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68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漳平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溯(suò)    百舸(gě)      慰藉(jiè)              强人所难(qiǎng)

B.谤讥(bàng)   寥廓(liáo)     胆怯(qiè)             浪遏飞舟(è)

C.忸怩(nǐ)     丰腴(yú)      戛然而止(gá)       有恃无恐(shì)

D.青荇(xíng)   谥号(yì)      挟持(xié)              怒发冲冠(guān)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在调解过程中,法官对两兄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二人在母亲的引导下相拥在一起,冰释前嫌,破镜重圆。

C.73岁的经金山边看女排比赛,边捧出自己制作的竹编“女排争冠”,它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女排夺冠的姿态,展现了女排精神。

D.时间真如行云流水,里约奥运圣火点燃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里约残奥会的圣火也开始传递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老师教给学生许多知识,要求遵守制度等等,但忽略了怎样教会孩子们谦让是学校教育内容的缺失。

B.好莱坞电影最长于营造视觉刺激的升级:

如果孤胆英雄最初手无寸铁,那么他的武器会由拳到刀,由刀而炮,最后到独自发动一场对抗群敌的“战争”。

C.在酣畅淋漓、扣人心弦的阅读体验之外,使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以及各路妖魔鬼怪,都有非常鲜明的性格。

D.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有一个热词:

“新型城镇化”,这不仅是新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承接广大农民“中国梦”的出发点和支撑点。

5.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

“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一位同学在班上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

“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

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

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6.为上联“抚琴弹落西江月”选择下联,最适合的下联是()(3分)

A.把酒醉归东山下B.横笛吹升东方红

C.落日归来老苏仙D.击剑振飞金凤钩

7.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有幸看着它春换翠衣,夏着盛装,秋披了金裳,一次次走那年份的过场,,。

,。

,。

但那只能是偶尔想想,始终还是没能走近它身旁,去一睹它的尊容,把手轻轻搭到树干上。

①我也可以看到生命由柔弱到强大再走进苍老那全程景象

②那一树阔叶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③和搭上树枝的想象

④同样,我有缘去远远欣赏它

⑤一睹它尊容的奢望

⑥有时,真有临近它。

A.④⑤②③⑥①B.④⑥⑤②③①C.①⑥③⑤④②D.①④②③⑥⑤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9、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共其乏困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因击沛公于坐

B.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失其所与,不知③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③要项伯

D.①沛公起如厕②令将军与臣有郤③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A.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人不敢与忤视

B.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为之奈何

C.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①沛公居山东时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1、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③以其无礼于晋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2、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⑤敢以烦执事?

     ⑥大王来何操?

A.①⑤/③⑥/②④ B.①④/③⑥/②⑤

C.①⑤/③⑥/②/④    D.①④/③/⑥/②/⑤

13、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陛,是宫殿。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

“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

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

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

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

“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

“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

“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

“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

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

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

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

“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

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

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

凤凰的别名是“鶤鸡”。

《尔雅•释兽》说:

“鸡三尺为鹤。

”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

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

“君独不见夫鸡乎!

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

”“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4.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鹤,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四、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7-19题的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并完成第六题(22-23题)的翻译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傅祗字子庄,性至孝,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

武帝始建东宫,起家太子舍人,累迁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侯。

母忧去职。

服终,为荥阳太守。

自魏黄初大水之后,河济泛溢。

祗乃造沈莱堰,至今兖、豫无水患,百姓为立碑颂焉。

及帝崩,梓宫在殡,而太傅杨骏辅政,欲悦众心,议普进封爵。

祗与骏书曰:

“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

”骏不从。

入为侍中。

时将诛骏,而骏不之知。

祗侍骏坐,而云龙门闭,内外不通。

祗请与尚书武茂听国家消息,揖而下阶。

茂犹坐,祗顾曰:

“君非天子臣邪!

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

”茂乃惊起。

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祗证楷无罪,有诏赦之。

时又收骏官属,祗复启曰:

“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出赴爽,宣帝义之,尚迁青州刺史。

骏之僚佐不可加罚。

”诏又赦之。

祗多所维正皆如此。

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

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

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

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

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

“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

”其为物所倚信如此。

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

及洛阳陷没,遂共建行台,推祗为盟主,以司徒、持节、大都督诸军事传檄四方。

遣子宣将公主与尚书令和郁赴告方伯征义兵,祗自屯盟津小城,宣弟畅行河阴令,以待宣。

祗以暴疾薨,时年六十九。

祗自以义诚不终,力疾手笔敕厉其二子宣、畅,辞旨深切,览者莫不感激慷慨。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七》)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B.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C.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D.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爵位是君主国家君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通常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B.辅政指新君即位时因患疾病由他人辅佐理政,辅政者一般是宗室诸王或权臣。

C.常侍是中常侍的简称,是皇帝侍从,其职责是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D.古人对死各有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祗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他担任荥阳太守,主持建造沈莱堰,解决了兖州、豫州两地黄河泛滥的问题,百姓立碑称颂。

B.傅祗不畏权贵,维护道义。

太傅杨骏在皇帝去世后进封众人官爵,他致信反对;杨骏被杀后,他仗义执言,朝廷最终赦免了受牵连的官员。

C.傅祗临危受命,讨平叛军。

氐族首领齐万年举兵反叛,傅祗代理安西军司一职,加封常侍,率领安西将军夏侯骏出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D.傅祗为时倚信,屡受重用。

司马伦辅政,为了安抚其他大臣,任命傅祗为卫尉。

傅祗以患风疾为由推辞,司马伦派人用车接他上任。

五、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

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

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②其那:

那,奈何。

2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

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诉说平生感慨,“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任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

C.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以“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以秋蝉凄厉的鸣声收束全诗,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D.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借景抒情,感情深沉,格调慷慨,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21.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六、翻译:

翻译上面第四大题文言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每小题5分,共10分)

22.君非天子臣邪!

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

23.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

“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

”其为物所倚信如此。

七、默写(每空1分,共14分)

2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5.携来百侣曾游,。

26.书生意气,

27.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雨巷》)

28.寻梦?

撑一支长篙,

29.但我不能放歌,

30.《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31.在《出师表》里,诸葛亮自述他躬耕南阳时的心理状态是“________,_______。

32、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3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发布诏书,规定“_______,_______”可以得到“下赏”。

34.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有一次,童话大王郑渊洁到郑州签名售书,有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对他说:

“我长大后能不能去你身边工作?

”郑渊洁随口回答说:

“可以啊!

”因郑渊洁自己不懂外语,曾出现跟外国出版商打交道上当受骗的事,于是就跟小女孩说:

“我身边还缺一个会说英语的,其他的人都有了。

”不料,那小女孩很认真地说:

“那你给我写在书上吧!

”于是,郑渊洁就在她的书上写下了“长大以后,学好英语到我这里来”。

写完以后,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渐渐淡忘了这件事。

没想到的是,那小女孩却当了真。

自拿到郑渊洁的签字之后,她学习成绩大变,从班里排名靠后,慢慢成了全班第一。

后来,她考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时,还学会了好几门外语。

毕业之后,当其它同学为找工作发愁时,她却拿着当年郑渊洁给她签字的书,真的去找郑渊洁。

后来,她成为了郑渊洁的私人助理。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1届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

1.B(A.“溯”读sù;C.“怩”读ní,“戛”读jiá;D.“荇”读xìng,“谥”读shì。

2.A(A.概-慨;B.岐-歧,霉-莓;C.奥-懊,朔-溯;D.晨-辰,纶-伦。

3.C(A.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多;B.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C.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D.行云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3分)

4.B(A.杂糅,应改为“但忽略了怎样教会孩子们谦让,这是学校教育内容的缺失”。

C.无主语,去掉“吴承恩笔下”前的“使”。

D.搭配不当,把“承接”改为“承载”。

)(3分)

5.D

6.D(上联“西江月”是双关语,既是景物,又是词牌名。

A项,“下”是仄声字,且“东山下”不是歌名或词牌名。

B项,“横笛”与“抚琴”词性不对应,“横笛”是名词,“抚琴”是动宾结构短语;“红”与“月”词性不对应。

C项,“落日”与“抚琴”词性不对应,“落日”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抚琴”是动宾结构短语。

D项,与之语意相连,平淡清新,对仗工稳,“金凤钩”也是词牌名。

如果学生不了解,可以从格律和意思角度综合判断。

)(3分)

7.D根据陈述主体一致性,①④句与“我有幸看着它…”一致,“生命由柔弱到强大再走进苍老那全程景象”与“春换翠衣,夏着盛装,秋披了金裳”内容相照应,所以先①后④;根据“但那只能是偶尔想想,始终还是没能走近它身旁,去一睹它的尊容”语意,第五六空应选⑥⑤句;据此可得答案D。

8.D(例句和D项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

A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B项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C项为动词活用作名词。

)(3分)

9、D10、B11、B12、A

13、D(陛,本义指可以借以登高的台阶,又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群臣与天子言,不敢直呼天子,因呼在陛下者而告之,所以"陛下"成为了对天子的尊称。

14 A(B项,“舞剑健身”的说法不当,从文中第三段的意思是一种及时学习;C项,因果不当,原文第六段是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D项,范围扩大,“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的是重明之鸟;不是刻铸于门上,从第五段来看,而是刻铸后“置于门户之间”。

故选A。

) 

15.D(D项,强加因果,从原文第五段来看,“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

故选D。

) 

16.C (C项,“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表述为“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故推断错。

故选C。

) 

17.C

18.B(“因为身患疾病”错。

辅政特指帝王死后新君即位时因为年幼而形成的一种短期的政权构成形式。

通常有母后临朝称制、诸王监国、宗室诸王摄政、权臣辅政等几种形式。

19.D(傅祗升职担任卫尉,是在平定齐万年举兵反叛之后,司马伦辅政之前。

20.D“借景抒情,感情深沉,格调慷慨”说法错误。

借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21.(每点2分,其中,感情1分,分析1分。

答对任意3点即可)

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

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

③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

“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

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

“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

另外能抓住下面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从诗歌的题目看,“客舍”有游宦在外的漂泊之感,“悲秋”直接表明了对秋天的伤感之情;从诗歌的内容看,诗人还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时光流逝、不被重用的惆怅。

如果说“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这说法错误,不是“不敢抱怨”,而是没必要抱怨,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

22.你不是天子的大臣吗!

现在朝廷内外音讯不通,不知皇帝在什么地方,你怎能安坐不动呢?

(译出大意,3分;“非……邪”“何得”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23王戎、陈准等人一起说:

“傅公还在任职,我们就没有忧虑了。

”他被大家所倚重信任到这种地步。

(译出大意,3分;“相与”“倚信”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24――29略

30.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2.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译文:

傅祗字子庄,为人极为孝顺,很早就知名,以才识干练被称赞。

武帝开始建立东宫时,傅祗初任太子舍人,多次升迁担任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侯。

因母丧离职。

服丧期满后,担任荥阳太守。

自从魏黄初年间发生大水灾后,黄河济水泛滥。

傅祗主持修筑了沈莱堰,至今兖州一带没有水患,百姓为此立碑称颂他。

皇帝去世,殡殓之时,太傅杨骏辅佐理政,想取悦人心,建议普遍进升封爵。

傅祗给杨骏写信说:

“没有帝王刚刚去世,臣下就论赏功劳的事。

”杨骏不听从他的劝说。

傅祗晋升为侍中。

当时将要杀杨骏,但杨骏自己不知道。

傅祗陪侍杨骏就座,但云龙门已关闭,内外不通消息。

傅祗请求同尚书武茂一起去打探皇帝消息,作揖后走下台阶。

武茂仍坐着,傅祗回头说:

“您不是天子的大臣吗!

现在内外隔绝,不知皇帝在何处,怎能安坐不动呢!

”武茂才惊惧而起。

杨骏被杀之后,裴楷的儿子裴瓒,是杨骏的女婿,被乱兵杀害。

尚书左仆射荀恺与裴楷不和,就趁机上奏裴楷是杨骏的姻亲,将裴楷逮捕交付廷尉处治。

傅祗证明裴楷无罪,诏令赦免了他。

当时又逮捕了杨骏的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