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1607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0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docx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docx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

“厚积”才能“薄发”

一上《认识钟表》(整时)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堂概念课,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关于时间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如学生起床,上课、下课、吃饭等都是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但是要让起始阶段的孩子概括出看整时的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并能很好的认识和运用整时,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如何运用好教材,利用具体生活中的例子让一年级学生感受到抽象概念的意义呢?

我采用了“举三反一”法,既先进行厚积,再薄发。

一、感性积累各种例子

(一)积累钟面的知识

1、师:

我们先拿出钟面模型,钟面上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仔细看一看,动手拨一拨,

看谁发现得最多。

1)、把自己的发现轻声说一说

2)、同桌交流

2、老师把这个钟面模型放大(出示)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生1:

有三根针。

师:

这三根针分别叫什么?

(时针、分针、秒针)

师:

哦,连秒针也知道啦,真了不起!

我们今天先不学,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再进一步

去研究秒针。

师:

我们可以怎么样来区别时针和分针呢?

生2:

可以根据长短,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生3:

有12个数(一起来看一看)

生4:

有12个大格

师:

两个数之间称1个大格,这里真的有12个大格吗?

一起来数一数。

3、旋转方向。

你知道时针、分针是朝怎么样的方向一刻不停地走的吗?

(出示钟表转一转)

思考:

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实物钟、模型钟等。

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转一转等一系列活动,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尝试完成了观察钟面、了解钟面。

钟面的认识为概念的学习积累了第一步的知识。

(二)积累整时的知识、

积累整时的知识,我分了两步:

第一步,让学生动手摆出整时;第二步,让学生读出整

时。

从动手摆到看着钟面读出来,层层深入。

1、摆出整时

(出示没有时针、分针的钟面)那你们看老师这个钟面上你想说什么?

(1)生:

没有时针和分针。

师:

从三根小棒里选出两根,一根表示分针,一根表示时钟。

把表示分针的小棒高高

举起来,把表示时钟的小棒也举起来,为什么?

(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2)在钟面纸上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间,有困难的可以同桌帮忙,摆好后并轻声说说

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

(3)展示学生摆的典型钟表,(9时、12时、1时)

(4)(检查)师:

你摆的是几时,(9时)大家同意吗?

(写下9时)。

师:

摆的也是9时的请举手,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9,就是9时

师:

(说得真好)你呢?

师:

你摆了几时,你是怎样摆的,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

那12时呢?

谁来说说

思考:

数学的根源是常识,为了真正的数学及其进步,普通的常识必须要系统化和组织化。

认读钟表这一内容在课堂里是第一次接触,但大部分学生都有看表的经验,即已成为普通的常识。

这节课上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摆自己最喜欢的时间这一操作活动,将普通的常识总结为数学化的规律。

通过动手摆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自然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认识时刻,所以摆不出来,但他们也会对知识感兴趣,认真地看其他人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看钟表上的时刻有了更深的印象。

为准确读出钟表上的整时积蓄力量。

2、读出整时

(1)你们班主任老师一天是怎么样安排的呢?

(2)出示老师起床、吃饭、回家的照片。

(3)再出示每幅图的钟表

师:

那她是几时起床,几时吃中饭,又是几时回家的呢?

生:

6时起床

师:

大家同意吗?

你是怎么看的?

生: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师:

你讲得真完整,谁也能这样说?

师:

那,吃中饭呢?

生:

11时

师:

你是怎么看的呢?

师:

回家是5时你又是怎么知道?

师:

这是你们班主任老师一天里安排的时间。

思考: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让学生看老师的照片,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是孩子们愿意做,也喜欢做的事情。

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刚才摆自己最喜欢的时间,吸收与自己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尤其是尚未学习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激动人心的,他是在享受,享受学习带来的骄傲。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为概括总结方法积蓄力量。

二、认识概念

师:

仔细观察这些钟表有什么相同的特点(生:

分针都指着12)

师:

这可真是个伟大的发现,谁也发现了,好,你来说……

师: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是呀,我们刚才认识的钟表分针都指着12,像这样的时间我们称

为整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来认识整时的呢?

(指着钟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生: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

是这样的吗?

(指一指钟面)你可真厉害,谁也能这样说

板书: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

上面的钟表都是这样的吗?

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

2时,闭上眼想一想,脑子里马上出现……8时呢?

4、师:

(指着上面的6个钟表)我们再仔细观察:

哪个钟表最特别了?

生1:

6时的那个,因为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

(你讲得真好)

生2:

12时的那个,因为时针与分针叠在一起。

(嗯,很有道理)

师:

我们班的小朋友就是厉害,不但能发现它的特别之处,还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5、学习电子表计时法

出示通知:

今天下午3:

00,全体教师到会议室开会。

师:

你从这个通知里知道什么?

(3时开会)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这是时间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像这样的表示方法你在哪里见到过?

-----(电子表,手机)

6、电子表记时方法,9时(9:

00)

12时、1时写在练习纸的反面,那这就是……

7、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

以上三个环节都是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尝试探索中完成学习任务,认识生活中的实例,为这个环节的概括总结方法积蓄好了力量,学生厚积薄发,摘最后的果实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为多层次的当堂练习打好了基础,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抽象概念习得之后如何转化为学生的长久技能呢?

这就需要进行练习,为此我安排学生进行了转化练习。

三、课堂练习

师:

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学得怎么样?

1、连线

2、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

(1)做练习纸上第2题:

用两种记时方法。

(做后当堂批改)

(2)师:

大家来评一评,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合理)

师:

我们要学习小明,从小就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珍惜时间的人

(3)我们再来看这个钟表早上8时,小明坐在教室里学习。

师:

那再过1小时是几时,猜一猜9时时小明在干什么?

(在学校里上地二节课)

都是9时,小明干的事情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你讲的真好,大家听明白了吗?

你真是一个优秀的小老师)

3、快乐的星期天(做后当堂批改)

4、根据规律,在最后的钟面画上时针分针(做后当堂批改)

思考: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练习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弹性,除了设计基本的巩固练习外,还有稍难一点的习题,步步深入,每个环节都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引导学生对小明一天时间安排进行认识与评价,加强学生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重要性的认识。

还重视材料的多次运用和渗透半时,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还使数学有了鲜活的生活味。

总之,一个概念规律的得出是学生内化的过程,它的形成不是一句话、一个简单的例子所能得出的,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在观察、操作、猜测、实践等活动中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先具体感性再到抽象理性,切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能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