形成“茶行”“茶市”,茶商氛围不浓。

4.茶资源浪费大,茶产业综合效益低

五峰现有茶园面积20.5万亩,平均每亩茶园为农民提供收入4000多元,效益好的亩收入达8000元以上,效益差的亩收入只有几百元。

而福建安溪每亩茶叶收入5000多元,浙江西湖梅家坞村每亩收入10000元以上。

茶产业综合效益低。

5.专业人才年龄老化,人才队伍亟待加强

从整体看,全县茶叶科技力量十分薄弱,茶叶科技研发、科技推广、科技致富带头人和营销精英骨干人才匮乏。

茶学本科及以上专业人才奇缺,现有专业人员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又十分繁重。

基层茶叶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有的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

茶叶科技投入很少,新工艺新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6.茶文化底蕴不足,茶旅游亟待发展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对茶文化挖掘不足,导致茶文化底蕴不足。

㈥发展机遇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属于农业部规划的优质茶生产区域,也是湖北省规划的高香绿茶生产区域。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各级政府均非常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出台有各种扶持政策与措施。

湖北省在“十三五”茶产业规划中,宜昌市在《宜昌市红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和宜昌市“十三五”茶产业规划中,都提出要大力发展茶产业,配套各项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发展资金,整合其它各种项目,支持茶产业的发展,并把五峰作为重点发展产区之一。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也提出“提升绿茶、复兴红茶、拓展保健茶”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扶持措施,促进全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生态立县为根本,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升绿茶、复兴红茶、拓展保健茶、开发优质茶为重点,以科技为支撑,以品牌为抓手,强化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发挥知名品牌在优化要素合理配置中的作用,推动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五峰茶叶品牌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及品牌意识,打造知名品牌,实现五峰茶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工作原则

服务产业原则。

紧密围绕五峰茶产业集聚区建设,发挥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职能作用,积极服务骨干企业发展,满足精细产品要求,推进县内茶产业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

标准引领原则。

加快建立技术标准支撑体系,鼓励骨干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占领标准制高点。

加快标准更新和应用,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领产业、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品牌带动原则。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以培育品牌、运作品牌的理念、方法和机制,发挥品牌示范、引领、聚集和辐射效应,培育和形成一批质量好、效益佳、市场占有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消费者认可的国内、国际名牌产品,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动态管理原则。

建立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动态监管制度和统一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创建工作的跟踪管理和动态监管。

合力推进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调运作、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四、总体目标

通过1~2年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1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2.1万吨,茶叶农业产值9亿元,茶产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带动10万农民脱贫致富;全县茶叶产业创新、创造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100%,不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及恶性违法违规案件。

努力把“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采花毛尖”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茶叶品牌,让五峰茶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将五峰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土家生态茶乡”和“湖北最强茶县”。

2018年9月全面达到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标准。

五、任务措施

㈠明晰品牌建设规划,有序推动创建工作

严格按照《“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中关于“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考核验收指导要求,紧密结合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以及本县茶产业品牌建设现状,针对当前茶产业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详细的精细茶产业品牌建设规划、明晰创建任务,明确创建过程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及时间要求,确保创建工作按照规划有序稳步推进,在一年半的创建期结束后顺利通过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的检查验收。

㈡全面加强监督管理,着力构建质量安全体系

结合高效生态标准园建设与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面加强监督管理,着力构建质量安全体系。

一是着力抓好标准化茶园建设。

全县新建茶园在因地制宜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重点把好“四关”,即:

园地选择关、种植规格关、抽槽施肥关和移栽技术关。

建成以采花、五峰镇、长乐坪、渔洋关等乡镇为主体,带动各地、辐射周边的标准化生态茶叶基地10万亩。

二是着力推进标准化茶园管理。

加大培训指导力度,普及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全县茶叶主产区按照排灌设施化、施肥配方化、病虫防治无害化、作业机械化的“四化”要求,统一茶园管理模式,完善配套设施,改善茶叶生产条件,同时大力推广“猪—沼—茶”生态栽培模式,促进基地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是实施生态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加工过程的全程监控,强力推行质量可追溯制度,认真落实茶叶生产、收购、储运、加工、包装、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鲜叶进入茶叶加工厂,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四是在生产环节,以单元基地(合作社)为单位,建立农业投入品和生产记录档案,严格控制化学投入品的使用,禁止使用违禁物品。

五是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企业(合作社)要加强自律性检测,严把产品质量关。

农业、食药、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茶叶质量的监督抽查,通报抽查结果,对连续抽查不合格的要上“黑名单”。

六是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茶叶生产与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质量安全体系。

㈢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快速发展,扶优壮强品牌创建主体

一是支持三大公司做大做强。

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向五峰宜红茶都公司、五峰茶业公司、湖北采花茶业公司倾斜,指导企业建立“质量品牌创新中心”,持续推动质量提升和自主创新,引导小型茶企向龙头企业、知名品牌集中,大力推进产业整合。

二是帮助中小茶企强筋壮骨。

开展“星级茶企评选”和推进“以电代柴”等活动,持续改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

鼓励茶企开展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

三是优化服务。

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为茶叶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是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

依托上级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假冒“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采花毛尖”的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护五峰名优茶叶品牌。

㈣加强标准化计量管理,夯实品牌质量基础

一是统一规范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制定公共品牌的统一标识和质量追溯系统。

二是加快建立技术标准支撑体系,鼓励骨干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占领标准制高点。

加快标准更新和应用,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领产业、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支持企业制定联盟标准,实施标准创新,力争实现五峰茶叶国家标准“零”的突破。

三是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四是加强计量基础工作。

企业计量器具配备率要达到100%,计量器具受检率要达到100%,计量检定合格率要达到100%,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降低能源消耗。

加强对园区茶叶产品的定量包装抽查,抽检合格率要在98%以上。

㈤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体系,不断扩大品牌覆盖范围

抢抓宜昌建设自贸区机遇,努力拓展境外市场。

围绕进一步做强“采花毛尖”“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等茶叶品牌,支持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在市场拓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树立“渠道为王”经营理念,发展壮大专业销售公司,建设现代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实施分销、商超、直营连锁“三驾马车”并进战略,着力推进五大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面向全国健全分销渠道,大力开展招商工作,拓展非产茶区域的营销网络建设。

二是拓展直营渠道,加快全国大中城市连锁直营店建设步伐,同时搭建网络电商平台,启动茶叶电商产业园项目。

三是推进商超渠道,加强与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易初莲花等商业巨头的长期合作,强力推进采花毛尖、天麻剑毫、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等产品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

四是配套土家茶乡新城建设,融合旅游产业开发,着手规划建设五峰茶叶产业园(五峰茶都),使之成为“土家茶乡”的重要标志、五峰茶产业发展的高地。

㈥大力推进茶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品牌文化内涵

一是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开展茶文化研究工作。

全面挖掘、整理、提炼、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不断丰富“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和“采花毛尖”品牌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是做好土家茶文化与山水旅游结合的文章,充分利用好湖北茶博馆展示平台,逐步形成茶文化、茶旅游、茶风情一体化格局。

三是以茶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从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出发,加强茶业企业文化建设,改善提升茶商文化。

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紧密结合本地茶产业实际,围绕制定的茶产业品牌发展规划,出台支持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

精选品牌建设卓有成效的企业作为全县品牌建设标杆,在全县范围内推介其先进经验,引导所有茶产业企业积极向标杆学习。

大力推行品牌价值测算制度,为品牌建设提供指导和服务;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品牌满意度测评分析和提升工作,建立品牌危机应急处理机制,维护品牌形象。

积极发挥品牌的带动作用,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㈧强化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创建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造成强大的宣传声势,为搞好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大力宣传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促使我县茶叶生产步入法制化轨道。

三是通过举办春茶开园节、五峰蓝等推介活动,组织参加国内外大型茶叶博览会、展销会、鉴评会、研讨会,巡回到全国各大中城市举办品茶旅游节、新产品宣传推介等大型茶事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媒体、户外广告等各种媒体全方位加强土家茶文化与茶叶品牌宣传,提高“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和“采花毛尖”等茶叶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六、工作进度安排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筹建工作总体计划按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即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

分以下四个阶段:

㈠宣传、启动阶段(2017年3月至2017年5月)

1.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对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示范区相关情况全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扩大影响,掀起热潮(2017年3月)。

2.按照文件要求,完成《区域质量对比提升报告》和《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报告》(2017年3月)。

3.赴省质监局质量处、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汇报示范区筹建前期工作筹备开展情况,并上报筹建规划申报材料,提请审定通过后正式实施(2017年3月)。

4.按照组织、人员、资金、措施、进程“五落实”要求,围绕创建示范区的任务,完成对相关部门目标责任分解(2017年3月)。

5.召开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示范区筹建的相关问题,成立示范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分设相应的工作组,并印发相关文件(2017年3月)。

6.召开筹建示范区全县动员大会,促进示范区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2017年5月)。

7.县人民政府与县工商、质监、农业等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县内重点茶叶企业签订质量责任承诺书(2017年5月)。

㈡全面实施阶段(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

1.本阶段,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照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促进示范区筹建工作平衡发展、整体推进。

2.做好迎接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对示范区筹建工作的指导,做好迎接省质监局、直属检验检疫部门对示范区筹建工作的辅导及筹建进展情况的阶段性考核,并根据提出的考核意见和整改建议及时抓好整改。

按时向省质监局、直属检验检疫部门以及国家质检总局上报示范区筹建的动态情况。

㈢自查、整改阶段(2018年7月至2018年8月)

在正式申请验收前,由示范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请国内知名茶叶专家、省内质量管理专家现场指导,办公室各工作组齐心协作,结合各自所负责承担包抓的工作内容,对照《“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考核验收指标》,集中人力、时间,深入茶叶企业、茶厂,茶叶基地镇、茶叶专业村及现代农业茶叶示范园,组织开展一次系统性的自查,尤其突出对重点环节、主要考核验收指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指导逐一整改,直至完善达标,为确保示范区筹建最终通过验收做好扎实充分的准备。

㈣申请验收阶段(2018年9月)

按照《“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考核验收指标》进行自查分数达到800分以上时,先提请省质监局会同省检验检疫部门审核,待通过省质监局会同省检验检疫部门审核并报经“质量强省(市)”领导小组或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再报请国家质检总局验收。

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包括筹建总结报告,验收申请书;历次考核的情况,专家指导情况;按照《“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考核验收指标》自查情况;确定纳入区域的示范企业名单;质量强省(市)领导小组或省人民政府的意见等在内的完整的申请验收材料后,等待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通知,迎接国家质检总局验收专家组的现场考核验收。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

制定方案,分解任务,细化措施,营造氛围,强化督查,落实责任。

各主产乡镇都要成立茶叶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明确一名乡镇领导专职分管茶叶产业,并将茶叶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乡镇主要领导年度考核。

同时,农业、食药、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大执法与监管力度,积极营造健康、规范、有序的生产经营秩序。

2.实行目标考核管理。

把茶产业发展和品牌示范区建设工作列入全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每年将各项工作任务和具体目标细化分解到各部门,签订责任状,制定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县政府督查室定期年终组织检查验收,进行考核奖惩和通报发文,实行绩效评价,确保任务保质保量得到落实。

有关部门要深入茶产业发展的第一线,了解示范区建设进度,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新举措,推进五峰现代茶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3.加大项目资金投入。

县财政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实现专项资金公开招标和以奖代补两种类型进行管理。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国土整理资金、退耕还林资金、低丘岗地改造资金、扶贫资金、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资金等,从各个环节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和品牌示范区建设。

加强金融支持,引导、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对茶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积极落实扶贫贴息政策。

同时,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政策导向和政府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茶产业发展,努力增加茶叶产业投入。

4.建立科技推广机制。

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尽快建立五峰茶区全覆盖的茶叶科技推广公益性服务体系,保障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

形成从下至上逐步完善的科技推广队伍。

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支撑作用。

加强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集成推广,出台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和应用辐射的新举措,建立吸引市内外相关科技人员来五峰开展长期科技合作的新机制。

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推进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推广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农科教、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有效形式,采用招投标制、政府订购、委托服务等方式,探索公共服务多种实现形式。

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推进一主多元服务推广体系。

5.建立人才支撑机制。

出台吸纳茶叶专业人才政策,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不愿走”。

实施“四大工程”破解难题。

一是“借智工程”。

鼓励加强与省内外有关科研、大专院校和推广单位开展科技合作,建立科技研发和推广激励机制,突出研发设计和成果转化推广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用,快速强化科技支撑队伍,逐步建立硕士、博士工作站。

二是“引招工程”。

加大引进和招录高素质茶学专业人才力度。

使五峰茶叶科技专业队伍增加3倍以上。

三是“培训工程”。

着力推进基层茶技人员继续教育、阳光工程和知识更新培训,加强产前、产中、产后茶叶产业链全程科技培训,培养一大批专业种植大户、采茶能手、加工技师等现代农业实用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一大批有资质的中高级评茶员、中高级茶艺师等专业队伍。

四是“激励工程”。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初精深加工专业人才扎根服务龙头企业,全面提高种植、加工和营销管理水平。

附件: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任务

分解表

 

附件

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筹建规划任务分解表

任务名称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具体措施

时间安排

1.制定并出台区域品牌建设规划

县创建办

县工商局

县质监局

县经信局

1.结合实际,制定并出台品牌建设规划;

2.经专家论证,品牌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可行;

2017年3月

县发改局

3.将品牌建设目标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

县政府办

1.成立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工作领导机构;

2.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

3.召开会议并有详细的会议纪要。

2017年3月

3.为实施品牌建设规划提供经济保障

县财政局

县创建办

提供专项工作经费。

创建期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