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66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docx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

总复习题(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分析污染型生产工艺过程中水污染物产生量时,应绘制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以及(D)。

A.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B.项目总平面图C.水环境功能区划图D.生产工艺流程图

2.下列不属于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基本内容的是(D)。

A.总图布置方案分析B.环保措施方案分析C.工艺流程D.替代方案

3.下列不属于污染物分析内容的是(A)。

A.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B.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C.水平衡D.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与分析

4.下列不属于工程概况内容的是(B)。

A.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B.清洁生产水平C.项目组成D.人员数量与工作时间

5.下列不属于建设项目选址要考虑内容的是(D)。

A.是否与规划相协调B.是否影响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

C.是否违反法规要求D.是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

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时,需参考国家有关防护距离规范,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可靠性,合理布置建设项目的各构筑物及生产设施,给出(D)。

A.总图的地形图B.总图各车间布局平面图

C.总图布置方案与内环境关系图D.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图

7.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时,需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A)的保证性。

A.卫生防护距离B.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

C.安全防护距离D.卫生防护距离和防火防护距离

14.工程分析时使用的资料复用法,只能在评价等级(B)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A.较高B.较低C.一级D.以上都可以

15.用经验排污系数法进行工程分析时,此法属于(B)。

A.物料衡算法B.类比法C.数学模式法D.资料复用法

16.物料衡算法能进行工程分析的原理是依据(C)。

A.自然要素循环定律B.市场经济规律C.质量守恒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

17.工程分析的方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只能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此法是(A)。

A.资料复用法B.类比法C.专业判断法D.物料衡算法

31.某工程用新鲜水4000m3/d,其中,生产工艺用新鲜水3200m3/d,生活用新鲜水260m3/d,空压站用新鲜水100m3/d,自备电站用新鲜水440m3/d。

项目循环水量49200m3/d,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B)。

A.81.2%B.92.5%C.94%D.98%

32.某工程生产工艺用新鲜水1600m3/d,生活用新鲜水130m3/d,公用工程用新鲜水270m3/d。

项目循环水24600m3/d,则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B)。

A.91.5%B.92.5%C.92.g%D.93.g%

33.某企业循环水系统用水量为1000m3/h,新鲜水补水量为用水量的5%。

循环水系统排水量为30m3[h,循环水利用率为(B)。

A.95.0%B.95.2%C.97.0%D.98.0%

34.某造纸厂日产凸版纸3000t,吨纸耗水量450t,经工艺改革后,生产工艺中采用了逆流漂洗和白水回收重复利用,吨纸耗水降至220t。

该厂每日的重复水利用率是(D)。

A.47.8%B.95.6%C.48.g%D.51.1%

38.某企业车间的水平衡图如下(单位为m3/d),该车间的重复水利用率是(C)。

A.44.4%B.28.6%C.54.5%D.40%

ABAB

45.无组织排放源是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排放(C)的污染物。

A.10mB.12mC.15mD.18m

46.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此法为(B)。

A.现场实测法B.物料衡算法C.模拟法D.反推法

47.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确定无组织排放量,此法为(D)。

A.现场实测法B.物料衡算法C.模拟法D.反推法

49.在分析依托设施的可行性时,如废水经简单处理后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需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是否与项目(C)相符,是否还有足够处理能力等。

A.工艺B.水文特征C.水质特征D.规模

50.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必须做(D)分析。

A.时空B.重要时期C.建设期、运营后期D.全过程

51.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B)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

A.大气、地形地貌B.植被、地形地貌C.植被、声环境D.地形地貌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基本内容的有(ABCDE)。

A.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C.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E.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B.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D.污染物分析

2.下列属于污染物分析内容的有(BCDE)。

A.污染物产污环节B.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C.物料平衡与水平衡D.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与分析

E.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与分析

3.下列属于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内容的有(ABC)。

A.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的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B.据气象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厂区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C.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D.环保设施构成及有关经济技术参数的合理性

4.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图应标明(ABDE)。

A.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方位关系

B.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距离

C.比例尺D.保护目标的内容与性质E.风向玫瑰图

5.与拟建污染型项目环境影响程度有关的因素包括(ABCD)。

A.选址B.生产工艺C.生产规模D.原辅材料

6.建设项目选址应从下列(ABCDE)方面进行环境合理性论证。

A.是否与规划相协调B.是否影响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C.是否违反法规要求

D.是否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E.是否造成重大资源经济和社会文化损失

7.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包括(BCD)。

A.分析厂区的区位优势的合理性

B.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

C.根据气象、水文等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D.分析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8.对于污染型项目,一般从其厂区总平面布置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BC)。

A.采用的工艺流程B.建(构)筑物位置

C.主要环保设施位置D.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目标位置

9.在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不能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时,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法有(ABE)。

A.物料衡算法B.类比法C.数学模式法D.资料复用法E.专业判断法

10.采用类比法进行工程分析时,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具体应注意以下哪些方面?

(ACD)

A.环境特征的相似性B.投资渠道的相似性

C.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D.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11.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在统计污染物排放量时,应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账”,具体包括(ACD)。

A.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B.技改扩建前污染物削减量

C.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D.技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

12.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应算清“两本账”,这“两本账”指(AC)。

A.生产过程中的产污量B.污染物最终排放量

C.实现污染物防治措施后的污染物削减量D.“以新带老”削减量

13.对于用装置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过程的建设项目,同时应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ABD)。

A.产生位置B.产生量C.处理方式D.污染物的种类

14.无组织排放源是指(BD)排放的污染物。

A.无规律

B.没有排气筒

C.排气筒高度低于10m排放源

D.排气筒高度低于15m排放源

15.无组织排放源的源强确定方法有(BCD)。

A.资料复用法B.物料衡算法C.类比法D.反推法

16.非正常排污是下列哪些情况的排污?

(ACD)

A.开、停车排污B.正常生产排污

C.部分设备检修排污D.其他非正常工况排污

17.环境影响评价中,在(ABCD)的情况下需进行非正常工况分析。

A.正常开、停设备B.工艺设备达不到设计规定要隶

C.部分设备检修D.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定要求

18.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包括(ABCD)。

A.分析依托设施的可行性

B.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C.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

D.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

19.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一般包括(ABCDE)。

A.重点工程明确B.工程组成完全C.全过程分析

D.污染源分析E.其他分析

20.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时,下列(ABCED)应纳入分析中。

A.短期临时的工程B.公用工程C.长期临时的工程

D.环保工程E.辅助工程

21.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时,下列时期(ABCDE)应纳入分析中。

A.建设期B.运营期C.设计方案期

D.运营后期E.选址选线期

第二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自然环境调查时,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地形地貌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D)。

A.区位图B.地理位置图C.土地利用现状图D.地形图

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在进行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时,当建设项目拟排放的污染物毒性较大时,应进行(C),并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项目将排放污染物的特性选定调查指标。

A.文物与“珍贵”景观调查B.人口分布调查C.人群健康调查D.交通运输调查

3.对于新建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的方法有:

(C)。

A.现场实测、类比法和经验估计法B.物料衡算法

C.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法和设计资料D.现场调查和实测法

4.针对一些无法实测的大气污染源,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

一种科学方法是(B)。

A.类比法B.物料衡算法C.经验估计法D.现场调查

7.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大气污染源调查,可用(C)确定。

A.物料衡算B.类比调查

C.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D.设计资料

8.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大气污染源调查,可用(D)确定。

A.类比调查B.物料衡算C.设计资料D.实际监测

9.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D)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A.1年内B.2年内C.3年内D.5年内

10.2008年,某企业15m高排气筒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3.50kg/h,受条件所限排气筒高度仅达到7.5m,则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D)。

A.3.50kg/hB.1.75kg/hC.0.88kg/hD.0.44kg/h

14.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的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D)布点。

A.环境功能区法B.平行线法

C.同心圆法D.极坐标布点法

15.大气环境各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布点方法是(C)。

A.同心圆法B.环境功能区法

C.极坐标布点法D.不同等级方法不一样

16.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B)为轴向,取()为0°,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

A.主导风向,下风向B.主导风向,上风向

C.东西向,下风向D.东西向,上风向

17.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C)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A.0°、45°、90°、135°、180°、225°、270°、315°

B.0°、180°

C.0°、90°、80°、270°

D.0°、45°、135°、225°、315°

18.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0,至少在约(B)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A.0°、45°、90°、135°、225°、270°、315°B.0°、180°

C.0°、270°D.0°、45°、225°、270°

19.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B)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并且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A.0°、90°、225°、315°

B.0°、45°、90°、135°、180°、225°、270°、315°

C.0°、45°、135°、225°、315°

D.以上都不对

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B.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20.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监测点数(B)个。

A.≥6B.≥10C.≥8D.>10

21.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蓝测点数(D)个。

A.≥4B.≥8C.≥10D.≥6

22.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无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没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监测点数应(C)。

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B、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

C.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D.布置2个点进行监测

23.大气环境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A)。

A.小于300B.小于450C.小于600D.小于750

2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应以(C)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出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

A.图的方式B.柱状图的方式

C.列表的方式D.分布图的方式

25.若进行为期一年的二氧化硫环境质量监测,每天测12h,每小时采样时间45min以上,每月测12天。

在环评中这些资料可用于统计分析二氧化硫的(A)。

A.1h平均浓度B.日平均浓度C.季平均浓度D.年平均浓度

26.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应进行为期(D)的连续观测。

A.3个月B.6个月C.10个月D.一年

27.二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A)以上。

A.2个月B.4个月C.6个月D.8个月

28.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向指风的来向,用(B)个方位表示。

A.8B.16C.10D.24

29.风频表征(C)受污染的几率。

A.上风向B.主导风向C.下风向D.次主导风向

30.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热力因子是(D)。

A.风和大气稳定度B.温度层结和湍流

C.风和湍流D.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31.吹某一方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A)。

A.风频B.风玫瑰图C.风场D.联合频率

32.大气湍流是指气流在三维空间内随空间位置和时间的(B)涨落。

A.有规则B.不规则C.水平方向不规则D.垂直方向不规则

33.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是(C)。

A.风和大气稳定度B.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C.风和湍流D.温度层结和湍流

34.下列关于山谷风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山谷风是发生在山区的山风和谷风的总称

B.白天风从山谷近地面吹向山坡,晚上风从山坡近地面吹向山谷

C.晚上风从山谷近地面吹向山坡,白天风从山坡近地面吹向山谷

D.山谷风是由于山坡和山谷受热不均而产生的

35.下列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城市热岛环流是由于城乡湿度差异形成的局地风

B.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高空则相反

C.白天风从城市近地面吹向郊区,晚上风从郊区近地面吹向城市

D.市区的污染物通过近地面吹向郊区

41.所谓逆温是指气温随海拔高度(C)的现象。

A.减少B.不变C.增加D.不变或减少

42.下列关于海陆风的说法,错误的是(D)。

A.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量反应差异造成的

B.白天下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

C.夜间上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

D.夜间下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

43.风向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C)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

A.10年B.15年C.20年D.30年

44.主导风向指(B)。

A.风频最大的风向B.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

C.风频最小的风向D.风速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

49.非点源(面源)调查基本上采用(B)的方法。

A.实测B.搜集资料

C.引用历史数据D.委托监测

50.(B)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水的水质特征。

A.常规水质因子B.特殊水质因子

C.底质因子D.其他方面因子

51.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C)进行,必要时,其他时期可进行补充调查。

A.丰水期B.平水期C.枯水期D.冰封期

52.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只在(B)进行。

A.两个时期内B.一个时期内C.丰水期D.平水期

53.水文测量的测点一般应(B)水质调查的取样位置(或断面)。

A.少于B.等于或少于C.等于或多于D.多于

54.对于河流二级评价,一般情况下应调查(B)。

A.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B.平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枯水期D.枯水期

55.产生河流紊动混合的主要因素是(C)。

A.风力B.温度差异C.密度差异D.水力坡度

56.径流系数是指(A)。

A.某一时段内径流深与相应降雨涤的比值

B.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C.径流总量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

D.在丁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65.水质评价方法通常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推荐采用(D)。

A.算术平均法B.幂指数法C.加权平均法D.标准指数法

66.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4.5mg/L,己知该河段属于II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D)。

(根据GB3838-2002,II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6mg/L)

A.0.75B.1.33C.1.58D.3.25

67.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6.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III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A)。

(根据GB3838-2002,III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5.0mg/L)

A.0.58B.0.77C.1.25D.3.1

68.某水样pH为13,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B)。

A.1.86B.3.00C.3.50D.2.25

69.某水样pH为6.5,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A)。

A.0.5B.0.93C.0.2D.1.08

70.某水域经几次监测CODc,的浓度为:

16.9mg/L、19.8mg/L、17.9mg/L、21.5mg/L、14.2mg/L,用内梅罗法计算CODCr的统计浓度值是(C)mgfL。

A.18.1B.21.5C.19.9D.19.4

71.某水域经5次监测溶解氧的浓度为:

5.6mg/L、6.1mg/L、4.5mg/L、4.8mg/L、5.8mg/L,用内梅罗法计算溶解氧的统计浓度值是(D)mg/L。

A.5.36B.4.95C.5.12D.5.74

72.某III类水BODs实测浓度代表值是4mg/L,III类水域的标准值是4mg/L,该水质因子是否达标?

(A)

A.达标B.不达标C.不一定D.条件不足

86.某声音的声压为0.02Pa,其声压级为(C)dB。

A.20B.40C.60D.80

87.强度为80dB的噪声,其相应的声压为(D)。

A.0.1PaB.0.2PaC.0.4PaD.20Pa

88.测量机场噪声通常采用(D)。

A.等效连续A声级B.最大A声级及持续时间

C.倍频带声压级D.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89.统计噪声级L10表示(A)。

A.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B.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

C.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D.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

90.等效连续A声级是将某一段时间内暴露的不同A声级的变化用(D)计算得到的。

A.算术平均方法B.加权平均方法C.几何平均方法D.能量平均方泫

91.等效连续A声级用符号(C)表示。

A.LdnB.LWAC.LeqD.WECPNL

92.在环境噪声评价量中符号“WECPNL”表示(C)。

A.A计权声功率级B.声功率级

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D.等效连续A声级

93.在声场内的一定点位上,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这个声级称为(D)。

A.倍频带声压级B.昼夜等效声级C.A声功率级D.等效连续A声级

95.某建设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为l类,昼间环境噪声限值为55dB(A),夜间环境噪声限值为45dB(A),则该区域夜间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D)。

A.≤45dB(A)B.≤55dB(A)C.≤50dB(A)D.≤60dB(A)

96.在什么情况下,评价范围内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

(A)

A.没有明显的声源,且声级较低时

B.有明显的声源,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影响不明显时

C.有明显的声源,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影响明显时

D.没有明显的声源,且声级较高时

97.声环境监测布点时,当敏感目标(B)时,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

A.高于(不含)三层建筑B.高于(含)三层建筑

C:

高于(含)二层建筑D.高于(含)四层建筑

98.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应(C)评价范围。

A.大于B.小于C.覆盖D.略大于

99.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一般布设在(D)处。

A.机场场界B.机场跑道

C.机场航迹线D.主要敏感目标

103.现有车间的噪声现状调查,重点为处于(B)以上的噪声源分布及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