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344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 30.docx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合集5篇30

浅谈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摘要:

当前数学教育课程中兴起了一门新课程——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探索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孩子们带着好奇心用数学的眼光探索数学的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在很大程度上,动手操作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天性,由此而激发其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下,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了;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学生成为了主角。

操作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数学课堂里生机勃勃起来。

为什么要在数学课堂中提倡动手操作?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中有乐呢?

这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去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实验动手操作价值体现策略

一、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1.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适当活动,他们才能轻松有趣地投入学习。

而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则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加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调动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平均分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

把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平均分给几个人,分到的结果相同。

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在玩中不知不觉就把抽象的“平均分”意义和平均分的方法牢牢掌握住了。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还意犹未尽。

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慢慢感受到原来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也可以是充满趣味其乐无穷的。

2.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真正地融入集体,学会与人团结合作,在合作中善于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彰显自己的个性,乃立足社会之本。

所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是学校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数学课堂中倡导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动手操作能很自然轻松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9的分与合时,引导孩子通过摆小棒探究进行小组合作操作,谁来摆、谁来组织、谁来记录、谁来展示学习成果、谁来总结就需要小组中的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学习。

在这种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团结,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动手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在和谐的氛围中参与探究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主体性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数学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向学生提供了贴近实际,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学习内容,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使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主动发展,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4、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

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像、学会创造。

例如:

在一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后,“拼出美丽的图案”一节操作性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拼出不同的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妙招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

杨振宁说过: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

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

一般而言,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不易理解,致使一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

而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时26减7怎样算?

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拿出26根小棒,试着从里面拿走7根,想想该怎么拿?

学生自己会发现从散开的6根中减7根不够减,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三种不同的摆法,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

教学时,课堂氛围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

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交流热烈、合作愉快。

学生不仅掌握了退位减的算法,而且能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动机和浓厚兴趣。

(二)提供足够的学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变教师的示范演示为学生人人动手与操作,学具便是重要条件。

合理应用学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和深刻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还要适时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学具。

经常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小棒、卡片以及一些实物等学具,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更轻松和高效。

因此,教师既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环节,还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营造动手的条件,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我组织学生借助课前我为他们准备的学具(飞机、剪刀、圆形、彩色纸、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其对称轴。

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

通过对折,了解对折,知道对折后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然后再组织学生动手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学生在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中,再一次认识轴对称图形。

最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判断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案,以拓展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练习时让学生拿出学具折一折、画一画,知道了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

教学时,我还注重了多给学生展示有轴对称现象的图片,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和图形中的美。

同时还注重组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验。

通过一节课的实验,深切体会到动手操作的的确确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极佳手段。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但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是:

保障学生人人有学具,个个能动手操作。

学生在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三)指导正确的方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

数学的操作并不是随意性的,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

而小学生对学习对象如何动手操作又比较盲目,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注意课堂上在每一次操作之前都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在引导孩子动手操作前,要么老师自己,要么请“能干”的小朋友先在台前演示,其他学生认真看,然后大家都来动手。

这样实际上就把正确的操作方法教给了大家。

这样学生在操作时方向明确,不至于“盲目动手”,少走弯路。

(四)选择合理的内容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操作学习。

有价值的操作活动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在没有任何价值的情况下,操作活动充其量只能算做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消遣”。

在选取操作对象时,首先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的难易适中的素材。

其次,操作内容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要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

操作既不能由老师自己承包,也不能盲目地全部推给学生,应重视操作的目的和难易程度。

简单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稍难点的教师给予指导协助。

难度大的老师做。

比如在教完米和厘米的认识后,我给所有学生发了一张答题卡,要求每人与同桌合作量出自己的头围、臂长、身高、一步之长。

活动前,我先给学生示范了如何正确测量,量头围、臂长和一步之长并不难,学生间只要互相合作就能完成。

只是学生的身高都已超过一米,用尺子量起来很困难。

为此,老师必须向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于是,我帮学生在墙壁上画好刻度,让学生站过来背靠着墙壁,量出身高。

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方法,还主动帮其他学生测量。

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是何乐而不为?

(五)鼓励大胆地动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该用充满爱的双眼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操作中来,并且让他们都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倍加呵护。

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一课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边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它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这条边与其它三条边一样长,说明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尽管有的同学操作不够规范,有的同学表述不够准确,教师应及时纠正,也要给这些同学鼓励、表扬。

实践证明:

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数学,在课堂上表现得更活泼了,思维变得更活跃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从洗耳恭听的倾听者,变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主人。

在小学数学中多给学生营造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努力做好引导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定会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定会得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

让我们有效掌握动手操作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动手操作而显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⒈陈清荣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⒉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斯苗儿)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小学数学操作教学的优化策略李星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浅谈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分析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互动教学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模式,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本文从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出发,简要阐述了实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对话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特点;存在的缺点;应用探析

对话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间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展示自己、聆听他人,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

对话教学不局限于教师的独白,它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发问,更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提高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读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1.1对话对象的多样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其产生的问题和对话的方式会有千差万别、多种多样,形成了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应用特点———对话对象的多样性[1]。

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问题的掌握程度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对话方式,针对性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发展。

1.2对话发展的整体性:

对话发展的整体性也是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虽然每个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是他们同属于一个集体,在小学数学的对话过程中具有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学习数学知识和促进学生成长,因此在小学数学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尽力解决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多角度观点和开放性思维。

1.3对话需求的共生性:

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还有对话需求的共生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需要对话提高学习质量,老师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对话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精神状态,以便更好地安排教学进度和选择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和学生对于对话都具有共生性的需求。

2实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1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实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做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创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松学习和心理压力,更好地加强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进一步解决学习问题。

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放松心理戒备,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思考、敢于质疑,通过不断的沟通和思维碰撞,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学教学的理解程度、发散学生的思维[2]。

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这节课时时,学生对于正方形属不属于长方形肯定会有争议,老师可以将“属于”与“不属于”分为两个队伍,让学生通过不断总结特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的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2.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与书本的对话: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与书本的对话也是实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学生与教师、同学的沟通时间毕竟少之又少,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自学时间,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概学、产生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总结知识点的学习体系,让学生在自学时能够与书本达到有效的对话沟通,增加小学数学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节课时时,学生通过对概要内容的学习首先应该产生“时、分、秒有什么作用?

哪个单位比较大?

他们的换算比例是多少?

”等问题,再通过认真学习书本内容解决这些问题,并将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录下来,达到学生与书本的高效沟通。

2.3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实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有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疑问和心理障碍,帮助教师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对学生进行特殊训练,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后,老师可以用“同学们,你们知道直角、锐角、钝角的区别了吗?

”等问题来引导学生说出心理的疑问,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主动对话,老师再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达到教师与学生有效对话的目的。

2.4促进多因素融合,加强学生、教师、书本三位一体的对话:

促进多因素融合,加强学生、教师、书本三位一体的对话也是实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与学生对话,向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解决问题等,还要与书本进行对话,总结章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目的、从泛泛的书本中提取学生学习的重点知识,学生也要通过不断与教师、书本进行对话来学习知识,因此学生、教师、书本是三位一体的融合关系,不可分开,在小学数学中更好促进三者的融合对话[3]。

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这节课时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与书本间有浅显的认识沟通,老师也要认真备课,通过课堂教学后老师要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如“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克的计量单位?

”等,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等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对话对象的多样性、对话发展的整体性、对话需求的共生性等应用特点,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加强对话模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可以通过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与书本的对话,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促进多因素融合、加强学生与教师与书本三位一体的对话等方法来实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

有效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

作为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才能有效完成预计的教学任务。

本文借助自己教学中的案例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设计;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

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所做、所思,谈谈对有效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精心设计情境引入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托尔斯泰说: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讲授六年级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

很多大公鸡和小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件和问题:

这里有小鸡和小兔一共是50只,但脚呢,却有108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

学生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他们马上很感兴趣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

教学中有了这样的一个个情境引入,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精彩的课堂源于精心地设计,精心地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精心地设计了3个活动。

活动一:

动态演示,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一起与学生回忆一下以前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并用电脑演示。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回忆:

平行四边形采用的是割补法,是把它变成长方形来计算的。

把平行四边形沿着一个顶点所作的高剪下来,移到另一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长方形(教师同时演示这一过程)。

这一活动的设计既为了勾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更是为了后进生能够与其他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活动二:

动手操作,概括出圆的面积推导公式

首先让学生明确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

你又准备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

学生回答: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根据学生选择转化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形成合作小组,然后一同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开始进行实验。

俗话说:

道不同不相为谋。

只有趣味相投者,才能进行有效地合作,正是出于这一点,在课堂上让学生重新组合,形成志同道合的合作小组,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

在小组活动中质疑边是弯的,没有学过,不知道怎样求面积?

教师提示:

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之后,再把它剪下来,拼一拼,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接近于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1:

我们平均分成了8份,拼成的图形非常接近平行四边形。

小组2:

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拼成的图形也像个平行四边形。

小组3:

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拼成的图形很像一个三角形。

小组4:

我们拼的图形像个梯形。

小组5:

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32份,拼成的图形更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比较分析,寻求突破点。

在电脑中显示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的图,并且把它们拼成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分析:

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之后,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什么图形?

最后推导圆面积公式。

活动三:

思考讨论

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在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4.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最后,总结公式。

在小组内再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进一步理解公式。

课堂上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剪、拼、贴等动手活动,通过动脑思考、讨论转化方法。

让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并用,精神十足。

像这样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不仅可以解决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还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多样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数学练习设计应以有效性为原则,这样才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如在“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的一个游戏。

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

(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

(2)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3)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4)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5)学号是合数的同学;(6)没有站立过的同学。

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师生交流活动中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静华.兴趣——学习的挚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案例反思探析

摘要:

阅读教学可以促进数学教学优质发展,在思辨能力较强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阅读教学符合小学生认知情况、小学数学特征和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需求。

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过程中主要考虑教师教育理念、授课类型、小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校整体教学氛围等因素。

因此,数学阅读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从教师、教学计划和小学生等三个方面安排,促进小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1教学案例

观摩了小学四年级李老师的一节数学教学,教学内容是人民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