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1583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docx

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9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

 

2019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

 

姓名:

 

本试题卷共六大题,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标号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你打开一本书,等待你的是各种邂逅.(hòu)、不期而遇,让你直上云宵或遁入幽暝。

每一页书上也许还蕴含着各种心境情绪,让你时而唏嘘不已、痛哭流涕,时而又情不自禁(jìn)、

破涕为笑。

③你打开一本书,又好似开启了一条可以随意穿梭.(shuō)的时空邃道,瞬间拥有了一双可以御风的翅膀。

④每一页书中还可能隐含着一场涤.(dí)荡一切的头脑风暴、一场迫在眉睫的革命。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

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虚拟现实真正实现从技术到产业的蝶变、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必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

B.司机李师傅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一个落水儿童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

...

动了无数市民。

C.涵养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切实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需要人人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拧紧头

脑中的“安全阀”。

...

D.在子女使用手机的问题上,父母不应该仅仅讲道理,更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榜样,因为从某

种意义上说,身教重于言教。

......

3.下列选项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游钟山后,诗句有“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王安石读罢,谦称“老夫平生所作诗,无此

二句”。

B.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需要进一步开放。

中国的对外开放,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

C.数字化是指将信息以数字编码形式进行储存、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途径。

(文

字、图片、信号等)

D.一个丢了碗的人,在世间如何行走呢

碗是一种差事、一种奉献、一种责任。

4.下面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温柔多姿的莫干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

景区修竹绿荫如海

 

A.比喻

借代

拟人

B.比喻

拟人

反复

C.拟人

比喻

排比

D.夸张

借代

排比

5.对下面新闻中标号的四句话是否有语病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北京时间10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和通报了首张黑洞真

容。

②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

10余年左右,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的视觉证据,

有望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

③这人类第一次凝视曾经只存在于理论

的天体———黑洞。

④有点像甜甜圈的黑洞

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

A.第①句没有语病。

B.第②句重复赘余,“历时10余年左右”应改为“历时

10余年”,

C.第③句成分残缺,“这”后面应加上“是”。

D.第④句没有语病。

6.下面是写关羽的一幅对联,根据三国人物关系和对联的相关要求,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

兄玄徳弟翼德德

下联:

A.弟兄卧龙子龙

C.兄弟子龙卧龙

 

B.兄

D.弟

 

 

龙师龙友

卧龙子龙

子龙卧龙

 

7.与下面这段文字意旨最接近的一项是()

每一次流水的冲刷,虽微不足道,经久不息,终成沃野千里

了无痕迹,经久不息,铸就石林山海,造化奇观。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对下面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鱼米之乡

 

;每一缕微风的吹拂

 

 

 

A.一个动词、两个意象

 

反复地组合

喜欢你

喜欢这座城

喜欢这座城有你

喜欢有你的这座城

每一句都有自己独立的内涵

 

中心却只有一个

 

:

因为喜欢你而

 

喜欢这座城。

B.诗歌最后两句,虽然只是词序不同

沉,后句内心喜悦。

 

表达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

 

:

前句是果,后句是因;前句情感深

 

C.除了文字的内涵和韵律外,诗句排列的形式也值得玩味。

标题“城”辉映成趣,相得益彰。

本诗的三角形构图

犹如一座城堡

 

D.诗歌内涵的丰富,既取决于作者的创意,也取决于读者的感悟。

诗中的“你”或许是一个人、一道景、一段情,也或许是一份事业、一次经历。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

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

“边孝先,腹便便。

懒读书,但欲眠。

”韶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为姓,孝为字。

腹便便,《五

经》笥。

但欲眠,思经事。

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

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嘲者大惭。

..

之才捷皆此类也。

【乙】崔琦字子玮,涿郡安平人,济北相瑷之宗也。

少游学京师,以文章博通称。

初举孝廉,

为郎。

河南尹梁冀闻其才,请与交。

冀行多不轨,琦数引古今成败以戒之,冀不能受。

乃作《外戚

箴》。

后除为临济长不敢之职解印绶去。

冀遂令刺客阴求杀之。

客见琦耕于陌上

.,,.

怀书一卷,息

 

辄偃而咏之。

客哀其志,以实告琦,曰:

“将军令吾要子,今见君贤者,情怀忍忍,可亟自逃,吾亦于此亡矣。

”琦得脱走.。

(选自《后汉书

文苑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与孔子同意

同意:

赞同,不反对

..

除:

授予官职

B.后除为临济长

C.解印绶去

去:

离开

D.琦得脱走

走:

逃跑

10.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河南尹梁冀闻其才

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此其志不在小

C.其皆出于此乎

D.余嘉其能行古道

11.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

B.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

C.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

D.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边韶才思敏捷,能言善辩。

有学生偷偷地嘲笑他大腹便便,读书偷懒,只想睡觉。

他应时而对,出口成章,让嘲笑他的学生非常惭愧。

B.【乙】文中崔琦为人十分正直,他见梁冀行为多有不轨,就多次引用古今成败的故事来劝诫他。

C.【甲】【乙】两文中,边韶和崔琦都教了许多学生,都博览群书,善于写文章,喜欢辩论。

D.【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主要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

【乙】文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

三、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3.将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少游学京师,以文章博通称。

14.根据提供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出另一句。

(任选2句,每句1分,共2分)

中华诗句中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三国时期曹操《龟虽寿》

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渴望建功立业

的豪情壮志。

唐代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表达了诗人勇往

直前、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

南宋岳飞《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空悲切”,

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中的“我自横刀向天笑,”,

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15.语言运用题(本题共3题,共11分)

(1)学校决定为年满18周岁的学生举行一次成人典礼,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植树活动。

请你为成人典礼中的植树活动写一句宣传语,不超过18字。

(2分)

 

(2)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3分)

生活中有三条道路可以选择。

①,我们对待别人比他们对待我们要坏;中路———走

在这条路上,我们对待别人与他们对待我们一样;大路———走在这条路上,②。

走上大路

后,你不再期待与他人的消极互动,③;你不再让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受到他人影响,而开始影响他人的价值观和行为。

(3)微写作。

仔细观察这幅摄影作品,以“远方”为话题,对画面的内容、主题进行解说。

要求:

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方法,字数在120左右。

(6分)

 

第15(3)题图

四、媒体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

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神马、有木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

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

片,让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

这套表情包的设计者,也是“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

“甲骨文的设计与推广应该是结合

当下的,活化的,不希望把它塑造成高深莫测拒人千里的文化符号。

”陈楠说。

①的确,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至今审读和鉴赏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

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

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

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如何打通这个文化隔膜,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

②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要善于将古老的文化精神、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紧密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传统

经典,激活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

在网络时代,本来高冷的甲骨文有了萌萌的表情包,深受网友们的欢迎,已然给我们带来一种启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老的“甲骨文”不仅可以带来经济红利,也可以带来文化红利。

③语言是一种资源,这是新时代人们对语言传播和发展规律探究的新认识。

比如,在

传统观点看来,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文字,甲骨文离普通大众的生活似乎很远,它只是考古学家、学者、古文字研究爱好者们所关注的对象。

但是,借由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和运作方式,

这种古老的语言文字也可以被重新开发和利用,进而转化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网络资源。

事实上,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通过对语言加工处理,已经在诸多领域创造出了丰厚的经济红利。

词典编纂、语言翻译、语言信息检索、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语言广告设计、命名、

书法,等等。

当然,推广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新型技术手段,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实现完美的现代“穿越”。

不仅“甲骨文表情包”,从“萌萌哒”的故宫文创,到被年轻人称作“下饭视频”、每集仅5分钟的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到文化综艺《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实现“嫁接”,原本躺在博物馆

中高冷的“小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温度和热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和视野,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带来了附加值。

④“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红说明,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普通大众,重新焕发出活力,只是缺一个契机,需要借助新的传播方式,让其重新绽放出生机。

当然,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并非易事,

既需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扎扎实实的研究基础之上,也需要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方式和媒介有着深入了解。

现代科技是传统文化创新的催化剂,让传统文化具备生命力,就需要努力寻找到文化科技创新的“痛点”,力求达到最有效的融合。

唯有这样,古老的语言文字、文化的创新才会拥有更加精彩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

16.“如何让文化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将此句放回原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3

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7.下列对于“甲骨文表情包”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骨文和“甲骨文表情包”都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设计的。

B.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但现代人根本无法理解和接受,这是“甲骨文表情包”受欢

迎的原因。

C.陈楠教授说“甲骨文的设计与推广应该是结合当下的,活化的”,指的是将“甲骨文表情

包”设计成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

D.“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红,既取决于文字固有的表情达意功能,又得益于先进的网络技术

和运作方式。

1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众文化”大众化,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B.从故宫文创,到《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到文化综艺《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实现“嫁接”的成功做法。

C.如果不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甲骨文,就没有办法激活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

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

D.要想让古老语言文字、文化的创新拥有更加精彩的未来,就要努力寻找并突破文化科技

创新的“痛点”,力求达到最有效的融合。

19.请简要概括“甲骨文表情包”走红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价值。

(4分)

 

20.“甲骨文表情包”等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做法,有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该如何避免

请结合文章和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五、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铺路

朱祥秋

六月,骄阳似火。

商业街人行道上,有一段路被红色路障围了起来,一老一小两个民工正在更换被踩坏的大方砖。

老民工琢磨过老板的心思:

自己年轻时就跟着老板干,之前,一直挑大梁,拿的工资挺高。

现在自己老了,腰也不做主儿,当不了顶梁柱了。

老板怎么能出大钱,养不中用的闲人。

本打算回家过完六十大寿,顺着儿女的心,不再出来打工。

谁不想老伴孙子热炕头,老哥儿几个天南海北扯大天。

 

小孙子活蹦乱跳的,不知怎么得了难治的病,需要的医药费自己想都不敢想。

他听老伴说儿子到处借钱,就打消了告老还乡的想法,还得卖老命挣钱。

老板给他安排的大多是力气活,小工也不给力。

他能咋样,自己要多挣钱,也怨不得别人,只能忍着。

想着只要自己多加小心,不让老板挑出刺儿来,老板总不能没来由扒自己的工钱,让手下人看了寒心。

早晨,刚上手的徒弟调去了别的工地,派来一个毛手毛脚的半大小子。

老板把他叫到一边,嘱咐说这是亲戚,要他照顾着点。

他心想,干力气活,要照顾别人,自己就得多干。

他嘴上满口答应,心里却有了气,对这个刚认的徒弟没了好印象。

一上午,他让这个新徒弟忙得团团转,到处跑,就是想把他累出溜了。

皇亲国戚不好伺候,省得给自己添麻烦。

小民工倒没摆老板亲戚的架子,师傅让干啥,就干啥。

干得快,出汗多,消耗就大,早饿得前胸贴后背,干不动了,还是咬牙坚持。

中午吃饭,小民工把女朋友送的鸡翅,分一半给老民工。

老民工见小民工的手磨出了泡,胳膊和腿上有了青紫,不忍心地问小民工:

“你是老板的亲戚,为什么来干这力气活

小民工听了,不好意思地说:

“没好好读书,别的干不了。

”“跟着我干,你要多干好多活。

”老民工开始点醒小民工。

“听女朋友说,跟您干能学到真本事。

老民工吃了一惊,忙问道:

“你女朋友认识我

”“当然认识,她是老板的女儿。

”小民工脸上有了得意之色。

老民工望着只干了少一半的活,心里起了急,三下两下吃完饭,立马抄起家伙干活。

小民工也学着他,跟着干起来。

老民工知道了小民工的身份,不敢再呼过来,唤过去,活儿都自己动手干。

小民工看出了老民工的顾虑,有了上午半天的学习,凭着自己手脚灵活,总是把体力活抢在老民工前干了。

这一老一小配合默契,活干得快多了。

毒辣辣的太阳对他们没有了威力,老天接着为难他们。

一阵急雨,躲得慢了,他俩刚才还大汗淋漓,瞬间浇了个落汤鸡。

站在商家屋角下躲雨,小民工打了一个喷嚏,老民工劝道:

“别感冒了,你快回去喝点热姜汤水,驱驱寒。

小民工抹把脸上的雨水,说道:

“您回去,我就回去。

“我得把剩下的活干完。

“这也是我要干的活。

“你跟我不一样。

我要是干不完,要扣工钱的。

“我比您还惨。

“你可是老板未来的姑爷。

“其实,他反对我跟他的女儿在一起。

“为什么

“嫌我没能耐。

“那怎么又接受了你

“那是后话,如果我跟您学不到东西,就得自动走人。

老民工听到这里,知道了老板的企图,想给他们俩挖个坑,让他们自己跳进去。

望着眼前满脸孩子气的徒弟,他一把搂进怀里,小民工也紧紧地搂着他,彼此心生暖意,有了师徒如父子的感觉。

老民工摩挲着小民工的后背说:

“孩子,好好学,明天我教你绝活。

”“师傅,我笨,您别嫌弃我。

”小民工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急雨过后,天边出现一道难得的彩虹。

老民工和小民工无心欣赏,合力抢着活。

人行步道上的大方砖铺得平展展的,没有了一点坑洼。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0期)

 

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塑造了老A.民工这一人物形象,他为了给小孙子治病“打消了告老还乡的想法,干活卖力,有“绝活”,为人善良,富有爱心。

B.小说中的老板嫌贫爱富,经常挑老民工的刺,总是没来由扒手下工人的工钱,让手下人看了寒心。

C.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视角,人物的性格由他们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来展示,作者不加评论,

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审美空间。

D.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老民工与小民工之间的矛盾,在“铺路”的过程中一步步激化,

到最后才陡然翻转。

E.小说内容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

小说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十分朴实,亲切自然。

22.概括老民工对小民工态度变化的过程。

23.赏析小说中画线句的作用。

急雨过后,天边出现一道难得的彩虹。

 

24.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小民工的人物形象。

 

25.小说题目“铺路”有什么含义

 

六、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一位科研人员投身于国家科研项目,历时22年,默默无闻坚守在科研第一线,与团队一起迈过重重难关,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让中国拥有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望远镜。

材料二:

一名90后女孩曾到20余所山区小学支教,她还走访了30多个偏远土家苗寨,组织、参与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

她热心于公益事业,向社会传递了温暖。

材料三:

一个小伙子靠着勤奋和韧劲,历时13年,练成了“一刀准”砌砖技艺,最多一天能砌4000多块砖。

30岁,他就成为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总冠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你对“人生为何

人生何为”有什么思考

请全面理解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