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97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生回答: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斗争矛头是:

腐败的清朝政府。

3.教师讲解: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为此,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4.教师提问:

谈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口号

进步性

局限性

“扶清”

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迷信色彩

“灭洋”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排斥一切洋人、洋物件,盲目排外

5.教师指出:

面对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有哪些改变?

有何作用?

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义和团开始涌进京师,大肆捣毁教堂、拆电线等。

至1900年,义和团基本上控制了京津地区。

目标导学二:

抗击八国联军

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

便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直接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目的:

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八国联军的名字及率领人?

时间

1900年6月

目的

国家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率领人

西摩尔(英国海军司令)

3.教师提问:

我们接着来看看,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义和团的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英勇将士:

聂世成。

4.教师展示图片: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民》、《美军抢劫的白银》

提问: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

八国联军侵略者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抢劫,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5.教师提问: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下令剿杀义和团。

这又是为什么?

最后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就是要讨好帝国主义,以求得帝国主义列强对自己的“宽恕”。

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目标导学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1.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识记主干知识。

(时间、签订国、内容)

2.教师指出:

《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请同学们根据条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省略

内容

影响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西方列强完全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人民生活更加贫苦。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使清政府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帮凶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使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和清政府,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馆界”,实际上是一个“国中之国”,成为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

3.教师引导学习阅读教材,理解《辛丑条约》的综合性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三、课堂总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反动。

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❸板书设计

兴起:

山东直隶一带

口号:

“扶清灭洋”

斗争:

廊坊阻击战、老龙头之战等

结果: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抗击八国联军

经济:

赔款4.5亿白银

政治:

改设外务部,严禁人民反帝

军事:

拆毁炮台,驻兵要地

《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

外交:

划使馆界,禁中国人

危害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❹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述的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史,要突出“抗击”二字,以展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的不屈抗争。

通过启发式诱导教学,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抗争历程,辩证地认识“扶清灭洋”的局限性和进步性。

同时,要清楚《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以凸显历史的先后联系性和关联性。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课堂教学实录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

归纳出同一时期,中国各阶层又是怎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的。

从而明确清朝(近代部分)时期的这两条线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3.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侮的优良传统。

重点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

理解“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和落后性;

如何理解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教师:

(展示材料以及《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材料一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义和团歌谣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或让学生打开手中的《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到相应图片)

请大家说一说你对义和团的了解,为什么会在山东首先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学生:

义和团的前身是义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进行反清活动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最早见于乾隆年间的官方文书中,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

后来,形成以农民为主的受压迫民众抗暴自卫的民间秘密组织。

鸦片战争后,义和拳即自发地投入反洋教势力压迫的斗争中。

自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加紧侵华过程中,山东民众深受其害,散布在山东各地的义和拳,便自然地成为广大民众反帝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核心。

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即鸦片、枪炮和十字架。

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基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与中国的媚外官吏勾结,包揽词讼,干涉内政,插手外交,加剧了我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就不断掀起反洋教斗争。

19世纪晚期,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这期间,外国传教士积极参与本国瓜分中国的活动,大家应该认识到,此时的中国人民已经自发地把反对教会侵略和反对列强瓜分逐渐结合起来了。

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山东各地人民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中外矛盾激化,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斗争运动,势在必行。

面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了什么政策?

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清政府的安抚政策,为义和团运动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义和团控制京津地区,势不可挡。

怎样看待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讨论)

(1)“扶清”:

义和团扶助清政府,这使清政府承认其为合法组织,促进了义和团势力的扩大和发展。

反映了义和团是爱国的,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2)“灭洋”:

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例如义和团烧抢教堂杀害教民,反“洋货”,这投合了封建顽固派的心理,使之利用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阴谋。

(总结)对这个口号的评价,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的尖锐,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但是,“扶清灭洋”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

“扶清”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又会使人们丧失对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警觉;

“灭洋”是基于感性认识的富于感情色彩的口号,而不是基于理性认识的经过科学论证的口号,因而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这说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

因此,“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这时的列强又在酝酿着什么?

为了保护自己的在华利益,他们又会做些什么呢?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侵略军遭到义和团的猛烈阻击。

请同学们找出义和团和清军的抗击情况。

(讨论、整理)

(1)北京地区:

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2)天津地区:

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炮轰紫竹林租界。

2.八国联军的暴行

(展示八国联军暴行的图片及材料)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联军统帅瓦德西供认: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又因抢劫时所发生强奸妇女之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亦属不少。

(提问)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暴行后,你有何感受?

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各抒己见)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狼狈逃窜,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置人民于水火之中不顾。

继之,向侵略者投降。

可见其腐朽卑鄙、厚颜无耻到了何等地步。

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最后导致义和团运动什么样的结果?

(阅读教材,讨论)

变化:

剿灭―→招抚―→剿杀。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你能总结一下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吗?

(讨论、发言)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四、《辛丑条约》的签订

阅读教材整理并识记《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整理、识记)

主要内容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分析)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派兵进驻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便利了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控制。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从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打开了北京的大门,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入侵,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先说对官,后说对民。

这就使清政府由上到下,名副其实地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统治中国的工具。

改变清政府对外机构的地位,使之成为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

总括条约主旨,就是使列强从经济、政治、军事上牢牢控制清政府,使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中国人民反抗的工具,以达到永远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

这些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

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1.性质: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口号:

“扶清灭洋”(进步性和局限性)

3.结果: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1.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三、《辛丑条约》

1.内容:

赔、禁、拆、划、改

2.影响: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导学案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口号及抗击八国联军的有关史实。

2.通过对“扶清灭洋”、义和团失败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

2.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为救亡图存,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然而事实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

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席卷了中国北方,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1.义和团由、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19世纪末,随着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转变为。

2.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代替“剿灭”。

并承认其。

于是,义和团纷纷拥进。

到1900年夏,他们已控制了京津地区。

3.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口号。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

“扶清”则反映出。

义和团还带有,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1.1900年6月,为,八国组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在一带狙击敌人。

2.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和清军对教堂和使馆区侵略者的义愤,鼓励他们围攻和,对使馆区的围攻,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3.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壮烈殉国,天津失陷。

4.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途中,下令,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

义和团在镇压下失败了。

5.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有:

清政府赔偿白银,分还清,本息共计;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班列六部之前。

2.《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清政府沦为,中国完全陷入的深渊。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辛丑条约》的影响。

【探究二】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兴起、口号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

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

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战斗

天津保卫战

联军攻陷北京

《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及影响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2.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

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3.“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与这一规定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

1.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

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于是,义和团纷纷拥进天津、北京。

3.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1.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在廊坊一带狙击敌人。

2.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和清军对教堂和使馆区侵略者的义愤,鼓励他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对使馆区的围攻,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3.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失陷。

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了。

5.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2.《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结论:

《辛丑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列强勒索的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

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

设置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

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

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击八国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