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8478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docx

社会热点问答分析

社会热点话题

扩大就业的战略意义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

二、减少失业、增加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三、减少失业、增加就业可以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本。

四、减少失业和增加就业可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减少失业和增加就业是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结合点。

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

一、劳动力总量过剩型失业(供大于求)

二、结构型失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

1.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升级。

2.所有制结构变动,破产下岗。

3.需求结构变化,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被淘汰。

三、观念型失业(1.所有制观念陈旧。

2.区域经济观念陈旧。

3、企业的就业观念陈旧。

4.对新兴产业的就业观念陈旧。

5.对新兴的工作方式不适应。

四、信息阻滞型失业(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畅通)

五、体制型失业(体制性障碍,如社保体制不健全,制约劳动力流动。

实现充分就业的战略措施

一、澄清失业认识的误区。

二、控制总量型失业。

(控制人口总量)

三、提高劳动力素质。

(1.发展国民教育,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2.发展继续教育。

3.注重短期培训)

四、转变劳动力择业观念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配套政策,如社会保障、子女就学、住房等)

六、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

收入分配专题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

一、初次分配中,过分向非劳动要素倾斜而劳动要素报酬率过低。

(1.工资收入增幅低于财政收入增幅。

2.工资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较低。

3.职工收入增幅低于企业利润增幅。

4.企业内部分配中管理者过高普通员工过低。

二、再分配环节中,存在“五高五低”。

(1.政府所得高,居民所得低。

2.政府所得中,中央高地方低。

3.居民所得中,少数人高多数人低。

4.城市居民高,农村居民低。

5.少数行业如国家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一、生产要素供需的不平衡性。

(资本要素短缺价格高,劳动力要素过剩价格低,同时劳动力要素中经营管理人才稀缺,收入高于普通劳动力。

二、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

(效益好收入高,收入差距拉大。

三、市场体系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善导致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扭曲。

(倒卖)

四、政府财政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

(中央>省级>地级>县级)

五、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二元经济和社会政策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农村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率低于城市现代生产方式,收入偏低,同时政策上城乡有别)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负面影响

一、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二、导致中央和地方在宏观经济上的博弈,宏观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地方一方面“跑部钱进”,力争转移支付多一些,一方面为增加财政收入千方百计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而忽视中央宏观调控。

三、收入分配过分向资本倾斜而劳动报酬过低导致诸多的严重经济和社会后果。

(1.形成资本和劳动严重对立。

2.导致劳动力素质无法提高,并最终影响扩大再生产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优化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战略举措

一、完善生产要素市场,通过市场发现生产要素价格。

二、不断提高劳动报酬。

(1.机关事业单位职工2.企业职工3.农民,重点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开放农村宅基地市场)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共同富裕与收入差距扩大专题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1.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扩大。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3.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4.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一、体制因素(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二、多重二元经济结构极其二元经济政策(传统农业经济与现代工业经济并存,及由此产生的城乡二元就业政策等)

三、历史的自然的和地理因素

四、教育因素(教育程度高,收入高)

五、劳动者自身因素(自身努力,收入高)

六、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

抑制收入差距的战略举措

一、清理和完善政策,为收入公平提供前提条件。

(1.消除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经济政策,实施城乡一体化。

2.完善企业税收制度,由差别税率向统一税制转变。

3.消除行业、区域、城乡等分割的就业政策,实施全国统一就业政策。

二、规范高收入者的收入。

(1.打破行业垄断。

2.加大审计和税收稽查力度。

3.隐性收入显性化,显性收入规范化。

4.完善个税档案和征管制度。

三、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1.完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劳动力提供均等教育机会。

3.解决广大农村尤其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问题)

房价专题

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的房价(要从不同视角来分析)

一、不是所有地方房价都高,只是部分城市高

二、不能因为少数城市房价上扬,就判断我国整个房地产业存在泡沫。

三、不能用其他国家房价简单地与我国比较。

(国外物业税,买房不贵养房贵)

四、根本原因在于供求关系,有限供给与巨大需求的反差必然推高房价。

转变住房理念

“居者有其屋”不可能完全实现,目标应该是“居者有其住”,可租可买。

稳定房价的政策选择

一、各地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切实担负起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职责。

二、加大房地产有效供给。

(打击囤地捂售,严格规划,控制别墅用地)

三、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

(提高二套房贷门槛,更有效的是1.开征物业税2.提高房子交易成本,如提高印花税及所得税等)

四、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廉租房。

五、需要制定更好的政策措施,让富人有更多的投资渠道。

农民增收专题

破解土地短缺的制约。

我国人多地少,农民靠种地富裕不可能,当前已经采用的办法是给予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减免税费减轻农民负担、给予良种、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但都有局限性。

一、短期措施:

提高价格。

(改变粮食供求关系,1.扩大粮食出口,减少国内粮食供给;2.扩大对粮食的需求,加大对粮食的加工转化能力,将粮食转化为工业原料。

二、长期措施:

把更多农民转移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转化为城市居民,其中难点是解决城乡居民政策待遇不同,如社会保险、就业、住房保障等)

破解资金短缺的制约。

根本的是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

一、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扩大农村信用,解决农村小额资金需求。

二、支持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大额资金需求和公共投资融资需求。

破解人力资本短缺的制约

一、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并逐步扩大减免范围。

二、解决农村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

三、解决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不足的问题。

破解基础设施落后的制约

一、财政拨款

二、政策性金融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问题,贴息、免息等

三、可发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彩票,筹集资金

教育专题

高考制度亟待改革

一、中小学生负担减而不轻。

二、家长经济负担重,苦不堪言。

三、素质教育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

高分低能者众多。

四、统一高考制度貌似公平实则不公平。

(1.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学校好坏决定教学质量好坏,就决定着高考成绩好坏。

2.重点高校分布不均。

如何改革高考制度:

短期应完善考试内容(考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考试方式(要灵活多样而不是一张试卷定终身)、各高校在各地的录取计划(根据参加高考人数确定录取比例)长期目标:

取消统一高考,高校自主招生。

但目前条件还不合适。

(没有配套措施,若取消高考,失去统一的尺度,就连表面的公平都无法保证,带来新的更大的不公平。

校长不是官

行政化的办学理念,各级学校行政化色彩越来越浓,学校成了机关,教学质量未必有保障。

校长与行政官员可以互换,忽视了是否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老师无心从教,一心做官。

择校要通过均衡教育来解决

择校问题难以解决,原因在于:

1.家长重视教育,希望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

2.教育资源特别是中小学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

3.收取高额择校费。

教育部门提出就近入学原则,前提是教育资源均衡化,1.应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普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2.均衡师资力量,一方面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重新整合现有师资。

教育不能被地方经济增长绑架

当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又分布不均,使得优质教育成为吸引投资的筹码,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制定许多优惠政策给少数人加分,造成不公平。

继承传统文化不可作秀

打着继承传统文化的旗帜搞一些活动,穿汉服行古礼,作秀成分大。

继承传统文化不是复制其形式,而是学习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核和精神,如果让形式掩盖精神,那就是复辟而不是弘扬,是背叛而不是继承。

民办教育不可束缚太多

在我国急需大批人才之时,民办教育可以缓解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像非公有制经济一样,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既为国家节约了资金,同时可以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公办教育发展。

应做到公办学校不收费或少收费,民办学校收费由市场决定。

价格制度改革专题

国有企业经营者价格机制、关系民生的重要产品(水、电、气等)定价机制、土地征用和房地产拆迁价格机制尚未形成。

国有企业经营者价格要靠市场来发现

国外企业老总是由董事会通过市场办法选择的,其收入由市场决定;而我国国有企业老总是通过政府任命的,其收入缺乏公认的依据。

因此要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机制,变政府任命为市场选择,形成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市场。

特别是国有垄断行业,老总收入无法和效益挂钩,应将垄断收益通过税收收归国库,剩余收益才能按照企业家市场定价来执行。

构建阶梯水价新机制

不少地方提高水价,没有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

价格听证制度较之过去政府直接定价是一个进步,但在参加听证人员的构成、收入水平、素质、人数等方面常引起社会质疑,听证会往往变成听涨会,走过场。

水价调整关系民生,不该由水务企业决定,也不该由物价部门等政府部门决定,应由人大代表讨论决定。

调价不是目的,关键在于要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水价的调整要反映其成本、人民承受能力及兼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应实行阶梯水价,用水量越大,水价越高。

构建市场竞争型火车票价形成机制

火车票价格固定且相对较低,常出现一票难求,催生倒爷。

解决火车票短缺问题,就是要放开市场,形成市场定价机制,而要形成市场定价,自然要培育市场主体,不能是铁道部一家,而且政企合一。

要对目前的铁路运输机制进行改革,可以借鉴民航经验,铁路经营和火车经营分离,如铁路国有,火车多家公司经营,票价由市场竞争确定,由此可形成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均衡局面。

居民消费需求专题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表现

一、消费率比较低。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

三、城乡居民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但得不到满足。

(收入过低)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基本原因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

二、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等,造成高收入者有消费能力无消费欲望,中等收入者有一定消费能力但无良好预期不敢消费,低收入者有消费欲望但无消费能力。

三、预期支出较高(1.社会政策不完善,包括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后顾之忧2.相互攀比,亲友间非理性礼金支出高)

四、相对购买力较低。

(购买同样商品,中国居民要比国外支付更多资金)

扩大消费需求的战略举措

一、要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难点在于低收入者要么失业要么属于低收入的体力劳动者或农民,要让企业给其加工资目前不现实,因此长期来看,要提高这部分人的文化技术素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城市劳动力就业等,短期可尝试向贫困人口发放消费券,既改善低收入者生活,又可促进中间需求,带动投资需求。

二、深化改革,改善中等收入者预期。

(包括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制度改革)

三、要引导高收入者健康消费和扩大投资。

(这部分人消费倾向低但消费总额大,要引导健康消费而不是浪费,同时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引导高收入者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支持民营企业,减税降费,提高企业赢利,增加就业,带动中低收入者消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有重要意义。

农村基础设施的内涵

包括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一、农村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顺利转变的必要因素。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现状:

1.农村基础设施总量不足。

2.结构失衡(低档和硬件设施供给多,高档和软件设施供给少)。

3.老化严重。

二、难点:

1.财政投资不足,投资结构失衡。

(不愿投资期限长、见效慢、效率低但具有极大外部经济效应,涉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2.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不健全,供给主体单一。

(政府承担主要职责,中央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但仍不够高;基层财政困难,投资能力低。

)3.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被忽视。

(造成不合民意、社会效益低,同时农民参与意识也不够。

)4.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制度供给严重落后。

(制度、法律的缺失造成建设无法落实,政策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效应,缺少监管机制。

加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二、拓展农村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1.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信贷作用,整合利用农村存量资金。

2.积极实行私人建设、政府租赁、特许私人经营的建设方式。

三、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多元供给主体体系。

(包括政府、农村集体组织、私人部门、第三部门等,由政府主导。

四、完善制度建设体制,构建责任型政府。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提高农村基础性投资的使用效率;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明晰,完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专题

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环境保护。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

(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三、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

一、环境资源浪费严重。

二、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参与度“双低”,微观经济主体环境利益缺失。

(公众参与环保的途径不多方式单一,缺乏实现权利的体系构建和反映机制。

三、环境的结构性污染与资源的经济性短缺。

(偏好污染最重的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资源消耗大)

四、所有制结构与环境污染。

(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可能比私营企业造成更多污染,因政府干预无法有效实施,另外大量乡镇小企业污染问题,政府监管困难。

五、现有环境保护制度和体制的弊端。

(1.环保制度的市场化程度低,只有行政强制缺乏激励机制。

)2.经济发展优先战略,忽视环保。

3.环境标准单一。

4.以事后治理为主。

5.目标过于宏伟抽象,操作系统模糊。

六、城乡环境保护的异质性。

(长期重视城市环保,忽视农村环保。

七、环境保护技术不成熟、污染治理水平不高。

(外资向我国转移高污染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

一、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1.积极研究探索政府环境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2.环保的财政资金应该稳定。

3.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能源结构。

三、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资源能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

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绿色经济”。

五、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1.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2.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地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3.大力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

六、创新环境保护制度。

(1.制度制约与制度激励并行。

2.开放式的环保制度。

3.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环保制度与产业政策的配套协调。

七、完善资源税征收体系。

(1.扩大税基。

2.增加对资源省份的转移支付。

3.利用资源税建立积累机制。

八、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2.增加公众参与环保的机会,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3.拓展公众参与途径,建立公众意见回应制度。

九、大力发展民间环保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