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848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docx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

摘要

失业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中国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2008年8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更是使中国的失业现象雪上加霜。

而我们,作为两年后即将走上社会、面临就业问题的高校大学生,应当密切地关注国家的失业问题,更应当从现在起,全面提升自己,从各个方面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中,笔者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失业现状、导致失业的原因以及失业的社会影响,并根据所学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

失业中国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分析

正文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失业问题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逐渐变得严峻。

而随着高校的迅速扩招,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病也渐渐暴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大学生也成为失业人口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失业现象在高校中也日益受到关注。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比如,职员甲由于不满薪资辞去了他在A公司的工作,但是他又未能找到一个与他完全匹配的工作,所以暂时处于失业状态,这就是典型的摩擦性失业。

在这种现象中,工作机会和寻找工作的人的匹配在经济中并不总是顺利地发生,结果一些人便得不到工作。

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

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举例说,地处A地的甲高校通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通讯业不甚发达的A地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大多处于失业状态;但是通讯业发达的B地急需通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却苦于没有人才市场,这就是结构性失业的一种类型。

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失业。

比如在1997年的亚洲经济大萧条中,亚洲大量人口失业;再比如在2008年8月的华尔街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大萧条,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导致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严重的失业问题。

一、中国失业现状简述

1995-2006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

年份

失业人数(万人)

失业率(%)

1995

519.6

2.9

1996

552.8

3.0

1997

576.8

3.1

1998

571.0

3.1

1999

575.0

3.1

2000

595.0

3.1

2001

681.0

3.6

2002

770.0

4.0

2003

800.0

4.3

2004

827.0

4.2

2005

835.0

4.2

2006

839.0

4.1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自1995年至2006年,中国的失业率呈逐年递长的趋势。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失业情况都是与经济成长呈反向关系的,这也就是说,一国经济不断增长,经济规模就会扩大,雇佣需求随之增加,就业情况也就好转,反之,一国经济增长减速,就业情况就恶化。

可是中国却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业情况快速恶化的不可思议的现象。

从1995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失业人数呈加速度上升趋势。

经济发展的同时就业反而恶化,是中国失业现状的一大特色。

下面,笔者将根据失业的三种不同类型简要论述一下失业现状。

1、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在中国社会中主要表现为求职者缺乏就业信息或自身条件难以匹配市场机会,很难找到在专业、薪资、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都合适的岗位,从而处于无业状态。

这种现象近年来在中国社会日趋增多,不少高校毕业生因为就业信息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用人要求或对工作过于挑剔等原因而难以找到工作;也有不少职员因不满先前的工作条件而辞职,一时又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更有广大的农民工对城市的就业状况抱有错误幻想,盲目涌入城市,却未能获得工作,这些现象都属于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笔者认为,结构性失业是中国社会中最为普遍的失业现象,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求职者数量和人才市场需求具量都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且分布不够均衡。

造成了有的地区人们找不到工作,失业人口很多,而有的地区有大量职位空缺,却无人求职。

第二,求职者素质较低,不能迎合市场对高层次人才需要。

在中国社会,求职者的素质普遍较低,文盲仍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造成大量低水平求职者找不到工作,企业却苦于没有高素质人才。

第三,高校教育体制相对滞后,难以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适时调整教育策略,造成大学毕业生在专业、素质等各个方面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很大的出入,很难找到对口工作。

3、周期性失业

这种现象在经济大萧条时较为突出。

在1997年亚洲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失业人数都大量增加。

二、中国失业现象原因分析

失业现象从表面上看就是过多的劳动力去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

结合中国失业者和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笔者总结出失业的三点原因。

1、居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求职者各方面素质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中国科学教育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文盲在求职者中仍占据很大的比例。

即便是高校毕业生,由于中国高校教育水平的局限性和近几年的持续扩招,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有待提高,很难达到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要求。

另外,由于高校教育体制相对滞后,很难适时地应对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调整招生政策和育人策略,因而造成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专业的严重不对口现象,导致结构性失业。

2、中国的就业服务市场水平有待提高,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在摩擦性失业中,有一种很典型的现象,即,具有某方面特殊技能的求职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找到合适的岗位,而某些用人单位有时又很难寻找到具有此种特殊技能素质的人才,双方均不了解对方的状况,都在为寻找工作和寻找人才所苦。

这一现象是由于求职者与招聘者的信息不完全造成的。

而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摩擦性失业现象。

如,每年都有农民工对城市的就业现状抱有不实际幻想,大量地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普遍的情况是,农民工在城市中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甚至不少农民工面临失业问题。

这正是由于农民工对于城市中的就业信息不够了解、片面地认为大城市中遍地是金造成的。

3、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变化过于频繁,导致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种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在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低可能由于以下原因:

一是技术变化。

尽管技术变化被认为能减少成本,扩大整个经济的生产能力,但它可能也会对某些特定市场或产业带来破坏性极大的影响。

二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消费者产品偏好的改变在某些地区扩大了生产,增加了就业,但在其他地区减少了生产和就业。

三是劳动力的不流动性。

这种不流动性延长了由于技术变化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造成的失业时间。

工作机会的减少本应引起失业者流动,但不流动性却没有使这种情况发生。

为了更好地阐述失业问题,笔者将使用微观经济学的供给—需求分析框架对不同类型的失业加以解释。

假设劳动需求量和劳动供给量相等,社会就业达到均衡,没有失业现象。

在竞争性的、市场出清的均衡状态之下,厂商愿意接受市场工资水平为W的合格工人,雇佣的数量为N,需要此工作的工人数量为N’。

在W的工资水平上,另有数量为(N’—N)的工人,他们虽愿意工作,但却要求较高的工资,由于这部分工人不愿意在现行的市场工资率下工作,所以他们被认为是自愿失业的。

在现行工资率下,自愿失业者可能更偏好闲暇或其他活动,而不是工作。

他们可能属于摩擦性失业,也可能正在寻找第一份工作;他们可能是生产率较低的劳动力,相对于较低收入的工作,他们更愿意享受福利和失业保险。

在出清的劳动市场状况中,一次经济波动导致劳动市场工资过高。

在过高的工资率下,寻找工作的合格工人的数量大于提供的工作职位数,于是出现劳动供给过剩,过剩的失业者属于非自愿失业。

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雇佣劳动力时将会提出更严格的技能要求,雇佣最有资格、最有经验的劳动者。

三、中国失业现象的影响

失业现象对国家有两种主要的影响,即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

1、社会影响

失业的社会影响虽然难以估计和衡量,但它最易为人们所感受到。

在中国社会中,失业现象威胁着社会和家庭的稳定,更严重打击了失业者的情感。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高校毕业生因不堪就业压力跳楼身亡甚至袭击别人;更常常听说,某个家庭因为丈夫长期失业,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妻子另觅新欢;求职者因长期难以找到工作而失去自尊和自信,最终导致心理疾病更是时有发生。

这充分证明,在中国,失业已经对社会、家庭、个人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社会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2、经济影响

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解释。

当失业人口过多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白白损失了。

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在这里,还要引入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

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失业现象的经济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四、应对中国失业问题的方法分析

1、全方位提高科学教育水平,改进求职者各方面的素质

中国高校教育体制应该有进一步的完善。

各大高校应当把培养高端人才作为始终坚持的目标,在招生中摒弃片面重“量”的扩招行为,而把着眼点放在人才的“质”上,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大的成本。

另外,高校应当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体制,以确保培养出的毕业生符合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减少因专业不对口造成的结构性失业。

另外,中国的扫盲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强,应当提高求职者最基本的素质。

2、全面提高就业服务市场水平,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

首先,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尽快建立起全面、高效的就业信息网络。

从而使就业信息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充分传达,减少因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摩擦性失业

其次,通过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地位,打破劳动力流动在地区、部门、城乡之间的各种制度性的障碍,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各种行政性分割,形成完善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从根本上消除歧视性的就业政策。

3、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更多地用劳动力资源代替资本、技术等稀缺资源

就中国的现状而言,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则相对贫乏。

在这种状况下,处理失业问题首先应该充分认识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这一事实,更多考虑用劳动力资源来替代资本、技术等稀缺资源。

在产业类型上,应当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要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如轻纺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软件产业等,进一步扩大出口。

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出路,因为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就业容量大。

4、经济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调整协调推进

在前面的失业现象原因分析中,笔者已经提到过,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种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

在企业规模上,应当注重扶持中小企业。

实践证明,凡是中小企业多而且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就业压力就小;凡是中小企业少而大企业多的地区,就业压力就比较大。

因此,在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政府在投融资、税收、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他们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自主创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

另外,自主创业无疑是解决失业的一条很有效的途径,因而国家应当完善相应的贷款担保和财政补贴政策,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在就业方式上,重视灵活就业方式。

应当鼓励相应行业大力发展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多种就业形式,以灵活的形式吸纳更多的人就业。

通过以上通过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于中国失业现状、失业原因、失业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等的全面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失业形势。

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失业这一长期困扰中国的问题将会得到缓解。

作为两年后将走上社会,面临就业问题的高校大学生,我们应当密切地关注国家乃至世界的失业问题,更应当从现在起,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适时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为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

《中国失业现状分析》——王波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