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1085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docx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吮(yǔn)吸累(lěi)及涅槃涵泳悠游

B.湮(yān)没椽(chuán)子斑驳浅尝辄止

C.笨坯(pī)埋藏(cáng)碾轧义奋填膺

D.跛(pǒ)脚着(zhuó)落朦胧惊心动魄

【答案】B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字音字形题的答题技巧:

(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广东人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塞擦音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后响复韵母的“ie”与“uè”难度很大,必须矫正。

(3)善用排除法。

注意区别形近字,如:

“刺”与“剌”、“陡”与“徙”、“鹰”与“膺”。

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乔榛、丁建华应邀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2)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  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

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3)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

A.做客骇人听闻咄咄逼人B.做客耸人听闻盛气凌人

C.作客骇人听闻盛气凌人D.作客耸人听闻咄咄逼人

【答案】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如:

耸人听闻:

故意捏造,有违事实。

骇人听闻:

客观上存在的事实。

第二,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可以从情感色彩角度辨析,也可以从对象和情境的角度辨析。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如:

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多用于人,也用于事物。

盛气凌人:

傲慢自大,用骄横的气焰压人。

适用对象限于人,不能用于事物。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日常生活中,小事往往会被我们忽略。

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未雨绸缪,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B.南方文人显得轻薄小气无病呻吟,总是和秦淮八艳、红楼裙钗之类的红粉佳人藕断丝连。

C.这个地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这里人们能安之若素,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D.身居高位的他,本应造福一方百姓。

谁知他不思进取,贪污收贿,最终被撤职罢官,落得个功成身退的下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未雨绸缪: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与语境不符。

藕断丝连:

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安之若素:

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与语境不符。

功成身退: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藕断丝连:

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可以从情感色彩角度辨析;也可以从对象和情境的角度辨析。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比如:

未雨绸缪: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与语境不符。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募捐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B.我国今后将加强食品安全的销售、流通、生产等环节的监管,确保民众能够吃到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果。

C.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五个“强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D.故宫展品失窃案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给如何防备展览会贵重物品免遭盗窃敲响了警钟。

【答案】C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D不合逻辑,去掉“免”。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B项“销售、流通、生产”语序不当。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比如A项“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有歧义。

5.下列各选项中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称谓可以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

”中的“豫州”指的就是刘备,因其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B.《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中的“士大夫”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C.“中国”一词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一句中的“中国”就指的中原地区。

D.“六艺”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孟子》《春秋》。

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答案】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家、称号、官职、历法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比兴和程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表现手法。

比兴方法最早见于《诗经》。

如果文艺作品描摹的对象是“物”,但真正表达的内容却是人,即以物喻人、缘物寄情,这就是比兴。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中,比兴手法被巧妙地用来表现自然中人的情感寄寓。

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花鸟画的数量和质量都占有绝对优势,这恰恰反映了画家借山水花鸟咏志抒情的倾向,也反映了比兴手法的作用和地位。

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风景画、静物画有很大区别,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前者使用了比兴手法,而后者则无比兴。

西方画家笔下的田园风光是一种写实,画一些人物也是为了反映田园生活;中国画家则借山水表达志趣。

至于花鸟画与静物画更是相差甚远。

西方静物画多是描绘生活用品、水果、动物标本、瓶花等,较少有活的动物,基本上还是写实、摹真。

而中国的花鸟画则完全不同。

首先,花鸟画描绘的是活的动植物;其次,是选择具有某些典型特征的花鸟进行比兴。

如北宋宫廷花鸟画多选择华贵富丽的牡丹、芙蓉等,民间花鸟画则多带有吉祥的含义。

由于自然界中花鸟种类繁多又各具特色,非常适合用于比兴,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中以花鸟居多,远远超过了山水画和人物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喜爱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它们分明是画家本身思想和人格的化身。

古代文人画“四君子”常用一个“写”字,如写梅、写竹、写兰、写菊,宗旨在于言志抒怀。

可以说,中国古代画家利用了比兴这种中国特有的手法,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地,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远远超出了山水花鸟的自然形象本身。

中国传统绘画讲求高度概括,于是形成了程式这一表现手法。

画家根据对形式美规律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对生活长期的提炼和积淀,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表现技法,用以描绘同一类或相似的事物,这就是绘画的程式。

中国传统绘画对程式的运用远远超出西方绘画,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线条的运用、画面的布局、色彩的配置,都有一定的程式;人物画的各种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花鸟画的各种勾法点法,都有严格的规范,而且这些程式、规范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着。

程式化使得艺术语言更加概括。

画家在写梅兰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无女不成梅”和“凤眼”,画竹叶则采用了“介”字和“个”字形。

程式化也十分适合于“写意”而达到“神似”。

例如画树,要求“松皮如鳞”、“柏皮缠身”;树叶则有梅花点、胡椒点等。

掌握了这些程式,在画树时就不必完全依它的实际枝叶形状去刻画,而是选用某种适宜的方法概括表现出来即可。

这种程式的运用,当然不是为了摹真,但可达到“似与不似之间”。

程式化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创造,它增强了中国画的形式感和民族性。

程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用程式概括并充分表达内容,又以内容来丰富和发展程式,使二者达到高度统一。

可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创造了程式,而程式的运用又恰当地表达了写意。

(节选自颜锋《中国绘画传统与人文精神初探》有删改)

6.关于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画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风景画、静物画有很大区别的原因就是后者没有运用比兴手法。

B.中国传统山水画里的山水是画家咏志抒情的载体,西方风景画里的田园风光则是画家的一种写实。

C.中国花鸟画描绘的是活的动植物;西方静物画描绘的则是生活用品、水果等静物,较少有活的动物。

D.中国传统绘画讲求高度概括,绘画里常常出现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这种运用远远超出了西方绘画。

7.下列对“绘画的程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绘画的程式是中国传统画家在描绘不同类事物时采用的一套相对稳定的表现技法,它体现了画家对形式美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B.从线条的运用、画面的布局、色彩的配置等到各种描法、皴法、勾法点法等,中国传统绘画都有一套严格的不能突破的规范和程式。

C.掌握了画树的程式,中国传统画家在画树时就不必依树的实际枝叶的形状去刻画,因为中国画运用某种程式,目的不是为了摹真。

D.程式化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创造,可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创造了程式,而传统画在运用程式的同时又恰当地表达了写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兴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其目的在于以物喻人、缘物寄情。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中,它被巧妙地用来表现自然中人的情感寄寓。

B.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花鸟画的数量占绝对优势,花鸟画的数量又远超山水画,原因是自然界中花鸟种类多又各具特色,适合运用比兴。

C.“无女不成梅”“凤眼”和“介”字“个”字形等程式化画法,使得梅兰竹菊“四君子”特征鲜明,所以古代画“四君子”不叫“画”而叫“写”。

D.程式化增强了中国画的形式感和民族性,但程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既要用程式概括并充分表达内容,又要以内容来丰富和发展程式。

【答案】

6.A

7.D

8.C

【解析】

6.

【试题分析】题干问“关于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画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A项,“原因就是”错,原文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选项A是针对第三段设置,文章里说“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风景画、静物画有很大区别,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前者使用了比兴手法,而后者则无比兴”。

7.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

比如本题A项,“不同类事物”应为“同一类或相似的事物”,B项,“不能突破”错,原文说“这些程式、规范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着”,结尾也说要“以内容来丰富和发展程式”;C项,原文是“不必完全依它的实际枝叶的形状去刻画”。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C强加因果。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

比如选项C,文章第六段的表述是“画家在写梅兰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无女不成梅’和‘凤眼’,画竹叶则采用了‘介’字和‘个’字形。

程式化也十分适合于‘写意’而达到‘神似’”。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

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

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

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

其兄(宇文)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

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

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

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

帝悦曰:

“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

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

帝让之曰:

“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时,我父子尚肯相假乎?

今欲何地自处?

”士及谢曰:

“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

”帝笑谓裴寂曰:

“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

”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从秦王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

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

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

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

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

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

政尚宽简,人皆宜之。

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

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帝尝玩禁中树曰:

“此嘉木也!

”士及从旁美叹。

帝正色曰:

“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

”谢曰:

“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帝意解。

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

其机悟率类此。

久之,复为殿中监。

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注:

①尚:

娶公主为妻。

②高祖:

指唐高祖李渊。

③秦王:

与后文的“太宗”均指唐太宗李世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自款结雅:

平素

B.我父子尚肯相假乎假:

借助

C.由是见亲礼礼:

礼遇

D.时突厥数入寇寇:

侵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通谆勤,且献金环驰椒丘且焉止息

B.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以疾改蒲州刺史不赂者以赂者丧

D.久之,复为殿中监然则一羽之不举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B.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C.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D.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是兄弟,因为宇文士及做了隋炀帝的乘龙快婿,宇文化及在谋划弑杀隋炀帝的时候,对宇文士及严守秘密。

B.宇文士及在担任尚辇奉御一职时,就和高祖有往来,后来又献给高祖一只金环,最后和宇文化及、封德彝等人一起归附了高祖。

C.秦王即位后,宇文士及在边关镇守,有人告发他谋反,审查后没有发现确凿证据,朝廷把他召回京城任殿中监。

D.太宗曾经赏玩宫中树木,宇文士及也在旁边附和,太宗引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经过宇文士及一番辩解,太宗气消。

【答案】

9.B

10.C

11.D

12.B

【解析】

9.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比如本题的B项,可以联系句子的语境分析其意思。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C项都是介词,因为。

A项第一个为连词,并且;第二个为副词,暂且、姑且。

B项第一个为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为副词,竟然、却。

D项第一个为音节助词;第二个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比如本题中D项,所在词结构明显不一样,其用法也不一样。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这句话是说“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宰相们冒犯威严直言劝谏,弄得陛下手足无措。

现在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将就一点儿,您虽然处在尊贵的天子地位,又有什么意思”;然后抓句中的相关名词,比如“南衙群臣”“陛下”“左右”“天子”;特有副词“虽”“亦”,然后依据故事的发展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项,“最后和宇文化及、封德彝等人一起归附了高祖”说法错误,宇文化及没有归附高祖。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选项C来源于文章第三段,文章里的表述是“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即宇文化及没有归附高祖。

【参考译文】

宇文士及字仁人,是京兆长安县人。

父亲名述,在隋朝官至右卫大将军。

隋文帝开皇末年,凭借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

文帝杨坚曾把他带进卧室,同他交谈,认为他是优异人才。

他按诏令娶炀帝杨广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任尚辇奉御,随从炀帝巡视江都。

因父亲去世守孝离职,期满复职任鸿胪少卿。

他哥哥宇文化及秘密策划叛乱时,由于他是炀帝的女婿,对他严守秘密,弑杀炀帝后,才封他为蜀王。

从前,宇文士及任奉御,李渊任隋朝的殿内少监,和他有密切交往。

在跟随宇文化及到黎阳时,高祖亲写诏书邀请他去。

宇文士及也暗地派遣仆人秘密赶到长安,表白心迹,并进献了一只金环。

高祖高兴地说:

“我曾和士及共事,今天进献金环,这表明他要来了。

宇文化及的军事形势一天天紧迫,宇文士及劝他归附唐朝,宇文化及不听,他就和封德彝借口要求去督运军粮。

宇文化及很快失败了,就和封德彝等人主动投奔长安。

高祖责备他说:

“你兄弟二人率领要求打回京城的人马确定了进攻关中的方略,那时如果打败了我李家父子,还会放过我们吗?

你现在能到哪儿去安身?

”宇文士及道歉说:

“按我的罪过是该处死,但是我从前在涿州,曾经和陛下在半夜里议论时局,后来又进献金环,希望用这个办法赎罪。

”高祖笑着对裴寂说:

“他和我谈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至今六七年了,您诸位都在他的后头。

”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为高祖的昭仪,得到宠爱,因此受到亲近尊重,进授仪同三司头衔。

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了宋金刚,论功行赏,恢复了他在隋朝的新城县公封号,娶皇族寿光县主为妻,提升为秦王府骠骑将军。

随同消灭了王世充等叛军,晋封郢国公爵号。

武德八年(625),代理检校侍中,兼任太子詹事。

秦王即位后,拜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并且以中书令的身份到凉州任都督。

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宇文士及要树立威望镇守边关,每当出入,都要摆列气势浩大的警卫队伍,又一个劲地降低身份,尊重下级军民。

有人告发他谋反,审查起来没有根据,调回朝廷任殿中监,因生病离京任蒲州刺史。

主持政务崇尚宽松简略,人人心情舒畅。

后来回京升任右卫大将军。

太宗把他带进内宫交谈,有时半夜才出来,碰上他在家休假,往往派人催马召见他。

宇文士及更加谨慎,他妻子曾问朝廷催他去干什么,他始终不应声。

太宗有一次观赏宫中一棵普通的树说:

“这是一棵珍贵的树!

”宇文士及就在旁边大加赞美起来。

太宗板起脸来说:

“魏征经常提醒我疏远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我还不知道指的是谁,现在我可相信他的话了。

”宇文士及道歉说: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宰相们冒犯威严直言劝谏,弄得陛下手足无措。

现在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将就一点儿,您虽然处在尊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