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853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docx

教务处度工作总结

教务处2013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教务处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在各学院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服务广大师生,积极创新,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教学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生学科竞赛、日常教务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中心、教师发展、课堂开放”教学文化建设

我校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实现“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发展目标,最终成为“专业的人、文化的人、世界的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提出建设“学生中心、教师发展、课堂开放”的教学文化,这是对“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一种呼应,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我校的教学文化中,“学生中心”是引领,“教师发展”是关键,“课堂开放”是基础。

为此,我校为营造“学生中心、教师发展、课堂开放”的教学文化氛围,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

1.举办教育理念与教学文化研讨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2013年6月,举办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文化研讨会。

通过研讨会,使全校教师对“学生中心、教师发展、课堂开放”的教学文化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

我校的教学文化是“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人才培养理念的体现,符合当今高等教育的改革精神和要求,更是我校长期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提炼。

它是引领学校教学改革的一种理念,是我校培育“大商科”人才的基石。

2.着力扩大“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品牌影响,全面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每学期第12周为我校教学开放周,全校师生都可以走进公开观摩课的课堂学习听课。

全校教师通过学习和观摩公开课教师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的好的做法,教学技能得到了普遍提高。

同时,教师发展中心还组织教学评委们对“提升课程”教师进行试讲,进行了现场点评和书面评议,指出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教师努力钻研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2013年,我校在总结去年教学开放周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55门公开观摩课和20门提升课。

公开观摩课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展示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院组织督导、专任教师、管理人员等280多人次对推出的公开观摩课进行了集体观摩。

学校还邀请省教育厅领导走入公开观摩课教室进行听课。

通过课堂开放,在校内营造重视课堂的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打造让学生满意的课堂,切实提高了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也扩大了我校“课堂教学开放周”这一品牌活动的影响.

3.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载体,为教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为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的需要,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

中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发展空间、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为宗旨,全年举办了30期教学沙龙、8次教学学术讲座和18次教学午餐会,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技能、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研讨的热情。

同时,为增加专任教师与企业界的联系,中心创办“实务精英论坛”活动,邀请社会企业的总经理、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会长、金融分析师、数据分析师、知名设计师等高级管理人员走进校园,与我校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满足教师了解企业发展的需求。

4.落实青年教师助讲制度。

我校在2013年4月出台了《浙江工商大学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办法(试行)》(浙商大教〔2013〕121号),实施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从师德师风培育、教学技能养成、教学诊断训练、基础课程熟练、教学管理制度学习等方面对新教师加强引导和培训。

去年全年有55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助讲培养活动。

按照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的要求,每位助讲培养教师参加校级教学活动不少于8次、教研室活动不少于5次,听课不少于32课时、撰写至少1篇教学论文。

完成以上要求后,方能进入考核环节。

同时,中心还为助讲教师建立助讲培养档案,教师每次参与助讲培训活动都有案可查,系统记录教师从入职开始的职业发展路径。

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实施一对一指导。

2013年,全校共55名青年教师参与了助讲培养,有18名教师通过助讲培养考核。

5.组织教师参与首届“微课”比赛,7位教师获省级奖励。

为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强化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我校教师发展活动中心组织教师参加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高等学校首届微课教学浙江赛区比赛。

我校获浙江省赛区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获三等奖4个。

6.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我校有5位教师通过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变革及教学适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获得高校骨干教师培训证书。

7.做好省外交换生工作。

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我校出台《浙江工商大学本科生第二校园实习经历实施办法》等文件,与部分省外高校在省级以上重点、优势专业签订了学生交流、互访协议。

我校在2013年与南京财经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互派交换生。

我校有28位学生在南京财大学习,南京财大有15位学生在我校学习,两个学校学分互相承认;我校有4位学生在西南财大学习,有2名学生在青岛大学学习。

通过在不同学校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生活经历,促进了学生发展。

8.引入优秀在线教学资源,充实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013年以来,学校新增72门通识课程,通识课程从原来的33门扩大到149门,更多的知名教授和优秀中青年教师承担了通识课程教学任务。

2013年底,学校申请加入了上海课程资源共享中心,下学期开始我校学生可以选修上海985、211高校的优质课程。

9.积极承办教育厅组织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会议。

2013年,我校承办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活动和青年教师助讲制度交流会。

通过承办和会议组织活动,增强了我校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宣传力度。

二、不断完善和出台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1.制定了教学项目管理办法,加大教学专项投入和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

2013年,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更好地做好项目的审核立项、中期检查、绩效评估、验收等工作,学校制定发布了《浙江工商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2.出台青年教师助讲培养方法,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为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有效帮助青年教师胜任教学岗位,切实保障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校出台《浙江工商大学青年教师助讲培养方法》,从师德师风培育、教学技能养成、教学诊断训练、基础课程熟练、教学管理制度学习等方面对新教师加强引导和培训。

3.出台多项措施,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实习、实践经历,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2013年,为了体现“学生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我校先后出台了《浙江工商大学本科生第二校园学习经历实施办法》、《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浙江工商大学旁听生管理办法》、《学生实习经费管理办法》等办法。

4.制定创业实验班实施方案,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

为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教务处制定了创业实验班实施方案,通过设立创业实验班、实施特殊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开设创业课程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能力。

三、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调研师生需求,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

2013年,为响应党中央开展的落实群众路线的号召,教务处以“立德树人”为指引,深入到二级学院,了解师生对教务处工作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流程。

教务处通过开展“心连心”走访活动,走访了全校所有二级学院,听取专任教师对教学质量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所有问题都得到归纳整理。

召开了3次全校系室主任座谈会,共同研究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

在期中教学检查期间,举办学生座谈会,通过向学生开展“课堂满意度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切身感受,为我校教学工作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通过这些走访活动,认识到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整改,并深入落实这些整改举措。

四、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发挥商科资源优势,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

1.注重在线课程建设,打造一批精品开放课程。

2013年,组织申报和建设了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

其中,陈寿灿教授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专题摄影的文化呈现》,罗金明教授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会计学》和邓少平教授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食品感官科学》先后在爱课程网正式上线。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提升教师教学综合素质,学校2013年组织了首次微课教学比赛,评选了10门校级优秀微课,并推荐校级微课课程参加浙江省首届微课大赛,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和三等奖4个的优异成绩。

2.优化专业设置,打造优势专业平台。

2013年,我校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特色优势,“工商管理”、“会计学”两个专业立项成为“国家专业改革试点项目”。

努力做好金融工程、酒店管理、应用统计学、阿拉伯语四个新专业的申报工作。

2013级培养方案中扩大平台培养的范围,工商管理等35个专业实行一年级统一平台培养。

3.推进大商科概念,建设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

在教务处和统计学院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工商大学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实践教育基地”获得了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该基地可以容纳理科、工科、经济、管理、法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专业学生实习。

2013年暑期,学校组织了信息学院和统计学院的2批学生进入基地实习。

4.全面做好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课堂教改申报工作。

2013年,全校有9项教育教学成果(其中杭州商学院2项)立项成为“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13年度我校立项了47项浙江工商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其中杭州商学院10项),并向省教育厅推荐申报,有23项课堂教改成果(其中杭州商学院5项)立项成为“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五、努力做好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等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为学生搭建更宽广的创新创业平台

1.组织省教育厅委托承办的省级学科竞赛。

2013年顺利组织了省教育厅委托我校承办的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和浙江省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

竞赛通过建立省级网络管理平台,组织全省各高校进行校赛和省赛报名,省内组织专家网上初评和现场决赛,圆满完成整个竞赛的组织工作。

2.建立“校、省、国家”三级学校学科竞赛联动体系。

在“校、省、国家”三级竞赛体系管理中,组织学院举办校赛16个项目,其他省、国家竞赛34项。

共有4290人次参加各类竞赛,其中获得国家二等奖3项、国家三等奖3项、省一等14项、省二等奖26项、省三等奖54项。

另外,组织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建模(MCM/ICM)获得金奖6项、银奖9项。

3.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完成了2012年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中期检查和校内验收工作,有24个通过了校内验收,还有6个项目未通过校内预验收。

本年度还申请到2013年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目前学生已开展研究工作。

2013年度完成校级立项449项,加上2012年在研项目数,目前共有923个校级创新项目立项,参与人数达3593。

配合校团委完成2013年省级立项49项、验收43项。

六、认真完成各项日常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

1.修订完善了2013级培养方案。

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2013级培养方案中扩大平台培养的范围,在工商管理等35个专业实行一年级统一平台培养;完成11个省级优势专业和8个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聘请实务精英审定工作,各学院在2013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充分吸纳了实务专家的意见,这一工作利于提高我校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引入校外优秀课程教学资源,特别在线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增强通识模块,压缩课程与学分,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2.完成日常教务管理工作。

根据全校各专业的培养方案适时安排了全年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全校677个班级,781门次的排课任务,另安排了885门全校任意选修课和通识教育课的选课,近5.5万人次的学生选课工作。

完成两学期全校本科教学工作量核算工作。

完成了2万余次教室借用审批工作。

顺利组织了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及国家公务员等大型考试,安排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外语三、四、六级等级考试共计32412人次。

组织安排7815场次,22546人次的考试,8501人次的重学和补修。

3.完成本科学生的学籍、学历管理工作。

完成本科学生的学籍、学历管理工作。

完成2013届3797位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学位资格审核工作,发放毕业证书3764份,学位证书3662份;组织了2014届5554人的电子注册图像采集工作;按学校规定公开、公平、公正地完成了优秀学生转专业的审核和公示。

及时办理学籍异动工作,2013年共办理学籍异动925人次。

配合相关学院完成了出国交换生的学分认定及学习困难生的学分替代审批工作。

审核办理学生出国成绩单600人次,协助社会各界核查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成绩单100余份,维护了我校学历证书的严肃性。

同时,学校修订了《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尽可能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

4.继续推进双专业、双学位、辅修及转专业制度等,以满足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需求。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实行辅修制度。

2013年,我校共有199名修读双专业、辅修专业的学生顺利毕业,其中获双专业证书128人,获辅修专业证书71人。

通过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辅修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了知识面宽和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5.充分发挥教学督导作用,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引导。

2013年,学校聘请14位督导担任校级督导,其中有6名为在职教师,8名为退休教师。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基本建立起了一支专兼结合、年龄分布合理、学科分布均衡、在岗与退休相结合的教学督导队伍,对促进我校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学督导主要工作是通过听课活动、期中教学检查、考试巡视、教学评比、撰写教学督导简报、青年教师助讲培养考核、参与“课堂教学开放周”、系室教研活动、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巡考等工作。

校级督导通过对全校课程的教学风气和考风考纪进行全面考察,对教师的授课效果进行定性评价,帮助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6.规范管理,提高毕业论文撰写质量。

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4号)】,加强我校毕业论文(设计)道德规范管理,端正学风,杜绝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论文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发生,学校对2013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全面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管理系统进行重复率检测。

7.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网站建设。

为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管理规范化,倡导低碳行为,全面实行无纸化管理:

2013年教务处重点建设和推广了“创新&竞赛”网站,使创新项目全面实行了网络管理化,从申报、评审、中期检查到项目最终验收,全部在网上进行,也减少了指导教师和专家来回跑下沙的麻烦。

学科竞赛的网络化管理,使报名、作品上传、获奖统计全部都在网络上进行,减少了学院管理工作量,方便数据统计及应用。

8.做好文科实验中心的工作。

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正式发文;完成了创业、就业指导实践实训基地项目(B1204)的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启动了实验中心环境装修工作;完成了中心110万元的省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续建项目(S1203)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完成了校内60万元的实验设备项目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启动了文科中心整体弱电网络改造项目,并计划在寒假期间进行文科楼网络光纤化与主机房弱电改造工程;完成了中心的门禁、监控网络建设;完成了录播教室升级;成立了以促进更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为目的的“梦想工坊”学生社团;尝试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促成了7家以文科中心为依托的学生法人企业成立;与校招就处深入合作,利用文科中心资源为创业培训基地项目服务;出版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教材;完成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升级过渡工作;进行了多次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培训。

9.做好文秘、信息报送及档案工作。

2013年,教务处认真做好相关文件的收、发、登记和督办工作。

对各类教学档案及时进行归档、整理,向学校档案馆移交103件档案,向校办、宣传部报送信息113条,完成各项接待任务和组织对外考察任务。

10.做好接待校内外办事人员的工作。

2013年,教务处热情接待校内外办事人员,做到热情礼貌,树立良好的教务处形象;补办学生证472个;为3801位新生办理学生证;为16100个学生盖章;为3642位毕业生办理了毕业离校手续审核。

七、工作创新

1.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服务活动,提升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意识和水平。

2013年,教务处推出多项创新服务活动,以适应当前师生对教学、教务工作的个性化、实时化需求。

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师生,教务处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了服务号。

“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微信服务号是现有教学信息系统与服务体系的延伸与有益补充,通过微信,教师可查询教学任务、课程成绩录入情况、考试、监考安排等,学生可查询课表、课程成绩、考试安排等信息。

微信号成为教务处对外宣传并提供信息化服务的新窗口、新平台,现已有13000多师生注册使用,反响良好。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教务处7月11日开通教学服务热线与短信平台。

热线与平台是教学服务、交流与咨询的渠道,热线与平台由专人负责,目前已经回答师生500多个问题。

教务处在每个工作日的休息时间,开设了午间服务窗口,提供教室审批、学生证磁条处理、信息咨询等服务,极大地便利了全校师生。

考虑学生需求,开设教务处长接待日,让学生有通道向教务处领导面对面地反映问题。

2.开设创业实验班,探索创业教育的新形势。

2013年,学校在章乃器学院开设了创业实验班,出台了创业实验班实施方案(试行),创业实验班学生除学习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创业课程,包括创业理论、创业技能、创业专题和创业体验等四个模块,并开设若干专题讲座和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学校为每位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

创业实验班的设立,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也引发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杭州日报等媒体对我校的创业实验班进行了相关报道。

教务处

2014年1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