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0281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docx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城关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18分)

绝 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

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

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

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

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

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

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

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

“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

”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

“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

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

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

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

“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

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

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

你娘快死啦!

你享福?

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

小二、小三!

站着干嘛!

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

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

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

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

“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

“砸!

”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

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

“明儿见面再说!

”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

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

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

到家门口一看,懵了。

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

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

“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

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

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

“我哪还有爹呀!

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

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

”大爷一惊。

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

“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

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

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

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

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5期)

(1)本文以“绝盗”为题目,根据全文简要分析“绝”在何处。

(4分)

                                                                                    

                                                                                    

(2)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请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4分)

                                                                                    

                                                                                    

(3)这篇小说多处设置伏笔,请列举其中两处,并分析其作用。

(4分)

                                                                                    

                                                                                    

(4)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觉得呢?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参考答案:

(1)设计的“局”绝;偷盗的人绝;案件始终未破,成为绝票。

(每点2分,答出两点并作合理分析即可;满分4分)

(2)第二段的肖像描写,写出了老头子的老辣凶悍;第四段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演技高超(每条2分,请酌情赋分;答其他细节描写言之成理也可)

(3)开头写故事发生地“人头极杂,邪事横生”,暗示故事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开头写青年男女刚刚搬来,“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为下文邻居们袖手旁观埋下了伏笔;老头子三人“面色都凶”,为下文揭示三人身份埋下伏笔。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4)同意删去(1分)。

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评价,删去之后故事结构仍然完整,(2分)而且删去之后能给人留下更多回味思考的余地,(1分)以小两口没找到“爹”结尾更具有讽刺意味,更能体现其“绝”。

(2分)

不同意删去(1分)。

最后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分)加入了作者的议论评价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2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

(1分)(只表明态度不加分析不给分)

18、

(1)(5分)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

B项,主要目的是照应开头,烘托动三悲惨命运,从而突出主题。

C项,小说以动三拜访朋友为线索,并以时间为顺序,自始至终抓住人物描写,突出主题。

E项,还有动三犹豫不决等原因。

   

(2)(6分)答案示例:

①总领全篇,点明小说的主要内容——“动三拜访朋友觉得很难告辞”的故事。

②伏笔手法,开篇的“告辞难”为最后动三死时说出的“再见”埋下伏笔(或答“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为下文展开动三的故事作了必要铺垫”。

)③开篇以“告辞难”表达作者点,点明本文主旨。

(言之成理即可,一点2分,三点6分。

   (3)(6分)答案示例:

①巧合。

小说在情节的设计上,多处运用了巧合,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分),如:

八点三十分,动三想走主人挽留,而就在这时,主人的宝贝儿子把动三的帽子给藏起来了。

(1分)②黑色幽默。

小说在谋篇布局、情节的设计、人物的刻画等方面,运用了幽默甚至夸张的笔法,丰富了小说内涵,表现出了作者的幽默和机智(2分)。

如:

情节上,动三因为难告辞竟然抑郁成疾直至死亡。

(1分)(围绕观点所作阐释准确,2分;举例正确,1分。

   (4)(8分)答案示例:

性格特点:

①过于忠厚、规矩、;②不善辞令;③犹豫不决;④迂腐、呆板。

(2分)主要原因:

①动三的犹豫、呆板、木讷的性格。

(概括2分,举文中情节1分,文中情节略)②主人的“好客”和虚伪。

(概括2分,举文中情节1分文中情节略)如答成其它原因,言之成理也算正确。

19、

(1)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趣,从听觉、视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展现水乡生活情趣,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特色2分,分析2分)

(2)祖父的悠闲自在与孩子、大人们的劳作收获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乡优美的风情画;对“我们”与祖父穿插描写,角度灵活,行文富于变化。

(内容、结构各2分)

(3)对水乡快乐而富有情趣生活的眷念;对水乡淳朴风情失落的叹惜;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追思;对与水相依的美好不再的(每点2分)

(4)人与水的关系:

亲近自然,生命有所滋养,心情得以纯洁,生活富有希望;人水鸟的关系,要敬畏生命,学会感恩,并与自然和谐相处;水乡的风情,传统文化令生活富有情趣,应加以保护与传承(每点2分)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①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

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②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

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

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

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

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③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

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

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

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

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④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⑤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

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

问题在于:

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

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

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

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⑥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

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

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

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

  ⑦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⑧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

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

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

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节选自《儒家与现代人生》,有删改)

16.结合第二段,请概括作者认为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主要际遇。

(6分)

17.请简要分析第④-⑥段的论述层次。

(6分)

18.结合全文,针对现代人生,作者认为儒学能够提供的“解药”有哪些?

(6分)

参考答案:

16.①受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

②看似受重视,也须替统治者担责。

③相关诠释和印象被异化。

(每点3分。

共6分)

17.首先提出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的观点,接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孔子作为人文主义者的主张,最后进一步强调个体的意义。

(每点2分。

共6分)

18.①每个人都要自我珍惜;②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真诚的个人;③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④在群体和个体之间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共6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小题。

生态灾难不能重演

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难民而冲击社会的稳定。

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环境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因果关系千丝万缕,生态破坏绝不会因一墙之隔而得到抑制,更不会因人为的某种界限或武装力量的抵御而受阻隔。

据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统计,每年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他们是由于得不到赖以为生的食物、饮水而流离失所的。

目前,被列为世界性生态灾难的土地荒漠化,正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我国境内由西向东扩展,跨省越市、长驱直入。

河北怀来县南马场的沙丘距天安门仅72千米,且还在以每年3—5千米的速度南推。

荒漠是生命的地狱,是地球的癌变,也是离我们不太遥远的现实。

近来,沙尘频仍,危害之烈,史所罕见。

在草原、耕田沦为荒漠后,许多原住居民只好沦为生态难民。

由此沙进人退,背井离乡产生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已不容忽视,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社会安定、民族团结都造成严重的压力。

另外,自然生态的失调与不适,还日益导致人类众多文明疾病的出现,因为人类的身心病态(如对武装的崇拜和暴力文化的泛滥)和自然的岌岌可危是密切相关的。

这种不安全性的增加将危及文明存在的基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比军事威胁更大。

许多古代文明的完全消失就源于生态基础的沦丧。

生态主义者认为,应将安全问题扩充为对现代社会中不安全因素的全面反思,生态安全更应被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之堤的溃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不可持续的竭泽而渔,寅吃卯粮,蚕食绿色,要钱不要命的生存方式所致,更有来自境外的生态侵略!

国外一些穷奢极欲的消费市场构成对中国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严重危机,欧洲时装市场对“沙图什”的需求使中国特有的藏羚羊尸横遍野;中东达官贵人对猎鹰的喜好使中国西北的猎隼屡遭捕捉走私;韩国对熊胆粉的消费使中国数以千计的野生熊类身陷囹圄;日本情侣有互赠相思鸟的毛病,中国出口商便大量收购野鸟,导致自然界鸟少虫多,加重了生态失调;日本人自己不砍一棵树,却大量从中国进口一次性木筷;西方国家自己不养羊,却资助中国养。

他们得到的是羊绒,所谓“第一世界享,第二世界纺,第三世界养”,使我们中国落个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这种以开发、贸易之名用金钱开路的赤裸裸的生态侵略不用耗费一枪一弹,便直捣我国腹地,特别是西部生态脆弱之地。

这种持久而广泛的对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根基进行的鲸吞蚕食,巧取豪夺,其灾难远比一场战争的创伤更严重,祸患更长久!

诸如荒漠化一类的生态灾难现已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西部开发,生态建设先行;林草不兴,国土不宁!

必须正视:

在国家安全上,我们正面临一种再多武装力量也无法保障,却关乎民族危亡,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社会能否稳定的安全问题:

生态安全

5.有关“国家生态安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如果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那么这个国家便是生态安全的国家。

   B.人类的身心病态不仅导致自然生态的失调与不适,导致人类众多文明疾病的出现,更将导致国家生态安全遭受严重挑战。

   C.国家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比军事威胁更大,将危及文明存在的基础。

   D.国家生态安全关乎民族危亡和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社会能否稳定,我们必须正视。

6.下列对“荒漠是生命的地狱,是地球的癌变,也是离我们不太遥远的现实”这句话的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荒漠是世界性的生态灾难,许多居民因为土地荒漠后沦为生态难民。

   B.河北怀来县南马场的沙丘还在以每年3~5千米的速度南推,已构成中华民族生存的

      心腹大患。

   C.荒漠最大的恶果是使人们得不到赖以为生的食物和水,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D.由于人类至今没有对赖以生存土地荒漠引起重视,即将面临丧失生存空间的威胁。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安全的严重危机主要是由国外一些穷奢极欲的消费市场的消费需求带来的。

   B.只有改变不可持续的竭泽而渔、寅吃卯粮、蚕食绿色,要钱不要命的生存方式,才

      能保障生态灾难不能重演。

   C.西部是生态脆弱之地,西部开发首先要重视生态建设,植树种草,保护植被,减少

      少水土流失,降低荒漠化带来的危害。

   D.止水土进一步流失,预防植被惨遭破坏,保证国家的生态安全,就必须把住出口关,

      禁止一切野生动植物的出口。

参考答案:

5.B(“身心病”与“自然生态的失调与不适”因果颠倒)

6.D(“至今”不合事实,原文有“目前,被列为世界性生态灾难的土地荒漠化”。

7.C(A原文“既有……,更有……”并不是“主要”;B:

“只要……就”过于绝对;D:

“禁止一切野生动物的出口”错。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

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

出为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咸之官,自表解职。

三旬之间,迁司徒左长史。

惠帝即位,杨骏辅政。

时司隶荀恺从兄丧,自表赴哀,诏听之而未下,恺乃造骏。

咸因奏曰:

“死丧之戚,兄弟孔怀。

同堂亡陨,方在信宿(两宿),圣恩矜悯,听使临丧。

诏未下而便以行造,急谄媚之敬,无友于之情。

宜加显贬,以隆风教。

”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居无何,骏诛。

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

咸再为本郡中正,遭继母忧去官。

顷之,起以议郎,长兼司隶校尉。

咸前后固辞,不听,敕使者就拜,咸复送还印绶。

公车不通,催使摄职。

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

咸又上表曰:

“臣既驽弱,不胜重任。

加在哀疚,假息日阕,陛下过意,授非所堪。

披露丹款,归穷上闻,谬诏既往,终然无改。

”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

咸奏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等,京都肃然,贵戚慑伏。

时仆射王戎兼吏部,咸奏:

“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风俗,以凝庶绩,至令人心倾动,开张浮竞。

中郎李重、李义不相匡正。

请免戎等官。

”诏曰:

“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

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

诏亦不许。

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谥曰贞。

(选自《晋书?

傅咸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B.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C.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D.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古代官名,是太子的侍从官。

因在太子出行时作前导,故又称为“太子洗马”。

B.从兄,也称堂兄,是叔、伯之子中年纪长于自己的人。

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

C.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

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它也用来借指官爵。

D.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在汉代以右为上,所以称豪门大族为豪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注重孝道,尊重孝顺继母。

傅咸出朝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他前往,于是傅咸上表请求免职,在家侍奉继母;继母去世后,又离职为她守丧。

B.傅咸耿直狷介,痛恨势利小人。

傅咸认为荀恺在诏书还没下达时就去辞行,拜访要人,急于表现谄媚逢迎的恭敬,就上书要求对他从重贬黜,以弘扬教化。

C.傅咸恪守礼制,拒不接受诏命。

因继母去世离职,不久,傅咸被起用为议郎,长兼司隶校尉,他前后多次推辞,都未获准,就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

D.傅咸不畏豪强,弹劾豪右重臣。

豪强大族扰乱朝野,他上奏罢免许多高官,京城肃然;他认为王戎没有尽职使风俗淳朴,李重、李义也没能匡正,一并弹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

(2)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

参考答案:

10.C   11.B   12.B   

13.

(1)傅咸由于没有兄弟,丧祭无人主持,又再次请求(不去就职),于是让(他)在官舍设灵位。

(2)御史中丞解结认为傅咸弹劾王戎是违背典制,越位侵权,干涉了非他职权之内的事,于是上奏罢免傅咸的官职。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句中,“甚惮之”的主语是“骏”,且“有诏下问”意思完整,排除AD;“不宜斥出正人”意思是说“不应该贬斥正直的人出任外官”,“不宜”随前句意不通,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项,““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表述范围扩大,应是同辈人中岁数比自己大的男性。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曲解文意,原文是“敕使者就拜,咸复送还印绶”,意思是“朝廷让使者到家中授职,傅咸又送还印绶”。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

(1)中的“以”介词,由于、因为;“主”动词,主持;“重”副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