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1655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5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docx

专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第二单元 细胞的代谢

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考向

要求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素养要素

难度

1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

2017课标全国Ⅱ,4,6分

生命观念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与

探究

2017海南单科,9,2分

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

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018课标全国Ⅱ,2,6分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

 

分析解读 该专题知识难度较低,在考纲中的要求为Ⅱ。

本专题尤其重视对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在:

一是通过对渗透现象(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分析,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应用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能力;二是通过图解、图表比较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考查考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和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能力;三是通过模型建构过程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考查考生对原理的应用能力。

从近年高考命题看本专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分析以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判断。

运用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列表对比是复习的有效方法。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考点集训】

考向1 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

                  

1.(2019届山东济宁一中期初检测,13,1分)下列能够称之为渗透作用的是(  )

A.钾离子通过原生质层B.氧气通过细胞膜

C.水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答案 C 

2.(2019届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三入学考,10,1分)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差为m。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渗透平衡时溶液S1的浓度等于溶液S2的浓度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变小

C.当漏斗内外的高度差达到平衡时,没有水分子进出半透膜

D.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变小

答案 D 

3.(2019届广西南宁三中开学考,16,1.5分)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形管两侧液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实验现象是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

B.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实验的最终结果是两侧液面持平

C.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

D.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答案 D 

考向2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4.(2019届广东六校一模,7,1分)根据“探究外界溶液浓度与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关系”的实验过程及下图的实验结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充满了外界溶液

B.结构③④⑤构成原生质体

C.若使图示细胞恢复正常形态,需用低渗溶液引流

D.细胞若有活性,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 B 

5.(2019届广西南宁三中开学考,18,1.5分)某同学用洋葱鳞片叶表皮作为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用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B.用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可观察到细胞液的颜色逐渐变深

C.用内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蔗糖溶液和红墨水,可观察到质壁分离

D.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龙胆紫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成对的染色体

答案 C 

考点二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考点集训】

考向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2019届福建厦门湖滨中学第一次阶段检测,23,1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答案 A 

2.(2019届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三入学考,7,1分)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动运输的目的是使细胞膜两侧离子浓度相等

B.细胞内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全部通过核孔进行

C.线粒体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无运输O2的载体

D.温度既能影响氨基酸的运输,也能影响O2的运输

答案 D 

3.(2018山东淄博一模,3,6分)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油、脂肪酸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人成熟红细胞对葡萄糖吸收方式可用a表示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线粒体产生的CO2以b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

答案 C 

炼技法

方法一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方法集训】

                   

1.(2019届河北衡水中学二调,19,1分)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Na+B.CO2C.胰岛素D.K+

答案 D 

2.(2018山西太原期末,19,1分)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而小肠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下列相关理由错误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有较多线粒体

B.一般来说,小肠肠腔葡萄糖含量低于小肠上皮细胞内含量,所以需要主动运输

C.从高浓度进入低浓度的红细胞内的时候,在载体帮助下,逆浓度梯度,所以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从高浓度进入低浓度的红细胞内的时候,在载体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所以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答案 C 

方法二 物质运输模型分析与判断

【方法集训】

1.(2019届北师大广东石竹附校第一次月考,26,2分)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的相对含量有关

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细胞吸水需要消耗能量

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

D.水分子不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答案 B 

2.(2019届河北衡水中学二调,20,1分)如图1~4为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D.将图2与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答案 D 

3.(2019届广东六校一模,9,1分)科研人员将人的红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及4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红细胞破裂)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运输速率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B.与乙醇溶液相比,处在丙酮溶液中的红细胞吸水更快

C.红细胞对各种物质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处于氯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可能与红细胞无法吸收Cl-和N

有关

答案 B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2017课标全国Ⅱ,4,6分)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 C 

2.(2014课标全国Ⅰ,4,6分,0.67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 B 

3.(2014课标全国Ⅱ,4,6分,0.575)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答案 D 

教师用书专用(4—6)

4.(2011课标全国,1,6分)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答案 C 

5.(2011课标全国,4,6分)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答案 C 

6.(2011课标全国,2,6分)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答案 B 

考点二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2018课标全国Ⅰ,3,6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 A 

2.(2018课标全国Ⅱ,2,6分)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 C 

3.(2016课标全国Ⅰ,2,6分,0.945)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 C 

4.(2015课标全国Ⅱ,3,6分,0.869)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答案 B 

5.(2015课标全国Ⅱ,1,6分,0.924)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答案 A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2017海南单科,9,2分)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 B 

2.(2016上海单科,3,2分)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紫色分布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

A.①和细胞膜

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

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

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

答案 C 

3.(2016天津理综,1,6分)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答案 B 

4.(2015海南单科,10,2分)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 D 

5.(2014江苏单科,15,2分)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答案 B 

6.(2015海南单科,26,8分)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    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

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 。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    (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    。

 

答案 

(1)被动运输(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低(2分)

(2)不会(2分)

(3)还原性糖(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考点二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2018海南单科,6,2分)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

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 A 

2.(2018北京理综,1,6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A.Na+B.二氧化碳

C.RNAD.胰岛素

答案 B 

3.(2017海南单科,6,2分)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

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答案 B 

4.(2016海南单科,5,2分)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丽藻细胞吸收S

的过程

答案 D 

5.(2016海南单科,1,2分)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有关

答案 B 

6.(2016浙江理综,1,6分)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答案 C 

7.(2016江苏单科,6,2分)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答案 B 

教师用书专用(8—10)

8.(2017江苏单科,22,3分)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 BCD 

9.(2016江苏单科,2,2分)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 C 

10.(2014北京理综,3,6分)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答案 C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9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第一次月考,17)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转运的一种方式。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转运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B.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

C.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物质的转运速率

D.乙醇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

答案 B 

2.(2019届北师大广东石竹附校第一次月考,15)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

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 C 

3.(2019届广西南宁三中开学考,17)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影响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

B.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肾小管周围的组织液中需要消耗能量

C.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

D.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B 

4.(2019届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第一次月考,18)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 C 

5.(2019届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上学期一调,35)实验发现,某物质X进入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该物质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呼吸作用,却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

由此推断下列有关该物质进入细胞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自由扩散

B.它是主动运输

C.它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常采用该法

答案 D 

6.(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7)在植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植物幼苗通过根细胞从完全营养液中吸收细胞所需的各种无机盐离子。

已知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都能进行呼吸释放能量,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当营养液O2浓度为零时,根细胞不能吸收无机盐离子

B.过一段时间,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均会降低

C.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变化量不同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

D.根细胞从营养液中选择吸收无机盐离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 C 

7.(2019届山东青岛期初调研,6)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B.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可经核孔向细胞核内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主动运输

D.小分子物质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答案 C 

8.(2018山东聊城一模,4)将红细胞分别放在等渗的NaCl和KCl溶液中一段时间,前者不会引发溶血现象(血细胞破裂)而后者会出现。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A.Cl-大量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吸水

B.KCl溶液浓度大于红细胞内溶液浓度

C.K+大量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吸水

D.K+破坏了红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