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904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doc

20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篇(50页)

第一章

1、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论语》中

2、2000多年前的《学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论述教育原理的著作。

3、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园》

4、昆体良的代表作是,《雄辨述原理》

5、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的教育著作是《大教学论》

7、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发表的著作《普通教育学》

8、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1960年发表了《教育过程》

10、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教学思想主要见于他的《政治学》《伦理学》

11、杜威提出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为: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地改组改造。

12、陶行知的教育观点: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中等学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中等学校教育学研究我国现阶段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揭示中等教育的规律。

2.中等学校教育学学科具体内容包括:

中等学校教育学的概念、中等教育与人的发展、中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中等教育的目的、中等学校教育制度、中等学校课程、中等学校教学、中等学校德育、中等学校美育和体育及劳动技术教育、中等学校教师与学生、中等学校课外活动、中等学校管理和教育法制等。

3.(辩析)中等学校教育学不等同于学科教育学?

正确。

中等学校教育学研究的是中等教育中的一般原理,对整个中等教育都具有指导意义,不指向哪个具体的学科,而学科教育学则侧重于某一学科的具体教育活动,而且学科教育学多以研究学科教学为主。

4.中等学校教育学的作用与意义?

答:

1.帮助教育者正确把握中等教育的规律。

2.帮助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4.推进学科教育学的发展。

5.中等教育包括:

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

6.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

7.(论述)试述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答: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教育学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出现了丰富的教育学思想。

其中我国比较著名的有:

的孔子的《论语》;论述了一系列重要教育问题的《学记》;古代大学教育专著《大学》等等。

西方的有:

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伦理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等等。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在17世纪,经过不断的总结教育经验,形成了一些教育学著作,使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教育家及作品有: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等。

(3)、教育学的体系化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教育学的蓬勃发展时期。

此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有益的借鉴。

教育学一方面从这些学科中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利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其中主要是实证的方法。

一些教育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摆脱了传统的演绎的思维方式。

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教育家及作品有: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卢梭的《爱弥儿》等。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进入20世纪50年代,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后现代社会特征不断显现,教育对经济、政治、社会的作用日益增强,各国普遍把发展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地产生和发展,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使教育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思想与作品有: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8.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9.为什么教育学在17世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答:

17—19世纪,是社会激烈变动的时期,是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业生产,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

资本主义大工业迅速发展,生产技术不断革新,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

资产阶级教育家积极研究教育理论,并投身教育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主张。

洛克对如何培养年轻的绅士提出了系统的建议。

卢梭用小说的形式抒发了其崇敬的教育理想。

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都在从事着世纪的教育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

他们不断的总结教育经验,形成了一些教育著作,是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0.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教育家,他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11.“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12.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

①认知领域目标;②情感领域目标;③心因动作领域目标。

13.康德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①他的哲学认识论,阐明了人类认识的能动性;②他启发了一种科学的教育学研究方向。

14.杜威对教育的贡献?

答: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哲学家,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品。

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的论点来概括,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地改组改造”。

15.(材料分析)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就像鸟儿与森林。

鸟儿需要森林来栖息,森林需要鸟儿来鸣唱。

问题:

请问这个观点是哪位教育家的?

这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观点都有哪些?

答:

这个观点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最有影响的、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是在批判旧传统教育中形成的,既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又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理论。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案例一

我国有一部教育著作“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问题提要:

请问这些表述出自哪一部著作?

简单介绍一下该部著作。

这些表述出自《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n案例二

n“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n问题:

这段话出自哪一部著作?

请简单介绍一下该部著作。

n这段话出自《大学》。

n《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

《礼记》则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是对周朝典籍《仪礼》的传解,故曰《礼记》。

《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第一部专著,可能是思孟学派的作品,主要说明大学教育的“三纲领”和“八条目”。

第二章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正确)

答:

其他动物界都不存在教育现象。

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社会服务的。

有些动物在养护幼小动物上虽有与人类的抚育子女相类似的地方,但它不属于教育,只是动物的一种本能。

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从事社会生产劳动。

2、教育起源论:

答: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的社会学家利多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

(2)心理起源论,以美国教育家孟禄为代表;(3)劳动起源论。

(4)社会实践起源论:

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

3、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活动具有目的性;

(2)实践性;(3)双边性;(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教育者、教育媒介、受教育者);(5)教育的多功能性。

4、论述学校教育的起源:

答:

前苏联的教育史学者沙巴也娃在她的《论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产生的问题》中,论述了学校教育的起源。

她认为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分作两个大的群体:

猎捕野兽的男人和女人群,对打猎不担负主要任务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

后者主要从事对儿童和少年的照料和教育工作,在母系氏族时期转变为“青年之家”一类机构,这种“青年之家”在文字产生之后,便成为学校。

因此,她告诉我们,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

5、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

答:

我国中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我国普通中学分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高中阶段不是。

普通中等教育的修业年限一般为6年。

其中初中3年,高中3年。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修业年限为2-3年。

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也有的是4年、5年。

有的中专也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2年。

职业中学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2-3年。

因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是,一方面要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教育,以做好与其他教育的协调与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开展一定的职业技术的训练,为公民的劳动就业做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6、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

(1)要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教育,以做好与其他教育的协调与沟通;

(2)要开展一定的职业技能的训练,为公民的劳动就业做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7、分析题:

有一所职业学校,取消一些文化课,请问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

(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内容)

8、我国中等教育的特点;

答:

中学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8、辩析题: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答:

教育者是代表一定社会改变教育观象的主体,他是按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组织、领导、指挥教育过程的人,同时也是组织、选择、使用教育手段的主体。

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9、如果巩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答:

(1)要求教育者转变观念,认识到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采用具体的方法措施;(3)尊重学生;(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0、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论述)

答: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矛盾的双方,他们之间的相互运动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

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并非绝对的。

就拿学校来讲,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当中,学生总体上来说是受教育者。

但是每一个学生不一定在一切方面都不如教师,生未必不如师,这就意味着教师也可能向学生学习。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时,学生也常扮演着教育自己的教育者的“角色”。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表现为:

在教育活动中,都处于主体地位。

就两者关系来讲,他们又互为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

他们共同的客体是教育影响。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受教育者是他认识、塑造的对象、客体,也是他开展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学的角度看,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是被学对象,是客体。

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和结果,也对教育者的教起部分调节作用,引起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

因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该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

11、分析题:

有一个小孩,从小到大从未入学,在家里由家长学知识,长大后取得了发展。

因此,认为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没作用,也认为这小孩未接受过教育。

答:

这种说法不对,教育的途径有很多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等,通过家庭教育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学校教育对于人的发展作用。

这个小孩不是没有接受过教育,他接受的是广意的教育,判断是否属于教育的标准是,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是否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12、原始教育的特点

答:

(1)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2)教育内容的贫乏性;(3)教育的平等性;(4)教育方法的单调。

13、古代教育的特点:

答:

(1)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秦汉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明显提高,学校教育继续发展,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出现了以传授知识也研究学部为主要任务的“太学”。

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具有研究性质的高等学校“书院”。

在西方,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最有代表性的是斯巴达和雅曲的学校教育。

(2)鲜明的阶级性的等级性。

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政策是养士与愚民,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自身成为独立活动领域。

中世纪教会学校进行的是以“神学”为主的教育,教育的内容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实际,是中外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1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答:

(1)倡导平民教育;

(2)敢探未发明的新理;(3)小孩也能做大事;(4)生活即教育。

15、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

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对象不断扩大;学校教育的科学化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两种性质的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的教育)。

16、分析题:

一个小孩上网,他妈生气向班主任告状,班主任调查,这个男孩上网在查资料,于是班主任没批评,反面表扬,帮助他跟家长沟通。

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时空不断扩大,教学手段应该有所创新。

在教学手段上,广播、电视、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益普及以及电子计算机、人造卫生等高科技成果逐步被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促进教育普及和教育质量、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1、教育:

一词最早是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中见到。

2、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3、心理起源论,以美国教育家孟禄为代表

4、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必然带有:

阶级性

5、教育活动的三要素:

教育者、教育媒介、受教育者

6、我国在夏朝就已经存在教育机构叫“庠—序—校”;

7、1985年指出“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8、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9、受教育者是有主观能运性的人,是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

10、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该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

10、教育的基本内容:

德智体美劳

11、秦汉以后出现了以传授知识和研究学问为主要任务的“太学”,唐代出现“书院”,在西方,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最有代表性的是斯巴达和雅曲的学校教育。

12、中世纪教会学校进行的是以“神学”为主的教育。

教育内容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实际,是中外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13、两种性质的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的教育)。

第三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性相近,习相远;孟母三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都是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2、华生在《行为主义》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

3、少年期自11、12岁起至14、15岁。

4、在思维能力方面,少年期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5、青年初期自15、16岁起至17、18岁。

6、在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青年初期学生富有理想,向往未来。

7、少年期性成熟是至关重要的变化,它既影响体态的变化,也影响心理的变化。

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长大成人,不是小孩了。

由于性开始成熟,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并产生新的感受和体验,对异性、对书籍和电影上的相应的内容感兴趣。

这些都应视为正常的,重要的是不要使这种兴趣染上不健康的东西,教师和父母应及时地给予正确的指导,向少年传授性心理卫生知识,让他们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8、人的发展是由客观方面的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主要的因素是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规律。

10、少年期学生的主要特点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

11、少年期又被称为过渡期(第二次断乳期)。

12、在发育方面,女性早于男性1—2年,而持续时间则短于男性2—3年。

13、、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的。

因此,必须从教育的内部规律中弄清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正确认识学校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关系。

14、教育的全面性是指学校教育任务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发展

辩析题:

1、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

答:

错误的,不适当地夸大了遗传素质的作用,并为“血统论”、“宿命论”提供了理论根据。

2、有的老师认为,处于青年初期的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已经成熟,不再需要老师的指导了,学生自己已经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答:

由于青年初期的学生的世界观是处于形成时期,所以还不成熟、不稳定,对人生和世界的评价还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水平,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指导和帮助青年初期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简答题:

3、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

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环境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也是人借以生存、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个体,获得一定生活知识经验,形成各种思维意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生活的人,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可能不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

虽然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说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4、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5、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答:

(1)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3)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6、教育要有效的发挥对人的发展作用,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答:

①教育应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②教育活动要符合个人发展需要;③教育要与环境影响取得协调;④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7、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激发、引导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答:

第一,教育者应根据客观环境不断地向受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以引起受教育者的需求。

第二,教育者提出的要求要适合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

8、人生阶段的划分。

答:

首先,划分人生阶段的标准是多样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其次,无论是从有关人的发展观念的变化考虑,还是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终生教育理想的提出考虑,都应该把人生阶段的划分问题扩展到生命的全过程,而不局限于从出生到青春期。

最后,参阅已有的关于人生阶段划分的各种观点,我们认为人生的分期为:

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14、15~17、18岁);青年后期(17、18~25、0岁);成年期(25、30~55、60岁);老年期(55、60~死亡)。

中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一一中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发展阶段。

9、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应做到哪些?

答:

(1)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秩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3)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0、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答:

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处在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发展阶段。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其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

①少年期指11、12----14、15岁的少年。

少年期也称过度期,第二次断乳期。

在发育方面女性早于男性1—2年而持续时间则短于男性2—3年。

少年期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阶段,其中具体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

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在儿童渡过了平稳的童年期后,进入了自己也有点不可控制、不可捉摸、变化快得有点令人惊慌的少年期。

这一时期的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他们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错综矛盾的时期。

②中等教育中的高中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处于青年初期(15、16~17、18岁)的学生。

青年初期的学生逐步形成了对世界、对人生的比较稳定、比较系统的看法。

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个体经历了少年期的急剧生长和矛盾冲突以后,跨入了时限相对较长、发展相对平稳的青年期。

青年期可分为初期、中期与晚期,分别与学校教育中的高中阶段、大学本科阶段及大学后教育或参加工作后的最初阶段相对应。

这一时期是个体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也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

案例一:

日本一对体操冠军夫妇,两个孩子。

答:

承认了遣传对于人的发展确实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除了遗传素质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也对人的发展起着影响和制约,比方说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等等。

案例二:

19世纪,德国巴登大公国王子卡斯·豪瑟出生后……。

答:

这一案例说明,人的发展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和制约的,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没有一定的环境影响,这种可能性绝不会转化为现实。

案例三:

两岁的小孩子就让他学这学那,这种做法对吗?

为什么?

答:

早期教育的主张是对的,但是,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还应该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去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案例四:

在育人的过程中,有的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法……;而也有的教师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

答:

由于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和所处环境的差异,以及所受教育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他们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所谓个别差异,是指相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在他们身心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青少年儿童的这些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迅速切实的提高。

第四章

1.当人口作为一个范畴来进行研究时,影响范围比较广泛的两要素是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质量。

2.教育结构包括教育纵向结构、教育横向结构、地区教育布局结构。

3.人口对教育系统最直接的制约,就体现在教育要受学龄人口数量的影响。

4.国家为了使每个学龄人口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必须保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经费、教师数量、校舍设施等。

5.人力和时间是教育活动进行的基本条件。

6.科学技术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

7.政治的决定作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目的、制度乃至内容和方法。

8.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

9.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10.政治决定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11.政治构成教育社会基础的重要部分,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领导权、支配权、权力、机会、内容。

12.政治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13.教育的政治功能是其诸多功能当中,为人们认识最早、并最受重视的一项。

14.人口的自然变动是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

15.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社会构成的变动,如社会人口的文化教育构成、职业构成的变化等。

16.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的过程称为“政治社会化过程”。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