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9389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含答案27抗击八国联军

学生姓名

年级

学科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题

第2单元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运动

原因:

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对象: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中心:

京津地区

战役:

廊坊战役,1900年6月,击退由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

口号:

扶清灭洋

失败:

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性质:

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

意义: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损

爆发:

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

罪行:

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镇压义和团运动

结果:

1901年,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

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

关铁路沿线要地

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拓展]

1.《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危害,全面加深了中国的社会危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结合该条约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从经济上看,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此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

(2)从政治上看,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这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从军事上看,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4)从外交上看,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控制之下。

综上所述,《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真题回眸]

1.[2016·山东青岛]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

“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

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

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他们的感慨源于(D)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2.[2016·湖南常德]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A)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2016·河北中考]《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

“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

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

”其评论的是(C)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

4.[2016·山东潍坊]如图是20世纪注明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反映了(B)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D.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1.《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D)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

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

2.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中,以下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

①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④中国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A.④③①②B.④②①③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3.20世纪初中国居民王某有四个儿子,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不符合史实的是(B)

A.老大在天津外国人开办的工厂干活

B.老二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

C.老三住在上海租界内

D.老四参加了反清起义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之处是(C)

①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列强共同策划并组成联军

②皇帝被迫出逃,侵略者攻陷北京并烧杀抢掠

③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④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侵略利益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B)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③库页岛被俄国割占

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③②D.③②①④

 

1.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1)清政府政治腐败

(2)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3)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4)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利

客观原因:

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

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对比

条约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影 响

中英

《南京条约》

1842年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

《马关条约》

1895年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和英、美、法、俄、德、日、意、奥、比、西、荷

《辛丑条约》

1901年

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革命》中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2.[2016·黄岛二模]《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深信,“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现有的英格兰工厂就已经供不上了。

”然后那些推销棉织睡帽的人没有想到“远在英格兰人知道有棉织物的许多世纪前,这三万万居民的祖先从来就决不稀罕这种东西。

”结果却是“形成了亏本生意”。

这段材料揭示的有效信息有(D)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③戴睡帽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具有顽强的抑制作用

⑤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④B.②④⑤

C.①③⑤D.③④⑤

3.张三是福建厦门第一个普通农民,原先靠种地为生,因为政府不允许和外部接触。

后来,一些白皮肤蓝眼睛的人来到了这儿,在这儿开始经商。

张三就不再给地主种地了,而是给外国人扛麻袋,看码头,渐渐的也成为了一个很富裕的人,他生活得到改变的原因是(C)

A.政府主动放弃海禁政策B.厦门被设为经济特区

C.《南京条约》的签订D.社会环境变坏,农业减产

4.[2016·市南一模]某条约规定:

“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该条约是(D)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5.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

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A)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6.恩格斯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

“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

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对俄国有利”的原因是指(B)

A.俄国参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在战争中俄国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俄国火烧圆明园

D.俄国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损失小

7.“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C)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8.纪录片《百年中国》中提到:

“1900年,路灯开始在北京出现。

灯光映照着景山前的牌楼上‘弘佑天民’四个大字。

而此时慈禧太后正行进在西逃的途中,只留下京师的子民们直面战争的苦难。

联军成了北京城的主宰,日本兵在城里大肆搜刮财物,美利坚的军队在紫禁城里阅兵以炫耀武力,法兰西的官兵在进行马球比赛,只是坐骑换了中国的毛驴。

”材料中的“战争”是指(D)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康有为在诗中写道:

“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C)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C)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D.迫使清政府妥协

11.有人这样评述中国近代前期某场战争:

“它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这场战争指的是(C)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2015年1月,中国海军访问英国。

有英国网友感慨道:

“三艘巨大的军舰……真遗憾,这是中国军舰,不是英国的。

记得我们国家曾经侵略过中国”。

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B)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跳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请问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

 

1.近代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灾难,其中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内容是(C)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2.不平等的条约是勒在近代中国人民脖子上的绞索。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始于(D)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D)

A.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

他说:

“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

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

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

”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D)

A.清军战斗力不强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5.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B)

A.己亥年B.庚子年

C.辛丑年D.壬寅年

6.“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

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D)

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

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五例)?

(5分)

《南京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或威海卫战役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

(2)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2分)

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3)材料三中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

图一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

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图二“扯线木偶”?

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分)

落后就要挨打;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勇于反抗,不屈不挠。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材料二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三“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

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

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侵略的什么战争?

清政府在这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4分)

严禁鸦片的决心;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2)材料二中的“甲午”是公元哪一年?

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不平等条款,对中国造成何影响?

(6分)

1894年;《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3)八国联军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庭。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近代以来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抗争。

请说说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作用。

(4分)

作用:

沉重打击了列强(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民族尊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