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8653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

1、教育

广义:

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狭义:

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特点

一是:

有固定的场所或专门的教师、固定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

二是:

具有特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育内容

3、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4、职业教育:

指在学校内或学校外为提高职业熟练度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包括学徒培训、校内指导、课程培训、现场培训和全员再培训

5、美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

6、职业教育的特性

职业性-实践性-社会性-终身性-全民性

7、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为图自强而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人才的目的催生了我国近代再早的学校职业教育制度

8、教育思潮

?

劳作教育思潮:

兴起于德国-代表人凯兴斯泰纳

内容:

劳作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个人活动方式

培养服务于国家的有用公民是教育的目标

建立劳作学校,贯彻劳作学校的精神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最佳手段

?

普职整合教育思潮:

美国-代表人杜威-以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整合为核心-重视人的发展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

美国

核心:

CBET

实践形式:

澳大利亚职业与继续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模块技能培训模式(MES)

终身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法国保罗.朗格朗-影响是国际性的

内容:

P26-27

第二章

1、职业教育的功能

智育-德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教育功能:

是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的目标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在所以教育功能中,育人功能是最为根本的一项

大德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在受教育者身上施加影响,培养所期望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的素质的教育过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小德育:

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的德育内容P35

职业道德特点:

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多样性-纪律性

智育功能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智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政治功能

政治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决定职业教育的地位-受教育者的权利-目的和性质

职业教育对政治的维护与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维护现实的政治关系-影响社会政治生活力量-促进一定政治目标的实现

经济功能

指职业教育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培养劳动技术大军,使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要求

社会功能

指它对于社会变迁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所能起到的作用,即是指教育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以及如何有助于形成现代社会分层,以及个体向上的社会流动。

文化功能

广义:

普遍的认知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

普遍的把它看做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化、宗教、传统习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类型: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规范文化-行为文化

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

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活化文化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第三章

1、教育目的

广义:

人们对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期待,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

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总的要求和标准,即对教育所要造成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规格

2、教育方针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该时期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的方针。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职业教育目的内容:

发展全面-人才层次与类型-工作面向及要求

职业教育目的是国家教育目的在职业教育的具体化,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和总要求

3、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现实依据

教育目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

社会条件和社会需要时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直接依据

受教育者自身条件和合理需要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

第四章

1、体系

指若干相互关联的客观事物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如工业体系、思想体系、作战体系等

教育体系:

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育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包括教育行政系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和采用远程教育手段的教育系统

职业教育体系内涵: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教育实施机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

2、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

职业教育分布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办学主体多元化,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力量紧密结合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吸引力偏低-职业教育体制性障碍-缺乏法律保障

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

现代性-系统性-开放性-多元性-独立性

4、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双元制-呈工字形

特点:

在学校职业教育层面上,学生通过对不同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不仅可以选择职业教育,也可以选择普通教育。

在办学上,该体系突出双元特色,即:

两种教育机构-学校和企业,两类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两种教材-企业实训教材和学校知识教材,学生两种身份-企业学徒和职业学校学生,两类考试-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两类证书-行会考试证书和企业学习证书、学校毕业证书

5、美国职业教育体系:

单元制

特点:

灵活性-开放性

6、英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

是一种国家统一资格框架想的职业教育体系

特点:

涵盖学历教育,对应的不是某一个工作岗位

7、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共同点

注重教育公平-注重终身教育-注重开放性-注重衔接和沟通

第五章第一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概述

一、专业与专业设置

(一)专业

广义:

指专门人才所从事的特定的业务领域或某一大类职业。

狭义:

指教育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学业门类。

(二)专业设置

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所谓“调整”则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

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组织机构的显着特点。

专业设置关系到职业学校办学是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广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和全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的基本因素”。

三、专业设置的意义

1.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有效服务的关键

2.是职业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一、专业设置的基础原则

1.方向原则2.需要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5.适度超前原则6.效益最大化原则

二、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

1.必须遵循国家的产业政策

2.必须科学规范

3.要有全局观点

4.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第三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程序与方法

一、专业设置的程序

(一)进行社会调查

(二)组织专家论证

(三)进行专业设计P116

1.职业分析。

是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颇为流行的一种先进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做法。

2.专业设计大概包含以下内容

①确定专业名称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③规定修业年限④界定业务范围⑤指出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⑥指出专业的专门化方向或专业方向

三、专业设置的方法

(一)新专业设置的方法

1.异质设置法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置与学校原有的专业性质想去甚远、甚至根本不同专业

2.同质设置法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与学校原有专业相近的专业

3.单质设置法就是一所学校只能设置性质相同的若干专业或一个专业

(二)旧专业拓展的方法

延伸拓展法---复合拓展法---扇面拓展法---滚动拓展法---增补拓展法

(三)专业调整的方法

1.中心放射法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依靠学校的主干专业,辐射出与主干专业相近的专业。

2.基础定向法就是专业设置中分两个阶段进行。

3.综合通用法就是借鉴一些国家“通用教育”的做法,根据产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的分类,采用宽而广的综合方式,设置比较宽广的专业。

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第一节职业教育课程概述

二、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型

1.学科课程也称为分科课程。

学科课程以学科基础知识为主,把知识体系以学科的方式进行分类设计的课程,重视系统性基础知识的积累。

古代的柏拉图、近代的夸美纽斯、赫尔巴赫都是学科课程的理论奠基人。

2.活动课程

如果以哲学观为标准,课程可以分为:

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从其他角度出发,课程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是否列入教学计划的角度,可以分为显露课程与隐蔽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①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②从课程内容的性质上可分为工具类课程、知识类课程、技艺类课程以及公关类课程

③从学习规定上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④从课程的实施可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

⑤从课程的结构上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课等

三、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目标的定向性

(二)课程方案设计的适应性

(三)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四)课程模式的多样性

(五)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第三节当代职业教育的主要课程模式

三、“双元制”课程模式P139

“双元制”课程模式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采用的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中的理论课采用综合课的方法,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培训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围绕其呈阶梯式上升设计,因此也称核心阶梯课程模式。

“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特点

1.职业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

2.实践活动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3.详细周密的实践课程计划

四、MES课程模式P141

MES课程模式每个单元都呗制成实施培训用的教学小册子,每本小册子相当于一套完成的微型课程资料,包含6个方面内容:

P143

MES课程模式的特点

1.培训大纲与学习单元基于科学的工作任务分析,根据每个岗位具体的任务和技能要求,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开发成不同的技能模块和相应的学习单元,编制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培训材料。

2.课程弹性大,教材组合灵活

3.以技能为核心

4.具有评估反馈系统,对社会产生和经济的发展有快速反应能力

第七章职业教育教学

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征

(一)教学对象的复杂性

(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三)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四)教学场所的开放性

第二节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P163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其基本含义有三方面:

①教学原则从属于教学目的;②教学原则有赖于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③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与运用起指导作用、

一、实践性原则

二、发展行原则

三、过程性原则

四、直观性原则

五、差异性原则

第四节职业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一.职业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P174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一)班级教学

(二)小组教学

(三)个别教学

(四)现场教学

第八章职业学校的教师

第三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教师的素质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及专业知识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P201

1.职业技术专业标准

2.教育专业标准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

1.普通文化知识

2.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3.教育学科知识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能力

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P203

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的能力,主要包括班级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是一种以科学理论为知道,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提示职业教育规律,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活动。

(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P204

主要包括:

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双师型”教师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①’“双师”=“双职称”②“双师”=“双证”③“双师”=教师+几年的企业(事业)工作实践④“双师”=“双来源”

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需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的总和。

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在调节教师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德为师之本”,它提高了教师思想品格和道德水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思想

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教师的灵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3.教师职业道德的作业

对教师起调节和教育作用

对学生气榜样和带动作业

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业

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定

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终身学习

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身心素质

包含两层含义:

①身心素质,②心里素质

(一)健康的身体要求

教师的身体素质表现为:

①反应敏捷、精力充沛;②耳聪目明,声音洪亮;③需要良好的仪表的风度。

(二)健康的心里素质P208

归纳为①认知品质;②个性品质;③适应能力

第九章

1、职业学校的校长的能力要求

战略思考与规划能力-资源整合与运作能力-动态管理与组织能力

2、职业学校校长的职业化发展

校长职业化,其要素有二:

其一,对校长职业的职业条件进行明确确定,建立校长资格证书制度;其二,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包括校长资格管理制度及配套措施,完善的培训体系等

3、职业化

化”指的是事物动态发展的过程,最终转变成某种性质或者状态

一种职业经过一定的程序逐步形成和被社会认可的过程

4、校长职业化

指校长由一种行政职务向独立的职业转化,由行政权力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换的过程

校长职业化三层涵义:

校长职业化是指经由专门训练并获得认证资格,具有管理、经营学校及教育科研、开发学校的职业能力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对教育实施市场行为的管理过程中,校长已不再是政府命令的一种行政职务,而是一种受聘于市场的职业指专业化人才或有志于校长职业者,可以依据其相应的任职条件,通过教育市场获取校长职业;反之,教育机构或办学单位可以按照其办学要求,通过教育市场招聘到符合任职条件的校长,应聘的校长则按照聘约规定的职责要求,凭借职业能力履行管理、经营学校的职责

5、校长的行为准则

敬业是职业化的基本品格

协作是职业化的基础

规范是职业化的标准

创新是职业化的灵魂

6、校长职业化与校长专业化的联系与区别

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职业的专业品质和专业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两者是同一条道路的不同阶段,区别仅是侧重点不同。

校长职业化侧重于校长在任职资格与职业管理方面的制度化、规范化

校长专业化侧重于进一步提高校长的专业知识能力,强调校长的专业服务、专业团体建设、专业责任感

共同点:

都是强调提高校长治理学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