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041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docx

30710XL21作业指导书更改

北京欧伏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XL-21配电柜作业指导书

Q/ON-OFF3-O7-10

一、总则

本指导书适用于XL-21G、XL-21Z型配电柜,作为生产装配过程中的工艺指导。

二、引用标准

《主回路(一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Q/ON-OFF3-07-06

《辅助回路(二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Q/ON-OFF3-07-07

《低压电器安装工艺守则》Q/ON-OFF3-07-08

《接地保护电路安装工艺守则》Q/ON-OFF3-07-09

《线端热缩管加工工艺》Q/ON-OFF3-07-14

三、工艺要求

说明:

在实施生产作业之前,生产人员要详细的阅读该产品的电装技术说明和电气原理图。

本指导书分为5部分:

厂牌安装、元件安装、一次配线、二次配线、包装,具体要求如下:

★结构表面

柜体表面无划痕。

柜门铰链合适,无蹭漆现象;接地柱,走线支架是否都有;有问题及时通知结构检验员。

1.厂牌领用,安装

A.厂牌随《生产调度单》发放至生产班组,生产班组长核实厂牌的名称,数量。

B.厂牌用3mm的钢字头进行刻字,内容以工艺部给出的数字为准。

刻字时字头要端正,用力要适当,刻字后内容即要清晰,又不能出现很深的凹坑。

C.厂牌的安装---铆接安装,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安装在柜体眉头的中间位置,安装后不得倾斜。

2.元件安装

1)在元件安装时,如有元件布置图,依据元件布置图进行布件。

如果有异议,比如依据元件布置图安装元件排列不了,空开、接触器的飞弧距离,电器间隙及爬电距离达不到要求,不便于配线和进出线等,找项目工程师协商,进行更改,有项目工程师的签字认可。

2)元件安装时,如果没有元件布置图,依据电气原理图布件时,要综合考虑用户的进出线要求,空开、接触器的飞弧距离,一次配线所需要的空间,微断开关盖板,N、PE排的安装位置等。

在方便配线的同时,要保证用户的进出线空间、空开、接触器的飞弧距离,电器间隙及爬电距离。

下面罗列的常用数据供在生产过程中参考:

A.主空开进线空间---根据进线电缆和飞弧距离考虑,数据待定。

B.馈出空开的出线空间(用户接线)---根据出线电缆截面预留,数据如下:

Ø10mm2电缆截面--预留空间100mm。

Ø16mm2电缆截面--预留空间120mm。

Ø25mm2电缆截面--预留空间140mm。

Ø35mm2电缆截面--预留空间145mm。

Ø50mm2电缆截面--预留空间160mm。

Ø70mm2电缆截面--预留空间180mm。

Ø95mm2电缆截面--预留空间195mm。

Ø120mm2电缆截面--预留空间210mm。

Ø150mm2电缆截面--预留空间230mm。

Ø185mm2电缆截面--预留空间250mm。

Ø240mm2电缆截面--预留空间270mm。

Ø300mm2电缆截面--预留空间300mm。

☆根据配电柜馈出空开的数量和柜体的大小,合理的进行元件布置,原则上,进线空间和出线空间越大越好,以上数据作为最小预留空间考虑。

☆以上数据依据螺钉压接DT系列接线片(OT)的计算值,如果空开的接线端子为卡笼式(电缆能直接压接),预留空间可以适当减少(减去OT的长度)。

3)在元件安装的过程中,注意核对元器件的型号(如电压,电流)。

4)元件的安装,调整如下:

A.柜门带有旋转手柄的开关,比如QSA,QP等隔离开关,安装时开关和旋转手柄都要处于分闸位置,开关驱动机构的操作延长杆要保持水平,操作延长杆长度以元件说明书的要求为准,安装后,旋转手柄在分闸位置时柜门应能灵活打开。

检查操作机构的灵活性和旋转手柄的锁定功能(分闸位置执行锁定机构,合闸位置锁定机构无效)。

B.对于带有外操作手柄的隔离开关,比如HS13,HR12等系列刀开关,安装时操作手柄的安装螺钉至少有一个用爪垫与柜体内外连接,另外要调整操作杆的长度---合闸时动触刀能完全进入静触点内,触及限位柱上,分闸时动触刀能完全与静触点隔离(动触刀基本上处于水平位置),并不受额外应力。

C.对于直接正面的刀开关,比如HD11系列刀开关,安装后,刀开关上口加一块3~5mm厚的绝缘板,加支撑固定;防止合闸时触摸上口铜排。

D.对于带有瓷底座的元器件,比如西门子的熔断器,安装时瓷底座和安装板之间要垫有3mm的橡胶皮垫,以防紧固安装螺钉时损坏瓷底座。

E.微断开关安装

Ø依据开关盖板的开孔尺寸布置。

Ø用卡轨(35mm标准轨)安装---用卡轨切断器切割卡轨,卡轨的长度应大于开关实际长度10mm(开关两侧各5mm)。

卡轨安装时,固定螺钉M4*10,螺钉间距200mm。

F.电流互感器的安装:

☆电流互感器优先正面安装,方便维修,可以用安装梁固定安装,也可以固定在铜排上,往铜排上安装时,顶丝和铜排的热缩管或漆层上之间加电流互感器本身的垫片。

如果铜排截面和电流互感器的安装槽不配时,在铜排的后面垫3~5mm黄色绝缘板,宽度以电流互感器的安装槽为准,高度和电流互感器等高。

☆三个电流互感器安装时,优先采用水平排列(□□□),电流互感器之间最小有2mm的间隙,有困难时采用“品”字型排列,B相的电流互感器与A、C相电流互感器之间最小有10mm的间隙。

G.柜内装有西门子熔断器时,须加有机玻璃防护。

H.对于控制回路较多的配电柜,优先采用线槽布线,其线槽的规格选用应保证线槽内导线所占空间不超过其截面的2/3。

线槽安装时,线槽两端垂直切割,用M4*10螺钉固定,螺钉间距200mm。

防止线槽盖板脱落,盖板之间的间隙均匀,最大误差1mm。

I.二次元件的安装

Ø柜门元件的安装与板面布置图相符。

Ø柜门指示灯、钮的功能标签参见《XXK、XRK控制箱作业指导书》3.1.B。

Ø柜内元件的安装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原则上便于操作和维修,接线距离越短越好,有角度板的安装在角度板上(技术有要求除外)。

Ø如果空开有辅助接点、脱扣线圈等附件,与之配套的接线端子安装在空开的旁边。

J.粘贴元件代号:

箱门和箱内的元器件粘贴元件代号时,若元器件其本身有空间,可以直接贴于元器件上。

若元件本身无粘贴位置,需将元件代号贴于左上方的门板、安装板上,相同元件应粘贴一致,并保证其平齐.形式参见《XXK、XRK控制箱作业指导书》3.1.D。

3.一次配线

1)导线的选用、加工

A.导线的线径:

技术图纸中注明线经时按技术图纸选用,如不便于加工,改线径征求项目工程师的同意。

技术图纸中无标记时,根据公司《低压配电成套装置选线表》选用。

B.导线的线色:

按电装技术说明的要求选用导线。

C.配线:

Ø线束敷设--导线线束板后敷设,线束用塑料扎扣绑扎,绑扎时导线不应交叉,绑扎间距80mm,在开关等元器件的分线处适当增加扎扣,保证分线点直接对应元器件的接线点。

整条线束横平竖直,参照物安装梁边、竖梁。

Ø线束固定—水平线束固定间距250mm,用30*30的吸盘固定;垂直线束可沿柜子侧板走线,固定间距300mm,可以用30*30的吸盘固定,线束转弯处增加固定点。

Ø剥线:

单股导线剥线时,选择剥线钳合适的钳口,不应伤及线芯。

多股线不应有断股现象。

Ø导线的连接

☞无论单股导线或多股导线,分线时不能用克丝钳握死弯,用手握90度活弯,分线点直接对应开关的接线点。

☞导线从分线点到元器件接线点的长度,以元器件的具体位置而定,弯曲的高度50~70mm为最佳(基准面---接线开关的上口平面)。

☞采用单股导线时,端头应折回头弯,回头弯的长度以线皮间距元器件裸铜接点1~2mm为标准,回头弯水平压接,平直统一,压接紧固;电器元件为螺钉压接时,单股导线应弯圈,弯圈应为螺钉直径的1.1倍;压接处线皮外露1mm。

☞采用多股导线时,端头要涮锡,涮锡要饱满并且涮锡后保持线皮的清洁。

两根以上的导线连接时采用冷压接线片。

接线片压接后涮锡套热缩管,热缩管要剪成直角,同一排导线的热缩管成型后,应保持高度一致。

2)铜排加工与安装

A.铜排截面的选择:

根据公司《低压配电成套装置选线表》选用,同时注意两点:

Ø如果电装技术说明对铜排有要求,依据该说明选用铜排。

Ø主空开上口的引出铜排依据图纸标注的电缆截面而定,比如进线电缆截面120mm2,根据120mm2线鼻子的宽度,选用铜排的宽度最小25mm。

B.铜排的加工

Ø根据布件预留的空间位置,算好铜排的尺寸进行下料,下料后的铜排端头要进行打磨,保证无毛边、毛刺。

Ø铜排的钻孔要依据《主回路(一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中表5-3的要求钻孔,表中无规格的铜排按以下要求钻孔:

☞7*3铜排钻ф4.2孔,与宽度10~25mm的铜排搭接钻孔1个;与宽度30mm及以上的铜排搭接钻孔2个,用M4螺钉。

☞10*3铜排钻ф5.2孔,与宽度10~25mm以下的铜排搭接钻孔1个;与宽度30mm及以上的铜排搭接钻孔2个,用M5螺钉。

☞15*3铜排钻ф7孔,与宽度15~25mm的铜排搭接钻孔1个;与宽度30mm及以上的铜排搭接钻孔2个,用M6螺钉。

☞当二次控制电源需在母排上取线时,应在其母排上钻Φ4.2孔,距离开关上口或下口20mm的左侧。

C.母线折弯

Ø加工矩形母线的平弯、立弯时,弯曲角度必须大于900,弯曲后各母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折弯处不应有裂纹、裂口。

Ø主空开上口:

依据图纸标注的电缆截面比主空开的触点截面大,需要用铜排引出。

主空开上口如有避雷器等其它元件的的接线,需要用铜排引出。

电装技术说明如有要求,需要用铜排引出。

Ø主空开下口:

☞馈出空开上口的支母线引出形式见图一、图二。

☞馈出空开上口的支母线引出形式图一、图二,只是列举了西门子5SX2系列微断的配线形式,其他馈出空开上口的支母线配线形式参考此形式。

☞从主空开下口引出的垂直母线,其加工形式依据馈出空开上口的支母线而定,保证电气间隙。

Ø电气间隙的要求:

无论采取任何形式的配线,电气间隙必须大于10mm,包括进线电缆的接线片及开关π接头之间。

 

D.铜排的表面处理

Ø所有铜排端头均搪锡,柜内所见铜排均不得露出裸铜。

Ø搪锡后的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得发黑、发乌和颗粒状锡块。

Ø铜排端头搪锡后,按技术要求套热缩管或喷漆,分别要求如下:

☞套热缩管---涮锡界面应在热缩管内;分支母线热缩管距电气元件的接线端子为3mm,分支母排与主母排连接时热塑管与搭接面间距3mm,竖母排热缩管距电气元件的接线端子为3mm。

☞喷漆---涮锡界面应在喷漆涂层内;馈出空开上口分支母线喷漆界面距电气元件的接线端子为10mm,横封水平母线搭接面左右各10mm为喷漆界面,从主空开下口引出的垂直母线搭接面上下各10mm为喷漆界面,水平母线与垂直母线之间的短连接铜排不喷漆。

E.铜排的安装---包括铜排支撑和铜排的连接。

Ø铜排支撑

☞铜排支撑优先采用母线夹板,其次采用40mm宽的安装梁加黄色绝缘子的形式,尽量少用单根的绝缘木。

☞如采用绝缘子作为支撑件,30mm宽以下(包括30mm宽)的铜排采用Φ30*30的黄色绝缘子。

40mm宽以上的铜排采用Φ45*50的黄色绝缘子。

☞铜排支撑点之间的距离

M依据《主回路(一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表10(最后一页)的规定。

M计算公式的解释---L=Ka/Ich

L—两支撑点距离(cm),主空开的主触点作为第一个支撑点,馈出空开上口的分支母线不能作为支撑点,横封水平母线与垂直母线的连接点,不能作为垂直母线支撑点。

a—相间距离(cm)

Ich—冲击电流(KA),一般为主空开额定电流的10倍,比

如主空开额定电流160A,其冲击电流Ich=0.16*10=1.6(KA)。

M举例如下

型号为DZ20Y-400/3300400A的空开,空开下口用40*4的铜排做垂直母线,相间距离20mm,则两支撑点距离L:

L=Ka/Ich=173*2/4=86.5(cm)

该距离就是从空开的主触点(第一个支撑点)算起,第二个支撑点的距离为865mm。

M横封水平母线的支撑

额定电流400A之下,横封水平母线两端相间可以不做支撑(技术要求除外),400A之上横封水平母线两端相间用绝缘子做支撑。

Ø铜排连接

☞铜排安装时要保证横平竖直,同一平面的铜排保证差距在1~3mm内。

☞母线平置时,贯穿螺钉应由下而上穿,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

贯穿螺栓连接的母线两侧均应有平垫圈,螺母侧平垫与螺母之间加弹簧垫圈,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

☞铜排安装时,不应使电器的接线端子受额外压力。

☞铜排安装后,贴圆形色标用来区分相序--主空开上口的引出铜排、主空开下口的竖母排、馈出空开上口的平置母线。

粘贴要求:

同一排母线色标整齐一致,规格如下:

铜排宽度10~15mm,用Φ10的色标。

铜排宽度20~30mm(包括30mm),用Φ20的色标。

铜排宽度30mm以上,用Φ30的色标。

F.N、PE排的加工要求

ØN、PE排的截面:

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主回路(一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中表9的规定。

由于考虑到柜体的宽度和铜排的机械强度,N、PE排的截面最小30*3。

如果馈出回路多,每根铜排上需要冲2排孔,N、PE排的宽度应增大。

ØN、PE排的加工

☞N、PE排的端子数量不能少于开关的馈出回路数,且能适用于连接随额定电流而定的最小至最大截面积的铜导线和电缆。

比如,进线电缆为3*120+2*70,那么N、PE排上就应该预留压接70mm2电缆的压接空间,用Φ10压接螺钉。

☞每根需要冲2排孔的铜排,上下排螺钉呈品字形排列。

ØN、PE排的排列

☞机房配电柜的N、PE排的排列参见《GBL1作业指导书》2-2.3-3。

☞普通配电柜---N排宽度在30~40mm用ф45的黑色绝缘子支撑固定,N排宽度在50mm及以上时用ф45的黄色绝缘子支撑固定在竖梁上,PE排直接用M8*25的外六角螺钉在竖梁上(注意爪垫的使用),N排在上,PE排在下。

☞PE排距柜底最小距离为100mm。

ØN、PE排上的螺钉不接线的也要适当紧固,以防运输过程中震掉,脱落。

G.电缆安装梁

每台配电柜都要为用户配备一根电缆安装梁,安装梁位置根据电装技术说明要求的用户进线方式---下进下出线安装在柜体的下部、N排的上面,上进上出线安装在柜体的上部。

4.二次配线

A.配线前工作

Ø准备导线—电装技术说明无特殊要求时,用黑色多股软线,电流回路选用BVR-2.5mm2,其余选用BVR-1.5mm2。

对于3VL系列开关的脱扣器、辅助接点、报警接点接线,根据自身的接线要求,选用BVR-1.0mm2多股软线。

  

Ø打印线号管--线号管长度应为20mm,剪成直角,线号打印清晰、牢固,相应线径选用相应线号管,不得任意混用。

Ø下线--下线前核实所有的二次元件位置,下线时依据图纸标注的柜门元件接线点和柜内的元件对应点,考虑走线的方式进行下线,导线的余量最大200mm,下线后穿上相应的线号管。

B.配线

Ø配线原则:

从柜门元件开始配线,向柜内延伸。

Ø柜门元件配线

☞线束要保持横平竖直,参照物:

水平线束与仪表门的横边平行,垂直线束与仪表门的竖边平行。

☞线束内导线用100mm长的扎扣捆绑,用20*20的吸盘固定。

捆绑时导线不应交叉,扎扣间距50~60mm,分线点整加扎扣,吸盘间距150~200mm,吸盘要横平竖直。

☞柜门元件常用的配线方式参见《XXKXRK作业指导书》,线束要经过过门卡子进入柜内,卡子和线束之间,缠绕3-4层黑色胶带(胶带要缠绕整齐)。

Ø过门线要求

☞过门线束长度一般应为300~350mm。

☞过门线束用Φ8的螺旋管缠绕,缠螺旋管之间的间距15mm。

☞过门线束进入柜内的第一固定点应在柜内的过门卡子上,柜内如无专用的过门卡子,应在与柜门固定点相对应的位置进行固定,固定后线束打圆弧弯绕过竖梁进入竖梁的后立面,如安装接线槽,线束从接线槽侧面进入线槽内。

Ø配电柜内线束敷设(无线槽)

☞配电柜内主线束沿柜体侧板敷设,用30*30的吸盘固定,固定点间距300mm,分线处增加固定点,线束用Φ8的螺旋管缠绕,如果是绑扎,必须过梁时应加护口。

☞到二次元件的安装板时,开始分线、加线,分、加线后的线束板后敷设,敷设时要保持:

---二次元件安装板的宽度超过100mm(包括100mm)时,沿安装板的上、下面两束线束敷设,宽度在100mm之内,一束线束沿安装板或梁中心敷设。

---线束用扎扣捆绑,用20*20的吸盘固定,固定点间距200~250mm,线束要和安装板弯边平行。

往电器元件上分线时,分线点要对应电器元件的接线点,不得偏斜。

☞如果配电柜内一面前后有两根竖梁,主线束可以沿第二根竖梁的前立面(没有安装板的弯边)敷设,分、加线同上。

Ø电器元件接线方式、接线量的规定

☞仪表:

仪表分线后,按规定的仪表接线方式,仪表线握弯的弯曲点与仪表边沿平齐为标准,弯曲一致。

 

☞指示灯、按钮、电压、电流转换开关---参见《XXKXRK作业指导书》3.4-C-c。

Ø二次元件安装板

☞RTI8熔断器:

导线长度为100mm(同小扎带长度一致)。

同一排元件,比如中继HH54P,导线的弯曲度以熔断器的弯曲高度为准。

☞3TB中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上接线点分为上下两层对应接线,分线时优先做两束导线从板后弯曲到板前(安装板上面一束,下面一束),弯曲的部位上下对称,弯曲的高度以熔断器的弯曲高度为准。

☞其它外形类似3TB的中间继电器,接触器,接线方式同上。

Ø电源线的接线方式

☞主空开上口

---无铜排—电源线对应主空开接点直接弯曲圆弧弯,接线量150mm。

---有铜排--电源线对应主空开接点分线,从铜排的左侧弯曲圆弧弯,弯曲一致。

☞主空开下口---电源线对应主空开接点分线,从铜排的左侧弯曲圆弧弯,接线量150mm,弯曲一致。

☞主空开上下口的一次配线如果是导线,电源线弯曲圆弧弯,弯曲的高度以一次配线弯曲高度为基准。

压接顺序:

空开触点的主接触面→一次导线→二次导线。

Ø3VL系列开关的脱扣器、辅助接点、报警接点接线,首先内部接线,其次从开关的外引孔引出,接线到H2519过渡端子。

Ø电流互感器接线方式

☞电流互感器为母排固定时:

线束用螺旋管缠绕,从开关一侧到电流互感器(线束要与柜体平行)。

当电流互感器为一字型排列时,线束从互感器上边穿过(一次线后面敷设,在第一个电流互感器用20*20的吸盘固定),接线量为80mm。

当电流互感器为品字形时,线束从品字中间穿过(一次线后面敷设),接线量为80mm。

☞电流互感器为安装梁固定时

---对于CP62系列电流互感器,线束板后敷设,接线为圆弧弯,接线量为150mm。

---对于LMZJ1系列电流互感器,线束板后敷设,接线时每只电流互感器的导线从中间一分为二做椭圆弯(蝴蝶形)。

C.N、PE线的接线方式

ØN线、PE黄绿线:

用小号螺丝刀手柄(Φ15)打螺丝圈,圈数为5圈左右。

Ø裸铜编织线

☞柜门接地:

采用就近接地原则,从柜门接地点(Φ8)到竖梁前立面对应点(用Φ8接线片)进行连接,用10mm2编织线,编织线的长度为200mm。

☞柜体接地:

从柜体接地点和PE排进行连接。

主开关额定电流在80A(包括80A)以下,用10mm2编织线。

额定电流在80A-125A(包括125A),用16mm2编织线。

额定电流在125A-400A,用25mm2编织线。

做编制线时,考虑节约原则,优先采用从柜体接地点到PE排上最近的压接螺钉,组合柜可从柜后,最下面横梁上,用外六角螺钉加爪垫固定。

D.导线的压接

Ø说明:

导线按以上要求加工后,接下来是剥线、压接线片、涮锡、接线点的压接。

在做这些工作之前,先把线号管的检查一下,读号方式:

线号管垂直放置时,线号应从下向上读;线号管水平放置时,线号从左向右读。

Ø剥线:

根据导线的规格选用合适的剥线钳口,比如1.5mm2导线,选用1.6的剥线口。

剥线的长度以相应规格的接线片为基准,长出接线片的2mm。

Ø压接线片:

接线片的压接用专用的二次压线钳。

☞接线片的选用:

按导线的规格和元器件的接线点选择相应的接线片。

---电源线、N、PE排上压接导线,采用OT接线片。

---指示灯、按钮、转换开关、HH54P、JH1等螺钉压接式端子,RT18熔断器采用UT接线片。

---3TB中间继电器的开、闭点,卡笼式接线端子,CP系列互感器,TB系列中间继电器采用IT接线片。

☞接线片的压接:

接线片压接时,接线片尾部距离线皮1mm。

一种规格的接线片,选择二次压线钳相应的压接口。

控制点如下:

---接线片的压接部位—用二次剥线钳压接接线片的中部。

---接线片的压接要领---压线钳一次压到底,压接后接线片上应有可见的压线钳接口的数字代码。

Ø接线片焊接:

接线片压接后进行焊锡处理,焊锡要饱满、无虚焊、漏焊。

Ø接线点压接

☞接线点压接时,接线片要完全被压接在接线点的压接特别注意UT接线片的压接,杜绝U形接线片一边压在端子内,一边压在端子外。

☞接线点必须紧固,压接后用手垂直用力,接线片不能从压接端子内脱落。

☞元件上不接线的端子也要适当拧紧,预防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螺钉脱落。

5.包装

交检合格后,依据技术部下发的说明,确定产品的包装形式:

软包装(塑料袋包装)、纸包装和木包装(木包装目前有外协厂承办)。

对于随机附件、随机文件,用户如要求随机包装,则牢固捆绑在柜体内。

A.软包装

要求:

原则上用柜体外协加工单位的原包装袋。

B.纸包装

Ø产品应牢固的固定在木底托上。

Ø打包装时,首先产品用塑料袋套装,其次内垫3~5厘米的泡沫板,最后柜体四周用瓦楞纸板包装,用塑料捆绑带捆紧(捆紧的程度以不压破纸板为准)。

塑料捆绑带的捆绑部位:

包装的高度3等分,打两道;包装的宽度3等分,打两道。

Ø柜体正面粘贴运输标志,包括:

---发货标志:

产品型号、原图号及名称,数量及合同号,箱体尺寸,重量等。

---包装储运标志:

“此端向上”、“小心轻放”、“防潮”等标志。

 

编制:

审核:

批准:

2003.3.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