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备考指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821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9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申论备考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备考指导.docx

《申论备考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备考指导.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申论备考指导.docx

申论备考指导

申论指导:

2005—2012年国家公务员申论主题

2012-07-06      来源:

学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因首次备考,对公务员考试相关政策及笔试内容题型不甚了解,建议此类考生要做有心人,现在开始着手准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合理制订好复习计划。

  为广大考生能够更好的备考申论,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

//www.chinagwy.org/)专家特对2005—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进行分析,供考生参考:

  2005年

  2005年,国考申论破天荒地考查了“三农”问题。

这是因为2004年1月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既是新世纪第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增加农民收入”明确写进党中央的文件,突出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对申论的命题具有显着的导向作用。

“三农”问题既体现中央政策方向,为举国所关注,又不具有其他政治话题的敏感性,因而是申论考试的理想题材。

2005年之后,“三农”成为国考反复以不同角度出现的题材。

2004年至今,中央的一次全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连续六个一号文件都以“三农”为主题,凸显了党和政府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也凸显了“三农”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今后“三农”问题仍将是申论命题的热点,在具体问题的选取上,命题既与近期的中央政策文件中央精神有密切的关联,又带有一定的滞后性,不会与当年的一号文件主题严密对应,以免被报考者押中主题。

因而“三农”类命题的具体切入点必将呈现一定的“反规律”特性,以求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不管具体切入点在哪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都应依据中央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扶农惠农政策,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进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2006年

  2006年,考查应对突发事件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问题。

针对近年来各地公共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一项新课题,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这也是具有长期性的问题。

基本主题仍然是要遵循中央关于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和部署,把握以人为本、“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全面提高政府处置能力。

  2007年

  2007年,考查耕地保护问题。

仍属“三农”问题,但是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将重点放在了国家土地政策上,认识问题的角度仍然是“三农”问题协调解决、社会和谐发展,要强调落实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方针政策。

  2008年

  2008年,考查怒江水电开发问题,表面题材是资源开发及其争议这一事件,实质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通过怒江水电开发的具体事件,引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

和谐发展源于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显然,作答的立意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09年

  2009年,考查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问题。

首次采用了双主题、双题材的复合型命题形式,两种题材、两个主题之间强调的是后者,侧重粮食安全,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主线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即无论产业升级还是保障粮食安全,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这与2008年国际上先后爆发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紧密相联,时效性强,且提出的问题具有长期性、普遍性,材料一部分说明传统产业应该打破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低端化生产模式,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一部分讨论了如何提高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基本立足点仍然是党和政府的最新方针政策,比如以危机为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危机应对方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部署。

  2010年

  2010年,考察海洋开发与保护的主题,属于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范畴,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也包括经济建设主题。

同以往历年国考申论题材相比,今年的题材既有一脉相承的底蕴,又有自成一派的特色。

所谓一脉相承,就是贯穿了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延续了一个倾向——偏于宏观战略和宏观经济问题;所谓自成一派,就是本次考试的取材“热中选冷”、“冷中带热”,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常见的热门话题,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则是历来申论考试罕有涉及的“冷门”题材,这样本次题材的选择就有了些“爆冷”的意味。

从题目蕴含的主旨和作答依据的理论和政策渊源上说,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这也与2009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相联系。

  2011年

  2011年,副省级和地市级的考试内容上有了更大的革新,命题逐步向大纲靠拢,由以往申论主题的相同或相近,到逐渐各成一派。

其中副省级考查主题是黄河治理以及黄河精神、中华文化的传承,而地市级及以下类则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和无根文化为题材。

副省级考试新颖巧妙之处在于材料中虽然涉及了黄河的地理情况、黄河流域中华文明、黄河以及国外主要河流的开发与治理、我国四代领导集体对黄河开发治理的重要指示等具体信息,但黄河的精神则需要考生从具体材料中加以提炼,这体现了与以往相比考察考生更高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

其中领导集体对于黄河治理的方针政策是我们分析黄河精神的重要突破口。

地市级考试则围绕教育文化建设这一大范畴,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就学起点不一、过程困难等教育公平问题,还涉及寄宿制学校、希望学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回归到当前中国面临乡村教育、乡村文化的危机。

旨在拷问我们最终能否实现社会和谐,各种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2012年

  2012年国考申论考试命题思路在遵循既往考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主要体现在考试主题没有刻意地“反热点”,而是考查的当下比较流行的话题。

省级主题为“化解社会道德危机,推进社会道德重建”。

在连续两年的“回避热点”之后,今年的考试是对社会热点的重新回归。

社会道德重建这个问题是当下热门的话题。

地市级主题“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从主题来看,此次国考市级考试主题仍符合科学发展观范畴,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查了应对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突发灾难,以及加强公共文化教育等问题,提出应急避难的原则——生命高于一切。

 

申论指导:

资料阅读方法技巧

 2012-06-13      来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一、信息分类法

  信息分类法是对材料所蕴含的信息按性质进行分类,从而正确区分材料的类别和作用,建立对材料的总体认识的方法,通过认定材料是讲什么的,包含哪些信息进而明确材料对应哪些问题,可作为解答“概括”、“分析”、“对策”等具体试题的依据。

这是最直观而快速的阅读方法。

  

(一)问题描述类

  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中通常会包含对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描述性文字,透过这些文字,考生能够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或问题有直观的认识,并且对作答概括、综合分析等多种题型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问题分析类

  分析问题类信息不仅包括分析材料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影响的语句,还包括分析针对问题的有关对策信息。

  示例:

  2010·国家·省级·给定资料6(节选)

  海岛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但又非常脆弱,一旦破坏,恢复非常困难。

比如珊瑚礁,它是岛屿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要在清洁且温度适宜的海水中才能生存。

珊瑚礁受到污染、破坏,不但岛屿整体环境会恶化,海岛的存亡也会受到威胁。

有关专家指出,《海岛保护法(草案)》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把海岛和海岛周边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来保护,这里面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海岸带、珊瑚礁、红树林以及海域等等。

陆地周边的环境对于海岛同样有重要的意义,共同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同时,在海岛资源环境保护的范围和性质上也有了很大的扩充,从岛陆扩展到整个海岛环境及各种资源,从有居民的海岛扩展到无居民海岛,保护的目标更加充实和明确。

可以这样说,《海岛保护法(草案)》提供了一种认识海岛价值的新思维,它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是极为重大与深远的。

  点拨:

上述材料分析了《海岛保护法(草案)》对海岛和海岛周边环境的影响:

它将海岛和海岛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扩充了海岛资源保护的范围和性质,明确了保护的目标,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三)政策表述类

  给定资料中的政策表述类信息主要是中央或地方下发的法律条文或政策性文件。

这类信息可以说是申论作答中的灯盏和药方,不但为考生指明作答方向,帮助考生读懂材料,也对作答题目起到根本上的指导作用,成为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参考。

  示例:

  2012·上海·申论A卷·给定资料12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点拨:

列举的报告摘要是2012年上海申论A卷给定资料的最后一段,也是全篇材料的点睛之处,帮助考生真正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也为作答题目,特别是作答文章论述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题文对照法

  

(一)先题后文

  先题后文的阅读方法,是指先看问题(试题、作答要求),后读材料。

阅读给定材料,不是单纯的阅读,而是要与作答试题相联,带着问题读、以问题为导向来读,根据材料本身的价值和它与问题的关系来取舍材料——决定哪些精读,哪些略读,分配阅读时间。

这是节约时间、高效阅读的第一步。

 

  

(二)边题边文

  边题边文的阅读方法,是指在第一遍通读浏览材料之后,在作答思考题目和答案的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返回资料查找对于作答有直接帮助的内容,一边作答一边阅读,从给定材料中查找作答依据。

这是目的性更加明确的阅读,要对重点、高价值材料进行精确定位,以标注、划线、摘要、概括大意等形式,突出对作答最有价值的部分。

申论指导:

申论写作细节问题

  公务员申论考试给出的阅读资料通常在3000到7000字之间,在申论150分钟的考试时间里,一般用于阅读的合理时间不超过40分钟,这一点在考试的要求上做了明确的提示,阅读参考时限不可超过40分钟,因此,对阅读时间的把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这就决定了考生只能快速阅读、精读和跳跃性阅读,而非逐字逐句地细读,要有很强的阅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的意思,又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又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经常也有考生在问一些格式方面的问题,比如标点符号怎么写?

答案是横着写还是竖着写?

答题的时候写不写“答”?

数字如何写?

标题怎么标……考试在即,专家就此类问题向考生们做出解答。

虽然都是细节问题,考生朋友们也要注意。

当然,如果你能在内容上完全取胜,那这些细节问题也许就是瑕不掩瑜了,反之,则可能起到火上浇油的效果。

  一、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需要独立占格

  这是标点符号最基本的格式,很多考生惯于将标点符号点在字的右下角,平时不是很显眼。

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有格子的,而标点符号的格式在评分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必须习惯于将标点符号也当成文字的一个独立部分。

单独占格的标点符号一般有以下几种:

逗号、分号、冒号、问号、叹号、句号、顿号等。

需要占双格的标点符号一般有如下几种:

破折号、省略号、引号、书名号、括号等。

对于双格标点符号,一定要注意即使是多个格子也依然要将其写成一个整体。

但如果遇到以下几种特殊情况,则需要做特殊处理。

  

(二)标点符号的特殊格式

  1、除了《“--这三种情况,其他的标点符号(包括》”)一律不能顶格写,如果在末格写完文字需要除以上三种情况之外的标点符号,就在字的右下角标出;破折号和省略号需要占双格,但如果出现在最后一个,就只需要占一格即可,不能将其分成两个部分。

  2、《“这两种情况不能在末格出现,如果出现在末格,或者与文字挤在一格,或者移到下一行出现。

  二、力求标题新颖格式标准

  一个好的标题能够迅速吸引阅卷者的目光。

申论考试的文章都是为官方立言的,本身就不容易在语言上出彩。

而大部分考生社会经验有限,其观点大部分中规中矩,要想在众多申论得到高分,有一个新颖的标题是一条捷径。

  语言上可以求变求新,格式上必须求稳。

一般议论文标题要上下各空一行、在本行左起空四格书写,有些具备完整的主、副标题的讲话稿可能需要居中,因为要与标题下的讲话人姓名、日期对齐。

在吃不准的情况下,还是应提倡左起空四格书写,可保证不出错。

  三、标题的格式

  标题只要大致写在中间就可以了,不是像有考生问的,标题书写的时候究竟是前面空几个,后面空几格。

如果有副标题,在正标题下面空两格(正标题文字的两格)写破折号,起写副标题,但是要将正副标题作为一个整体写在中间。

一般不提倡大家使用太长的标题,但如果标题过长,分两行书写,一般格式是上一行长一些,下一行短一些,两两居中对齐。

对称式的标题或者中间空一格写成一行或分两行书写。

  四、数字的格式

  对于一个两位及以上的独立数字来说,两位数字占一个格子,例如2011,就是“20”一格,“11”一格;奇数位数的数字,同样适用,最后空一个字符即可,如10000,最后一个出现一个“0”,后面空着,以此类推。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如果此数字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那就必须保持其形式上的完整性,靠近写出。

  五、写不写“答”的问题

  每个考生几乎都有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在改卷的时候,没有哪位考生是因为写了“答”字而多得了几分,也没有哪位考生因为没有写而被扣掉几分。

所以结论就是写不写都可以,只要保持整个答案的格式一致性即可。

如果写,那就是“答”和其后面的冒号占两格,顶格写,后面分段直接空两格开行。

如果不写,开行的格式和后面分段开行对齐。

  六、横着写还是竖着写的问题

 这个问题和前一个问题一样,没有固定的回答。

如果你能保证在给定的行数内能将所有考虑出的答案写出来,完全可以竖着写,条理还比较清楚,阅卷老师也很容易找你的点。

但如果你不能保证,或者想多写点内容,那就最好不要竖着列下来,因为竖着写,几乎每一行都会有几个空格,这些空着的格子也许对有些同学来说,就意味着可以多写一两条不同的意思。

但是横着写也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内容融到一起,同样可以用语言分节符或数字分节符表示出层次关系。

申论指导:

高分作文需具备四要素

  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必不可少,许多考生在文章写作的提高上遭遇“瓶颈”,写的文章观点不清、结构混乱、缺乏亮点,很难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

文章写作题要考查的是,考生在给定字数范围内,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并全面阐述和论证自己观点的一类试题。

  写好一篇申论文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下面就具体讲一讲。

  一、正确选择文体

  申论文章必须写成议论文。

申论考试中,给出的题目并没有明确限定文体,但是,在题目的“要求”部分会写上“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这正和议论文中要求中心论点明确、观点突出相契合。

此外,申论考试阅卷时间短,在短时间内要使得阅卷老师快速抓住文章观点、明确文章结构,议论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二、巧妙构思文章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筋骨”,串联整篇文章的始末。

失去结构的文章只是简单的文字堆砌,不是“流水账”就是“叙事本”。

试想一下,这样的文章怎么可能取得好的分数呢?

因此,巧妙的构思文章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1、结构完整

  首先,要求文章要有题目、开头、主题内容和结尾。

一篇文章,开头和结尾最好是各自成段,不可与主题内容混在一起。

其次,文章的开头部分就能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后,结尾部分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能做到反扣主题,深化主题的话,这样的文章一定是上乘之作。

  2、条理清晰

  文章在结构完整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条理清晰。

申论文章要想有清晰的文章脉络,文章层次也要鲜明。

那么,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按照正确逻辑顺序组织安排文章的段落,如: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书写文章。

二是,文章层次划分不宜过多。

在字数限定下,申论文章一般较短,1000字左右的文章分为十个以上的段落显然是不合适的。

不但是文章整体显得杂乱无章,而且分段越多,每段所表述的内容就越显得“骨干”,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可读。

  三、文章内容充实亮点突出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观点明确、正确

  观点明确,就是要求考生要明确地表达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要让阅卷老师直观的看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观点正确,认为要做到三点,一是,观点符合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没有偏题。

二是,观点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普遍认识规律。

三是,观点符合官方看法,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2、见解深刻,有一定深度

  这是对申论文章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即作者思考问题时要尽力作答“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在深层次挖掘本质的基础上,抓核心问题,文章要避免大而空、泛泛而谈。

  3、逻辑严谨

  逻辑严谨,是指运用论证方法组织材料论证点的过程合乎逻辑、合乎事理、严密周全,不存在以偏概全、论据证明不了论点、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

  四、语言表述规范而不失文采

  用语要简洁规范。

保证语言使用简洁、规范、流畅的基础上要生动、丰富。

这也是近年来,对文章写作的提出的新要求。

同时,文章写作也要有一定文采,可以引用俗语、诗文,恰当使用比喻、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适当使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申论指导:

总结阐述不同观点试题解答技巧

  一、总结阐述不同观点试题类型的涵义

  总结阐述不同观点的试题就是针对材料中关于某一问题的不同认识进行总结并归纳各自的观点。

申论材料主要是反映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对这种现象或其中的某一做法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矛盾的观点是正常的,所以总结阐述不同观点的试题就是考查应试者对不同的观点能否归纳并给予条理性的表达。

  二、总结不同观点(认识)试题类型

  总结不同观点的试题,主要包括:

  1.对多种做法的理清。

要求对材料中给出的多种意见或举措归纳形成两种不同的思路或者分成两大类,并要求进一步简述和说明。

  2005年申论试题:

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

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

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

  2006年山东省申论试题:

以上资料包含了“使人们无担忧地维护社会正义”的多种举措,其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理念,请你对这两种理念分别加以简述,字数不超过400字。

  2007年申论试题:

“给定资料2”提到“把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大类进行交易”,请进一步说明这两大类市场怎样区分,并谈谈在这两大类市场中怎样解决“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的问题。

不超过200字。

  2.对两种不同看法的总结归纳。

针对某一问题,给定资料中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和观点,要求对此加以概述。

  2008年申论试题:

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

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

要求:

指明“焦点”,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2006年河北省申论试题:

在关于有奖让座的问题上,有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请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总结赞成者和反对者的各自的理由。

  3.概述两种不同的观点并谈看法。

作答要求中明确了两种观点,要求分别加以概述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005浙江省申论试题:

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材料中有两种不同倾向性的观点,请对这两种观点分别加以概述并谈谈你的看法。

字数不超过500。

  4.对材料中几对矛盾的归纳。

材料中对解决某一问题出现了多种看法和认识,而且彼此存在矛盾,要求归纳出共有几对矛盾。

  2006年北京申论试题:

给定资料探讨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几对矛盾问题,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归纳出这些矛盾。

  三、总结不同观点(认识)试题的解答技巧

  1.首先找到材料中引发不同观点的问题是什么,对此界定清楚,限定范围。

  2.找出关于该问题所引发的不同观点是什么,是支持的态度,反对的态度,或是两种不同倾向性观点,不同的理念,两种不同的解决思路,或是多种矛盾的认识。

  3.划定两种或几对不同观点各自所在的段落,有的比较集中,即一种观点集中在相连的几个段落,另一种观点也集中在相连的几个段落;有的比较分算,需要把材料中给出的不同观点或认识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或认识。

有的集中在一个段落中,但是表达了两种思路或认识。

  4.归纳出两种观点或多种矛盾各自是什么,先用一句话概括,如支持者的态度,反对者的态度,一种倾向,另一种倾向等。

然后再归纳各自具体的观点,有的具备一个完整的意思,只要解释清楚即可;有的是几个不同的意思但属于同一类的观点,这样就需要分别阐述;有的属于不同矛盾的观点,这样就需要列出几对不同的矛盾认识并解释清楚。

  5.梳理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形式。

  2008年国考申论第一试题参考答案:

我国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需要加以开发利用。

怒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当地政府提出了实施“两库十三级”怒江水电开发方案,由此成为重大争议焦点,形成了主张开发和反对开发的两种态度。

  主张开发是以院士等为代表,他们的理由是:

怒江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耕地分散,产值回报低,无森工产业,水电开发可帮助实现经济脱贫,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怒江可开发的资源有限,综合开发是实现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怒江的水电开发,装机容量大,投资少,回报高;可以实现水电对外输出,解决其他用电紧张的状况;水电开发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开发资金用来生态移民,避免植被因生活需要而遭到破坏。

  反对开发以环保专家等为代表,他们的理由是:

修建水电站与提高百姓生活没有因果关系,用救济方式解决移民问题不是长久之计,甚至造成贫困移民;开发带来污水问题;怒江民族多,生活方式各异,开发将使民族的走廊不复存在;不予开发,可使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作为江河生态的参照系,通过观测,可以获得相关数据,为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高依据;从西方国家所遇到的教训看,开发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环;水电开发的可行性缺乏反复论证,由此造成的泥沙问题难以解决。

申论指导:

申论如何避开审题陷阱

http:

//www.chinagwy.org      2012-06-06      来源:

学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大中小】            

  一、各类题型的标志词

  申论包括概括、分析、对策、公文、大作文五类题型,其中后两者题型较好辨别,特不再赘述。

  首先,概括题的标志词包括--概括、概述、归纳、整理、指出、汇报材料。

概括题就是要求考生用材料的关键词按照一定逻辑去讲材料的意思,因此概括题要全面、简洁、忠实于材料。

  其次,分析题的标志词--分析、谈谈……见解、解释……意思、分析……关系、为什么。

分析题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词去解释材料的意思,因此分析题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引申。

分析题答题一定要用辩证、联系的角度看待问题。

  第三,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